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洲菊(Gerbera jamesonii Bolus)俗称扶郎花,为菊科、大丁草属多年生常绿宿根花卉.被列为世界五大切花品种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鲜切花的需求量日益增加,非洲菊的栽培面积也不断扩大。但是,生产上仍然普遍存在着栽培方式比较落后,生产的非洲菊花径小、花梗短、病虫害严重的缺点,严重制约我市非洲菊的发展。为了解决生产上存在的这些问题,2005年在宁德市科技局的支持下,我们结合农业有机固体废弃物的利用开展了相关课题的研究。采用无土基质栽培的方法,以当地常见的农业废弃物(锯末、谷壳灰、菌糠等)作为部分原料配制栽培基质,对非洲菊切花在该基质上的种植效果作了比较研究,以期在实现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获得具有更高的生态效益的栽培基质,提高非洲菊的产量和质量,增加农民的收入,提高切花质量和产量。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
无土基质要具备透气性、保湿性和一定的肥力,容易灭菌处理,并不利于杂菌滋生的特点,我们选择了当地容易获得且成本低廉的河沙、谷壳灰、谷壳、锯末、菌糠以及泥炭土、珍珠岩等作为试验基质。
以非洲菊红色系品种“大臣”为供试品种。
1.2试验方法
试验选在本校实习农场进行,采用镀锌管大棚,砖砌槽式栽培。2006年3月24日在本校实习农场建立高效无土栽培试验地1亩,采用标准镀锌管大棚滴灌设备及砖砌槽式无土栽培。以土壤栽培为对照,以河沙、谷壳灰、谷壳、珍珠岩、泥炭土、菌糠、锯末等7种材料为基质,设以下7种配比:
T1谷壳灰∶锯末∶河沙=1∶1∶1;
T2谷壳灰∶菌糠∶河沙=1∶1∶1;
T3谷壳灰∶谷壳∶河沙=1∶1∶1;
T4锯末∶菌糠∶河沙=1∶1∶1;
T5泥炭土∶菌糠∶河沙=1∶1∶1;
T6泥炭土∶谷壳∶河沙=1∶1∶1;
T7泥炭土∶珍珠岩∶河沙=1∶1∶1。
高绍良
(宁德职业技术学院福建福安市355000)
摘要:采用不同的无土基质对非洲菊进行无土栽培研究,综合分析非洲菊各种基质栽培的表现,结果表明:非洲菊无土栽培用以谷壳灰∶锯末∶河沙=1∶1∶1作基质效果最好,可以提高产量和花朵质量,减少病害。
关键词:非洲菊;无土基质;栽培
非洲菊无土基质栽培试验研究
echnical Research for Gerbera Soilless Cultivation
Gao Shao Liang
(Ningde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Fu An City,Fujian,China355000) Abstract:Different ways of soilless substrate for Gerbera soilless cultivation studies,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gerbera cultivation of a variety of substrate performance.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best ef-fects for Gerbera soilless cultivation with the help of rice husk ash∶sawdust∶river sand=1∶1∶1,which can increase the yield and quality of flowers and reduce diseases.
Key Words:Gerbera;Soilless substrate;cultivation
宁德市科技项目(2005Z05)
作者简介:高绍良(1953年-),男,副教授,主要从事植物栽
培、育种教学。
电话:0593-*******E-mail:gshl0919@sina.com
以上供试基质中,锯末为杉木锯木粉,经3个月堆制;谷壳经3个月堆制;谷壳灰炭化后颗粒完整,使用前充分淋洗;河沙为建筑用淡水细河沙;菌糠为香菇菌渣,经3个月堆制。基质中按20kg/m3添加腐熟的干牛粪,按1kg/m3添加复合肥(N∶P∶K=1∶1∶1)。
小区试验在栽培槽内进行,栽培槽规格为2500cm×100cm×25cm,每小区种植20株,分2行种植。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3次重复,共设24小区。供试非洲菊品种为大臣,于2006年3月24日定植,管理上统一采用滴灌给水、追肥,试验过程分别对植株生长速度、花径、花梗长度、平均单株年产量、存活率、抗病虫性进行定期观察记载。
1.3气候情况
试验地海拔20m;平均气温18℃~19.8℃,最低月(1月份)平均气温4.4℃~10.1℃,最高月(7月份)平均气温23.6℃~29.6℃,年平均降雨量1350~1850mm;相对湿度为78%~83%;平均日照时数1905h;无霜期280~290d。
1.4测定项目
1.4.1生长速度测试(地上部)定植20d后,在各个小区随机取5个植株,挂上标签,进行株冠,株高测量,以后每隔15d进行株冠、株高测量1次。
1.4.2花径,花梗长度,单株产量测定6月份开始进入采花期后,在各小区随机抽取的5个植株上进行花径、花梗长度、单株产量统计测定。
1.4.3抗病虫性测定在病虫害发生期,对各小区进行观察统计。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基质对非洲菊苗期生长速度的影响
通过基质栽培20d后,植株进入正常生长,4次苗期测定结果如表1所示。
表1可以看出,不同的基质栽培植株生长差异
表1不同基质栽培对切花非洲菊生长的影响
处理
株高(cm)株径(cm)
20d35d50d65d20d35d50d65d
CK8.5610.2415.7218.6612.2013.8417.5223.72 T17.529.8417.3423.8610.7412.8218.3628.58 T2 5.768.2415.4821.2412.2214.3819.5427.32 T37.629.1214.17.9212.0613.2417.1222.16 T4 6.388.9214.1617.7.3410.8814.5221.08 T58.0610.3417.1822.6612.6814.4219.8427.56 T67.129.2416.2221.169.6611.3217.6627.04 T7 5.667.7214.3420.329.0411.1617.3626.72
较大。T1植株长势最好,株高和株径高于其他处理。T5、T2次之,T6、T7再次之,T4、T5比对照差。
2.2不同基质对非洲菊切花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各处理非洲菊切花产量和品质如表2、表3、表4所示。
表2可看出:T1切花产量最高,平均每株每年开花数为46.87枝,T5次之为46.67枝。T2、T6、T7再次之,分别为45.33枝、41.27枝、40.80枝。T3、T4处理比对照差,分别为32.13枝、34.40枝。T1、T5、T23种基质栽培的开花数均超过土壤对照,差异均达到显著水
表2不同基质三个重复的开花数方差分析(单位:枝/株.年)
重复处理I II III平均
差异显著性
0.050.01
T144.7.848.246.87a A T547.048.244.846.67a A T246.448.241.445.33a A T3.239.840.841.27ab AB T738.442.241.840.80abc AB CK36.438.636.837.27bcd AB T431.636.435.234.40cd B T330.832.433.232.13d B
平。
表3可以看出:T 1、T 5、T 2的花盘直径分别为
9.12cm 、9.01cm 、8.93cm 比对照高,但不存在差异。
表4可以看出:花梗长度最大的处理是T 1,为
49.50cm ,T 5次之为48.32cm ,T 2、T 6、T 7分别为
47.63cm 、46.49cm 、47.28cm ,T 1、T 5处理与对照达到差
异显著水平。
如图1所示从花卉产量、质量综合评定,T1、T5的基质配比最好,T2次之,T6、T7再次之。(T5、T1基质两者对非洲菊开花影响差异不显著,但从经济角
度考虑,T5的成本较高。)2.3不同基质对非洲菊存活率的影响
通过基质栽培1年后,对各小区进行实株统计,
计算存活率结果如表5所示(每小区均种20株)。
表5可以看出,在同等管理水平下,均采用清水滴灌,不同基质栽培植株的存活率差异较大,T 1、T 5、T 7
基质栽培的存活率最高,均为96.67%。T 3、T 6次之,均分别为93.33%。T 2、T 4再次之,均为91.67%。T 1、T5、
T 73种基质栽培的存活率均超过对照,差异均达到显
著水平。
2.4不同基质对非洲菊抗病性的影响
在病害发生期分别对各小区的立枯病、根腐病、
表3
不同基质三个重复的花径方差分析(单位:cm )
重复处理
I II III 平均
差异显著性
0.050.01T 19.229.208.949.12a A T 59.049.028.9.01a A T 28.628.849.348.93a A T 68.828.248.628.56a AB T 78.128.748.268.37ab AB T 48.328.148.368.27ab AB CK 8.348.047.848.07ab AB T 37.
8.02
7.12
7.59
b B
表4
不同基质三个重复的花梗长方差分析(单位:cm )
重复处理I II III 平均
差异显著性
0.050.01T 151.0248.39.1249.50a A T 549.6849.0446.2448.32a AB T 248.5449.0245.3447.63ab AB T 748.2447.36.2447.28ab AB T 7.0245.86.5846.49abc AB T 440.31.8245.4442.54bc AB CK 41.20.9241.8441.34bc AB T 342.32
38.96
40.82
40.70
c B
图1
不同栽培基质品种性状综合表现
表5不同基质栽培对切花非洲菊存活的影响方差分析
处理
I II III平均
]存活率%
差异显著性存活株数存活率%存活株数存活率%存活株数存活率%0.050.01
T1199520100199596.67a A T5201001995199596.67a A T7199520100199596.67a A T3199510199593.33ab A T6101995199593.33ab A T21019951091.67ab A T41995101091.67ab A CK1017851088.33b A
白粉病、斑点病、煤污病发生情况进行观察记载,计算其病株率,取其平均值。根据发病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见表6。
表6可以看出T1、T5、T7在这5种病害上的发病程度最低,T6、T3次之,T2、T4再次之,除T2、T4外,其他无土基质配比明显优于对照。T2、T4可能因菌糠腐熟、消毒不够彻底而导致病害较重。
综合分析非洲菊各种基质的栽培表现以T1基质谷壳灰∶锯末∶河沙=1∶1∶1栽培非洲菊效果最好。
3非洲菊无土栽培最佳基质
3.1基质是无土栽培植物生长的基础,混合基质可以调节单一基质性状的不足,促之形成质地疏松透气,保水性强,养分协调持续供应,能较好地固定植株。同时又要考虑所用基质在当地易于取得,而且成本低廉。
3.2试验结果表明:非洲菊无土栽培基质材料以T1(谷壳灰+锯末+河沙=1∶1∶1)最佳,植株生长势好,病虫害少,产量高,切花质量好;T5(泥炭土+菌糠+河沙= 1∶1∶1)次之,均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T2(谷壳灰+菌糠+河沙=1∶1∶1)、T6(泥炭土+木屑+河沙=1∶1∶1)、T7(泥炭土+珍珠岩+河沙=1:1:1)也表现良好,其余处理在某些指标明显优于对照,但综合来看不太适合切花非洲菊生长。
3.3从试验结果可见,非洲菊无土栽培对基质的要求是:
(1)养分充足。一般基质中应加入有机肥和复合肥,栽培过程中还要及时补充追肥。
(2)质地疏松。非洲菊为深根性植物,要求基质疏松透气,谷壳灰有利于其基质通气透水;河沙有利于固定根系。
(3)T1(谷壳灰+锯末+河沙=1∶1∶1)是非洲菊无土栽培的理想配方,T1材料在当地容易取得,变废为宝成本低廉,易于推广,T5虽表现也较好,但因泥炭土按市场价600/m3元左右,谷壳灰才40元/m3,与T1比较每亩要增加成本(600-40)元/m3×33m3=18480元,成本太高,难以推广(走道50cm,槽沿分别10cm,实际每亩利用400m2左右);T2(谷壳灰+菌糠+河沙=1∶1∶1)如对菌糠彻底腐熟,彻底消毒灭菌也会取得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明启.花卉无上栽培技术[M].沈阳:辽宁利学技术出版社,
2001,117-121
[2]王华芳.花卉无上栽培[M].北京:金盾出版社,1997,72-74
[3]庄应强,沈玉英.不同栽培基质对切花非洲菊生长和开花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04,(3):173-174
表6非洲菊不同基质栽培的病株率
处理立枯病%根腐病%白粉病%斑点病%煤污病% CK28.316.715.023.318.3 T1000 6.7 3.3
T213.3 6.7 5.016.718.3 T3 5.000 6.78.3
T415.0 5.0 6.71518.3 T5000 6.7 6.7
T6 3.300 6.78.3
T70005,0 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