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韩树军
来源:《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年第30期
摘 要:建设农田水利和高标准农田,发展现代农业,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耕地综合生产力,增强农业抗灾能力,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针对建设农田水利和高标准农田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措施,以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
关键词:农田水利;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方案研究
农田水利建设关系社会稳定,粮食生产安全,促进农业健康发展。高标准农田建设能够促进农业增产增收,增加农业有效耕地面积,优化农用地利用结构,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条件,提升耕地等级和产量。因此,加强农田水利和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搞好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有利于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1 建设农田水利和高标准农田存在的问题
1.1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存在很大的盲目性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导致在工程技术、合理开发和社会经济效益方面不能兼顾。工程重复建设多,造成了规划无序、施工无质、科技含量低,存在很多工程隐患。三是管理粗放、建设标准低。目前由于我国部分地区资金短缺,工程建设单位违章建设,致使部分水利设施建设标准低,管理粗放,造成资源浪费,资产流失。工程建设缓慢,老工程年久失修,造成公共资源浪费。
1.2 资金投入不足,影响高标准农田建设进度与标准
当前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资金包括建设新增用地有偿使用费、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土地出让收入以及农田水利建设等。发达地区农业生产条件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比例高,农业机械化程度和粮食单产较高。因此,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少,资金富余。而中西部地区耕地面积大,农田水利和交通设施不健全,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较低,农业机械化程度和粮食单产较低。这些地区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重,资金缺口大。因此形成了区域间资金投入与高标准建设“倒挂”现象,严重影响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标准与进度。
1.3 大量劳动力外出,影响农民投工投劳和项目建设
以农民投工投劳为主的自筹资金是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总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搞好项目工程建设的重要保障。由于工业化、城镇化和产业化的推进,农村外出劳动力就业比例增多,致使农村老年人口、儿童所占比例上升。部分项目投资投劳变成以资代劳,农民出资,专业队伍机械化施工。有的项目筹资难,投工投劳不足,影响项目工程标准建设。因此,解决农民投工投劳难问题,是推进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的重要因素。
1.4 投资分散,影响农业综合效益的发挥
通过农业综合开发,使项目基础设施建设条件得到改善,提高农田灌溉能力,基本实现高产稳产。但在建设过程中,由于农业开发投资有限,项目工程投资分散,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项目区只注重“三沟”开挖配套,标准低,项目区河、沟缺少项目资金投入,淤积严重,河床抬高,排水不畅,影响项目区综合效益发挥。(3)土地沙化,环境治理资金投入不足。项目区内的废水、废沟得不到充分的开发利用,杂草丛生,垃圾乱倒,环境不良,与新农村建设不协调。同时,农业开发没有设立工程管理维护费用,工程老化受损得不到修缮,影响农业综合效益的发挥。
1.5 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土流失严重
山区、半干旱地区水土流失严重,自然条件恶劣,植被稀少,土壤沙化严重。要加强植树造林,搞好流域综合治理,农田打井节水,建设灌溉工程,采用膜下滴灌,低压管道灌溉、喷灌、渠灌等。降低土壤沙化,提高植被覆盖率,加强水利工程建设,治理水土流失,提高经济作物栽种面积,提高农业产量。
2 农田水利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对策思考
2.1 健全完善水利法规
要健全完善水利法规体系,用法律手段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要加强水利配套法规建设,形成完善的法规体系,使水利建设走上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轨道。要加大行规力度,严厉打击水利违法事件,完善农田水利建设分级负担等,明确责任,进行分类指导。要以水资源管理为重点,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益,加强质量管理,制定激励,开展评优创先活动,调动各级大干水利的积极性。克服水利工程建设的盲目性和重复建设,提高水利建设标准,实施精细化管理,避免公共资源浪费。
2.2 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提高投资标准和力度
建设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开发力度,健全和地方财政投入,调动地方各级财政支持和农业综合开发的积极性。要强势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增加粮食生产,加大农业综合开发投资力度,从根本上提高投资标准,增强农业开发部门的作用力和影响力。要使资金投入向中部地区倾斜,健全农田水利和交通设施建设,提高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增强农业机械化程度和提高粮食单产。扭转区域间资金投入与高标准建设“倒挂”现象,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标准和力度。
2.3 强化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工程建设标准
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投资标准,要抓好灌溉工程、农田水利、土壤改良、机械化等项目建设,提高标准,提高覆盖率。因此,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工程投资建设。(1)增加平整土地,提高灌排渠系、河沟清淤及环境治理等土方工程投资,减轻农民投工投劳力度。(2)增加培植地力投资。要科学种田,推广绿色化农田建设,增加桔杆还田,推广生物农药、化肥,提高地力,减少化学元素对地力的伤害。(3)制定农业合作组织技术推广服务扶持,用于新产品推广,新技术应用,新仪器设备购置,通过计划申报、验收考核等措施,确保科技措施落实到位。
2.4 要通过一系列措施加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要通过建立一系列工程蓄水,调节水沙,以用于湿润土地,提高农田灌溉,推动畜牧业发展。要营造水土保持林和经济林来达到拦截雨滴、调节地表径流、加强林地涵养水分,已达到削峰减沙的目的。要加强对耕作措施的保护,改坡田为梯田,保水保土保肥。耕地措施可以提高土壤通气性、渗透性和持水性,从而提高作物单产,促使作物增产增收。同时梯田有利于机耕和田间管理,方便灌溉和运输,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和投入量。在进行流域水土综合治理,一般以工程治理为第一措施。生物和耕作措施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利于保持水土,提高植被覆盖率,改良土壤,促使作物增产增收。
3 结束语
加强农田水利和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要健全完善水利法规,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提高投资标准和力度,增强农业开发部门的作用力和影响力。强化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工程建设标准,要抓好灌溉工程、农田水利、土壤改良等项目建设,要通过一系列措施加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提高植被覆盖率,改良土壤,促使作物增产增收。
参考文献
[1]赵琦,陈曙光,叶新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做法和思考[J].农业开发与装备,2009(5).
[2]陈维杰.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效益分析-以浑椿河流域为例[J].水利经济,2006.
[3]马继刚.农田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与技术,201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