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角色游戏案例教研-西饼屋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6 00:20:54
文档

角色游戏案例教研-西饼屋

“西饼屋”游戏观察与指导案例--发挥组长“导、引”作用,推进教研有效性教研活动是一个组长和组员的双边互动合作的活动。组长是教研活动的组织者,她承担着教研中组织、引领作用。要发挥教研的有效价值,组长必须转变自己的角色意识,与组员们形成平等、合作的学习伙伴,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研讨氛围,并运用自己的智慧点燃组员思维的火花,促进组员间有效互动,从而全面、深入地推进教研活动的开展,提高教研活动的质量。结合自己的教研实践与思考,我认为教研组长应把握好现场教研推进的两个策略“导与引”,促进每次教研活动有
推荐度:
导读“西饼屋”游戏观察与指导案例--发挥组长“导、引”作用,推进教研有效性教研活动是一个组长和组员的双边互动合作的活动。组长是教研活动的组织者,她承担着教研中组织、引领作用。要发挥教研的有效价值,组长必须转变自己的角色意识,与组员们形成平等、合作的学习伙伴,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研讨氛围,并运用自己的智慧点燃组员思维的火花,促进组员间有效互动,从而全面、深入地推进教研活动的开展,提高教研活动的质量。结合自己的教研实践与思考,我认为教研组长应把握好现场教研推进的两个策略“导与引”,促进每次教研活动有
“西饼屋”游戏观察与指导案例

 --发挥组长“导、引”作用,推进教研有效性

 教研活动是一个组长和组员的双边互动合作的活动。组长是教研活动的组织者,她承担着教研中组织、引领作用。要发挥教研的有效价值,组长必须转变自己的角色意识,与组员们形成平等、合作的学习伙伴,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研讨氛围,并运用自己的智慧点燃组员思维的火花,促进组员间有效互动,从而全面、深入地推进教研活动的开展,提高教研活动的质量。结合自己的教研实践与思考,我认为教研组长应把握好现场教研推进的两个策略“导与引”,促进每次教研活动有效性的发挥。

  一、导出话题 ,留出思考空间 ,推开教研广度

  这里的教研广度是指教研活动中,每位教师都能进行发言,且能充分表达不同的观点。教研有效首先体现在教师们的积极参与和主动研讨,要让每位教师愿意说,主动说。因此,教研活动需要改变组长一言堂及与少数人对话的现象,组长在现场教研中,善于运用不同策略进行诱导,让组员参与到讨论和互动的过程中,让他们在思辨和互动中碰撞,在碰撞中明确行动的方向。

  案例1 :一次有关“幼儿游戏中教师的观察与介入”的案例交流

  研讨案例概述:组员黄老师在组织大班幼儿开展角色游戏的过程中,观察到西饼屋的一位工作人员做了许多美味的蛋糕,然而,当顾客来买蛋糕时,营业员因为不愿降价,所以一次也没有与顾客交往成功,当黄老师观察到营业员因为交易不成功而在自制饼干时有些不开心,但同时又始终不愿降价时,黄老师就以顾客的身份走进西饼屋,在购买中了解孩子不愿降价的原因,并在与其讨价中引导他放低价格,最终孩子不情愿的同意老师的要求,将东西卖给了教师,促成了一次交易的成功。

  组长反思:在看到了组员的这篇案例后,我立刻意识到,幼儿游戏中教师的观察与介入是一线老师在实践中的共同困惑点,面对孩子的游戏行为,教师们常会为应不应该介入、怎样介入等问题而疑惑、徘徊……于是,在一次教研中,我选择了这篇案例与全体组员共同研讨。

  现场教研实录一:

  组长:“今天,先请黄老师讲述自己的一篇游戏案例,是关于幼儿游戏中教师观察与介入。”

  当黄老师讲述完她现场观察到的西饼屋中幼儿游戏实录的片段后,组长向组员进行插入式提问:“当你观察到这一现象时,你会怎么做?”(面对教师实践中的共同困惑,留出思维的空间,可给予每个组员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研讨的参与面也就更广)

  教师一:“我就会以玩伴的角色介入其中,引导孩子降价”

  教师二:“以玩伴的角色买下来,让这位营业员孩子有成就感。”

  组长:“两位教师都认为需要介入其中,只是介入的方法不同,其他老师呢?” (及时梳理组员的讲述内容,一个反问,再次引发组员大胆交流自己的不同想法)

  教师四“到交流分享时再谈价格,而且还是让孩子自己定价格,让他们有成就感。”

  组长:“现在有不同观点了,你认同谁的观点?”(选择性的提问,便于组员选择或拓展思维,寻找不同策略)

  教师五:“我女儿也是大班年龄,她买东西时不管价格的,所以不需要引导降价。”

  教师四:“那还是直接介入吧,先肯定营业员饼干做的好看,让他开心,不俱伤。”

  黄老师:“那这样的话,现场的游戏中这位孩子的交往就滞留了。”……

  组员们争抢着发表自己的想法,大家畅所欲言,现场交流氛围非常热烈。

  分析:

  这是一次以案例研讨为主的教研,这样的教研常会发生组长和当事者对话,其他组员做听众的冷场现象。然而,本次教研开始后,组员们很快参与到研讨话题中,积极发表自己的想法和做法。现场教研氛围热烈。形成这一氛围的原因在与:

  1、平等参与,创设和谐的空间氛围。

  组长在教研过程中的位置是中立的,即没有肯定或否定组员的观点,更没有直接将自己的想法和正确答案告诉组员,而是始终以平等的角色与组员一起参与讨论。为组员创设了乐意说、敢于说、大胆说的空间,使教研氛围更加和谐。

  2、留些悬念,创设发散性思维的空间

  案例研讨的教研中,让当事者先讲述案例片段(即陈述幼儿游戏行为的实录),在当事者未说出自己的介入与思考前,组长为组员们创设了发散性思维的空间,他们能够不受当事者的任何框架束缚,联系自己的工作实践大胆讲述自己的观点、质疑同伴的想法,讨论也就愈加热烈。

  可见,充分认识和确立组员在教研中的主体地位,给予组员们一些思考的空间,能较快地推开教研广度,让每位组员积极参与研讨的过程中。

  二、 引向话题原点,适时质疑追问 ,挖掘教研深度

  教研深度是指教研活动中,组员围绕研讨内容对问题本质的深入思考。每次教研活动,组内成员都会围绕一个中心话题展开研讨。教研有效性体现在现场教研中组员们对中心话题的深入思考和质疑,并最终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组长在教研中应运用自己的智慧,将组员们的思维始终引入到对研讨话题原点的深入思考,这样的思辨才是有价值的,这样的教研才更有效的。

  现场教研实录二:(接上述案例)

  背景:就前面的“幼儿游戏中教师的观察与介入”案例研讨的开场以后,在教师们开始发散思维,相互质疑同伴的观点时,那么“游戏中怎样的介入是适时、适宜的,如何解决关键问题”,为此,我组织组员继续进行了以下的探讨。

  组长:“现在老师们的观点都认为要介入其中,介入方法虽有不同,但认为“降价”的说法是不适合幼儿的,(组员们都点头同意,组长停顿片刻)那我想问问,既然你们认为孩子对价格比较模糊,没有什么意识,但为什么黄老师的游戏实录中听见顾客在还价,说20元太贵,10元卖吗?(设疑式提问,当组员讨论脱离话题原点时,可以将组员的思考引入到研讨的核心话题中)

  停顿片刻,组员没有回答。

  组长:那现在,我们听听当时黄老师观察到这些现象后的做法。(当组员有了自己的思考后再来听辨当事人的行为,再次引发组员的深入思考)

  黄老师:我以顾客的角色介入其中,当幼儿告诉我说因为下雨,不能降价时,我就说,不降价就一块饼干也卖不掉,要去10元一块吧!最后,他虽有些不情愿,但还是卖给我了。

  教师一:“你的介入太直接了,不应该直接说10元一块。

  黄老师:10元也是我听到前面来买的孩子说的呀,而且最后也是营业员自己同意的。

  组长:黄老师认为自己想让营业员有成功感的结果达到了,而教师一认为游戏的过程对营业员没有意义,你赞成谁的?(辩论式提问,即让组员清晰两种不同观点,同时又能引导组员围绕两种观点进行理论、实践相结合的辩论式互动,更好的激发组员思维的火花)

  教师二:那还是不要介入,交流分享时再讲。

  组长:不管你选择介入还是不介入,请说出你判断的依据。什么依据可以支撑教师介入?(引导性提问,引导组员将教师策略与幼儿行为相结合思考,即如何用理论指导实践,思考并解决问题)

  教师二:看孩子满足什么?满足做的,就不用介入,满足想卖掉的就介入。

  组长:同意吗?(组员点头)那案例中的孩子满足什么?我们该怎样做?(当组员关注到问题的关键点时,递进式提问可使研讨话题更加聚焦)

  教师三:他虽然没有卖掉而不开心,但她还是在做饼干,没有放弃。

  教师四:那这位孩子的情绪还是有些不开心的。

  教师五:那还是先介入一下,让这位孩子开心,降价的事情在交流分享时说。

  组长:大家都同意这个观点,那我问问黄老师,你当时介入的目的是什么?是否最终达成你介入的目的?(组员在问题关键点上徘徊时,再次让当事者有目的性的讲述教师介入和预设目标达成度间的关系,从而判断教师行为的正确与否)

  黄老师:想让孩子开心,同时也想推进游戏,让他与同伴交往。

  组长:请大家打开《指南》,看看游戏中介入的六种情况。(在组员们有了深入思考,并在交流与质疑中,徘徊与正确行为时,果断的让组员带着问题学习《指南》)

  组员们开始带着这个问题再次共同朗读游戏中的介入。

  组长:再回到案例中,当孩子几次没有与同伴交往成功后,有没有放弃或不想游戏了。那还需要教师介入吗?(在理论学习后,围绕关键点让组员判断教师是否需要介入其中,寻求正确的答案)

  组员们:不需要介入。

  组长小结:我们以前都学过《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中提供了六条游戏中教师介入的依据,为什么在遇到案例时老师不会用了,还是自己的主观经验主义的错误?以后当我们再观察到幼儿游戏行为时,应该联系理论仔细分析和思考:何时介入才是有效的,怎样介入才是有效的。(组员在实践与理论的联系中明确了行动的方向后,用总结性的语言直面组员行为茫然的根本,指明组员思考的方向)

  此次教研活动结束,我听取了组员的反馈。新教师认为,在组长的引领下,自己能参与话题的研讨,不断顺着组长的引导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也分享了同伴的智慧。成熟性教师认为这次教研是自己在问题情境中不断寻找答案,在与同伴交流、质疑中否认自己行为,在迷茫中找到正确方向的过程,这个过程让自己印象深刻,因为自己不仅获得幼儿游戏中教师介入的时机与方法,更让自己学会如何思考,如何运用新理论指导自己的工作实践,如何将学到的新理念落实到自己的实践中,要用理论去支撑自己的行为,总结出相关的经验。

  分析:

  在教研活动中,组长能充分发挥自己在教研中的主导作用,心中有研讨重点,同时,眼中有组员。在认真倾听组员的交流,观察、了解语言内心思想,通过适时、适宜的追问质疑,始终将组员引入到研讨话题的关键点,组员们顺着组长抛出的“藤条”,不断深入思考,朝着预定的目标一步步向前进,最终在与同伴的质疑中,碰撞思维,寻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正确答案,更获得思维和行动的方法,达成预定的目标。这个过程比组长直接告知要更加有意义、有价值的多。

  1、设疑式提问,引入核心话题的思考

  设疑式提问就是组长围绕话题原点进行设疑,引导组员进入关键问题的讨论中。现场教研中,当组员的思考偏离预设的目标时,组长可运用设疑式提问,将组员思维引向原点,重新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设疑式提问可使组员的思考更加有效。

  2、辩论式提问,引发深入的互动与思辨

  辩论式提问就是将组员们的两种观点进行梳理、提升后,再次将两种观点清晰的呈现在组员面前,并让组员进行深入的思考。这样的提问可使组员在思辨和质疑中形成更加有效的互动,从而寻求不同的教学策略。

  3、递进式提问,引发问题本质的思考

  递进式提问是指组长在教研过程中,捕捉组员思辨中有价值点的进行追入提问,引发组员对研讨问题本质的深入思考,获得思维的明朗。这样的提问可以抓住时机,通过层层推进的提问,让组员在深入的思考中获得解决问题的根本的方法。

  综上所述,组长是教研活动中的核心人物,作为教研主持人,她不仅仅是简单的话题组织者,更是解决问题的引领者。因此,组长自身不仅要有较强的专业知识,更需要有较强的教研组织专业能力,通过自己的教研智慧,引导组员将理论内涵与操作方法进行深入探索,在碰撞中获得解决问题的办法,学会用理论知识支撑自己的教育行为,这样的教研才能使研究回归到实践本身,这样的教研才能促进教师专业的成长。

文档

角色游戏案例教研-西饼屋

“西饼屋”游戏观察与指导案例--发挥组长“导、引”作用,推进教研有效性教研活动是一个组长和组员的双边互动合作的活动。组长是教研活动的组织者,她承担着教研中组织、引领作用。要发挥教研的有效价值,组长必须转变自己的角色意识,与组员们形成平等、合作的学习伙伴,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研讨氛围,并运用自己的智慧点燃组员思维的火花,促进组员间有效互动,从而全面、深入地推进教研活动的开展,提高教研活动的质量。结合自己的教研实践与思考,我认为教研组长应把握好现场教研推进的两个策略“导与引”,促进每次教研活动有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