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浙江省嵊泗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5 23:50:00
文档

浙江省嵊泗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嵊泗中学第一次月考高三语文试卷命题人:傅雪飞审核人:章晨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宝藏(zàng)箴言(zhēn)罪行累累(léi)草菅人命(jiān)B.答应(dā)憧憬(chōng)情不自禁(jìn)刚愎自用(bì)C.提防(dī)蓓蕾(bèi)不卑不亢(kàng)风驰电掣(chè)D.勾当(gōu)濒临(bīn)悬崖勒马(lè)同仇敌忾(kài)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那一
推荐度:
导读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嵊泗中学第一次月考高三语文试卷命题人:傅雪飞审核人:章晨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宝藏(zàng)箴言(zhēn)罪行累累(léi)草菅人命(jiān)B.答应(dā)憧憬(chōng)情不自禁(jìn)刚愎自用(bì)C.提防(dī)蓓蕾(bèi)不卑不亢(kàng)风驰电掣(chè)D.勾当(gōu)濒临(bīn)悬崖勒马(lè)同仇敌忾(kài)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那一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嵊泗中学第一次月考

        高三语文试卷

                   命题人:傅雪飞     审核人:章   晨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宝藏(zàng)   箴言(zhēn)   罪行累累(léi)   草菅人命(jiān)

B.答应(dā)          憧憬(chōng)      情不自禁(jìn)         刚愎自用(bì)

C.提防(dī)          蓓蕾(bèi)         不卑不亢(kàng)         风驰电掣(chè)

D.勾当(gōu)          濒临(bīn)      悬崖勒马(lè)         同仇敌忾(kài)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那一轮圣洁的明月,像一颗远古纯洁晶荧的琥珀,流淌着花好月圆的古典韵味,昭示着幸福团圆的人间温情。

B.我那时喜欢渲染自己的生活,想活出自己的风采;现在,喜欢收敛锋芒,躲在不为人知的角落里,安祥地生活。

C.当年的王之涣就是站在这座宏伟的楼阁上眺望涛涛不息的黄河水,仰望一轮渐渐西去的白日,吟出一首千古绝唱。

D.夕阳为古镇镀了一层金色的光晕,袅袅炊烟中的古镇,如一幅浓淡相宜、笔墨精良的中堂字画,儒雅文静,墨香四溢。

3.在下面各句的空缺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战士们毫不畏惧,怀着   ▲    的决心,英勇地冲向敌人。

②她的目光从我身旁扫过,一直移到窗子,   ▲    着窗外,好像在想着什么。

③在这次游泳比赛中,不少少年选手   ▲    ,获得了好成绩。

A.破釜沉舟  窥视  脱颖而出                B.孤注一掷  凝视  崭露头角

C.破釜沉舟  凝视  崭露头角                D.孤注一掷  窥视  脱颖而出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来自中俄两军以及我国地方科研院校的专家学者共百余人,紧紧围绕“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与中国战场”这一主题展开深入研讨交流,推出一批重要研究成果。 

B.目前,多家保险公司已经接到天津爆炸事件中车辆进口商报案,并组织专业人员和第三方评估机构前往现场评估损失、统计排查。

C.央视对电影《狼图腾》做出特别报道,不仅是由于该片的口碑及其社会影响力,更是因为其在春节期间排片比例与票房规模呈现出的逆势增长。

D.该企业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抓住国内微型车、农用车生产制造起步不久、市场销售日趋走俏,很快就占领了大半个市场。 

5. 下面各项根据新闻拟写的标题,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欧元集团东山再起——欧元集团经济于2014年再次出现正增长,尤其是德法两国,经济增长好于预期,就是希腊也放慢了衰退的步伐。这是令人高兴的信号,表明欧元集团正在摆脱债务危机的阴影。

B. 中国订单拯救英国生猪业——境外媒体称,中国人对猪蹄的喜爱拯救了英国的生猪产业。因为来自中国的大量订单,英国养猪业再度进入了繁荣时期,出口量上升了九成,其中绝大部分增加来自对华食品出口。

C. 载人“磁悬浮魔毯”即将面世——很多人可能会梦想像阿拉丁一样坐上飞毯,如今瑞士家具商的一项发明或许能帮助这一梦想实现。他们发明的“神奇磁悬浮魔毯”,利用磁力可载着重2.4公斤的小狗原地升起7厘米。

D. 英国出租司机痛恨打车软件——在中国受到追捧的打车软件在英国却遭到非议。伦敦的出租车司机们正在策划一次大型活动,抵制打车软件Uber帮助一种当地人常用的私人车揽活。

6.根据下面的情境,补写答话。字数不超过30字。(4分)

一位禅师在旅途中,碰到一个不喜欢他的人。连续好几天,好长一段路,那人用尽各种方法污蔑他。

  最后,禅师转身问那人:“若有人送你一份礼物,但你拒绝接受,那么这份礼物属于谁呢?”

  那人回答:“属于原本送礼的那个人。”

  禅师笑着说:                    

那人摸摸鼻子走了。

7.下面是某班级春游活动的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个字。(5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8—10题。(9分)

电子阅读削弱人文学科魅力

——难以“细嚼慢咽”与作者“对话”

  如今,人文学科日益衰微引发很多人的思考与讨论。美利坚大学语言学教授内奥米•S.巴伦(Naomi S. Baron)从技术对人们阅读习惯的影响角度对此做了解释。

  巴伦表示,人文学科的衰微显而易见。例如,曾经学习文学的本科生如今扎堆学习经济学,为日后去华尔街作准备。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最近对新生的一项调查显示,更多新生上大学的理由是期望日后能够找到更好的工作。巴伦认为,这只是人文学科衰微的一个表现,另一个表现是人们阅读习惯的改变。

  从日常教学中,巴伦明显感觉到学生们更倾向于阅读篇幅短的作品和文章。近年来,大学教授布置给学生的阅读任务也呈减少趋势,从卷本减至章节甚至一篇文章。巴伦认为,这对人文学科的伤害是很大的。毕竟,人文学科的基础之一就是大量阅读,是否读原著、是否专心地读原著并尝试着与作者“对话”,差别是很明显的。

  巴伦表示,技术正在重塑人们的阅读方式及其对阅读内涵的理解。她表示,电子阅读的确有很多可取之处,包括便利、经济实惠、更容易传播等。但电子阅读正在改变人们的阅读习惯,最大的问题是读者容易分心,很难进行深入阅读;与此同时,作者和出版商的作品也为了迎合读者需求在发生变化。

  对此,巴伦强调,并非所有材料都适合电子阅读。在过去5年,她一直在分析研究电子阅读与纸质阅读孰优孰劣。她表示,通过电子设备阅读的读者很少会仔细思考或翻回去再读一遍,一些被要求“深入阅读”的文字往往纸质阅读效果更佳。对此,她曾对来自美国、德国和日本的大学生做调查。结果显示,对于长篇幅的文本,约92%的学生更倾向于纸质文本。就电子阅读是否会让人注意力难以集中的问题,92%的美国和日本学生的回答是肯定的,更有高达98%的德国学生表示电子阅读让人容易分心。

巴伦表示,人文意味着更长篇幅的阅读,更专心致志的阅读,更多慢读——停下来思考、翻回去再读读、细嚼慢咽、与作者“对话”。巴伦表示,电子设备更多是信息与交流的机器,不是为深入阅读设计的。而且,现代技术,包括电脑和智能手机在改变我们阅读方式的同时,也在改变我们的写作习惯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我们的写作越来越简单、越来越不正式。人们对写作正变得“无所谓”。这种不在乎态度也归因于人们阅读方式的改变。快速浏览使作者对写作的心理预期和写作态度发生了变化,不再精雕细琢、不再关心语法是否精准。写作正越来越突出其交流功能,而不是希望雕琢一篇篇被保存、流传的精品。

8. 下列不属于“人文学科日益衰微”的表现的是( )

A.巴伦表示,曾经学习文学的本科生,现在扎堆学习经济学,为日后去华尔街作准备。

B.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最近一项调查显示,为了找到更好的工作而上大学的新生更多了。

C.在日常的学习中,学生们不太倾向于阅读篇幅较长的作品和文章。

D.现代技术正在改变人们的阅读习惯、写作习惯以及出版商对作品的选择取向。

9. 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是( )

A.电子阅读不仅使读者容易分心,很难进行深入阅读,而且也让作者不再注重去雕琢那些值得被保存、流传的作品。

B.不是所有材料都适合电子阅读。因为通过电子设备 阅读的读者很少会仔细思考或翻回去再读一遍,所以纸质阅读效果更佳。

C.巴伦对一些国家大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对于长篇幅的文本,绝大多数的学生认为电子阅读会让人注意力难以集中,更倾向于纸质阅读。

D.电子设备更多的是信息与交流的机器,电脑和智能手机改变 我们阅读方式、写作习惯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10.根据文意,在电子阅读盛行的今天,请你为读者提两点意见。(3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20分)

沼 泽 地   (日)芥川龙之介

一个雨天的午后,我在某画展的一个房间里发现了一幅小油画。说“发现”未免有些夸大,然而,惟独这幅画就像被遗忘了似的挂在光线最幽暗的角落里,框子也简陋不堪,所以这么说也未尝不可。记得标题是《沼泽地》,画家不是什么知名的人。画面上也只画着浊水、湿土以及地上丛生的草木。恐怕对一般的参观者来说,是名副其实的不屑一顾吧。

而且奇怪的是,这位画家尽管画的是郁郁葱葱的草木,却丝毫也没有使用绿色。芦苇、白杨和无花果树,到处涂着混浊的黄色,就像潮湿的墙上一般晦暗的黄色。莫非这位画家真的把草木看成这种颜色吗?也许是出于其他偏好,故意加以夸张吧?——我站在这幅画前面,一边对它玩味,一边不由得心里冒出这样的疑问。

我越看越感到这幅画里蕴蓄着一股可怕的力量。尤其是前景中的泥土,画得那么精细,甚至使人联想到踏上去时脚底下的感觉。这是一片滑溜溜的淤泥,踩上去噗哧一声,会没脚脖子。我在这幅小油画上找到了试图敏锐地捕捉大自然的那个凄惨的艺术家的形象。正如从所有优秀的艺术品感受到的一样,那片黄色的沼泽地上的草木也使我产生了恍惚的悲壮的激情。说实在的,挂在同一会场上的大大小小、各种风格的绘画当中,没有一幅给人的印象强烈得足以和这幅相抗衡。

“很欣赏它呢。”有人边说边拍了一下我的肩膀。我觉得恰似心里的什么东西给甩掉了,就猛地回过头来。

“怎么样,这幅画?”对方一边悠然自得地说着,一边朝着《沼泽地》这幅画努了努他那刚刮过的下巴。他是一家报纸的美术记者,向来以消息灵通人士自居,身材魁梧,穿着时新的淡褐色西装。

这个记者以前曾经给过我一两次不愉快的印象,所以我勉强回答 了他一句:“是杰作。”

“杰作——吗?这可有意思啦。”记者捧腹大笑。

大概是被他这声音惊动了吧,左边看画的两三个人不约而同地朝这边望了望。我越发不痛快了。

“真有意思。这幅画本来不是会员画的。可是因为作者本人曾反复念叨非要拿到这儿来展出不可,经他的遗族央求审查员,好容易才得以挂在这个角落里。”

“遗族?那么画这幅画的人已经故去了?”

“死了。其实他生前就等于是死了。”

不知不觉间,好奇心战胜了我对这个记者的反感。我问道:“为什么呢?”

“这个画家老早就疯了。”

“画这幅画的时候也是疯着的吗?”

“当然喽。要不是疯子,谁会画出这种颜色的画呢?可你还在赞赏,说它是杰作哩。这可太有趣儿啦!”

记者又得意洋洋地放声大笑起来。他大概料想我会对自己的无知感到羞愧;要不就是更进一步,想使我对他鉴赏上的优越留下印象吧。然而他这两个指望都落空了。因为他的话音未落,一种近乎肃然起敬的感情,像难以描述的波澜震撼了我的整个身心。我十分郑重地重新凝视这幅沼泽地的画。我在这张小小画布上再一次看到了为可怕的焦躁与不安所折磨的艺术家痛苦的形象。

“不过,听说他好像是因为不能随心所欲地作画才发疯的呢。要说可取嘛,这一点倒是可取的。”记者露出爽快的样子,几乎是高兴般地微笑着。这就是无名的艺术家——我们当中的一个人,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从人世间换到的惟一报偿!

“死了,是的,其实他生前就等于死了……”我默念道。

我浑身奇怪地打着寒战,第三次观察这幅忧郁的画。画面上,在阴沉沉的天与水之间,潮湿的黄土色的芦苇、白杨和无花果树,长得那么生气蓬勃,宛如看到了大自然本身一般……

“是杰作。”我盯着记者的脸,斩钉截铁地重复了一遍。

11、结合全文,简析第一段画线句的用意。(3分)

12.“这就是无名的艺术家——我们当中的一个人,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从人世间换到的唯一报偿!”,从修辞角度分析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3分)

13.“记者”这一人物形象在文中起哪些作用?请分点简要概括。(4分)

14.小说以“沼泽地”为题,有何用意?请概括说明。(5分)

15.联系全文,评析小说中“我”眼中的画家形象。(5分)

四、古代诗文阅读(共3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19分)

书何易于                              孙 樵

何易于尝为益昌令,县距刺史治所四十里,城嘉陵江南。刺史崔朴尝乘春自上游,多从宾客歌酒,泛舟东下,直出益昌旁。至则索民挽舟,易于即腰笏,引舟上下。刺史惊问状。易于曰:“方春,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易于为属令,当其无事,可以充役。”刺史与宾客跳出舟,偕骑还去。

益昌民多即山树茶,利私自入。会盐铁官奏重榷筦①,诏下所在不得为百姓匿。易于视诏曰:“益昌不征茶,百姓尚不可活,矧②厚其赋以毒民乎!”命吏刬③去。吏争曰:“天子诏‘所在不得为百姓匿’,今刬去,罪愈重。吏止死,明府公免窜海裔耶?”易于曰:“吾宁爱一身以毒一邑民乎?亦不使罪蔓尔曹。”即自纵火焚之。观察使闻其状,以易于挺身为民,卒不加劾。

邑民死丧,子弱业破不能具葬者,易于辄出俸钱,使吏为办。百姓入常赋④,有垂白偻杖者,易于必召坐与食,问政得失。庭有竞民,易于皆亲自与语,为指白枉直。罪小者劝,大者杖,悉立遣之,不以付吏。治益昌三年,狱无系民,民不知役。改绵州罗江令,其治视益昌。是时故相国裴公出镇绵州,独能嘉易于治。尝从观其政,道从不过三人,其察易于廉约如是。

会昌五年,樵道出益昌,民有能言何易于治状者,且曰:“天子设上下考以勉吏,而易于考止中上,何哉?”樵曰:“易于督赋如何?”曰:“止请贷期,不欲紧绳百姓,使贱出粟帛。”“督役如何?”曰:“度支费不足,遂出俸钱,冀优贫民。”“馈给往来权势如何?”曰:“传符⑤外一无所与。”“擒盗如何?”曰:“无盗。”樵曰:“余居长安,岁闻给事中校考,则曰:‘某人为某县,得上下考,由考得某官。’问其政,则曰:‘某人能督赋,先期而毕;某人能督役,省度交费;某人当道,能得往来达官为好言;某人能擒若干盗。’县令得上下考者如此。”邑民不对,笑去。

樵以为当世在上位者,皆知求才为切。至如缓急补吏,则曰:“吾患无以共治。”膺命⑥举贤,则曰:“吾患无以塞诏。”及其有之知者何人哉继而言之使何易于不有得于生必有得于死者有史官在。

【注】①筦,同“管”。榷筦,指对某些物资实行专卖管理。②矧:况且。③刬:同“铲”。④常赋:指按规定要交纳的赋税,与临时增收的苛捐杂税相对。⑤传符:古代、使者外出,按品级给券,由各地驿站供应食宿、车马。⑥膺命:承受皇帝诏命。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引舟上下 引:拉着                            B.其治视益昌 视:相当于

C.止请贷期 贷:放贷                            D.易于即腰笏  腰:腰佩,腰间插着。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刺史与宾客跳出舟 相如闻,不肯与会

B.矧厚其赋以毒民乎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C.问其政,则曰 则群聚而笑之

D.能得往来达官为好言 难为俗人言也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何易于勤政爱民,亲为刺史挽舟,是对刺史不理政务、游春扰民的否定与谴责,不卑不亢的回答显示了他的智慧,纵火焚诏一事则显示了他的刚正。

B.为了使人物形象趋于完整、丰满,本文还概述了何易于助民治丧、尊老问政、重刑轻役、清廉简约等情况。

C.邑民询问孙樵,何易于“考止中上”的原因,听了孙樵的解释,邑民知晓原委,无话可说,只是笑着离去。

D.本文详略交叉,虚实相应,事理相连,情理相生,将一个普通县令的政绩、遭遇放到全国官吏的考核选拔上来考察,放到漫漫历史长河中来评述,平实朴素而又举重若轻。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及其有之知者何人哉继而言之使何易于不有得于生必有得于死者有史官在。

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观察使闻其状,以易于挺身为民,卒不加劾。(3分)

(2) 吾宁爱一身以毒一邑民乎?亦不使罪蔓尔曹。(4分)

(二)、古诗词鉴赏(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初冬夜饮    杜牧

淮阳多病偶求欢,客袖侵霜与烛盘。

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杆。

注:“淮阳多病偶求欢”,淮阳,指西汉汲黯。汲黯因刚直敢言,屡次切谏,数被外放。在出任东海太守时,虽卧病不视事,而能大治。后又拜为淮阳太守,他流着泪对汉武帝说:“臣尝有狗马之心,今病,力不能任郡事”,要求留在京师,但遭拒绝。 “偶求欢”的“欢”,指代酒。

21、诗题为“初冬夜饮”,结合全诗,请分析诗人是如何扣题的。(3分)

22、请简要概括全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三)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完成23—24题。(5分) 

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且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为备,如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①也。故曰,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                             (《滕文公上》) 

【注】①路:指奔波、劳累。 

23.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上面选段中孟子的主要观点。(2分)

24.孟子认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他还主张“民贵君轻”,这些观点相矛盾吗?请简要说明你的看法。(3分)

(四)古诗文默写。(6分)

2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 渔舟唱晚,          ,雁阵惊寒,         。           

(2)沧海月明珠有泪,      。此情可待成追忆,      。    

(3) 瓦缝参差,          ,         ,多于九土之城郭。

(4)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       。          ,禾黍秋风听马嘶。

(5)秦人不暇自哀,          ;                ,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    

五、作文(60分)

2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任性”是2014年的流行热词。

有人说“有钱就是任性”。

有人说“青春就是任性”。

有人说“漂亮就是任性”。

李克强总理在全国三次会议工作报告中提出“有权不可任性”。

全面理解上述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自拟题目,选好角度,确定立意。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③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④不得抄袭,套作。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嵊泗中学第一次月考

        高三语文答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题号1234589161718
答案
6、(4分)

7、(5分)

  

10、(3分)                                                                                     

                                                                                      

  

11、(3分)                                                                                            

                                                                                           

                                                                                             

12、(3分)                                                                                          

                                                                                      

                                                                                   

13、(4分)                                                                                          

                                                                                      

                                                                                      

14、(5分)                                                                                          

                                                                                   

                                                                                           

15、(5分)                                                                                          

                                                                                      

                                                                                            

19、(3分)  及 其 有 之 知 者 何 人 哉 继 而 言 之 使 何 易 于 不 有 得 于 生 必 有 得于 死 者 有 史 官 在

20、(1)3分                                                                            

                                                                                             (2)4分                                                                                

                                                                                          

21、(3分)                                                                                         

                                                                                          

22、(4分)                                                                                         

                                                                                       

23、(2分)                                                                                                                                                                             

24、(3分)                                                                                                                                                                           

                                                                                            

                                                                                           

五、填空(6分)

25、(   )                                                                                

(   )                                                                                

(   )                                                                                

答案

1\\C2\\2.D(A荧—莹;B祥—详;C涛涛—滔滔)

3. C(破釜沉舟:比喻不留退路,非打胜仗不可,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含褒义。孤注一掷:把所有的钱一次押上去,决一输赢。比喻在危急时用尽所有力量作最后一次冒险。含贬义。窥视:窥探。窥,暗中察看。凝视:聚精会神地看。崭露头角:指刚刚显露优异的才能。脱颖而出:比喻本领全部显露出来。)

4. A(B语序不当,应改为“统计排查、评估损失”;C语序颠倒;D“抓住”缺宾语,可在“走俏”后加“的机遇”)

5、C

6、没错。若我不接受你的谩骂,那你不就是在骂自己吗?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补写,需要结合上下文来分析。从上文来看,禅师不喜欢的人用各种方法污蔑他,他却不反驳,而是反问那人,这反问的话也就是禅师意图所在,禅师把对方的污蔑比作礼物,自己不接受对方的礼物,这礼物自然仍归对方所有。由此可以分析出本题答案,即禅师不接受对方的谩骂,那么发出谩骂的人便等于骂自己了。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7.示例:本次春游全班分为5个小组,以组为单位准备所需物品,要求人人参与,组长负责协调,各组拿出美食进行班级评比,并参加游艺活动。

8、D【该项不是其“表现”,而是“原因”。】

9、B【从第5段中说的是“一些被要求‘深入阅读’的文字往往纸质阅读效果更佳”。选项太绝对】

10、(1)利用电子阅读便利、经济实惠、更容易传播等特点,更广泛的阅读。

(2)专心地读大量原著,慢读,并尝试着与作者“对话”。【答对一点得2分,两点得3分】1.①这幅画挂在光线最幽暗的角落,画框简陋,说明不被人重视(暗示了画家生前死后不被人赏识、不被人理解的悲惨境遇),②先抑后扬(欲扬先抑),③为结尾肯定这是一幅真正的杰作做铺垫(对比)(4分,写出一点得2分,写出两点得3分,写出三点得4分)。

12.反语(1分),对当时社会浅薄世俗,缺乏艺术鉴赏力,压抑埋没天才画家的讽刺(1分)对画家敢于用生命去坚持自我个性的艺术创作,带给世人心灵震撼却不被认可的悲哀(1分)

13、参:(1)串联故事,并推动情节的发展;(1分)(2)作为画家及其艺术所处社会环境的代表,反映画家的创作追求不为人理解的处境;(1分)(3)以其对画家及其创作的漠视和藐视,反衬出画家独特的艺术追求和画作独特的艺术魅力;(1分)(4)通过与“我”的矛盾冲突,突显并深化作品主题。(1分)

14、参:贯穿全文的线索(1)象征画家艺术创作的险恶环境,烘托画家的艺术形象;(2分)(2)通过画作的内容和给人独特的感受,隐喻艺术是艺术家生命存在和追求的形式,应该体现艺术家独特的情感体验、人格倾向和艺术风格。(只要答到表现作品主题用意上,即算正确)(2分)(3)折射作者对画家内心“凄惨”挣扎的同情,对画家坚持独特认识及创作个性的尊敬。(2

15. ①画家是一位不被世人理解却能坚守自我创作风格的艺术家形象。②他能敏锐地捕捉大自然的景象,用纯熟的技巧准确表现在作品中,③被可怕的焦躁与不安(恶劣创作环境、社会环境)所折磨而痛苦忧郁甚至发疯。④但仍能在艺术作品中表现出顽强生命力(对艺术执着追求),达到震撼人的心的效果(作品是杰作)(1分)。(每点1分,全部答到给5分,意思基本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16.C(贷:放宽)

17.C(A连词,和、跟/介词,和,跟;B连词,表结果/介词,把;C均为副词,就;D介词,替/介词,对)

18. B(“重刑轻役”错,应该是“刑役从轻”,原文句子为“庭有竞民,易于皆亲自与语,为指白枉直。罪小者劝,大者杖,悉立遣之,不以付吏。治益昌三年,狱无系民,民不知役”。)

19.(3分)及其有之/知者何人哉/继而言之/使何易于不有得于生/必有得于死者/有史官在。(每漏或错断1-2处,扣1分;3-4处,扣2分;5处或5处以上,扣3分)

20.(7分)(1)观察使知道了他焚毁诏令的情况,因何易于挺身为民,最终未加。(“状”、“卒”,各1分;语句通顺,1分)

(2) 难道我为了保自己的命而使一县的百姓都受苦难?我也不会使罪名株连你们。(“毒”、“尔曹”,各1分;“宁……乎”句式,1分;语句通顺,1分)

21、第一句用典,“偶求欢”的“欢”指代酒;第二句“侵霜”与“初冬”暗合,“烛盘”点出了冬夜秉烛独饮;第三句“一堆雪”写窗外飞雪,又点出了冬天的天气。(每点1分)

22、仕途失意的悲愤;客居他乡的凄清孤寂;漂泊无依的愁苦;疾病缠身的痛苦;(答出任意三点得满分)

(三)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完成23—24题。(5分)

23.(2分)分工不同,各司其职(意对即可,答“脑力劳动者统治人,体力劳动者被人统治”,1分)

24.(3分)不矛盾(1分)。孟子阐述的角度不同,“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是针对社会分工问题(1分), “民贵君轻”是针对君主管理国家所要秉持的仁爱的理念(仁政角度)(1分)。

【参考译文】“那么治理国家就偏偏可以一边耕种一边治理了吗?官吏有官吏的事,百姓有百姓的事。况且,每一个人所需要的生活资料要靠各种工匠的劳作才能齐备,如果都一定要自己亲手做成才能使用,那就是率领天下的人疲于奔命。所以说:有的人脑力劳动,有的人体力劳动;脑力劳动者统治人,体力劳动者被人统治;被统治者养活别人,统治者靠别人养活:这是通行天下的原则。

26.立意参考:

“任性”在《现代汉语辞典》中解释为:放任自己的性子,不加约束。材料的前三句都体现了这个意思。有时候“有钱任性”、“青春任性”、“漂亮任性”还只是率性而为,率性而为不一定是坏事。但“有权任性”就是为所欲为了。的话就是在强调为所欲为要不得。

“全面理解材料”相当于“综合考虑材料”,就是要求考生综合考虑(全面理解)四句话的含义,分析四句话的辩证关系,也就是辩证分析率性而为和为所欲为之间的关系。基于此,可以从是任性要有度的角度立意,也可以探讨任性和约束之间的辩证关系。

文档

浙江省嵊泗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嵊泗中学第一次月考高三语文试卷命题人:傅雪飞审核人:章晨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宝藏(zàng)箴言(zhēn)罪行累累(léi)草菅人命(jiān)B.答应(dā)憧憬(chōng)情不自禁(jìn)刚愎自用(bì)C.提防(dī)蓓蕾(bèi)不卑不亢(kàng)风驰电掣(chè)D.勾当(gōu)濒临(bīn)悬崖勒马(lè)同仇敌忾(kài)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那一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