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大学生人格特征与网络依赖的关系研究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6 00:16:12
文档

大学生人格特征与网络依赖的关系研究

大学生人格特征与网络依赖的关系研究【摘要】不同大学生在网络使用中对“度”的把握有着明显的不同,究其原因,有社会及先天等因素,其中人格特征就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不同人格特征的大学生在网络依赖上的表现做了关系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内外向、精神质、神经质三种人格特质与网络依赖行为均有着显著的相关性。内外向、精神质、神经质三种人格特质均分别对网络依赖有着很高的预测作用,但三者总分对于网络依赖的预测作用却不高。【关键词】人格特质网络依赖大学生一、问题提出在网络急速发展的大时代中,
推荐度:
导读大学生人格特征与网络依赖的关系研究【摘要】不同大学生在网络使用中对“度”的把握有着明显的不同,究其原因,有社会及先天等因素,其中人格特征就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不同人格特征的大学生在网络依赖上的表现做了关系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内外向、精神质、神经质三种人格特质与网络依赖行为均有着显著的相关性。内外向、精神质、神经质三种人格特质均分别对网络依赖有着很高的预测作用,但三者总分对于网络依赖的预测作用却不高。【关键词】人格特质网络依赖大学生一、问题提出在网络急速发展的大时代中,
大学生人格特征与网络依赖的关系研究

【摘  要】不同大学生在网络使用中对“度”的把握有着明显的不同,究其原因,有社会及先天等因素,其中人格特征就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不同人格特征的大学生在网络依赖上的表现做了关系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内外向、精神质、神经质三种人格特质与网络依赖行为均有着显著的相关性。内外向、精神质、神经质三种人格特质均分别对网络依赖有着很高的预测作用,但三者总分对于网络依赖的预测作用却不高。【关键词】人格特质  网络依赖  大学生一、问题提出在网络急速发展的大时代中,大学生无疑成了这场信息的主力军,因而关于其网络行为的研究不胜枚举,通过已有研究发现学者们大多是从网络成瘾角度出发的,对灰色地带的网络依赖并没有太多的研究。以往对大学生使用网络的研究多是笼统的定义为网络成瘾,并且都是用网络成瘾的相关量表来测量被试,进行研究的,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叶剑辉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网络成瘾倾向的关系研究》,陈妮雅的《大学生网络成瘾与同伴支持、总体自我价值感的关系研究》。从研究结果可以看出,网络依赖与人格特征之间有密切关系。比如,刘本荣认为,神经质和精神质与网络依赖行为有显著的相关。神经质和精神质越高的人,越容易对网络产生依赖,甚至会导致成瘾。但是,目前对于网络依赖与人格类型关系之间的研究文献比较少。那么,大学生人格特质与网络依赖存在关系吗?存在怎样的关系?这种关系对学生、学校及家长有怎样的帮助?二、研究目的本研究目的是探讨大学生的不同人格特征类型与网络依赖的关系。三、研究方法1.被 试本研究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选取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的15个学院1~3年级的本科生作为被试,共发放问卷720份,回收并且有效问卷532份,回收有效率占74%。被试中,男生210名,占被试总数的39%,女生322名,占被试总数的61%。2.工 具①《艾森克人格问卷量表》;②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白羽和樊富珉所编制的《网络依赖测量量表》。3.程 序采用集体施测,在任课老师的协助下由一名主试进行,在课堂上向学生发放问卷并要求他们当场填写。在量表施测的同时获得被试的基本人口统计学资料,如年级、性别等。4.统计方法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四、结果与分析1.网络依赖程度与艾森克三个维度的相关分析为考查网络依赖程度与艾森克人格特质之间的关系,验证研究假设,采用皮尔逊相关法对二者的关系做出考查,结果见表1。从表1中可以看出,被试大学生在网络依赖程度与艾森克人格特质三个维度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其中网络依赖程度与神经质、精神质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即在神经质和精神质维度上得分越高的大学生网络依赖程度越高;网络依赖程度与内外向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即那些越内向的人会在网络依赖程度上越高。2.网络依赖总分与艾森克四相人格的方差分析艾森克人格问卷得分原始分转化成t分以后,在外向性这一维度上43.3<t<56.7的人约有50%,我们假定他们是中间型的,38.5<t<43.3称为倾向内向,56.7<t<61.5的称为倾向外向,t>56.7的称为外向,t<38.5的称为内向。在神经质维度上也是这样划分的。艾森克认为,无论是内向或是外向的人,可以再有情绪稳定或不稳定,因此可以将x轴为e维度,y轴为n维度,于t50处垂直相交,划分成四相:即内向,稳定;内向,不稳定;外向,稳定;外向,不稳定。依据以上的划分标准,可以把大学生划分为四种人格类型,人格特质维度的原始分转化为标准分以后,把在外向性与神经质得分都大于50分的划分为外向不稳定型;把在神经质上得分大于50在外向性上得分小于50的划分为内向不稳定型;把在外向性与神经质得分都小于50分的划分为内向稳定型;把在神经质上得分小于50在外向性上得分大于50的划分为外向稳定型。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对不同人格类型在网络依赖程度的总得分的差异进行检验,得出f=8.01,p=0.000<0.05,表示差异显著,因此进行多重比较,结果见表2。从表2中可以看出,除了内向稳定与外向不稳定在网络依赖程度差异不显著外,其余的内向稳定与内向不稳定、外向稳定与外向不稳定差异显著,内向不稳定与外向不稳定、内向稳定与外向稳定、内向不稳定与外向稳定的差异均为极其显著。3.正常人群和网络依赖人群在内外向和神经质得分上的差异检验从表3中可以看出,正常人群与网络依赖人群,重度网络依赖人群在内外向的t分得分上差异分别为显著和不显著,正常人群的平均得分比网络依赖人群和重度网络依赖人群的平均分要高;网络依赖人群与重度网络依赖人群在内外向的t分得分上差异不显著。正常人群与网络依赖人群,重度网络依赖人群在神经质t分的得分上差异均不显著,正常人群的平均得分比网络依赖人群和重度网络依赖人群的平均分要低;而网络依赖人群与重度网络依赖人群在内外向的t分得分上差异不显著。五、讨 论1.内外向、精神质、神经质三种人格特质与网络依赖行为的关系本研究结果表明,精神质和神经质与网络依赖行为有显著的相关,并显示出显著的正相关。精神质较高的大学生通常表现为自我为中心、冷漠、倔强、固执、冲动、故意、攻击性、怀疑、精神病态和。神经质较高的大学生容易焦虑、产生强迫、易恐惧、多疑,并且这类学生缺乏自信心,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感到不完善,追求完美。他们的学习生活表现得孤独、社会适应性较差。他们容易对生活的小事情产生焦虑、不满足、容易产生挫折感,而网络又具有匿名和隐蔽性。以往也有研究发现,神经质性的个体更容易孤独,并且更倾向于使用互联网上的社交性服务。例如,m orahan-m a rtin和schum acher的研究就发现匿名的互联网环境可能会提供给神经质的女性一个感觉较为安全的讨论与聊天的平台,这相应地会降低她们情感上的孤独。因此,当他们的挫折感、不安全感产生时,具有精神质和神经质的大学生就会在网络这个平台上释放他们的压力,以寻求虚拟空间的支持,满足他们的人际交往需要。原献学等的研究也得到了相同结论,在神经质、精神质上得分高的被试比得分低的被试有更高的网络依赖倾向。精神质和神经质高的人一般都与现实相冲突,当他们在现实生活中遭遇困难或挫折时,更有可能将情感满足和压力释放转向基于计算机的网络通道,以寻求虚拟空间的支持。这种倾向有可能强化其“虚拟人生”,导致人格和现实生活的异化。对于内外向,本研究结果表明,内外向与网络依赖行为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即那些越内向的人在网络使用依赖程度上的得分越高。查阅以往的研究发现,有的研究结果是有差异的,有的研究表明内外向与网络依赖的行为并无显著的相关。周爱保、茄学萍的研究也认为,青少年互联网使用与人格特征的关系目前对互联网使用与人格特征关系的研究所得结论并不一致:一部分研究证明的确可以用某些人格特征来预测互联网使用;另一些研究则表明这两者之间并不相关。因此本结果即使与前人有的研究有差异,但也是符合现实的。一方面从常理来看,一般外向的人较喜欢与人进行交往,而较内向的人则喜欢安静,不喜欢或不善于人际交往,相对于与人交往,他们更倾向于通过网络这种隐蔽的方式与外界进行沟通交流。倪晓莉、陈思路的研究认为,孤独、内向的人格特征与大学生网络依赖有关。网络依赖使个体更加孤僻和喜欢独处。网络依赖行为严重者可能是因为社交技能差,自信心低落,从而利用网络作为逃避的手段。孤独、内向的人通常会被网络中一些具有交互作用的社会活动所吸引,因为这些活动可以提供归属感、友谊和交流的机会。当大学生面临心理问题与心理压力时,对于内向人格特征的人,现实生活中人际沟通的社会资源比较缺乏时,个体就会选择网络这种媒介来满足自己的需要,与他人进行情感交流,当不能自拔时便容易形成网络依赖行为。另一方面,因为网络使用依赖程度本身就很复杂,而人格问题更为复杂,迄今为止的研究大多都将此问题简单化进行探讨。网络使用依赖程度既包含了使用方面和使用目的问题,也包含了使用程度、依赖程度的不同等级;既有合理性使用问题,也有不合理性使用问题。实际上如何看待合理与否本身也需要探讨,即便是大学生用来查资料,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如果在程度上过分,也应该属于不合理使用网络之列。因此,对网络依赖的定义不同,也造成了众多研究结果的差异。甄霜菊、吴慧明的研究也发现,不同网络依赖程度的青少年在内外倾向上无显著差异。因此内外向与网络依赖的关系究竟如何,还有待进一步研究。2.人格特质对网络依赖行为的预测作用本研究结果表明,内外向、精神质、神经质对网络依赖都有较为显著的预测作用,但三者对网络依赖分数的总预测系数也只有10.6%。而已有的一些实证研究也表明,人格因素确实能够影响网络的依赖行为。根据国内外对网络成瘾原因的各种假设和推测大致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而个体的某些人格特点是导致网络成瘾的原因之一。但据本研究的结果和目前对人格与网络依赖关系的研究看,青少年网络依赖的主要原因是个体人格的影响。这样的说法是不确切的。并且人格与网络依赖的关系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探讨,需要更多的实证数据的支持。六、小 结内外向、精神质、神经质三种人格特质与网络依赖行为均有显著的相关性,其中内外向与网络依赖呈显著负相关,精神质与神经质都与网络依赖呈显著正相关。内外向、精神质、神经质三种人格特质均分别对网络依赖有很高的预测作用,但三者总分对于网络依赖的预测作用却不高。人格因素与网络依赖之间的关系需得到更多的研究和进一步的探讨。参考文献1  hamburge y. ben-a rtzi e. loneliness and intenet use[j]. computes in human behaviour, 2003. 19: 71~802 白羽、樊富珉.大学生网络依赖测量工具的修订与应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4):99~1043 潘聪绒、郑莉君.大学生病理性网络使用与人格特征、心理健康相关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2):52~554 叶剑辉.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网络成瘾倾向的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5 董天鹅、杨大光.大学生网络依赖状况调查[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9(2):150~1516 陈妮雅.大学生网络成瘾与同伴支持、总体自我价值感的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077 于国庆.大学生自我控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8 刘本荣.大学生网络依赖和艾森克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6(8)9 关真诚.大学生网络依赖的原因、影响及对策[j].网络财富管理视野,2008(8):82~8310 李望舒.大学生网络使用、网络成瘾与人格特质的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3:3~1611 贾利波.蒙汉大学生人格特质与网络使用依赖程度的关系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25~2712 林红.大学生网络依赖特征的调查研究[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142~14413 周利军.大学生网络依赖调查与干预研究[j].硅谷,2009(13):172~17314 周爱保、茄学萍.青少年网络成瘾与人格特征之关系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6(6):37~4115 原献学、李建升.大学生人格特质、社会适应能力与网络成瘾倾向的关系[j].应用心理学,2006(3):253~25716 倪晓莉、陈思路.人格因素对大学生网络依赖行为的影响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4):406~40717 甄霜菊、吴慧明.澳门青少年的网络依赖与社会性发展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124~160

文档

大学生人格特征与网络依赖的关系研究

大学生人格特征与网络依赖的关系研究【摘要】不同大学生在网络使用中对“度”的把握有着明显的不同,究其原因,有社会及先天等因素,其中人格特征就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不同人格特征的大学生在网络依赖上的表现做了关系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内外向、精神质、神经质三种人格特质与网络依赖行为均有着显著的相关性。内外向、精神质、神经质三种人格特质均分别对网络依赖有着很高的预测作用,但三者总分对于网络依赖的预测作用却不高。【关键词】人格特质网络依赖大学生一、问题提出在网络急速发展的大时代中,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