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A )反映了地层压力与井底压力失去平衡后井下和井口所依次出现的各种现象及事故发展变化的不同严重程度。
(A)井侵、溢流、井涌、井喷、井喷失控(B)溢流、井侵、井涌、井喷、井喷失控 (C)井涌、井侵、溢流、井喷、井喷失控(D)井喷、井侵、溢流、井涌、井喷失控
2.衡压力就是使用合理的修井液形成( C )地层压力的液柱压力,达到对油层实施一级控制的目的。
(A)低于 (B)等于 (C)略高于 (D)高于
3.高压油气井是指以地质设计提供的地层压力为依据,当地层流体充满井筒时,预测井口关井压力可能达到或超过( C )MPa的井。
(A)15 (B)25 (C)35 (D)45
4.高含硫油气井是指地层天然气中硫化氢含量高于( B )mg/m3的井。
(A)100 (B)150 (C)200 (D)250
5.静液压力的大小取决于( D )。
(A)液体的粘度和液柱的高度 (B)液体的密度和粘度
(C)液体的温度和液柱的高度 (D)液体的密度和液柱的垂直高度
6.( B )就是油气从井底流动到井口后的剩余压力。
(A)套管压力 (B)压力 (C)泵压 (D)井底流压
7.当井底压力( D )地层压力时,称为负压差。
(A)大于 (B)稍大于 (C)等于 (D)小于
8.在下列( B )工况下,发生井喷的可能性较大。
(A)正常循环时 (B)起管柱时 (C)下管柱时 (D)空井时
9.发生溢流最本质的原因是井内压力失去平衡,井底压力( A )地层压力导致的。
(A)小于 (B)等于 (C)稍大于 (D)大于
10.地层射开后,在起时,为避免井喷,应( A )。
(A)及时向井内灌修井液 (B)提完后再向井内灌修井液
(C)每提1000m向井内灌一次修井液 (D)不用向井内灌修井液
11.进行压井液密度选择时,利用计算公式:ρ=ρe + ρ附加 计算时,其密度附加值的取值范围油水井为( B )g/cm3。
(A)小于0.05 (B)0.05~0.1 (C)大于0.1 (D)0.07~0.15
12.进行压井液密度选择时,利用计算公式:ρ=ρe + ρ附加 计算时,其密度附加值的取值范围气井为( D )g/cm3。
(A)小于0.07 (B)0.05~0.1 (C)大于0.15 (D)0.07~0.15
13.反循环法压井对地层的回压( A )正循环法压井对地层的回压。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小于或等于
14.挤压井的液体注入深度,应控制在油层( D )处。
(A)中部 (B)顶部 (C)低部 (D)顶部以上50m
15.循环法压井过程中井被压住的表现之一是进口排量( C )出口排量。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小于或等于
16.泥浆气侵后其密度( B )原浆密度。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小于或等于
17.压井液受到水侵后,其粘度( B ),密度降低,应及时调整其性能。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不确定
18.起下管柱操作过程中要保持井筒内修井液液面高度,应( A ),不允许边喷边作业。
(A)每起10~20根向井内灌一次压井液 (B)提完后再向井内灌压井液
(C)每提1000m向井内灌一次压井液 (D)不用向井内灌压井液
二、判断题
( × )1.井控技术就是为了防喷,只要井不喷,井控工作就做好了。
正确:做好井控工作,既要保护油气层又要防止井喷、井喷失控或着火事故的发生。
( √ )2.地层压力是指地下岩石孔隙中流体所具有的压力。
( √ )3.正常情况下,地下某一深度的地层压力等于地层流体作用于该处的静液压力。
( √ )4.井底压力随不同的作业而变化。
( × )5.井底正压差大则不易发生井喷,因此应保持较大的井底正压差。
正确:在作业过程中控制井底压差是十分重要的,井下作业就是在井底压力稍大于地层压力,保持最小井底压差的条件下进行的,既可提高起下管柱速度,又可达到保护油、气层的目的。
( √ )6.在起管柱过程中,管柱起出井筒,井内液面就会下降。
( × )7.在上提大直径管柱时,应尽力快速,以防产生过大的抽汲压力,引起井喷。
正确:在起大直径管柱时,应控制起管柱的速度,以防产生过大的抽汲压力,引起井喷。
( × )8.造成溢流的唯一原因是压井液密度过低。
正确:造成溢流的原因有多种,压井液密度过低只是原因之一。
( × )9.地层漏失不能导致溢流的产生。
正确:地层漏失也能产生溢流。
( √ )10.地层压力一定时,井底压力越大,井底压差则越大。
( × )11.气层压力小于修井液液柱压力时,不可能发生气侵。
正确:岩石中所含的气体可以随钻碎的岩石侵入修井液中;还可以通过扩散的方式进入井内。
( √ )12.下时如果激动压力过大就可能导致地层漏失。
( √ )13.天然气是可压缩的流体,其体积取决于其上所加的压力。压力增加,体积减小;压力降低,体积增大。
( × )14.天然气向井口的运移只有在开着井时产生,关着井时不运移。
正确:不论是开着井还是关着井,气体向井口的运移总是要产生的。
( × )15.气侵修井液的密度在不同深度是相同的。
正确:气侵修井液的密度在不同深度是不同的。
( √ )16.仅仅由于气侵,井底修井液液柱压力的减少是非常有限的。只要采取有效的除气措施,保证使泵入的修井液保持原有的密度就不会有井喷的危险。
( √ )17.空井时井口有外溢修井液的现象,说明发生了溢流。
( √ )18.压井的目的是暂时使井内流体在井下作业施工过程中不喷出,方便作业。
( × )19.压井的原则以油井不喷为原则。
正确:压井的原则是应遵守 “压而不死,压而不喷,压而不漏。”的原则。
( √ )20.压井液的密度和粘度,可以进行人工调配。
( √ )21.压井液准备量一般为井筒容积的1.5~2倍,浅井和小井眼为3~4倍。
( √ )22.反循环压井适用于高产井、高压井、气井。
( √ )23.灌注法压井多用在压力不高、工作简单、时间短的井下作业上。
( × )24.压井方法有循环法、灌注法、挤注法。常用的是灌注法和挤注法。
正确:压井方法有循环法、灌注法、挤注法。常用的是循环法。
( √ )25.挤注法压井是在既不能用循环法,又不能用灌注法压井的情况下采用。
( √ )26.井底常压法的基本原理是在实施压井过程中始终保持井底压力与地层压力的平衡,不使新的地层流体流入井内,同时又不使控制压力过高,危及地层与设备。
10.目前采用的关井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软关井),二是( 硬关井)。
19.造成压井失败的主要因素有(井下情况)不明、( 准备)不充分、( 技术措施)不当三个方面。
( √ )29.循环压井作业时,水龙头(或活动弯头)、水龙带应拴保险绳。
( × )30.压井中途可以随意停泵。
正确:压井中途不宜停泵。
( × )31.高压和放喷管线须用钢质直管线,也可以用软管线、低压管线,并固定牢固。
正确:高压和放喷管线须用钢质直管线,禁止用软管线、低压管线,并固定牢固。
8.抽汲压力发生在井内起管柱时,其结果是(降低)有效的井底压力。
( √ )33.井场周围要有明显的防火、防爆标志。
( × )34.压井进口管线须试压达到预计泵压的1倍,不刺不漏。
正确:压井进口管线须试压达到预计泵压的1.2~1.5倍,不刺不漏。
( √ )35.起下管柱过程中,要有防止井内管柱顶出的措施,以免增加井喷处理难度。
7.在进行井下作业时,修井液液柱压力的下限要能够保持与(地层压力)平衡,而其上限则不能超过地层的(破裂压力)以免压裂地层造成井漏。
( √ )37.尽量避免在夜间进行井喷失控处理施工。
( √ )38.抢险过程中的正确组织和指挥是制止井喷的关键。
2.在井下作业时要力求使一口井始终处于一级井控状态,同时做好一切应急准备,一旦发生溢流、井涌、井喷,能迅速的做出反应,加以解决,恢复正常修井作业。
( √ )40.溢流是指当井侵发生后,井口返出的液量比泵入的液量多,停泵后井口修井液自动外溢的现象。
( √ )41.初级井控就是采用适当的修井液密度,建立足够的液柱压力去平衡地层压力的工艺技术。
( √ )42.软关井是指当发生溢流或井喷后,节流阀通道开启,其它旁侧通道关闭的情况下关闭防喷器,然后关节流阀。
( √ )43.井喷失控是指井喷发生后,无法用常规方法控制井口而出现敞喷的现象。
( √ )44.井侵是指地层流体(油、气、水)侵入井内的现象。
( √ )45.井控就是实施油气井压力的控制,就是用井筒系统的压力控制地层压力。
( √ )46.井喷是指地层流体(油、气、水)无控制地进入井筒,使井筒内的修井液喷出地面的现象。
( √ )47.二级井控是指初级井控失效,井口出现溢流,依靠关闭地面设备建立的回压和井内液柱压力共同平衡地层压力,依靠井控技术排除气侵修井液,处理掉溢流,恢复井内压力平衡,使之重新达到初级井控状态。
四、问答题
2.井喷失控的主观原因是什么?
答:⑴井控意识淡薄是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⑵起管柱产生过大的抽汲力;
⑶起管柱不灌或没有灌满修井液;⑷油层套管完好程度的影响;
⑸设计的影响;⑹注水井不停注或未减压;
⑺修井液中混油过量或混油不均匀,造成液柱压力低于地层孔隙压力。
6.影响抽汲和激动压力的因素有哪些?
答:⑴管柱的起下速度;⑵修井液密度、修井液粘度、修井液静切力;⑶井筒和管柱外壁之间的环形空隙;⑷管柱的内径及节流情况;⑸井内管柱的长度等。
7.地层流体侵入井内带来的变化有哪些?
答:⑴循环罐液面升高;⑵修井液从井中溢出;⑶循环压力下降,泵速增加;
⑷修井液性能发生变化;⑸悬重增加。
8.起下过程中如何发现溢流?
答:⑴起时,起出管柱体积大于灌注修井液体积;
⑵下时,下入井内管柱体积小于修井液返出井口的体积;
⑶停止起下作业时,出口管外溢。
11.简述及时发现溢流并控制井口的优点。
答:⑴控制住井口,使井控工作处于主动,有利于安全压井,有利于保护地面人员和设备及周边环境;
⑵制止地层流体继续入井;
⑶可保持井内有较多的修井液,减小关井压力并能求取关井压力;
⑷可以比较准确地确定地层压力;
⑸可以准确确定压井液密度,为组织压井做好准备。
15.压井时必须采取哪些措施保护产层?
答:⑴选用优质压井液;⑵低产低压井可采取不压井作业,严禁挤压井作业;
⑶地面盛液池(或罐)干净无杂物,作业泵车及管线要进行清洗;
⑷加快施工速度,缩短作业周期,完井后要及时投产。
18.哪些现象说明井被压住?
答:⑴泵压平稳,进口排量等于出口排量,进出口密度一致;
⑵返出液体无气泡,停泵后井口无溢流,进口与出口压力表上读数近于相等。
溢流的常见原因
⑴起管柱时井内未灌修井液或灌量不足;⑵起管柱产生过大的抽汲压力;
⑶循环漏失;⑷修井液密度不够;⑸地层压力异常。
7.修井液选择原则是什么?
答:⑴所选修井液对油层造成的损害程度最低;⑵其性能应满足本井、本区块地质要求;
⑶能满足作业施工要求,达到经济合理。
2.井喷失控的主观原因是什么?
答:⑴井控意识淡薄是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⑵起管柱产生过大的抽汲力;
⑶起管柱不灌或没有灌满修井液;⑷油层套管完好程度的影响;
⑸设计的影响;⑹注水井不停注或未减压;
⑺修井液中混油过量或混油不均匀,造成液柱压力低于地层孔隙压力。
3.井喷失控的危害有哪些?
答:⑴井喷失控易引起失控着火、爆炸或喷出有毒气体而造成人员伤亡,影响周围千家万户的生命安全;
⑵井喷失控使油气无控制地喷出井口进入空中,造成环境污染,影响农田水利、渔场、牧场、林场建设;
⑶井喷失控还会严重伤害油气层、破坏地下油气资源,极易引起火灾和地层塌陷,造成机械设备毁坏、油气井报废,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⑷井喷失控涉及面广,在国际、国内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影响井下作业对伍的形象,对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不利;
⑸井喷失控使井下作业的井更加复杂化;
⑹井喷失控打乱全面的正常工作秩序,影响全局生产。
选择题
1.( )反映了地层压力与井底压力失去平衡后井下和井口所依次出现的各种现象及事故发展变化的不同严重程度。
(A)井侵、溢流、井涌、井喷、井喷失控(B)溢流、井侵、井涌、井喷、井喷失控 (C)井涌、井侵、溢流、井喷、井喷失控(D)井喷、井侵、溢流、井涌、井喷失控
2.衡压力就是使用合理的修井液形成( )地层压力的液柱压力,达到对油层实施一级控制的目的。
(A)低于 (B)等于 (C)略高于 (D)高于
3.高压油气井是指以地质设计提供的地层压力为依据,当地层流体充满井筒时,预测井口关井压力可能达到或超过( )MPa的井。
(A)15 (B)25 (C)35 (D)45
4.高含硫油气井是指地层天然气中硫化氢含量高于( )mg/m3的井。
(A)100 (B)150 (C)200 (D)250
5.压力的单位名称是帕〔斯卡〕,符号是( )。
(A)Pa (B)Pb (C)T (D)Ta
6.1MPa等于( )Pa。
(A)102 (B)104 (C)106 (D)108
7.静液压力的大小取决于( )。
(A)液体的粘度和液柱的高度 (B)液体的密度和粘度
(C)液体的密度和液柱的高度 (D)液体的密度和液柱的垂直高度
8.( )就是油气从井底流动到井口后的剩余压力。
(A)套管压力 (B)压力 (C)泵压 (D)井底流压
9.当井底压力( )地层压力时,称为负压差。
(A)大于 (B)稍大于 (C)等于 (D)小于
10.在下列( )工况下,发生井喷的可能性较大。
(A)正常循环时 (B)起管柱时 (C)下管柱时 (D)空井时
11.反循环法压井对地层的回压( )正循环法压井对地层的回压。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小于或等于
12.挤注压井的液体注入深度,应控制在油层( )处。
(A)中部 (B)顶部 (C)低部 (D)顶部以上50m
13.循环法压井过程中井被压住的表现之一是进口排量( )出口排量。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小于或等于
14.发生溢流最本质的原因是井内压力失去平衡,井底压力( )地层压力导致的。
(A)小于 (B)等于 (C)稍大于 (D)大于
15.地层射开后,在起时,为避免井喷,应( )。
(A)及时向井内灌修井液 (B)提完后再向井内灌修井液
(C)每提1000m向井内灌一次修井液 (D)不用向井内灌修井液
16.泥浆气侵后其密度( )原浆密度。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小于或等于
17.压井液受到水侵后,其粘度( ),密度降低,应及时调整其性能。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不确定
18.起下管柱操作过程中要保持井筒内修井液液面高度,应( ),不允许边喷边作业。
(A) 每起10~20根向井内灌一次压井液 (B)提完后再向井内灌压井液
(C)每提1000m向井内灌一次压井液 (D)不用向井内灌压井液
三、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 )1.井控技术就是为了防喷,只要井不喷,井控工作就做好了。
( )2.地层压力是指地下岩石孔隙中流体所具有的压力。
( )3.正常情况下,地下某一深度的地层压力等于地层流体作用于该处的静液压力。
( )4.井底压力随不同的作业而变化。
( )5.井底正压差大则不易发生井喷,因此应保持较大的井底正压差。
( )6.在起管柱过程中,管柱起出井筒,井内液面就会下降。
( )7.在上提大直径管柱时,应尽力快速,以防产生过大的抽汲压力,引起井喷。
( )8.造成溢流的唯一原因是压井液密度过低。
( )9.地层漏失不能导致溢流的产生。
( )10.下时如果激动压力过大就可能导致地层漏失
( )11.天然气是可压缩的流体,其体积取决于其上所加的压力。压力增加,体积减小;压力降低,体积增大。
( )12.天然气向井口的运移只有在开着井时产生,关着井时不运移。
( )13.气侵修井液的密度在不同深度是相同的。
( )14.仅仅由于气侵,井底修井液液柱压力的减少是非常有限的。只要采取有效的除气措施,保证使泵入的修井液保持原有的密度就不会有井喷的危险。
( )15.空井时井口有外溢修井液的现象,说明发生了溢流。
( )16.压井的目的是暂时使井内流体在井下作业施工过程中不喷出,方便作业。
( )17.压井的原则以油井不喷为原则。
( )18.反循环压井适用于高产井、高压井、气井。
( )19.压井方法有循环法、灌注法、挤注法。常用的是灌注法和挤注法。
( )20.压井中途可以随意停泵。
( )21.压井进口管线须试压达到预计泵压的1倍不刺不漏。
( )22.压井液的密度和粘度,可以进行人工调配。
( )23.压井液准备量一般为井筒容积的1.5~2倍,浅井和小井眼为3~4倍。
( )24.灌注法压井多用在压力不高、工作简单、时间短的井下作业上。
( )25.井底常压法的基本原理是在实施压井过程中始终保持井底压力与地层压力的平衡,不使新的地层流体流入井内,同时又不使控制压力过高,危及地层与设备。
( )26.空井发生溢流,不能再把管柱下入井内时,应迅速关井,记录关井压力。然后用“体积法”将井内气体排出。
( )27.井场电线禁止拖地或系在绷绳、井架或抽油机等导体上。
( )28.循环压井作业时,水龙头(或活动弯头)、水龙带应拴保险绳
( )29.起下管柱过程中,要有防止井内管柱顶出的措施,以免增加井喷处理难度。
( )30.在起下封隔器等大尺寸工具时,控制起下速度,防止产生抽汲。
( )31.挤注法压井是在既不能用循环法,又不能用灌注法压井的情况下采用。
( )32.在起下管柱过程中,必要时向井内补灌压井液,保持液柱压力。
( )33.井喷失控施工可以随时进行。
( )34.溢流是指当井侵发生后,井口返出的液量比泵入的液量多,停泵后井口修井液自动外溢的现象。
( )35.初级井控就是采用适当的修井液密度,建立足够的液柱压力去平衡地层压力的工艺技术。
( )36.软关井是指当发生溢流或井喷后,节流阀通道开启,其它旁侧通道关闭的情况下关闭防喷器,然后关节流阀。
( )37.井喷失控是指井喷发生后,无法用常规方法控制井口而出现敞喷的现象。
( )38.井侵是指地层流体(油、气、水)侵入井内的现象。
( )39.井控就是实施油气井压力的控制,就是用井筒系统的压力控制地层压力。
( )40.井喷是指地层流体(油、气、水)无控制地进入井筒,使井筒内的修井液喷出地面的现象。
( )41.二级井控是指初级井控失效,井口出现溢流,依靠关闭地面设备建立的回压和井内液柱压力共同平衡地层压力,依靠井控技术排除气侵修井液,处理掉溢流,恢复井内压力平衡,使之重新达到初级井控状态。
( )42.
四、名词
1.井控:
井控:就是实施油气井压力的控制,就是用井筒系统的压力控制地层压力。
2.初级井控:
初级井控:就是采用适当的修井液密度,建立足够的液柱压力去平衡地层压力的工艺技术。
3.二级井控:
4.三级井控:
三级井控:是指当二级井控失效后,所采取的各种紧急措施。
5.井侵:
井侵:地层流体(油、气、水)侵入井内的现象,通常称之为井侵。
6.溢流:
溢流:当井侵发生后,井口返出的液量比泵入的液量多,停泵后井口修井液自动外溢,这种现象就称之为溢流。
7.井涌:
井涌:溢流进一步发展,修井液涌出井口的现象称之为井涌。
8.井喷:
井喷:指地层流体(油、气、水)无控制地进入井筒,使井筒内的修井液喷出地面的现象。
9.井喷失控:
井喷失控:井喷发生后,无法用常规方法控制井口而出现敞喷的现象称之为井喷失控。
10.压力:
压力:是指物体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垂直方向上的力,物理学上也叫压强。
11.静液压力:
静液压力:由静止液体重力产生的压力。
12.压力梯度:
压力梯度:压力梯度指的是每增加单位垂直深度压力的变化值。
13.地层压力:
14.地层破裂压力:
地层破裂压力:指某一深度地层发生破碎和裂缝时所能承受的压力。
15.井底压力:
井底压力:指地面和井内各种压力作用在井底的总压力。
16.软关井:
软关井:是当发生溢流或井喷后,节流阀通道开启,其它旁侧通道关闭的情况下关闭防喷器,然后关节流阀。
17.硬关井:
硬关井:是当发生溢流或井喷后,在防喷器、四通等旁侧通道关闭的情况下关闭防喷器。
18.压井:
压井:就是将具有一定性能和数量的液体,泵入井内,并使其液柱压力相对平衡于地层压力的过程。
19.反循环压井:
反循环压井:是将压井液从油、套环形空间泵入井内顶替井内流体,由管柱内上升到井口的循环过程。
20.灌注法压井:
灌注法压井:是向井筒内灌注一段压井液,井筒液柱压力就能平衡地层压力的压井方法。
21.正循环压井:
正循环压井:是将压井液从管柱内泵入井内顶替井内流体,由环形空间上升到井口的循环过程。
2.井喷失控的主观原因是什么?
答:⑴井控意识淡薄是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
⑵起管柱产生过大的抽汲力;
⑶起管柱不灌或没有灌满修井液;
⑷油层套管完好程度的影响;
⑸设计的影响;
⑹注水井不停注或未减压;
⑺修井液中混油过量或混油不均匀,造成液柱压力低于地层孔隙压力。
3.井喷失控的危害有哪些?
答:⑴井喷失控易引起失控着火、爆炸或喷出有毒气体而造成人员伤亡,影响周围千家万户的生命安全;
⑵井喷失控使油气无控制地喷出井口进入空中,造成环境污染,影响农田水利、渔场、牧场、林场建设;
⑶井喷失控还会严重伤害油气层、破坏地下油气资源,极易引起火灾和地层塌陷,造成机械设备毁坏、油气井报废,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⑷井喷失控涉及面广,在国际、国内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影响井下作业对伍的形象,对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不利;
⑸井喷失控使井下作业的井更加复杂化;
⑹井喷失控打乱全面的正常工作秩序,影响全局生产。
7.修井液选择原则是什么?
答:⑴所选修井液对油层造成的损害程度最低;
⑵其性能应满足本井、本区块地质要求;
⑶能满足作业施工要求,达到经济合理。
9.影响抽汲和激动压力的因素有哪些?
答:⑴管柱的起下速度;⑵修井液密度、修井液粘度、修井液静切力;
⑶井筒和管柱外壁之间的环形空隙;⑷管柱的内径及节流情况;
⑸井内管柱的长度等。
10.地层流体侵入井内带来的变化有哪些?
答:⑴循环罐液面升高;⑵修井液从井中溢出;⑶循环压力下降,泵速增加;
⑷修井液性能发生变化;⑸悬重增加。
11.起下过程中如何发现溢流?
答:⑴起时,起出管柱体积大于灌注修井液体积;
⑵下时,下入井内管柱体积小于修井液返出井口的体积;
⑶停止起下作业时,出口管外溢。
12.压井过程中如何发现溢流?
答:⑴进口排量小,出口排量大,出口液体中气泡增多;
⑵进口液体密度大,出口液体密度小,密度有下降的趋势;
⑶停泵后进口压力增高。
14.简述及时发现溢流并控制井口的优点。
答:⑴控制住井口,使井控工作处于主动,有利于安全压井,有利于保护地面人员和设备及周边环境;
⑵制止地层流体继续入井;
⑶可保持井内有较多的修井液,减小关井压力并能求取关井压力;
⑷可以比较准确地确定地层压力;
⑸可以准确确定压井液密度,为组织压井做好准备。
15.软关井的优缺点有哪些?
答:优点是可以避免突然关井而产生的水击效应,万一套管压力变得过高,还可以采用其它的井控方法(如低节流压力法等),所以关井比较安全。缺点是关井时间比较长,在关井的过程中地层流体还会继续进入井内。
23.哪些现象说明井被压住?
答:⑴泵压平稳,进口排量等于出口排量,进出口密度一致;
⑵返出液体无气泡,停泵后井口无溢流,进口与出口压力表上读数近于相等。
( × )1.井控技术就是为了防喷,只要井不喷,井控工作就做好了。
( √ )3.正常情况下,地下某一深度的地层压力等于地层流体作用于该处的静液压力。
( × )5.井底正压差大则不易发生井喷,因此应保持较大的井底正压差。
( × )7.在上提大直径管柱时,应尽力快速,以防产生过大的抽汲压力,引起井喷。
( × )9.地层漏失不能导致溢流的产生。
( × )11.气层压力小于修井液液柱压力时,不可能发生气侵。
( √ )13.天然气是可压缩的流体,其体积取决于其上所加的压力。压力增加,体积减小;压力降低,体积增大。
( × )15.气侵修井液的密度在不同深度是相同的。
( √ )17.空井时井口有外溢修井液的现象,说明发生了溢流。
( × )19.压井的原则以油井不喷为原则。
( √ )21.压井液准备量一般为井筒容积的1.5~2倍,浅井和小井眼为3~4倍。
( √ )23.灌注法压井多用在压力不高、工作简单、时间短的井下作业上。
( √ )25.挤注法压井是在既不能用循环法,又不能用灌注法压井的情况下采用。
( √ )29.循环压井作业时,水龙头(或活动弯头)、水龙带应拴保险绳。
( × )31.高压和放喷管线须用钢质直管线,也可以用软管线、低压管线,并固定牢固。
( × )34.压井进口管线须试压达到预计泵压的1倍,不刺不漏。
( √ )37.尽量避免在夜间进行井喷失控处理施工。
( √ )40.溢流是指当井侵发生后,井口返出的液量比泵入的液量多,停泵后井口修井液自动外溢的现象。
( √ )42.软关井是指当发生溢流或井喷后,节流阀通道开启,其它旁侧通道关闭的情况下关闭防喷器,然后关节流阀。
( √ )44.井侵是指地层流体(油、气、水)侵入井内的现象。
( √ )46.井喷是指地层流体(油、气、水)无控制地进入井筒,使井筒内的修井液喷出地面的现象。
( √ )4.井底压力随不同的作业而变化。
( √ )6.在起管柱过程中,管柱起出井筒,井内液面就会下降。
( × )8.造成溢流的唯一原因是压井液密度过低。
( √ )10.地层压力一定时,井底压力越大,井底压差则越大。
( √ )12.下时如果激动压力过大就可能导致地层漏失。
( × )14.天然气向井口的运移只有在开着井时产生,关着井时不运移。
( √ )16.仅仅由于气侵,井底修井液液柱压力的减少是非常有限的。只要采取有效的除气措施,保证使泵入的修井液保持原有的密度就不会有井喷的危险。
( √ )18.压井的目的是暂时使井内流体在井下作业施工过程中不喷出,方便作业。
( √ )20.压井液的密度和粘度,可以进行人工调配。
( √ )22.反循环压井适用于高产井、高压井、气井。
( × )24.压井方法有循环法、灌注法、挤注法。常用的是灌注法和挤注法。
( √ )26.井底常压法的基本原理是在实施压井过程中始终保持井底压力与地层压力的平衡,不使新的地层流体流入井内,同时又不使控制压力过高,危及地层与设备。
( × )30.压井中途可以随意停泵。
( √ )33.井场周围要有明显的防火、防爆标志。
( √ )35.起下管柱过程中,要有防止井内管柱顶出的措施,以免增加井喷处理难度。
( √ )38.抢险过程中的正确组织和指挥是制止井喷的关键。
( √ )41.初级井控就是采用适当的修井液密度,建立足够的液柱压力去平衡地层压力的工艺技术。
( √ )43.井喷失控是指井喷发生后,无法用常规方法控制井口而出现敞喷的现象。
( √ )45.井控就是实施油气井压力的控制,就是用井筒系统的压力控制地层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