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礼记》二章教学设计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5 23:49:34
文档

《礼记》二章教学设计

一三《礼记》二章《礼尚往来》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积累本文重要字词;理解课文所论述的内容;熟读成诵。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地朗读,养成古文语感;结合课文注解、查工具书,掌握重要字词以及句子翻译。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领会“礼尚往来”的道理。教学重点:背诵课文;积累重要文言字词;理解并翻译课文内容。教学难点:积累本文重要字词。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作品简介《礼记》,儒家经典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相传是西汉戴圣编纂。《学记》,《礼记》的其中一篇文章。该篇记录了秦汉以
推荐度:
导读一三《礼记》二章《礼尚往来》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积累本文重要字词;理解课文所论述的内容;熟读成诵。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地朗读,养成古文语感;结合课文注解、查工具书,掌握重要字词以及句子翻译。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领会“礼尚往来”的道理。教学重点:背诵课文;积累重要文言字词;理解并翻译课文内容。教学难点:积累本文重要字词。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作品简介《礼记》,儒家经典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相传是西汉戴圣编纂。《学记》,《礼记》的其中一篇文章。该篇记录了秦汉以
一三  《礼记》二章

《礼尚往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积累本文重要字词;理解课文所论述的内容;熟读成诵。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地朗读,养成古文语感;结合课文注解、查工具书,掌握重要字词以及句子翻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领会“礼尚往来”的道理。 

教学重点:背诵课文;积累重要文言字词;理解并翻译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积累本文重要字词。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作品简介

  《礼记》,儒家经典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相传是西汉戴圣编纂。 

  《学记》,《礼记》的其中一篇文章。该篇记录了秦汉以前的教育制度、教学内容和方法。《学记》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文章。 

二、诗意理解

礼要有来有往,送礼不回礼不礼貌;收礼不送礼,也是不礼貌的行为。礼节重在相互往来:有往无来,不符合礼节;有来无往,也不符合礼节。在人际交往中,人们之间应平等相待,互助互济。

三、寓意: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几千年来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形成了高尚的道德准则、完整的礼仪规范,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从礼纪中可得出这样的结论:整个东亚及东南亚的文化的精华均是传承华夏文明就是确证。中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中国人也以其彬彬有礼的风貌而著称于世。礼仪文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起了广泛深远的影响,其内容十分丰富。礼仪所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几乎渗透于古代社会的各个方面。

中国古代的“礼”和“仪”,实际是两上不同的概念。“礼”是制度、规则和一种社会意识观念;“仪”是“礼”的具体表现形式,它是依据“礼”的规定和内容,形成的一套系统而完整的程序。在中国古代,礼仪是为了适应当时社会需要,从宗族制度、贵贱等级关系中衍生出来,因而带有产生它的那个时代的特点及局限性。时至今日,现代的礼仪与古代的礼仪已有很大差别,我们必须舍弃那些为剥削阶级服务的礼仪规范,着重选取对今天仍有积极、普遍意义的传统文明礼仪,如尊老敬贤、仪尚适宜、礼貌待人、容仪有整等,加以改造与承传。这对于修养良好个人素质,协调和谐人际关系,塑造文明的社会风气,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现代价值。

四、礼教育:

是指礼节教育、礼仪教育、礼貌教育。礼貌是大家在交往过程中表示敬重、友好的行为规范。礼仪即是礼节和仪式。礼仪首先表现在仪态和仪表。

1、基本的仪态表现:

仪态包括:

(1)学会微笑,

(2)基本的礼貌用语,

(3)基本的站姿、坐姿、行姿。

仪表包括:

(1)个人的发型

(2)个人的着装。

2、校园礼仪和校园外礼仪:

校园礼仪包括:

(1)课堂礼仪(包括作好课前准备和遵守课堂纪律和课后礼仪)

(2)师生间礼仪

(3)同学间礼仪和

(4)男女同学间礼仪。

校园外礼仪还包括、公德、爱心、孝心和与人为善等。

五、拓展:千里送鹅毛的故事:

发生在唐朝。当时,云南一少数民族的首领为表示对唐王朝的拥戴,派特使缅伯高向太宗贡献天鹅。路过沔阳河时,好心的缅伯高把天鹅从笼子里放出来,想给它洗个澡。不料,天鹅展翅飞向高空。缅伯高忙伸手去捉,只扯得几根鹅毛。缅伯高急得顿足捶胸,号啕大哭。随从们劝他说:“已经飞走了,哭也没有用,还是想想补救的方法吧。”缅伯高一想,也只能如此了。到了长安,缅伯高拜见唐太宗,并献上礼物。唐太宗见是一个精致的绸缎小包,便令人打开,一看是几根鹅毛和一首小诗。诗曰:“天鹅贡唐朝,山高路途遥。沔阳河失宝,倒地哭号啕。上复圣天子,可饶缅伯高。礼轻情意重,千里送鹅毛。”唐太宗莫名其妙,缅伯高随即讲出事情原委。唐太宗连声说:“难能可贵!难能可贵!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这个故事体现着送礼之人诚信的可贵美德。

六、作业:

写一篇关于礼仪的小短文

《教学相长》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积累本文“旨”、“至”、“困”、“自反”、“自强”等重要字词;理解课文所论述的内容;熟读成诵。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地朗读,养成古文语感;结合课文注解、查工具书,掌握重要字词以及句子翻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领会“教学相长”的道理。 

教学重点:背诵课文;积累重要文言字词;理解并翻译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对“旨”、“至”、“自反”、“自强”等字词的掌握。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作品简介导入 

  《礼记》,儒家经典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相传是西汉戴圣编纂。 

  《学记》,《礼记》的其中一篇文章。该篇记录了秦汉以前的教育制度、教学内容和方法。《学记》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文章。 

  二、.解题 

  提问:请一位同学来读一下“教学相长”(板书)这四个字。追问,为什么这么读? 

  引导:“音随意转”,读音随着字的意思的不同而发生改变。 

  让学生拿出字典查找“教”、“相”、“长”三个字,把三个字的读音及其重要义项记到笔记本上。教师进行讲解。 

  教: 

  jiao4①教育、教导:有教无类;②宗教:教父 

  jiao2①传授(把知识、技能传给别人):教书、教他写功课、教他跳舞 

  相: 

  xiang2①相互;②一方对另一方的动作: 

  xiang4①外貌、外观;②辅佐、辅助;③仔细看 

  长: 

  chang2①长短、长度;②长处 

  zhang3①生;②生长;③年长;④增进、增长 

  明确读音。这个词的意思是,教与学二者相互促进。通过教学,不但学生得到进步,教师自己也得到提高。

三、检测预习 

1、给下列字注音。

长( ) 嘉肴( ) 强( )学学半( )

 2、理解重点词语。

虽有嘉肴    弗    食     不知其旨    虽有至道

是故    困     自反     自强        教学相长

 四、整体感知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文章读一遍。要求:读准字音,把握节奏、断 句、领悟感情

 2.示范性朗读。

3.学生互相点评。

五、以小组为单位,合作翻译全文。

六、合作探究 

1.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你同意这个观点吗?)作者是怎么 论述的?(论证思路) 

2.“虽有佳肴”一句有什么作用?

 3.读完本文,你有哪些体会?. 

七、布置作业:背诵本文。

板书设计:

 《学记》

 学--- 知不足 ---自反

 长———促进 嘉———美好

 旨———味道 教——-知 

困 ——困惑,不理解 

文档

《礼记》二章教学设计

一三《礼记》二章《礼尚往来》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积累本文重要字词;理解课文所论述的内容;熟读成诵。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地朗读,养成古文语感;结合课文注解、查工具书,掌握重要字词以及句子翻译。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领会“礼尚往来”的道理。教学重点:背诵课文;积累重要文言字词;理解并翻译课文内容。教学难点:积累本文重要字词。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作品简介《礼记》,儒家经典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相传是西汉戴圣编纂。《学记》,《礼记》的其中一篇文章。该篇记录了秦汉以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