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浅析新闻传播活动中手机媒体之作用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6 00:18:03
文档

浅析新闻传播活动中手机媒体之作用

新闻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浅析新闻传播活动中手机媒体之作用        姓名请输入你的名字学号请输入你的学号指导教师请输入你的指导老师写作时间20XX年3月目录内容摘要及关键词2正文一手机媒体与3G网络(一)手机媒体2(二)3G网络3(三)手机媒体的传播特点1移性动42及时性43交互性4二新闻传播过程中手机媒体的具体应用(一)手机报纸5(二)流媒体直播5(三)浏览网页6三手机媒体在新闻传播中的优势(一)信息传递与反馈的及时迅速7(二)信息资源的巨大化7(三)鲜明的互动性特质7(四)信息的多媒体化
推荐度:
导读新闻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浅析新闻传播活动中手机媒体之作用        姓名请输入你的名字学号请输入你的学号指导教师请输入你的指导老师写作时间20XX年3月目录内容摘要及关键词2正文一手机媒体与3G网络(一)手机媒体2(二)3G网络3(三)手机媒体的传播特点1移性动42及时性43交互性4二新闻传播过程中手机媒体的具体应用(一)手机报纸5(二)流媒体直播5(三)浏览网页6三手机媒体在新闻传播中的优势(一)信息传递与反馈的及时迅速7(二)信息资源的巨大化7(三)鲜明的互动性特质7(四)信息的多媒体化
新闻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浅析新闻传播活动中手机媒体之作用

                             

姓      名    请输入你的名字

学      号    请输入你的学号

指导教师      请输入你的指导老师

写作时间      20XX年3月

目录

内容摘要及关键词                                                     2

正文 

一 手机媒体与3G网络                                                

(一)手机媒体                                                     2

(二)3G网络                                                      3

(三)手机媒体的传播特点                                           

1 移性动                                                      4

2 及时性                                                      4

3 交互性                                                      4

二  新闻传播过程中手机媒体的具体应用 

(一)手机报纸                                                     5

(二)流媒体直播                                                   5

(三)浏览网页                                                     6

三  手机媒体在新闻传播中的优势 

(一) 信息传递与反馈的及时迅速                                    7

(二) 信息资源的巨大化                                            7

(三) 鲜明的互动性特质 7

(四) 信息的多媒体化 7

四   手机媒体传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7

(一) 技术层面                                                     8

(二) 市场层面                                                     8

(三) 业务层面                                                     8

(四) 手机的私人性与媒体的公共性的矛盾                             8

五 手机媒体发展展望 

注释                                                                   10

参考文献                                                               11

正文

浅析新闻传播活动中手机媒体之作用

内容摘要 本文立足于新闻传播过程中无线网络的发展与应用,在这一无线传播过程中手机媒体的起到了什么作用。3G网络的普及与发展带来新技术革新下全新的传播方式。随之诞生的手机媒体在这一新技术领域起到什么样的积极作用。与此相关,手机媒体在传播中具体是如何应用的?有什么特点?它在传播过程中扮了演什么样的角色?全文围绕手机媒体与3G网络,论述新闻传播在新技术下的发展趋势,论述了手机媒体的优势与缺陷,并对手机媒体这一新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手机媒体,3G网络,新闻传播,受众

英文内容摘要: This article bases on the news spreading process.The wireless network development and the application, the handset media played any role in this wireless spreading process. the 3G network's populariz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bring under the new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he brand-new propagation mode. Play what positive role along with does it birth's handset media in this new area of technology. With this related, how is the handset media concrete applies in the dissemination? What characteristic it has? What role did it play the role in the spreading process has developed? The full text regarding the handset media and the 3G network, elaborates the news dissemination under the new technical trend of development, elaborated the handset media superiority and the flaw, and has carried on the forecast to the handset media this new technology's development.

英文关键词

Handset media, 3G network, news dissemination, audiences

正文

一 手机媒体与3G网络

  (一)手机媒体

新闻,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是信息流通的平台。伴随着人类进步的阶梯,新闻传播也有节奏的展开。在古代传播史上,我们经历了口头传播,手写传播和印刷传播。上世纪以来,随着广播的发明,电视的诞生,新闻传播无论从速度上还是从范围上都开始了前所未有的变革。在随后出现的网络传播中,传播技术的进步,开始在新闻领域以全新的方式展开。新闻传播无论从范围还是距离都大大增强,不断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无线网络大面积普及。手机不仅仅是人际传播的工具,它以全新的姿态在大众传播的领域中崭露头角。手机已不再只是作为一种通讯工具。它将成为被广泛应用的电子阅读器和信息接收终端。用手机收看电视、了解新闻、看小说、查询信息也不再是遥不可及。3G时代的到来,必然会使手机上网用户越来越多。手机媒体的传播,将比以往任何一种媒体都快捷,传播范围也将大大提升。

根据艾瑞市场咨询及CNNIC调查报告显示[1],2006中国拥有4亿手机用户、近9000万无线互联网用户,预计2008年手机用户将超过6亿,无线互联网用户将超过2亿3000万。这样庞大的用户群,标志着手机成为“第五媒体”势在必行。手机作为信息载体将成为一个全新的媒体介质。手机媒体[2]是一种借助手机进行信息传播的工具,随着通讯技术(如:3G)、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手机就是具有通信功能的“迷你型电脑”,而手机媒体是网络媒体的延伸。

3G网络的普及与应用以及大规模的手机用户。传统媒体、特别是新闻传播与无线技术的交互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它能够在传播者和受众之间建立更为稳固的联系并提供有效的传播方式。手机媒体功能的发挥,与3G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密不可分。

(二)3G网络

如果没有3G网络的普及也就谈不上手机媒体的发展了。那么,什么是3G呢?

3G全称3rd Generation。指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3]

1995年问世的第一代模拟制式只能进行语音通话,1996至1997年出现的第二代GSM、TDMA等数字制式手机(2G)便增加了接收数据的功能,可接受电子邮件或查看网页。作为第三代无线传输技术的3G网络。其主要特点在于传输声音和数据速度的提升,它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更好地实现无缝漫游,并处理图像、音乐、流媒体等多种内容。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在内的多种信息服务,同时也考虑了与第二代传输标准良好的兼容性。

3G代表了移动通信的未来发展方向,第一代移动通讯只能“边走边打电话”,第二代移动通讯增加了传真和短消息的功能,而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能够提供数百k到数兆字节每秒的移动通信速度。这种服务下,无线网络能够支持不同的数据传输速度,在室内、室外和行车的环境中能够分别支持至少2Mbps(兆比特/每秒)、384kbps(千比特/每秒)以及144kbps的传输速度。在这样的传输带宽下,用户能够流畅的接受各种格式的媒体文件、并能在线收看电视质量的视频节目。媒介技术的突飞猛进为丰富多样的媒体形式搭建起坚实的平台,是移动业务发展的必然趋势。3G网站类型是未来手机媒体发展的方向和主流。真正的手机新闻传播应该是建立3G技术基础之上,用户高速获取信息。真正做到在线看新闻、听新闻。而且信息发布者也能在第一时间将信息发送出去。

(三)手机媒体的传播特点

手机媒介作为新兴的媒体形式,具有它自身的特点。与传统媒体及互联网相比,手机是随身携带的物品。能保证信息接受终端的在信息传递过程中的连续性,手机媒体作为新兴传播工具,主要原因是手机的移动和便于携带,这是对传统媒体从技术上的根本革新。作为信息交流的物质平台,新一代手机的特点是高速度、多媒体、个性化。3G网络构成了信息传输“无形”的技术支撑,在高带宽的数据传递中,手机不仅能用来通话,还可以快速浏览网页、参加电视会议、观赏图片和看电影等等。3G时代的来临使手机媒体不但具有了网络媒体的许多特征,同时也是传统媒体综合性的产物,是网络传播的延伸。作为人们随身携带的交互式大众媒体,手机媒体也从过去简单的人际传播拓展为大众传播。在它的过程中体现出以下一些特点:

1移性动

这是无线传播的先天优势,手机的移动性不容置疑。实际应用中,无论是基础的语音通话,还是短消息传送,或者是电子邮件的接受与都体现了手机作为移动传输工具的优点。由于手机体积小,便于携带,电子工艺的发展使手机的功能不断增强,现在的手机已不仅仅应用在是简单的数据通话功能上,它已成为各种数字文件的载体,用手机听音乐、看电影、玩游戏也司空见惯。而且新一代的智能手机拥有操作平台,并且实现了掌上电脑的功能。手机就可以作为一台可以移动的小电脑,只要有无线网络的支持,有足够的带宽,我们就能边走边看,边走边听。重要的是,这样的数据交流是在线服务,它能真正体现随时随传播信息,这一优势建立在手机的移动性之上。

2 及时性

手机媒体集中了以往纸质媒体、广播媒体、电视媒体和网络媒体的优点,并具备传输信息随时、随地、随身的新特征。由于它便于携带,无论你在何时何地,只要网络存在,就可以在第一时间收看、收听新闻节目。这种传播技术,能够最大程度体现新闻原理的及时性特征,无论是用户还是新闻报道人员都能利用移动媒体的技术特征及时传递新闻。新闻作为信息流通的载体,其关键特色就在及时性上,无论何种表现形式,新闻一旦失去其“新”和“快”的特色,就使得消息逊色不少。在日常使用手的过程中,我们已经领略到手机作为电话,随时找到他人,并且能及时让他人找到我们。那么,在手机作为大众传播工具的时候,信息流通将体现的更为直接,记者将收集到的信息第一时间发送到编辑部,编辑部审核之后,用户就能在第一时间接受到新闻了。更为伶俐的传播是:每一个人都是信息源。当基础教育达到一定的水平,科技的发展带动社会的进步,大家都能写,都能看的时候,新闻的发布就不再是专业记者的专利了,新闻将以一种“公民新闻”的方式在博客上传播,在BBS论坛上发布。手机媒体成了新闻发布的利器,到时候,只要有网络的地方就有资源。 

3 交互性

报纸,满足了用户对文字、图片的阅读;而听过电台让听众听到更多的声音;电视是文字、声音、流媒体的共有的信息平台;而网络,从这几个方面都具备了前几代媒体的特征,增加了互动。手机媒体作为网络的延伸,在交互性方面也有比较明显的优势。因为手机传播信息速度快、范围广。从而用手机上网使得交流更方便,频率增加,内容扩大。与传统媒体最大不同的是,手机媒体拥有类似网络媒体所具有的交互性。手机媒体是双向、多向交流的媒体,它已经突破过去一对一的交流方式,而产生了一对多,多对多的信息交流舞台。交互性是手机传播较之传统媒体的又一大优越性。手机媒体继承了网络媒体交互性的特点,并且具有了网络媒体所不具备的高度便携性。手机受众享有了前所未有的移动性与参与度,成为媒体的一部分。从而,受众从被动转为主动,自由选取所需信息,并且可以参与媒体的传播活动。信息的提供者与信息的接收者都可以迅速就传播活动进行反馈,受众与传播者之间也可以相互选择与沟通。传统大众传媒的重要特点是传播的单向性,属于环状网络;而手机短信则属于星状网络,在这个网络中,每一个手机都是传播体系中的一环,每个人都是平等的。

二 新闻传播过程中手机媒体的具体应用

手机媒体是传统媒介在新技术下的延伸,是网络传播的深化,由于手机本身传播的有效性,从而在具体应用的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一)手机报纸

所谓"手机报",是电信增值业务与传统媒体相结合的产物。它将报纸刊载的新闻内容,通过无线技术平台发送到用户的手机上,使用户在第一时间通过手机阅读到当天报纸的全部内容。我国媒介市场在传统媒体的整合和创新中不断发展,虽然报纸等印刷媒介面临着广告增量锐减、利润空间下降、传统受众分流等困境。但是,新型媒体的发展展现出异彩纷呈的媒介景观,新的媒体形式,吸引着众多用户的参与。2004年7月18日,我国第一家手机报纸《中国妇女报彩信版》开通后[4]。不少媒体网站尝试探索这一新业务,成为手机报发展的新特点。目前,手机报基本分为两大类型:一种是短信手机报;另一种是WAP或3G网站类型。第一种类型类似于传统纸媒介,就是通过电信运营商将报纸内容以彩信方式发送到手机终端,用户可以离线观看;第二种类型是手机用户通过访问网站,在线浏览信息,类似于上网浏览。目前我国已开通服务的手机新闻服务大多采用的是第一种模式;第二种模式的技术支持尚不成熟而且分布面比较狭隘。

1短信型

短信在最初的设计只是移动运营商为解决手机通话费用过高而推出的低廉文本信息服务。随着技术的发展,短信也从简单的文本格式发展为图文并茂的彩信。彩信的出现,使得新闻传播有了新的依托,借助平面文本的制作,报社将其编排的报纸转化为图片,以最快的速度发送到手机用户的接收终端,实现新闻的及时发布。由于受到短信内容容量的,手机报纸是以提示性或新闻标题的方式出现,或者复制其原版报纸内容。

2 WAP与3G网络型

WAP是Wireless Application Protocol(即无线应用协议)的缩写[5]。

它是一项全球性的网络通信协议,通过WAP平台可以把internet上的信息和业务引入到移动电话等无线终端,并把互联网上的HTML语言信息转化成用WHL描述的信息,显示在移动电话显示屏上。由于具备WAP功能的手机已成为大众消费品,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通过手机上网获取各种资讯。相对于短信,WAP网站的内容更为丰富。能够详细的报道新闻时间,用户也能通过搜索,浏览,查找需要的信息资源。

(二) 流媒体直播

手机媒体的第二个应用是在手机上实现流媒体在线播放。例如:奥运会直播,电视会议,在线收看新闻节目等。

所谓手机电视是指用手机形式的终端设备接收移动视频内容。从传输技术来看,手机电视分两类技术实现方式:移动流媒体方式和移动数字多媒体广播方式。移动多媒体电视业务的上行传输目前都是通过移动网络来实现的,主要为业务的实现提供上行传输通道,保证双向交互能力;而业务层技术则负责实现移动多媒体手机电视业务的灵活应用,从而保证移动多媒体手机电视的运营和管理。

手机电视正是在无线网络发展过程中最能体现无线传输的技术。它能够将手机接入无线终端,借助网络收看电视节目。这种技术集数字网电视、卫星移动电视、数字地面电视等技术于一身,是适应手机消费者的全新视频手段。3G网络的拓展,为移动流媒体业务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提供了广阔的用武之地。 对移动流媒体业务而言,其3G业务的领军式应用,甚至在2.5G网络也将大有作为。移动流媒体能够提供点播、直播、下载播放三种播放方式。其中,点播应用主要包括电影花絮、精彩片断、MTV等;直播包括电视节目、视频监控、重大赛事、音乐现场会等;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目前2.5G无线网络速率较低的缺憾。目前已知的流媒体业务需求,按照其应用场景可以分为商务、消息、娱乐资讯以及个性沟通等几类。流媒体业务的多样性、在交互能力方面的长足进步以及对用户的强大吸引力等,是流媒体业务未来发展的原始驱动力。

(三) 浏览网页

3G网络普及以后,手机媒体的另一个重要用途就是上网冲浪。用手机浏览网页在目前还是主要停留在WAP技术层面上。通过GPRS业务,在WAP平台上连接移动无线网络,进入服务器。以类似于计算机上网的过程来浏览信息。不同之处在于手机浏览信息使用的是WML语言。在智能手机上安装上网浏览器,设置IP协议,就能开启浏览功能。

目前,WAP业务支持绝大多数无线网络,包括GSM、CDMA等。通过向移动终端提供互联网内容和全球统一的开放式协议标准。它将Internet和移动电话技术结合起来,使随时随地访问互联网络资源成为现实。通过手机WAP浏览器,浏览站点服务,可享受新闻浏览、股票查询、邮件收发、在线游戏、聊天等多种应用方式。通过GPRS 网络接入WAP,可充分发挥接入时延短、速率高、永远在线、切换方便等优点。WAP是在数字移动电话、因特网或其他个人数字助理机、计算机应用之间进行通讯的开放全球标准。这种技术,可以将Internet的大量信息及各种各样的业务直接引入移动电话等无线终端之中。无论你在何地、何时只要你有网络,就可以打开你的WAP手机,享受无穷无尽的网上信息或者网上资源。今后,电子商务、网上银行也将逐一实现。在如:手机搜索,2004年,百度推出手机搜索。运用手机搜索信息无疑使用户更为方便,并且随时随地的检索需要的信息。网络媒体中的博客、维基、聚合新闻等新技术的登台,诠释网络时代的独特意义,手机媒体家族正以各种不同类型的发展,从不同的角度演绎着手机作为媒体的过程。

三 手机媒体在新闻传播中的优势

手机媒体作为新兴的传播工具,在传递信息的过程中以迅猛的势头发展开来,网络传播可以使信息传输的速度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而手机媒体能够使受众以最快的速度接受信息。无线网络技术的发展,为信息化平台的拓展又一次提供了简洁的方式。网络的出现,意味“秀才不出门可知天下事”,而手机媒体又将此解释为“秀才走到哪,都知天下事”。

上世纪的80年代,手机短信技术的成熟为用户的普及带来了突破。手机之所以发展成一新兴媒体,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收发短信的功能。短信的收发使手机扩大了人际传播的范围,真正具备了大众传播的功能,彩信的发展使传播具有多媒体特征。人们可以通过短信轻松地与他人沟通,并且这种沟通具有即时性和互动性。手机小巧,携带方便是其与生俱来的品质,这一特点虽然显而易见,但是手机媒体发展的根本契机是带宽更大的无线网络。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手机传播的交流手段更加方便、交流速度不断加快,实际上也带来了交流频率的增加和交流内容的扩大。手机传播的这些特点使它在新闻信息的传播方面有着不可比拟的优点。手机新闻信息在传播中不仅范围广,而且更新和传递速度都很快。

手机是目前为最便捷的信息传输工具,通过手机获取信息克服了其他一些数字设备不易携带的问题;同时它又是最为普及的信息传递工具,这意味着在手机上办媒体,拥有一个现成的发行系统;手机功能的多样化,可以让媒体具有多样化的表现形式;通过手机获取信息的即时性和快捷性,是传统媒体所望尘莫及的。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手机在生活中成为重要的信息传递工具,这些都为手机成为新媒体奠定了基础。手机媒体传递信息的快捷、便利和准确超越了以往的任何媒体,并实现了精确的分众化传播,能够迅速到达每个受众点,同时每个受众都可能成为新的信息传递者。我国目前网络传播发展呈现出新的特征[6]:1.在网络传播技术方面,其宽带化、移动化、互动性等技术特征得到进一步强化;2.在网络内容发展方面呈现出参与性、创造性、视频化等特征;3.在网络传播发展方面热点迭出,博客传播、媒介融合、网络实名制等不断成为社会和研究界所持续关注的焦点。

从模拟网到现在的CDMA、MMS、移动QQ、随身邮等,手机不断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其具体优势在于:

(一)信息传递与反馈的及时迅速

手机媒体不仅能在第一时间为用户发送所需要的新闻,还可实现跟踪、信息收集、读者调查、意见反馈等多方面的交流。对受众和传播集团都提供了更多更方便的服务,实现了广泛、迅速的交流。由于手机具备随时、随地、随身使用的特点,“隔日反馈”的现象也变成了“及时反馈”,真正体现手机媒体在交互性方面的实用价值。

(二)信息资源的巨大化

网络就是一个不断以N级方式扩展的信息舞台,根据梅特卡夫定律[7]20世纪90年代以来,因特网使信息的消费者数量增加到最大限度,因为因特网是一种信息传播与反馈同时进行的交互性媒介,所以随着上网人数的增加,网上资源将呈几何级数增长.每天在网络上都出现数量巨大的信息资源。而手机媒体将会成为利用这些资源的利器。

(三)鲜明的互动性特质

新的传播途径下。揭示出传统的传播方式是人与物之间的关系,而网络传播的互动性则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例如,传统纸媒介,受众接触到的是具体地报刊或书籍。收音机和电视的发明,使受众体验了鲜活的声音和逼真的图像。网络的传播模式,从某种意义上了传统的传播方式。我们触及到的,已经不完全是文字,声音和图像,因为每个受众都参与其中,所以在受众接受信息的同时,也就不自觉的将自己看成其中的一部分,观点不再是你的,或者是我的,而是我们的。交互性的特征,是网络传播与传统媒介传播的根本不同点,作为移动媒体的手机,就能更加突出的体现这以优势。

(四)信息的多媒体化

传统媒体的信息资源单一化在网络传播过程中得到整合与发展。作为网络技术延伸的手机媒体,将充分展现多媒体技术在这一技术领域的应用与普及。在手机媒体上,信息的表现形式将是缤纷多样的,这个舞台上,不仅仅有文字信息,而且将会让文字信息与声音文件交叉使用。视频流媒体文件的在线直播,将会让手机媒体作为播放器真正实现多媒体交替使用。多种类型的文件使信息多媒体的特征得到各自的表现形式。

四 手机媒体传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手机媒体的发展方兴未艾,且面临着许多发展瓶颈。需要进一步的技术创新与支持,还要又完善制度环境。他需要合理构建业务平台,以期形成市场规模,并最终获得目标受众的广泛认可。

用户分析

据CNNIC调查显示[8],WAP用户群以18-35年轻人为主。25-35岁的用户占总用户人群的42.91%。其次是18~25岁用户,比例为40.92%。

从职业分布的角度来看:学生和自由职业者是无线互联网的主力群体,占35%;专业技术人员及企业中、高层管理者有20%的份额。在最经常访问的WAP用户中,男性用户远高于女性,占总体人数的 74.25% ,虽然女性用户只占了百分之25.76%的市场份额,但是越来越多的女性喜欢用手机上网,女性上网用户的比例也在不断提高。

(一)技术层面

1 必须有网络支持

无论何种媒体,在传播过程中必须有支撑的基础平台。而手机媒体在传播的过程中,网络是手机媒体发展的关键因素,“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一旦网络处于瘫痪或者没有信号支持,那么手机媒体将成为一堆等待信息的电子垃圾。

手机媒体的最突出的优势就是其移动性,但是在目前的使用中。在地铁接听电话已经勉为其难,又何况是手机电视呢?一旦远离市区,同样也无法接收无线基站发射的信号。

2 硬件设备的缺陷

手机的屏幕尺寸了图像的清晰度从而影响用户的使用。手机电池的电量基本无法保证节目长达数小时连续性的播放。手机存储的信息量有限、传输速度慢、受限于技术平台的缺点也大大了手机作为媒体进行新闻信息的发布与接收。

(二)市场层面

公交车上的移动电视、电梯入口处的楼宇电视等分众媒体已经占领了绝大部分的移动信息市场。手机媒体在已经形成规模的传播介质面前如何实现其在线直播,移动传输?如何与市场开展竞争?

手机上网的费用相对较高,手机报短信每条价格为0.5-1元。而手机电视、手机电影每小时高达上百元,这样的高的收费令人望而生畏。导致终端服务商、运营商、用户等与手机媒体相关联的产业链不完善。如何开发更多的应用层面,提供更多的个性化服务,手机终端厂商如何统一标准,利润如何分成,如何形成市场规模以达到赢利目的,等等。这些都没有成熟的国内方案可供参考,需要一段谨慎摸索的过程。

目前手机媒体的受众群是知识水平高、经济基础好、对新闻信息比较敏感的中青年,这样的受众面狭窄也了手机媒体受众规模的扩大。如何让更多的手机用户加入到使用移动媒体中来也是不得不进行细分的市场规律。

(三)业务层面

目前手机还定位于通讯行业,缺乏作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媒体应该有的原创内容、健全的采编体系和运作管理体系、专业的媒体从业人员等,目前包括新闻来源在内的所以业务运作,都是依附于传统媒体或者互联网,比如说现有的手机报纸大多是把报纸内容直接翻版到用户的手机上,因而还没有真正形成一个的媒介产业。此外,国内对于这一新兴媒体的监管一直没有细则。用户还没有形成阅读习惯之外,手机报同质化现象严重也是一个因素。传统媒体是一种精英意识,即媒体观点影响读者,而在互联网时代,这种模式已被完全颠倒。到了手机媒体时代,单纯的灌输式的信息推送方式很难对用户形成吸引力。

(四)手机的私人性与媒体的公共性的矛盾

媒体首先必须具备国家法律法规框架之下的合法采访身份,无论是实行审批制还是备案制的国家,媒体都必须能够行使自己的采访权。再者,媒体本身就拥有一种公共性,其所采集的信息是新近发生的,适合于公开传播给社会所有阶层公的内容。一般也关系到极大多数人的切身利益或兴趣的新闻信息。所以,媒体往往又被学界称之为大众媒体,或者新闻媒体;而手机显然是最具私人性的传播工具,其传播的范围往往只局限于亲戚、朋友等等熟人之间。

手机短信平时所传送的内容一般都具有私密性,往往与大众媒体所传播的公开性的内容迥异。媒体传播的内容往往会受制于国家法令以及社会公共道德,而手机传播的内容随心所欲。手机的私人性与媒体的公共性就是一对天然存在的矛盾。

五 手机媒体发展展望

未来,媒体将由几个重要举措构成发展的主旋律,一是3G手机的上市,二是网络电视的推广,三是数字电视的开播,四是更多的播客涌现。今后将是中国网络传播技术更成熟、传播手段更丰富、传播设备更普及的新时代。特别是以3G手机投放为代表着网络终端设备的趋大众化,接收和传输信息的便捷化,是对传统信息传播方式的。我们应当进一步高度重视手机媒体的影响力,充分利用其作为公共管理系统的有效工具。

应也应该尽快建立公共信息手机媒体发布机制,制定手机媒体信息发布规则。哪些信息要通过短信媒体平台发布,在何种情况下发布,如何来发布,发送的频率以及范围等具体问题需要得到切实解决。同时,手机媒体发展所面临的技术、市场、业务等一系列难题,通过学术界、科技界、运营商的共同努力将会取得实质性进展,为手机真正成长为“第五媒体”扫清道路。

新闻媒介内部,手机媒体要发展,与通讯公司的合作势在必行。虽然两者存在着共同的利益,办好了将是双赢的结果。但两者之间依然存在着理念融合、利益如何分配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处理也将对手机媒体的长远发展产生深远影响,需要新闻媒介研究。

随着众多新媒体的出现,对于日益细分、更加专业化的受众群体而言,也需要逐步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不断增强使用新媒体的能力,合理、有效地利用新媒体获取信息,为新媒体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互动环境。

注释

[1][8]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关于我国网络游戏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http://www.clii.com.cn/crafts/news/show.asp?showid=120778   2006/9/15/08:27 

[2] 匡文波 《手机媒体方兴未艾 3G创造未来商机》 中国民航报IT周刊http://202.106.77.40/mhb/html/2007-05/14/content_8533.htm  2007.5.14

[3] 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808.htm 更新中

[4] 赖名芳 《贵州出台第一个地方手机报管理暂行办法》 中国新闻出版报2006.10.16 

[5] 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7319.htm 更新中

[6] 闵大洪:《2005年的中国网络媒体》

人民网http://media.people.com.cn/GB/3958527.html 2005-12-20

[7] 戴维民《信息组织》高等教育出版社 P7

参考文献

1吴文虎《传播学概论》 武汉大学出版社

2张允若《外国新闻事业史》武汉大学出版社

3项德生《新闻学概论》 武汉大学出版社

4刘乃安《无线局域网(WLAN)原理、技术与应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5《网络传播概论》 彭兰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6《博客传播》刘津 清华大学出版社

7《中外新闻传播思想史导论》 张昆 复旦大学出版社

8 WAP资讯 《手机媒体已然兴起》

http://www.wap3g.org/html/2007/24.html  2007-12-24 

9 牛春雷《关于手机媒体传播中的几点认识》

http://www.studa.net/xinwen/060125/15593580-3.html 2005-12-23

10网易科技报道《手机媒体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http://tech.163.com/07/1219/18/403JCSMT00092GHC.html 2007-12-19

11《中国报业》 《手机报:有待深入挖掘的金矿 》

 http://media.people.com.cn/GB/22114/88454/98096/6082854.html2007-04-01  12匡文波 《杂志手机报的发展方向:3G网站》

http://news3.xinhuanet.com/newmedia/2007-06/02/content_6188885.htm 2006年09月11日

13郭丽君《3G时代:手机都能干什么》

http://it.hexun.com/2007-11-16/101249959.html 2007-11-16

14匡文波 《手机媒体的用户定位》

http://cjr.zjol.com.cn/05cjr/system/2006/06/05/006659076.shtml 2006-06-06

15匡文波《论手机媒体》

http://www.zjol.com.cn/05cjr/system/2004/05/26/002838094.shtml

2006-6-13

16 Posted in WAP资讯 《冉升起的手机媒体》

http://www.wap3g.org/html/2007/31.html   07-12-28 

17 中国联通《G传输网络的规划建设策略中国联通网站》ttp://www.chinaunicom.com.cn/profile/xwdt/ztbd/file1481.html 2007-2-8

18中国经济时报 《机报发展前景遭质疑 “第五媒体”阵地何在?》

http://forum.ceconline.com/FORUM_POST_900001_900133_884004_0.HTM 2008-3-19

19中华传媒网《2006年:繁荣而活跃的网络传播研究》

http://info.broadcast.hc360.com/2007/02/281018327.shtml

2007/2/28/

20 中国新闻传播学评论《3G终端流媒体业务发展及相关技术标准应用》

http://www.ic37.com/htm_tech/2008-1/13087_566970.htm

21中国新闻研究中心 《我国手机媒体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http://www.people.com.cn/GB/007/113340/113372/6693043.html 2007-04-17

22郑香霖:《新媒体冲击波》,《中国经营报》2005-09-12

23闵大洪:《2005年的中国网络媒体》

2005-12-20http://media.people.com.cn/GB/3958527.html 

24张建军:《2005年中国手机媒体十大主体事件》 

http://media.people.com.cn/GB/40606/4000543.html 

25杨春兰:《2005,手机与他媒体 谁是待嫁的新娘》,《传媒》2005年第12期

26戴维民《信息组织》高等教育出版社

文档

浅析新闻传播活动中手机媒体之作用

新闻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浅析新闻传播活动中手机媒体之作用        姓名请输入你的名字学号请输入你的学号指导教师请输入你的指导老师写作时间20XX年3月目录内容摘要及关键词2正文一手机媒体与3G网络(一)手机媒体2(二)3G网络3(三)手机媒体的传播特点1移性动42及时性43交互性4二新闻传播过程中手机媒体的具体应用(一)手机报纸5(二)流媒体直播5(三)浏览网页6三手机媒体在新闻传播中的优势(一)信息传递与反馈的及时迅速7(二)信息资源的巨大化7(三)鲜明的互动性特质7(四)信息的多媒体化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