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姓名 熊上甄 学号 计分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30分)。
1.风邪伤人,发病急、变化多,是因为( 4 )
①风性轻扬 ②风性开泄 ③风性善行 ④风性数变 ⑤风为百病之长
2.暑邪伤人,易致大汗出,是因为( 4 )
①暑性炎热 ②暑见于夏季 ③暑多挟湿 ④暑性升散 ⑤暑易伤心
3.“肾为气之根”主要是指肾( 3 )
①主水液气化 ②为五脏根本 ③纳气以助肺 ④肾精化肾气 ⑤肾主水
4.手足太阳经接交的部位在( 2 )
①小指端 ②目内眦 ③目外眦 ④鼻翼旁 ⑤小趾端
5.区分六气与六淫的关键是( 4 )
①气候变化太过 ②气候变化不及 ③非其时有其气 ④是否致病 ⑤暴寒暴暖
6.肝病传心是( 2 )
①子壮母衰 ②母病及子 ③子盗母气 ④母来顾子 ⑤胜至则复
7.六淫致病具有明显季节性的是( 5 )
①火邪 ②风邪 ③湿邪 ④寒邪 ⑤暑邪
8.阴阳转化的依据是( 3)
①阴阳对立 ②阴阳制约 ③阴阳互根 ④阴阳平衡 ⑤阴阳斗争
9.怒为肝之志,但还与何脏有关( 1 )
①心 ②肺 ③脾 ④肾 ⑤心包
10.下列观点何者为错( 3)
①脏泻浊于腑 ②六腑泻而不藏 ③腑实者泻脏 ④脏病多虚 ⑤腑病多实
11.昼夜之中,上半夜属于( 4 )
①阳中之阳 ②阴中之阳 ③阳中之阴 ④阴中之阴 ⑤阴中之至阴
12.易致脾气郁结,运化迟钝的情志因素是( 4 )
①喜 ②怒 ③惊 ④思 ⑤悲
13.攻补兼施适用于正虚邪实病变中的哪种情况(· 4 )
①正尚耐攻 ②正不耐攻 ③邪不甚重 ④两者均不重 ⑤正不太虚
14.下焦的功能可概括为( 3 )
①如雾 ②如沤 ③如渎 ④主纳 ⑤主化
15.内湿产生,主要是因为哪脏的病变所致( 3 )
①肝 ②心 ③脾 ④肺 ⑤肾
16.“连舌本,散舌下”的经脉是( 2 )
①胃经 ②脾经 ③肾经 ④任脉 ⑤冲脉
17.足厥阴肝经起于( 2)
①大趾外侧爪甲端 ②大趾甲后丛毛处 ③大趾赤白肉际 ④第二趾甲后 ⑤足小趾端下
18.目分五轮,其中白睛属( 4 )
①心 ②肝 ③脾 ④肺 ⑤肾
19.血液正常运行,不逸于脉外,主要与下列何脏的功能有关( 3 )
①肝肾、 ②肺肾 ⑧肝脾 ④心肾 ⑤心肝
20.“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即是( 4 )
①阳中求阴 ②阴中求阳 ⑧阴病治阳 ④阳病治阴 ⑤补阴配阳
21.肾之阳气称为( 2 )
①相火 ②龙火 ③雷火 ④君火 ⑤壮火
22.寒因寒用适用于( 1 )
①阳盛格阴 ②阴盛格阳 ⑧阳虚则寒 ④阴盛则寒 ⑤阴阳互损
23.不属于金元四大家的医家是( 3 )
①张子和 ②李杲 ⑧吴又可 ④朱丹溪 ⑤刘河间
24.现存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是( 3 )
①《黄帝内经》 ②《伤寒杂病论》 ③《诸病源候论》 ④《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⑤《温疫论》
25.具有生化、承载、受纳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应归属于( 3 )
①木 ②火 ⑧土 ④金 ⑤水
26.下列除哪一项外皆属五行之“水” ( 3 )
①五体之骨 ②五化之藏 ③五志之悲 ④六腑之膀胱 ⑤五华之发
27.“实则泻其子”适用于( 2 )
①肝火犯肺 ②心肝火旺 ③肺胃热盛 ④肝阳上亢 ⑤肝气犯脾
28.下列五脏化液之中哪一项是正确的( 4 )
①肾为涕 ②肺为痰 ③心为血 ④脾为涎 ⑤肝为唾
29.下列哪项不与气的固摄作用相关( 5 )
①防止血液逸出 ②防止精液外泄 ③维持内脏恒定
④防止津液流失 ⑤维持体温恒定
30.奇恒之腑的功能特点是( 51)
①藏精气而不泻 ②传化物而不藏 ③实体性器官
④实而不能满 ⑤与六腑相同
二、双选题(在本题的每一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两个答案是正确的,请把你认为正确答案的题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少选、多选不给分。每题1分,共10分)
1.于无名指尺侧端交接的表里两经是( 2 )( 3 )
①手太阳经 ②手少阳经 ③手厥阴经 ④手少阴 ⑤足少阳
2.胸中是宗气会聚乏处,又称( 2 )( 4 )
①丹田 ②上气海 ③水谷之海 ④膻中 ⑤下气海
3.下列名称中,与脑相关的是( 1 )( 2)
①髓海 ②元神之府 ③血府 ④中精之府 ⑤清净之府
4.五脏之中,阴偏衰最常见于哪两脏( 2 )( 5 )
①心 ②肝 ③脾 ④胃 ⑤肾
5.与生殖机能密切相关的经脉是( 2 )( 4)
①手少阴经 ②任脉 ③阴维脉 ④冲脉 ⑤足太阴经
6.心肺居上焦,可再分阴阳,其正确说法是( 1 )( 4 )
①肺为阳中之阴 ②心为阳中之阴 ③肺为阳中之阳
④心为阳中之阳 ⑤肺为阳中之太阳
7.下列哪两项是导致肝乘脾的主要原因( 1 )( 4 )
①肝的太过 ②脾的太过 ③肝的不及 ④脾的不及 ⑤肝脾不和
8.属于胃气通降范畴的两个相关脏器是( 1 )( 4)
①小肠 ②脾 ③膀胱 ④大肠 ⑤三焦
9.同源于水谷精微并可化生血液的物质是( 1 )( 4 )
①津液 ②精液 ③宗气 ④营气 ⑤卫气
10.互为表里的脏腑是( 2 )( 4 )
①肺 ②心 ③胆 ④小肠 ⑤脾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
1.经筋有联缀 四肢骨骸 和主司 关节运动 的作用。
2.十五别络是十二经脉与 任督 脉各有一支别络,再加上 脾之大络 。
3.脾之余为 唇 ,又称 飞 门。
4.调整阴阳治则包括 损其有余 和 补其不足 。
5.起于胞中,出于会阴的经脉,除督脉外还有 任脉 和 冲脉 。
6.循行于上肢内侧的经脉,除肺经外,还有 手厥阴心包经 和 手少阴心经 。
7.气对津液运行的作用,除气能行津外,还包括 气能生津 和 气能摄津 。
8.血液生成的主要物质包括 营气津液 和 肾精 。
四、简答题(每题4分,共20分)
1. 气的推动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气的推动作用包括:促进生长发育,推动各脏腑组织功能活动;推动血津液等物质动运和代谢。
2、何谓“刚脏”?
答:“刚脏”指肝,肝主疏泄,以气为用,主升主动;肝气易无易递
3、为什么说“血为气之母”?
答:“血为气之母”指血与气的关系:血能载气,血能化气。
4.“伤寒”与“中寒”有何异同?
答:相同点:均属外寒
不同点:为寒邪束于肌表,阴阳郁遏;中寒为寒邪直中脏腑,伤及阳气。
5.六淫邪气具有哪些共同的致病特点?
答:六淫的致病特点包括:与季节气候,居住环境有关;可单独伤人,也可以二、三种合而致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性质;从外而入,侵犯途径是皮毛,口鼻。
五、论述题(每题8分,共24分)
1.肺主行水与肾主水有何区别与联系?
答:肺主行水:通过肺气宣降协调运动,希轻降浊,促进水液输布。
肾主水:通过肾行气化,升清降浊,促进水液输布与排泄。
联系:肺气肃降,降水液之浊主肾;肾阳气化,升清主肺,两者协调,共同保证
2.阴盛则寒、阴盛格阳、由阴转阳各自的病机特点是什么?三者有何病机联系?
答:阴盛则寒:阴寒过盛,阳气未衰的“实寒”。
阳盛格阳:阴盛至极,格阳于外的“真寒假热”。
由阴转阳:阴盛至极,重阴必阳的“寒极生热“
关系:阳盛则寒至极可致格阳或由阴转阳病变。
3、何谓邪正斗争?邪、正与疾病发生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邪正斗争是贯穿疾病全过程的基本矛盾;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依据;邪气伤人是疾病发生的重要条件;邪气所伤部位,感邪轻重,邪气性质,决定发病的轻重缓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