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文言文语法知识(适用七、八年级)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6 00:23:14
文档

文言文语法知识(适用七、八年级)

一词类(一)代词可分为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1、人称代词第一人称代词:余、予、吾、我第二人称代词:尔、汝(女,通假字,通“汝”)第三人称代词:之、其(此类常考)A、之只表示“他(她、它)”和“他(她、它)们”,且只能做宾语,不可以做主语如:《桃花源记》中“渔人甚异之”,“之”指代的是渔人所见到的美丽景色,可以翻译为“它们”有时“之”是一个表作用的分句,用于取消句子性,表示该句话不是一个的句子,而是上一句的一个分句如:《爱莲说》中“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用来取消前一句和后
推荐度:
导读一词类(一)代词可分为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1、人称代词第一人称代词:余、予、吾、我第二人称代词:尔、汝(女,通假字,通“汝”)第三人称代词:之、其(此类常考)A、之只表示“他(她、它)”和“他(她、它)们”,且只能做宾语,不可以做主语如:《桃花源记》中“渔人甚异之”,“之”指代的是渔人所见到的美丽景色,可以翻译为“它们”有时“之”是一个表作用的分句,用于取消句子性,表示该句话不是一个的句子,而是上一句的一个分句如:《爱莲说》中“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用来取消前一句和后
一 词类

(一)代词

可分为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

1、人称代词

第一人称代词:余、予、吾、我

第二人称代词:尔、汝(女,通假字,通“汝”)

第三人称代词:之、其(此类常考)

A、之

只表示“他(她、它)”和“他(她、它)们”,且只能做宾语,不可以做主语

如:《桃花源记》中“渔人甚异之”,“之”指代的是渔人所见到的美丽景色,可以翻译为“它们”

有时“之”是一个表作用的分句,用于取消句子性,表示该句话不是一个的句子,而是上一句的一个分句

如:《爱莲说》中“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用来取消前一句和后一句的性,表示两个完整的分句。

B、其

表示“他(她、它)的”和“他(她、它)们的”

如:《桃花源记》中“既出,得其船”,“其”指代的是“渔人的”,此句可翻译为“(渔人)立刻出来,得到了他自己的船”

注意:“之”和“其”虽然是第三人称代词,但偶尔可以灵活运用,表示“我(的)”或“你(的)”

如:

2、指示代词

常见指示代词有:此、是、斯、兹、彼等等,可以解释为“这”“这个”“这些”、“那”“那个”“那些”

如:

注意:“彼”有时可以用作第三人称。如:

     “其”和“之”也可以用作第三人称。如:

3、疑问代词

常见疑问代词有:谁、孰、何、奚、安、恶等

“谁”用于问人;“孰”用于问人、物,也用于选择

如:

“何、奚、安、恶”做宾语时,表示“什么、哪里”

如:《陋室铭》中“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的?

“何、奚、安、恶”做状语时,表示“为什么、怎么”

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安得广厦千万间?”,怎么能够得到千万间宽敞的大屋?

(二)语气词

有句首语气词、句中语气词和语气词(即句末语气词)

1、句末语气词有两类:

A、表示陈述语气:“也、矣”,可以不翻译或翻译为“啊、吧”

如:

B、表示疑问语气:“乎、哉、邪/耶(yé)”,可翻译为“吗”

如:《马说》中“其真无马邪?”,这真的是没有宝马吗?

2、词头、词尾

并非“句首语气词”,它只是词的构成部分,无实际意义,仅起语法作用,可以不翻译

A、名词词头,“阿、有”,

如:《木兰诗》中“阿爷无大儿”

B、动词词头,“言、于、薄”,

如:

C、形容词词尾,“然、如、尔、若、焉、乎”,解释为“......的样子”

如:《桃花源记》中“欣然规往”:高兴的

注意:有些形容词后加“然、如、若、而”,表示的是该形容词后的动作状态

如:“莞尔而笑”,形容词“莞尔”指的是动词“笑”的状态,解释为“微笑的样子”

二 尊称、谦称和敬词、谦词

1、谦称:臣、妾、仆、愚,寡人、孤,可以翻译为“我”

尊称:子、君、足下、阁下、陛下,可以翻译为“您”

这些词本身并非古汉语的人称代词

2、敬词和谦词放在动词前,作状语

   敬词:奉、承、辱、枉、惠

如:奉命、承让、幸不辱命、枉死、谢谢惠顾

   谦词:窃

如:窃以为(我认为)

三 词类活用

1、名次作动词用

如:《论语》中“饭疏食饮水”     饭:吃饭

2、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

A、动词的使动:动词+宾语,表示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做出了这个动作

如:

B、形容词的使动:即形容词作动词,形容词+宾语,表示形容词使得宾语具有某种性质

如:

3、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

如:《桃花源记》中“渔人甚异之”中“异”,对......感到惊奇

   

注意:使动,是在实际上使得宾语具有某种性质或成了某种东西

意动,是在主观上认为/感到宾语具有某种性质或成了某种东西

4、名词作状语

A、表示“像......一样的”

如:“蚕食”,像蚕一样的啃食

B、表示“像对待......一样的”

如:《伤仲永》中“稍稍宾客其父”中“宾客”,像对待宾客一样的

C:表示动作的处所和工具,一般解释为“向着...”“在...”“用...”

如:《夸父逐日》中“北饮大泽”中“北”,向北方

四 借代

借用一个词来表达另一个词的意义

1、以部分代全体

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的“帆”指代的是“船”

2、以性质代事物

如:

3、以原料代事物

如:

4、以具体代抽象

如:“无丝竹之乱耳”的“丝竹”指代的是“音乐”

五 判断句和被动句

1、判断句

基本句式为“......者,......也。”

可以不用“者”字,或者“者”“也”都不用

如:《桃花源记》中“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是”字偶尔出现在主语和谓语中间,并不表示判断句,“是”在这种情况下做指示代词用,表示上文所叙述的事物

如:

2、被动句

A、用“于“介绍动作的主动者

如:

B、在动词前加“见”

如:

C、在动词前加“为”,或用“为......所......”的句式

如:《河中石兽》中“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D、在动词前加“被”,常见于现代汉语(略)

六 省略

1、主语省略

如:《桃花源记》中“具答之”,省略主语“渔人”

2、谓语省略

如:《论语》中“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后半句省略了谓语动词“择”

3、介词后的宾语省略

如:《桃花源记》中“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省略了宾语“之”

文档

文言文语法知识(适用七、八年级)

一词类(一)代词可分为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1、人称代词第一人称代词:余、予、吾、我第二人称代词:尔、汝(女,通假字,通“汝”)第三人称代词:之、其(此类常考)A、之只表示“他(她、它)”和“他(她、它)们”,且只能做宾语,不可以做主语如:《桃花源记》中“渔人甚异之”,“之”指代的是渔人所见到的美丽景色,可以翻译为“它们”有时“之”是一个表作用的分句,用于取消句子性,表示该句话不是一个的句子,而是上一句的一个分句如:《爱莲说》中“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用来取消前一句和后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