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初步了解“抓住寓意与故事之间联系”,学习两则寓言的寓意。
2、通过故事与寓意之间的比较回读、仔细品味,体味寓言中蕴含的寓意,尝试为寓言编写寓意。
教学重、难点:
重点:熟悉寓言内容,理解寓意
难点: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寓意
一、导入:
1.寓言可分为身体和灵魂两部分,所述的故事好比是身体,所给予人们的教训好比是灵魂。 ——法国寓言诗人 拉·封丹
2、回忆一下,你们以前读过哪些寓言故事?
小结:中国的寓言大多凝成四言成语,比如刚才同学们说到的《守株待兔》、《自相矛盾》、《掩耳盗铃》、《刻舟求剑》等等;外国的寓言则不同,像我们学过的《狼和小羊》、《乌龟和兔子》、《农夫和蛇》。但是,无论是中国的寓言故事还是外国的寓言故事,它们都是通过一个小故事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往往带有讽刺和劝戒的性质。
3、简介《伊索寓言》及其作者。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曾经是一个奴隶。他机智幽默,聪颖过人,在儿童心目中始终扮演一个故事大王的角色。《伊索寓言集》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它的内容十分丰富,在一定历史条件下,题材相当广泛,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古希腊的社会现实和风土人情,尤其集中反映了下层社会里奴隶的思想感情。《伊索寓言集》里的角色大都由动物担任。这些动物和人一样,会思考,能说话,从本质上说仍是人的化身,代表着当时社会上的各色人物。
二.整体感知,梳理归纳
1、阅读《伊索寓言》相关背景资料,汇报交流:得到了哪些信息?及时总结。
2、引入课题。
3、自由朗读,整体感体课文,要求:读准、读通两则寓言故事。
4、汇报读书后的感受,随机归纳梳理。
过渡语:读了这测寓言,大家已经基本了解了故事内容,但这还不够,学寓言,不仅要读懂内容,还要理解寓意。
三。找准寓意,初步理解
1、快速默读寓言故事,骆驼对阿拉伯人提了几次要求?从中可以看出它 是一只怎样的骆驼?
2文中阿拉伯人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
3、尝试用自己的话说说寓意、提提问题。(提醒:抓关键词)
4.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 《驴子和哈儿狗》
1、阅读题目,寓言里有几个人物?
2、指名读故事,驴子生活在那里,生活怎么样?经常做些什么?
3. 叭儿狗的生活怎么样?看到叭儿狗的生活驴子有什么想法?
4.于是驴子决定改变自己,它是怎么做的?他真的是想要搞破坏吗?
5.可是他这样了以后,结果怎样?
6.找同学读读最后驴子的话,通过这一经历,驴子明白了什么?
7.这篇寓言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小结:同学们,伊索寓言产生于2000多年前的古希腊,经受了漫长的岁月的检验,现在仍有300多个耐人寻味的故事,同学们如果有兴趣课后不妨读一读。西方寓言除了《伊索寓言》外,还有德国的《莱辛寓言》,的《克雷洛夫寓言》,法国的《拉封丹寓言》,被后人称为四大寓言。这些书里,有很多精彩的故事,充实的智慧。希望同学们有时间多多多书。
五.迁移方法,尝试概括寓意
附件:
蚂蚁与屎壳郎
夏天,别的动物都悠闲地生活,只有蚂蚁在田里跑来跑去,搜集小麦和大麦,给自己贮存冬季吃的食物。屎壳郎惊奇地问他为何这般勤劳。蚂蚁当时什么也没说。
冬天来了,大雨冲掉了牛粪,饥饿的屎壳郎,走到蚂蚁那里乞讨食物,蚂蚁对他说:“喂,伙计,如果当时在我劳动时,你不是批评我,而是也去做工,现在就不会忍饥挨饿了。”
这个故事说明什么道理?
A 这个故事说明,凡事要事先做好打算,做到有备无患。
B 这个故事说明,目光短浅,只贪图眼前享受,没有长远打算的人,早晚要吃亏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