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2014年9月份考试组织行为学第二次作业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6 00:07:44
文档

2014年9月份考试组织行为学第二次作业

2014年9月份考试组织行为学第二次作业一、判断题(本大题共100分,共40小题,每小题2.5分)1.态度的认知成分,指人对事物的看法、评价以及带评价意义的叙述,包括个人对某一对象的理解、认识以及肯定与否定的评价。2.研究组织行为学中的个体行为与管理,可以提高管理者知人善任、合理使用人才的水平。3.管理,就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激励、领导和控制,以达到既定组织目标的过程。4.群体由不同个体所组成,但其成员相互依赖。5.菲勒德认为,某种领导方式的有效程度,受领
推荐度:
导读2014年9月份考试组织行为学第二次作业一、判断题(本大题共100分,共40小题,每小题2.5分)1.态度的认知成分,指人对事物的看法、评价以及带评价意义的叙述,包括个人对某一对象的理解、认识以及肯定与否定的评价。2.研究组织行为学中的个体行为与管理,可以提高管理者知人善任、合理使用人才的水平。3.管理,就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激励、领导和控制,以达到既定组织目标的过程。4.群体由不同个体所组成,但其成员相互依赖。5.菲勒德认为,某种领导方式的有效程度,受领
2014年9月份考试组织行为学第二次作业

一、判断题(本大题共100分,共 40 小题,每小题 2.5 分)

1. 态度的认知成分,指人对事物的看法、评价以及带评价意义的叙述,包括个人对某一对象的理解、认识以及肯定与否定的评价。

2. 研究组织行为学中的个体行为与管理,可以提高管理者知人善任、合理使用人才的水平。

3. 管理,就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激励、领导和控制,以达到既定组织目标的过程。

4. 群体由不同个体所组成,但其成员相互依赖。

5. 菲勒德认为,某种领导方式的有效程度,受领导者所处的环境影响。他通过调查,离析出三种基本情境因素,即上下级关系、任务结构,以及领导者的职位权力。

6. 所谓个性,就是个人在先天生理素质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的社会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区别于他人的各种心理特征和意识倾向的较稳定的有机组合。

7. 认知对态度的形成有作用,态度一旦形成也会对认知产生反作用,有正向的作用,也有负向的作用。

8. 研究组织行为学中的组织设计与组织变革的理论和方法,可使管理者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进行组织的改革,增强活力,提高绩效。

9. 能力是指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

10. 一个组织的管理层次越多,就越倾向于扁平型;管理层次越少,就越倾向于高耸型。

11. 多血质,又称活泼型,属于敏捷好动类型。活泼、好动、敏感、反应迅速,喜欢与人交往,但兴趣不稳定,注意力易转移,具有外向性。

12. 随着群体规模的增大,成员的工作满意感会升高。

13. 早在1949年,美国芝加哥召开了一次跨学科的讨论会,正式把研究人们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学科定名为“行为科学”,并形成了行为科学学派。

14. 领导行为理论毫无可取之处。

15. 人的行为总是由一定的动机引起的。

16. 价值观的不一致导致行为的不一致。

17. 所谓“效度”是指行为测量的有效性,即测量得到的是否完全符合行为目标为依据。

18. 根据客观环境的变化,积极树立和培植新的价值观。

19. 冲突本身并无好坏之分,关键取决于冲突的性质,它应从绩效的视角去考察。

20. 群体决策有信息和知识更完全、观点更多样性、决策更容易被接受、更具合法性等优点。

21. 群体间断一平衡模型强调,群体在其长期的依照惯性运行的过程中,会有一个短暂的变革时期,该变革主要是因群体成员意识到完成任务时间期限的紧迫性而引发的。

22. 美国心理学家吉色利(E.E.Chiselli)采用语义差别量表法确定优秀领导者的基本素质可分为三类11种素质特征。 

23. 归因,即归结行为的原因。指个体根据有关信息、线索对行为原因进行推测与判断的过程。

24. 自我实现的需要指实现个人的理想、抱负、发挥个人的能力于极限的需要。

25. 在认知的基础上产生相应的情感,而在情感的激励下产生相应的意向,它们之间在彼此相对稳定的条件下不发生矛盾。

26. 一个人的个性特征,对于他对别人采取行为的方式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其中性格和能力的影响最为明显。

27. 居中趋势则是指在对他人进行评价时评价标准都集中于中间水平上,既没有很高的评价,也没有很低的评价。

28. 传统的素质理论认为,领导者的特性是与生俱来的,不具备天生领导品质的人就不能当领导。

29. 管理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的联系集中表现在心理活动与行为的联系上,心理活动是行为的内在动因。

30. 组织行为学与心理学、社会学和人类学等理论性科学不同,它属于应用性科学。

31. 需要的特点:部分是先天性的,大部分是后天习得的;有明显的社会制约性。

32. 群体规范指群体所确立的行为标准,这些标准为群体每个成员所接受并且遵循它们。

33. 变革型领导者与交易型领导者是绝对对立的。

34. 最好的工作团队规模一般较小,团队成员人数应控制在12人以内。

35. 员工的激励水平与工作绩效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36. 麦克雷戈所归纳的X理论,曾对“经济人”的假设作过概括,其基本观点是:多数人天生是勤劳的的。

37. 法国的法约尔在1916年问世的《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一书中系统地论述了其管理思想,其中最主要的是他提出了管理的基本要素或基本职能,以及管理的一般指导原则。

38. 组织行为学是一门具有两重性的学科,它既具有组织中人的心理与行为的一般规律性或称自然属性,又具有特殊规律性或称社会属性。

39. 大凡模型,包括行为模型在内,都由三个部分组成,即目标、变量和关系。

40. 如果发现组织内人员流动率低,缺乏新思想与竞争意识,对改革进行阻挠等情况,管理人员就需要挑起冲突。

答案:

一、判断题(100分,共 40 题,每小题 2.5 分)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文档

2014年9月份考试组织行为学第二次作业

2014年9月份考试组织行为学第二次作业一、判断题(本大题共100分,共40小题,每小题2.5分)1.态度的认知成分,指人对事物的看法、评价以及带评价意义的叙述,包括个人对某一对象的理解、认识以及肯定与否定的评价。2.研究组织行为学中的个体行为与管理,可以提高管理者知人善任、合理使用人才的水平。3.管理,就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激励、领导和控制,以达到既定组织目标的过程。4.群体由不同个体所组成,但其成员相互依赖。5.菲勒德认为,某种领导方式的有效程度,受领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