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现阶段,在建筑项目施工中,钢筋混凝土结构形式是常见的形式之一,其本身具有稳定性强、施工方便的特点。在实际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形式施工中,更应该做好对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的综合应用管控,确保项目的施工应用更加合理,最大程度上提升建筑结构施工技术应用效果。在钢筋混凝土项目施工中,应该注重对材料进行合理的选择、做好混凝土配比工作,同时按照钢筋混凝土的施工步骤进行施工,确保钢筋混凝土框架施工应用更加合理有效,最大程度上提升框架结构的综合质量。
关键词:建筑工程;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要点
引言
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具有工艺简单、效率高、成本投入低的特点,在房屋建筑工程中被广泛应用。但受气候因素、施工技术、材料特性等因素的影响,易出现裂缝、离析等现象,对工程的质量造成不利影响,需严格掌握现浇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加强质量控制。
1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优势
(1)结构整体优势。相比于传统的砖混结构,现代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拉强度和抗压性大大提升,在使用阶段可以将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优势充分体现出来,同时钢筋材料的合理应用还能够将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压、抗爆、抗震能力显著提升。(2)制作方便简洁。组成钢筋混凝土复合型材料的主要内容包括各种纤维材料、砂石、钢筋等,这些原材料在工业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其原材料来自于不同的领域,采购较为便捷,制作也十分方便,加上原材料的采购十分便捷,促使钢筋混凝土材料得到了快速推广应用。在工程建设中应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可以将施工进度加快,同时在保护周围环境方面也有着一定的效果。
2建筑工程中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要点
2.1钢筋的绑扎
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中重要的步骤之一就是钢筋材料的绑扎,施工人员要根据质量规范标准严格落实钢筋绑扎作业。工作人员在正式绑扎钢筋之前需要抽样检查钢筋材料的质量,通过拉伸实验、强度试验等明确钢筋材料质量是否达标,在钢筋材料确认合格后可以投入使用。在绑扎过程中,工作人员常常使用十字扣的绑扎方式。比如在绑扎纵向和水平钢筋时,工作人员要利用皮数杆稳定地支撑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然后绑扎纵向和水平钢筋。在绑扎中需要按照至少550mm的标准控制底层竖向钢筋到基础内的深入量,并且绑扎尽量在根部完成,达到钢筋稳定承载力提高的效果。同时,在绑扎纵向钢筋过程中为了避免混凝土浇筑扰动钢筋需要边一次性过长。在绑扎水平钢筋时,要每砌筑一皮砌砖后绑扎一次,将钢筋绑扎的紧密度提高。在绑扎纵向和水平钢筋过程中还要注意做好相关预埋线盒的施工,用两根C8钢筋穿过预埋盒的线盒孔,绑扎在两侧剪力墙或者柱钢筋上,保证准确地定位线盒位置。此外,工作人员要防护好楼板预埋处的附加钢筋。比如在地下室外墙水平缝中要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止水钢板,用12mm直径的钢筋按照200mm的间距进行焊接固定。
2.2模板安装
目前,房屋建筑建设规模较大,且许多建筑结构形式较传统建筑复杂,往往需要组合搭建多种模板,技术人员应根据工程的具体要求确定模板规格参数、搭建方法等内容。在使用模板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技术人员加强资料分析汇总,加强对设计图纸、标书内容的深入分析,选择刚度和强度符合要求的模板,认真、准确地计算模板的受力情况、荷载参数等。(2)加强模板处理,确保模板整洁干净,使用脱模剂处理模板表面,确保拆模工作的高质量、高效率。技术人员应确定脱模剂涂刷的位置,以保证拆模后混凝土结构的完整。
2.3剪力墙结构
进行剪力墙钢筋施工时,要明确墙体主筋的型号,严格控制拉筋的规格,以梅花形式将其固定在主筋中间,保证结构稳定性和可靠性。处理水平分布筋时,接头的位置要错开约500mm的距离,利用搭接的处理方式进行绑扎,减少受力薄弱点。在剪力墙上开设大小在200~800mm的孔洞,保证采光,孔洞附近要设置附加筋,避免墙体受力出现变化。为避免出现钢筋移位的情况,要严格控制钢筋间距和保护层的厚度。
2.4钢筋搭接技术
钢筋搭接技术是钢筋施工的主要内容,也是保证房屋建筑不坍塌的重要结构,房屋建筑施工常见的钢筋搭接技术有焊接、搭接与机械连接三种,施工人员需根据施工实际需要选择钢筋搭接方式。这三种搭接方式各有优缺点,了解不同搭接方式的优点与缺点便于施工人员选择最适宜的搭接技术。焊接相较于其他钢筋搭接方式过程繁琐,常用于柱状钢筋连接,焊接包括电渣压力焊与双面焊。搭接技术是我国房屋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常用的钢筋搭接方法,这种搭接方式成本更低,在使用该技术时,要控制钢筋间距与截面,防止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存在薄弱点,影响钢筋搭接技术应用效果。机械连接是效果最好的钢筋搭接方式,这种方法搭接的钢筋受力均匀,但成本较高,一般用于质量要求较高的大型房屋建筑施工。
2.5混凝土浇筑技术的应用
混凝土浇筑技术对保证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可靠性有着较大影响。在开展混凝土浇筑工作时,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可能对浇筑过程带来的影响,首先,需要考虑气候因素。如果温度过高,可能导致浇筑后的混凝土出现裂缝;如果浇筑的环境温度较低,则会导致浇筑后的混凝土难以干透,只有做好全方位的研究与把控,确定能够开展混凝土浇筑工作后,方可实施浇筑工作。其次,要加强对混凝土搅拌过程的把控。严格按照搅拌原则,控制好搅拌时间,这也是保证混凝土充分发挥力学性能的基本要求。同时,混凝土浇筑有着一定的顺序性要求,需要自下而上浇筑,并且在浇筑之前需要对模板的牢固性进行全面检查,防止由于模板的质量问题影响浇筑效果。在对房屋建筑的主体结构进行混凝土浇筑时,需要按照先两边后中间和由外向内的浇筑原则,这样能够尽可能地减轻模板在吸水之后产生的推力作用,有效防止柱体在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出现弯曲问题。最后,需要注意的是,整个混凝土的浇筑过程必须高度连贯,要严格遵守一次性浇筑原则,以保证各部分混凝土的凝固时间一致。
2.6使用检测技术
无论是混凝土施工技术还是钢筋施工技术,其在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应用均会存在一定的技术操作与技术应用质量问题,需要施工人员通过检测技术对二者技术的应用效果进行检测,有助于为混凝土技术与钢筋技术应用的质量提供保障。与此同时,检测技术可检测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应用情况,发现施工人员技术使用不当之处,便于施工人员及时调整技术应用方式,借此提升自身的技术应用能力。除此之外,现代化检测技术的使用需要资金支持,企业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是高效应用检测技术的前提,有助于检测技术应用效果检测作用的充分发挥。目前大多数房屋建筑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检测的方式为无损检测,这种技术将检测工作与信息平台相连接,可对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信息进行采集,检测人员发现技术应用问题难度降低。
结语
当前我国建筑行业已经十分普遍地应用钢筋混凝土结构,该结构的应用大大优化了建筑结构,提升了工程的使用价值,延长了工程使用寿命。通过严格控制每个环节施工技术,不断优化施工技术水平,有助于进一步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伊晋宏.试论建筑施工中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要点[J].中外企业家,2020,(7):130.
[2]陈道金.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措施探讨[J].居舍,2020,(5):38.
[3]刘元一.探究建筑工程中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J].建材与装饰,2020,(16):16+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