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桑杏前桔汤治疗外感风热咳嗽180例_杜康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5 23:50:10
文档

桑杏前桔汤治疗外感风热咳嗽180例_杜康

两组乳房充盈程度的比较,见表2。表2两组乳房充盈程度的比较组别例数乳空轻度中度胀满治疗组7001014对照组3029109注:※Ridit分析结果,P<0.05,疗组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治疗组70例服用通乳颗粒后均无不良反应。4讨论产后缺乳是较常见的一种病,其发病率占产妇的20%30%,并呈上升趋势[2]。哺乳可帮助产妇子宫收缩、预防产后出血、降低乳癌与卵巢癌的发生率、避免产后肥胖等;根据研究显示对于婴儿来说母乳是最好的食物,母乳的营养最完整而丰富。可以完全提供头六个月婴儿所需营养,母乳
推荐度:
导读两组乳房充盈程度的比较,见表2。表2两组乳房充盈程度的比较组别例数乳空轻度中度胀满治疗组7001014对照组3029109注:※Ridit分析结果,P<0.05,疗组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治疗组70例服用通乳颗粒后均无不良反应。4讨论产后缺乳是较常见的一种病,其发病率占产妇的20%30%,并呈上升趋势[2]。哺乳可帮助产妇子宫收缩、预防产后出血、降低乳癌与卵巢癌的发生率、避免产后肥胖等;根据研究显示对于婴儿来说母乳是最好的食物,母乳的营养最完整而丰富。可以完全提供头六个月婴儿所需营养,母乳
两组乳房充盈程度的比较,见表2。

表2两组乳房充盈程度的比较

组别例数乳空轻度中度胀满治疗组7001014

对照组3029109

注:※Ridit分析结果,P<0.05,疗组优于对照组。

不良反应:治疗组70例服用通乳颗粒后均无不良反应。

4讨论

产后缺乳是较常见的一种病,其发病率占产妇的20% 30%,并呈上升趋势[2]。哺乳可帮助产妇子宫收缩、预防产后出血、降低乳癌与卵巢癌的发生率、避免产后肥胖等;根据研究显示对于婴儿来说母乳是最好的食物,母乳的营养最完整而丰富。可以完全提供头六个月婴儿所需营养,母乳成分会随宝宝周数及餵食时间改变,母乳乳清蛋白可避免婴儿胃肠过敏,母乳富含DHA及AA,对脑部发育十分重要。含有的铁、钙较易被婴儿吸收。丰富的乳糖、维生素。医疗界认为奶粉会导致婴儿不喜欢母乳,所以奶粉只是母乳暂时

收稿日期:2010-11-20

作者简介:杜康(1972-),男,江苏常州人,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中医内科。的替代品,治疗产后缺乳是治本之道,对于下一代极其重要。

中医认为本病有虚实之分。虚者多为气血虚弱,乳汁化源不足所致,一般以乳房柔软而无胀痛为辨证要点。实者则因肝气郁结,或气滞血凝,乳汁不行所致,一般以乳房胀硬或痛,或伴身热为辨证要点。缺乳的治疗原则,虚者宜补而行之,实者宜疏而通之。通乳颗粒以黄芪、党参、当归、熟地黄、鹿角霜补益气血,促进骨髓造血及红细胞生成;以路路通、通草、王不留行等中药疏通乳脉,通经下乳。实现了“补乳”与“通乳”的双重治疗方法;方中辅以柴胡、白芍、川芎调节情志,疏通气血。对于乳汁正行之际因情绪抑郁引起少乳有良好作用。并嘱产妇养成良好的哺乳习惯按需哺乳,勤哺乳;注意休息,保持心情舒畅,禁食辛辣刺激食物。我们通过临床产妇乳汁量及乳房充盈情况证实:通乳颗粒可显著提前产后通乳时间,增加乳汁分泌量,改善乳房情况使乳房结块发生率明显降低,对保证乳汁通畅,防止乳汁积聚有很好作用。故通乳颗粒适宜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玉珍.新编中医妇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597-602.

[2]司徒仪,杨家林.妇科专病中医临床诊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343

桑杏前桔汤治疗外感风热咳嗽180例

杜康

(常州市三井街道卫生院,江苏常州213022)

摘要:目的:观察桑杏前桔汤对外感风热咳嗽的疗效。方法:将160例外感风热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采用桑杏前桔汤随症加减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两组咳嗽症状改善及整体疗效情况并做比较。结果:治疗组咳嗽症状改善及整体疗效情况都明显优级于对照组。结论:桑杏前桔汤对外感风热咳嗽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关键词:咳嗽;外感风热;桑杏前桔汤

中图分类号:R25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1719(2011)07-1415-02

咳嗽为常见病,致病因素多,病因复杂,如不及时治疗,可转为慢性病,易复发。外感咳嗽为突发病,及时治疗可在短时间内治愈。现在临床治疗外感咳嗽多以西医西药为主,采用中医治疗者较少,而西医治疗主要为以应用抗生素和止咳药为主,但西医治疗对患者耐药性影响较大。以外感谢风热咳嗽为例,笔者以桑杏前桔汤治疗外感风热咳嗽80例,并与西医治疗的80例作对比疗效满意,现总结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诊断标准[1]①咳而有声,咯痰或无痰;②由外感引发,多起病急,常伴咽痒、鼻塞、口干、咽干、头痛、恶寒发热等症。③排除肺胀、肺痈、肺痨及肺癌等病。

1.2辨证标准[1]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音哑,喉燥咽痛,咯痰不爽,痰黏色黄或稠黄,鼻流黄涕,口渴,头痛,恶风,身热,舌质红,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

辨证排除燥邪伤肺、痰热郁肺、肝炎犯肺证等易混证型。

1.3一般资料全部160例病例均来自本院门诊,其中男102例,女58例;年龄最小5岁,最大71岁。病程均在1周以内,均为外感风热咳嗽。症见:发热(或无),汗出(或无),咳嗽初起,鼻塞,流浊涕,或咳嗽声重,气粗痰雍,痰液粘稠。起病急,病程短,舌红、苔薄黄,脉浮数。将全部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男52例,女28例;年龄最小5岁,最大68岁;平均病程5.8天。对照组60例,男50例,女30例;年龄最小6岁,最大71岁;平均病程5.6天。两组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2治疗方法

2.1治疗组外感风热咳嗽的主要病机为风热袭表,表卫不和,肺失清肃,肺热津伤。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选方桑杏前桔汤。药用:桑叶10g,杏仁10g,前胡10g,桔梗10g,牛蒡子10g,浙贝母10g,黄芩10g,百部10g,甘草5g,薄荷5g。小儿剂量按年龄、体重比例略减。加减:外感风热初起,咳嗽频作,喉痒声重,以祛风为主,加蝉蜕10g,荆芥10g;如急性喉炎的咳声空空如犬吠样,则加板蓝根12g,玄参12g,射干12g;如咳嗽痰少,咽部堵塞,伴扁桃体充血肿大,加马勃5g,射干10g,僵蚕10g;如咳嗽痰多,色黄而黏,肺部听诊可闻及痰鸣音,加瓜蒌10g;如咳嗽有痰,声重而沉,双肺可闻及干湿啰音,加桑白皮10g,金荞麦30g,鱼腥草30g,病情较重者可酌情加用西药抗生素及0.9%氯化钠溶液3mL加地塞米松5mg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如发热、大便干结者,加生石膏30g。疗程7天。

2.2对照组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等敏感抗菌素静滴或口服。重者加用0.9%氯化钠溶液3mL加地塞米松5mg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疗程7天。

2.3统计方法采用SSPS11.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组间计数比较采用t检验。

3疗效评定标准[2-3]与结果

3.1咳嗽症状评分标准3分:昼夜频繁咳嗽,咳嗽多呈阵发性、痉挛性。2分:经常咳嗽,夜间及清晨发作较多,轻微影响睡眠及工作。1分:偶尔咳嗽,不影响睡眠和工作。0分:无咳嗽。

3.2咳嗽症状疗效评定标准治愈:无咳嗽(0分);显效:咳嗽减轻明显(下降2分);有效:咳嗽有所减轻(下降1分);无效:咳嗽无减轻或加重(分值无下降)。

3.3整体疗效评定标准治愈:无咳嗽,咽痒、鼻塞、口干、咽干、头痛等症状消失,且1个月无复发;显效:咳嗽明显减轻,咽痒、鼻塞、口干、咽干、头痛等症状明显减轻;有效:咳嗽有所减轻,咽痒、鼻塞、口干、咽干、头痛等症状部分减轻;无效:咳嗽无改善,咽痒、鼻塞、口干、咽干、头痛等症状无减轻。

3.4两组咳嗽症状疗效比较两组均可明显改咳嗽症状,但总有效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两组咳嗽症状疗效比较[例(%)]

组别例数治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

治疗组8050(62.50)18(22.50)10(12.50)2(2.50)78(97.50)*

对照组8041(51.25)11(13.75)6(7.50)22(27.50)58(72.50)*

注: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

3.5两组整体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优级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两组整体疗效比较[例(%)]

组别例数治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

治疗组8049(61.25)19(23.75)11(13.75)1(1.25)79(98.75)*

对照组8040(50.00)12(15.00)8(10.00)20(25.00)57(75.00)*

注: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3.6不良反应治疗组有7例出现轻度恶心、头晕。对照组有13例出现头晕、乏力等症。

4病案举例

案1陈某,男,31岁,2006年5月9日初诊。3天前出现发热(T39ħ),恶寒,咳嗽,伴鼻塞流涕,前医诊为上感,用头孢噻肟、利巴韦林、地塞米松等药物静滴,疗效不佳。诊见:咳嗽频发,咳嗽声重,咯痰不爽,痰稠色黄,发热(T38.7ħ),微恶寒,声嘶,口渴,鼻塞流浊涕,大便干,3天未行,小便黄,舌红、苔微黄腻,脉浮数。查体:咽部充血,扁桃体Ⅰ度肿大,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干啰音。血常规:WBC7.2ⅹ10/L;全胸片:肺纹理增粗。证属外感风热,痰热壅肺,肺失宣降。药用:桑叶10g,杏仁10g,前胡10g,桔梗10g,牛蒡子10g,浙贝母10g,黄芩10g,百部10g,甘草5g,薄荷5g,瓜蒌10g,浙贝母10g,板蓝根20g,生石膏(先煎)30 g。2剂后热退,咳嗽减轻,痰易咯出。后去生石膏继服5剂而愈。

5讨论

西医治疗方法较单一,而中医对咳嗽的辨证较详细,且针对不同证型有不同的治疗方法。咳嗽有外感和内伤之分,正如张景岳所说,“咳嗽之要,止惟二证,何为二证?一曰外感,一曰内伤而尽之矣”。风热咳嗽只是外感咳嗽中的一个分型,症见咳嗽,痰稠或黄稠,咯而不爽,口干,咽痛,发热,汗出,恶风,头痛,舌苔薄黄,脉浮数。桑杏前桔汤由桑杏汤化裁而来,方中桑叶苦甘微凉,疏散风热、宣肺止咳为君药;前胡宣散风热、下气消痰,杏仁、桔梗宣肺利气而止咳,共共为臣药;黄芩、贝母等为佐使,诸药相伍,使上焦风热得以疏散,肺气得以宣畅而表证解,咳嗽止。临床上风热咳嗽之证常常热象较重,使用善治风温轻证的桑菊饮往往力不从心,需要多作加减,笔者多年来使用本方治疗风热咳嗽疗效颇佳。

参考文献

[1]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肺系病专业委员会.咳嗽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J].中医杂志,2011,52(10):6-9.

[2]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6-28.

[3]张燕萍,晁燕,苗青,等.苏黄止咳胶囊治疗感冒后咳嗽的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28(8):698-701.

[4]林锦洪,沈中琪.三拗止嗽散加减治疗外感咳嗽300例[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9,27(7):101.

[5]支艳,杨明会,张印.论气道高反应性咳嗽的发病机制及治疗[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0,28(3):53.

[6]黄纯琪.咳嗽的中医临床诊治[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12(11):8.

[7]陈海涛.史锁芳教授运用宣肃理肺法治疗咳嗽经验[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12(5):71.

[8]张建堂,邓苏平.麻杏止咳糖浆治疗肺热咳嗽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11(8):81.

[9]王光明,王志高,涂成文.鉴古《内经》论咳嗽之病机及证治思想之体会[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11(8):28.

[10]蒋文钧.感染后咳嗽中医治疗概况[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12(10):102.

[11]车德亚,陈新.加味止嗽散治疗喉源性咳嗽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12(7):76.

文档

桑杏前桔汤治疗外感风热咳嗽180例_杜康

两组乳房充盈程度的比较,见表2。表2两组乳房充盈程度的比较组别例数乳空轻度中度胀满治疗组7001014对照组3029109注:※Ridit分析结果,P<0.05,疗组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治疗组70例服用通乳颗粒后均无不良反应。4讨论产后缺乳是较常见的一种病,其发病率占产妇的20%30%,并呈上升趋势[2]。哺乳可帮助产妇子宫收缩、预防产后出血、降低乳癌与卵巢癌的发生率、避免产后肥胖等;根据研究显示对于婴儿来说母乳是最好的食物,母乳的营养最完整而丰富。可以完全提供头六个月婴儿所需营养,母乳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