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工程概况
本项目设置引水隧道一座,隧道净高1.8米,净宽1.5米,主隧道长1190米,最大埋深约253米。隧道入口水闸及引水段长4米,隧道入口辅助斜井长约286.9米,出口连接段长40米。
2、主要设计原则、标准及采用的规范
2.1设计原则
1)隧道规划和设计应遵循能充分发挥隧道功能、安全且经济地建设隧道的基本原则。
2)隧道主体结构必须按永久性建筑设计,具有规定的强度、稳定性、耐久性;建成的隧道应能适应长期营运的需要,方便维修作业。
3)应加强隧道支护、衬砌与防水设计之间的协调,形成合理的综合设计。
4)隧道土建设计应充分体现动态设计与信息化施工的思想,制定地质观察和监控量测的总体方案。通过动态设计使支护结构适应于围岩实际情况,更加安全、经济。
5)隧道设计必须符合国家有关国土管理、环境保护士、水土保持等法规的要求,应注意节约用地,保护农田及水利设施,尽量保护原有植被,妥善处理弃碴和污水。
6)隧道结构设计根据结构类型、使用条件、荷载特性、施工工艺等条件进行。并考虑沿线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总体规划要求、景观及旅游规划条件、生态环境条件,对技术、经济、环保、景观、旅游及使用效果作综合比较,合理地选择结构型式和施工方法。
7)结构的净空尺寸除满足过水断面、施工工艺外尚应考虑施工误差、测量误差、结构变形、后期沉降等的影响。
8)结构设计确保主体结构具有足够的耐久性,并满足施工、运营的要求。
2.2设计标准
1)隧道分类:长隧道;
2)给水净空:净高1.8m,净宽1.5m;
3)地震基本烈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基本烈度的Ⅵ度;
4)隧道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
5)隧道结构设计基准期为50年。
2.3 采用的规范标准
1)《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
2)《公路隧道设计细则》(JTG/T D70--2010)
3)《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 50086-2001)
4)《铁路隧道新奥法指南》(铁道部基建总局)
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
6)《公路隧道通风照明设计规范》(JTJ 026.1-1999)
其它有关的国家及地方强制性规范和标准
3工程材料
3.1钢材
HPB300热轧光圆钢筋,其材质应符合GB1499.1-2008的规定,HRB400热轧带肋钢筋,其材质应符合GB1499.2-2007的规定,焊接的钢筋均应满足可焊要求,钢板采用Q235A钢,其材质应符合GB/T706—2008的规定。
3.2混凝土
喷射混凝土:明挖护坡C20,隧道洞身初期支护C20,
二衬混凝土:C25;
4隧道结构设计
地下工程设计原则为“以工程类比为主,结构计算为辅”,参考已建的有关小断面引水隧道及公路隧道,整个工程隧道主体结构均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拱顶采用半圆形,侧墙采用直墙式,不设置仰拱。
隧道支护结构按新奥法原理设计,采用复合式衬砌结构,初期支护采用5cm厚C20喷射混凝土,二次衬砌采用35cm厚C25模筑钢筋混凝土结构。
隧道支护结构按新奥法原理,采用复合式衬砌。其基本思路是充分发挥围岩的自承能力,以隧道开挖后及时施作的初期支护,作为抑制围岩变形、使其趋于稳定的主要手段,同时,通过及时喷射混凝土于开挖岩面之上,延缓围岩的风化作用,改善围岩的承载能力。
5隧道防水设计
本隧道为给水隧道,为了防止运营期隧道内水流的流失,本隧道需做防水设计。
隧道防水采用衬砌结构混凝土自身防水,抗渗等级为P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