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变电工京津冀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天津,301701
摘要:建设方作为工程项目管理核心,在疫情特殊时期下,疫情防控和工程建设的双重压力对建设方的项目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对于建筑业管理模式和施工技术的变革也有深远意义。当前全国上下抗击疫情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复工复产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完善的建设项目施工现场疫情管理措施为疫情期间项目建设提供有力保障,减少项目参与各方因疫情导致的损失。
关键词:建设方;疫情防控;施工现场管理;项目管理
2020年新春佳节之时,一场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席卷了祖国各地,疫情具有,各地采取了严格的管控措施,通过人员流动,摸排人员历史动向,及时隔离发热症状人员等措施,在抗击肺炎中取得了阶段性胜利,这不仅为中国经济复苏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强大动力,也为其他国家抗击肺炎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1新冠肺炎的特征和传播途径
1.1 新冠肺炎的特征
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肺炎,感染者潜伏期为1-14天,多数为3-7天,在潜伏期内具有传染性。患者期初出现发热、乏力、干咳等症状,逐渐出现呼吸困难等严重表现。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人群普遍易感[1]。
1.2新冠肺炎的传播途径
新型传染病的传播渠道,包括直接接触传播,也就是人因直接接触患者或动物、媒介的血液、尿液、粪便、呕吐物或其他身体分泌物而染病,以及病毒经黏膜和破损的皮肤传播而发生人传人[2]。可以总结为飞沫传播、接触传播、空气传播和粪口传染,新冠肺炎传播途径非常广泛,由于易感人群庞大,在没有任何防范措施的情况下,传播速度极快。
2建设方疫情防控人员管理
2.1施工现场人员实名管理
建筑业参与人员多,人员流动性强,这对疫情防控工作产生了巨大压力和挑战。项目现场人员实名管理是防控疫情最基础的工作,建设方或总承包方对每一位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进行登记审批,建立人员个人健康信息档案,主要登记内容包括人员姓名、身份证号、籍贯、手机号等信息,进场人员一律办理带有权限的门禁卡,落实相应劳务人员到位情况,未执行刷卡的也一律不得进入园区,私自外出人员不得二次进入等措施。得益于互联网及大数据技术的发展,通过身份信息,已经能够非常便捷的获取人员的行程信息。依据其行程不同,将人员分为高风险、中等风险和低风险三类,对于不同类别人员采取不同管控措施。高风险人员严禁进入施工现场,中等风险人员经建设方项目管理部审核后,通知其是否能够进入施工现场,低风险人员向建设方进行报备后方可进入,未经审核人员及与本项目无关的人员严禁进入施工现场。
2.2 人员体温测量与个人防护设施佩戴
针对感染者初期会出现发热症状,在项目出入口处,专职保卫对每位进场人员测量提问,测量结果合格后方可进入园区。体温高于37.3℃的人员,严禁进入园区,同时通知该人员所属项目管理部进行持续跟踪。进入现场管理和施工人员应按标准佩戴口罩,建设方定期检查各单位防疫物资购买及发放记录,询问施工人员口罩领取和更换情况。
2.3 人员就餐及会议管理
施工现场人员在疫情期间实行错峰就餐,对于设置在现场的建设方或者总承包方食堂,严格控制就餐时人员数量和就餐座位,就餐人员在用餐时保持一定距离,不得近距离接触交谈。就餐完毕后,及时佩戴好口罩,迅速离开,为下一批次就餐人员提供场地。对于疫情期间会议的管理,鼓励采用在线会议,会议组织者做好会议安排和会场纪律要求。如需进行线下会议,应提前做好会场消杀,控制参会人数,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参会人员,会场座位布置应保持足够距离。除必要的汇报、发言人外,其余参会人员应全程佩戴口罩,对于具备条件的会场,可进行线上线下同步会议。会议组织者应压缩会议流程,精简会议内容,做到高效、快速。
2.4人员疫情防控知识的培训和检查
建设方或总承包方结合要求及专家防护建议,在办公区及施工现场张贴防控宣传标语,定期组织全体人员疫情防控常识、国家及当地的培训。提高现场全体人员疫情防控意识,树立积极的疫情防控态度,杜绝负面情绪的滋生,建立起疫情必将战胜的信心。项目参与方应在各自项目管理部做好疫情防控宣传,在重点部位如施工现场出入口处、人员主通道两侧、办公室、门卫室、会议室、食堂、厕所、宿舍等场所和位置粘贴防控宣传材料,悬挂防控横幅;在项目入口测温处,食堂等地推行“1米线”管理措施。
2.5 新进场人员的医学隔离观察
对于从外地返回施工现场人员,应进行隔离,当施工现场具备隔离条件,应尽可能在施工现场进行隔离,派专人监督,如不具备隔离条件,应在当地指定社区或宾馆进项隔离。隔离人员应严格遵守项目部和当地对于疫情的管控要求,隔离期间不得随意外出。各参与方项目部管理应做好隔离人员的相关服务工作,保障隔离人员正常办公及餐饮。无论是在项目现场隔离还是在当地指定场所隔离,在隔离期开始和结束时,均应向建设方和当地备案。
3施工现场疫情防控
3.1 疫情防控物资保障
疫情防控物资主要包括口罩、体温表、体温检测仪、消毒液等,建设方要求项目各参与方按要求配备本项目所用疫情防控物资,定期检查防疫物资使用情况。建设方及各参与方应采购至少1-2个月使用量的防疫物资,建立防疫专项物资领用台账和库存预警,保障施工运行需要,根据疫情防控形式变化和库存情况,及时采购补充防疫物资,确保物资能够正常供应。
3.2建立疫情防控组织体系
施工现场应建立起以建设方总指挥为第一责任人的疫情防控机构,制定各层级职责及考核标准,各参与方按照本单位疫情防控要求并结合项目现场实际情况,组建各自的疫情防控管理机构。各参与方项目管理部应配专职或者兼职疫情防控管理人员,定期组织疫情防控专项会议,对工作中存在差距和不足应及时更正。建设方对不能够严格按照要求进行疫情防控的参与方,采取严格处罚,对于故意违反疫情防控要求的单位和个人,依据合同和相关管理规定进行退场。
3.3 配备疫情防控专职管理人员
建设方应配备专职或兼职疫情管理人员,统筹管理本项目各参与方的疫情防控工作,各参与方应根据建设方的管理要求,配备各自的疫情防控管理人员,负责日常工作。建设方或施工总承包方配备足够的专职卫生员和安保人员,对于人员活动较为频繁的场所,如办公室、宿舍、厕所、食堂、会议室、文体活动室等进行每日消杀,并做消杀记录台账。生活垃圾设置封闭容器存放, 做好垃圾分类并及时清运,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分别处理。
3.4饮食安全和食堂卫生管理措施
项目现场设置食堂时,与厕所、垃圾箱等污染源保持一定距离。食堂内设置的食品制作间和物品储藏间,配备必要的排风和冷藏设施。在食堂操作间外设置密闭式泔水桶,指定专人及时清理。食堂配备专职或兼职食材采购员,确保所采购的食材新鲜,减少海鲜、禽类的采购。厨师每日对食品制作间和物品储藏间进行全面消毒,未食用完餐食除可短暂存放的主食外,其余餐食应及时处理。人员取餐时,应保持1米距离,鼓励采用自备餐具。
3.5 施工现场封闭管理
项目现场应严格进行封闭,安保人员每日对项目围挡进行巡视,防止与项目无关的人员进入。项目部出入口处,安保人员对进入人员进行测温、登记、核对人员情况,确认无误后方可入内。各参与方办公区、住宿区分开管理。资料传递时,交接资料的双方应在室外公共区域。项目现场减少不必要的参观和接待,如需进行项目实地勘察,对接单位应提前向建设方报审,经审核通过后的人员方可进入园区,未经审核通过的人员一律不得进入。物资车辆进入园区时,由对接单位在车辆入口处接引,配送司机全程佩戴口罩,并不得进入除装卸区外的其他位置。
4建设方疫情期间项目管理
4.1加快施工准备工作
建设方应根据项目进展情况,统筹规划项目建设和疫情防控,在各参与方人员无法及时复工的情况下,加快开展各项施工准备工作。对于规划、设计、招标、合同签订,图纸评审、施工方案审核、资质报审等工作,应要求各单位按照施工计划有序开展。建设方牵头组织项目复工,有序安排项目各参与方人员返岗,确保项目能够逐步向前推进,为项目全面开工做铺垫。
4.2 线上项目管理模式的开展
对比以往传统线下办公模式,线上办公更能投体现其高效、便捷、低成本的优越性。比如招投标工作可以全程线上开展,投标人员无需前往项目现场开标,各阶段文件,均以电子版形式在指定平台进行传递,在线开标、澄清、答疑,可以做到招投标双发全程不见面,既满足招标工作要求,又能有效控制人员流动。在线会议能够让参会人员随时随地加入会议,提高开会效率;线上资金审批可以缩短资金支付时间;电子邮件便于资料传递和过程记录;电子档案系统能够便捷的查阅工程资料。工程管理平台的应用,能够让公司更加全面了解项目进展,便于在公司层面进行。建设方应充分利用线上资源,保障信息传递及时性和准确性,提高项目管理效率。
4.3 疫情期间进度建设方进度管理
由于疫情期间项目各参与人员不能及时到位,致使大量现场施工工作无法正常开展。建设方作为工程项目的投资方,项目建设进度的滞后会带来成本的增加,降低项目收益。疫情期间除开展必要的施工准备工作外,对因疫情导致项目的项目延期进行分析,优先对制约项目进度的关键施工进行复工,对于施工所需材料,要求相关单位提前采购进场并妥善存放。建设方与各单位制定详细的赶工措施。对于复工人员,要求提前进行隔离,隔离期满返回现场后,采取封闭管理,不得随意流动。优先保障关键工作资金的落实,加快进度款办理流程,合理安排夜间施工,确保项目进度满足计划要求。
5.2人员信心的建立
疫情对广大人民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由于项目无法按计划复工以及复工后进度滞后等问题,对项目各参与方经济利益及企业效益造成一定影响。但要清晰的认识,困难只是暂时的,建设方首要任务是要树立起各参与方的信心,保障各类款项的支付,为项目复工创造条件。提高项目建设全体人员的疫情防控意识,科学管理,严格落实,一定能够取得项目建设和疫情防控的双丰收。
6结语
在疫情爆发初期,由于我国及时实施了重大预防和控制措施,包括旅行筛查、出行,极大控制了此次疫情的蔓延[4]。得益于国家的坚强领导和各项疫情防控措施的落实,全国人民取得了来之不易的阶段性胜利。对于任何一个建设项目来说,没有一个稳定环境,项目建设也无从谈起。此次疫情发展速度快,传播范围广,造成影响严重,促进了建设工程管理的变革,新机制、新模式的出现也必将对传统建筑行业产生深远的影响。项目建设的各参与方均应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加快管理模式和建设模式的转变。
参考文献:
1.
国家卫生健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第六版)
2.
景军,高良敏.新型传染病传播的社会特征[J].西北民族研究,2020(02):80-87.
3.
王从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导致的建设工程项目经济损失的分摊浅析[J].工程与建设,2020,34(02):358-360.
4.
Devi S.Travel restrictions hampering COVID-19 response[J].Lancet,2020,395(10233):1331-1332.
作者简介:
黄乾坤(1988-),男,工程师,硕士研究生,一级注册建造师,研究方向:工程项目管理
蔡小虎(1984-),男,工程师,本科,注册安全工程师,研究方向:施工安全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