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崔珍
来源:《双语学习》2014年第04期
同志在2000年6月28日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信息技术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我们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现代化手段,拓展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空间和渠道。”他强调:“要重视和运用信息网络技术,使思想政治工作提高时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2001年1月10日同志在全国宣传会议上进一步指出:“要高度重视互联网的宣传,积极发展,充分运用,加强管理,趋利避害,不断增强网上的影响力和战斗力,使之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阵地,对外宣传的新渠道。”随后国家教育部专门下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若干意见》,就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提出了六点具体的意见,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提供了理论和依据。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以认清网络本质和影响为前提, 利用网络促使网民形成符合一定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思想政治品德和信息素养的虚拟实践活动。计算机网络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使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获得前所未有的优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可以使我们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要素及其特点获得全新的认识和理解。
关于教育主体
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主体是与受教育者矛盾对立的特定的教育者,他们是高高在上的思想权威,其主要职责是进行思想理论灌输。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网络思想教育主体是网络传播中的把关人,他们制造、传播、监控网络信息,兼具信息传播者和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身份,他们具有高新技术和广博的知识以及良好的品质,但不一定是思想权威。网络中的教育主体不具有特定的身份,甚至可以不被称为教育者,他们具有非主体性特点,不进行说服,而提供选择和引导。网络中的教育主体不仅相互之间地位平等,不具有上级和下级的层级性,而且与教育客体的地位也是平等的,因而,他们更具有人情味,更具有亲和力,也更具有取得教育效果的魅力。
关于教育客体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以网络社会中的网络人为主要对象,具体而言,他们就是广大网民,主要分布在学校和企业,以青年学生和职工为主体,这是一支正日益壮大起来的队伍。他们的共同特点表现为:其一,年青,有理想,积极上进追求高新知识。其二,反传统,重时尚,思想开放,个性鲜明,行为,富有创造力。他们是一群充满好奇心、求知欲和怀疑精神的现代人,同传统的受教育者相比,在网络思想活动中有独特之处: 其一,他们在教育活动中,主动性多于被动性,在网络中,不是被动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寻找信息,选择信息,接受信息; 其二,他们在教育活动中经常发挥教育主体性作用,喜欢交流信息,发布信息,常常通过操纵信息的行为影响其他网民网友,网络思想教育客体总想说服他人,从某种意义上讲,他们可以说是“业余的”或“兼职的”教育者。
关于教育内容
在计算机网络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特点:其一,由于网络技术的发展,教育内容的形态从平面性走向立体化,从静态变为动态,从现实时空趋向跨跃时空;其二,由于网络信息的固有本质,教育内容变得丰富而全面,并且具有客观性和可选择性;其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极高的文化与科技含量,教育内容的政治性本质隐含在历史文化知识和现代科技信息之中。因而,社会主义主旋律、集体主义价值观、爱国主义主题等政治性内容,可以用多媒体技术集声、光、电等多种现代手段而演绎,从而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情趣,化不解为理解,更能深入人心;其四,它也不可避免地会有过滤不掉的负面信息内容。
关于教育方法
网络思想政治主要教育方法:其一,较少使用简单的说教方法;其二借助多媒体计算机的一切手段,向网民呈现有价值的信息,将主导思想意识渗透在信息之中,以呈现信息和渗透思想的方式引导网民正确选择思想信息;其三,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现代化,在计算机网络中,为思想政治教育所使用的哲学的、心理学的、社会学的方法穿上现代科技的外衣,极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是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一项重要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既需要以正确的思想为指导,又需要各级领导特别是主管领导和职能部门的重视,还需要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有力配合。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不仅要有正确的原则,而且要有具体的措施。
1加强网络的监督与管理。要通过技术、行政、法律等手段,给信息空间一个“蓝天”。建立国家级信息监控机构,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严格监控和检测国际互联网入口,将所有进入我国的信息严密“过滤”;加强对国内所有骨干网、地区网、校园网的管理,完善规章制度,规范网络运作,进一步防止有害信息入网;积极推进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的立法、执法,打击信息犯罪活动。设立层层关卡,最大限度地阻止不健康信息,为在全国范围内开创良好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创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2要遵循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加强正面教育和引导,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做到更新理念为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逐步树立与网络社会相适应的开放性、国际化意识,拓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开放性视野;尊重被教育者从各种渠道获得信息的权利和自我判断的能力,在交流互动中提高被教育者的辨别是非的能力;以尊重的姿态和亲和的心态进人被教育者的心灵深处,获取被教育者最真实的思想、心理动态,以进行更深入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应注意及时捕捉、了解被教育者的思想动态,定期总结论坛中的主要观点,从中发现被教育者的最新思想动态和倾向性问题,并尽可能以适当的方式参与信息的发布,认真处理矛盾问题,共同营造积极向上的网络氛围。
3建设一支精干的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队伍。要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首先必须解决从事其工作的人员配备问题。在建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时,必须重点考察他们的道德品质、知识水平、网络沟通能力和网络应用能力,加强培训和管理,培养一支精干的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专职队伍。还要积极调动各方面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吸纳部分被教育者参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专职、部分被教育者参与组成的强有力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 4提高被教育者的综合素质,加强网络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规范被教育者上网行为。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历来都是相辅相成的,二者都是规范人们思想行为的重要手段,通过法制教育培养青年被教育者网络法制意识,特别是增强网络空间的权利、义务观念,使他们认识到,任何科技成果,包括网络信息技术都要受到法律法规约束;另外要增强被教育者的网络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帮助他们辨明在网络社会中,合法与非法、有罪与无罪等是非界线,提高识别网络陷阱的能力,正确运用网络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另外,在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还应注意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这种虚拟世界的思想政治教育同网下的现实世界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结合,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网上与网下教育结合法: 网上与网下教育结合法是指除了利用互联网对被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外,在被教育者下线后,还要采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对被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网上与网下的互动,从而达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一种方法。被教育者生活在现实社会与虚拟社会两重社会中,被教育者在网络中以数码的形式存在,其作为自然人的特征被屏蔽,这样就能比较真实地反映被教育者的思想状况。同时,对被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教育在现实生活中实现不了的,在网上却可以实现。因而,思想政治工作者只有主动走进网络世界,积极参与网上活动,才能及时准确地了解被教育者的真实思想,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然而,虚拟空间的问题归根结底是现实世界的折射,网上思想政治教育不是万能的,很多问题还是需要在网下解决。比如被教育者在网上反映出的涉及个人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困难,要靠我们在网下的实际工作中认真地一个一个地去解决。因此,网上思想政治教育不能代替网下思想政治教育。 网上教育、网下教育是一个前后环环相扣的“链条”,我们不能厚此薄彼,而要借助于多种方式方法,加强网上与网下教育的结合,从而构筑一种网上网下联动、全时关注、全程覆盖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 网络时代的到来,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只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抓紧时代的脉搏,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大胆创新,就能够经受住网络大潮的冲击,在网络时代开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