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点名称:内因和外因
一、考点:
1、内因和外因 2、坚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二、结构梳理:
三、解疑释难:
1、内、外因的关系是不是决定和被决定的关系?
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内因是指一个确定的事物或系统内部的各要素间的对立统一,即内部矛盾。事物的发展首先是事物自身的运动和变化,是事物内部矛盾双方相互作用的表现和结果。内因决定事物发展的性质和方向,是事物变化和发展的第一位原因。
外因是指一个确定的事物或系统同其他有必然联系的事物或系统之间的对立统一,即外部矛盾,外因是事物发展是不可缺少的,并且有时起着十分重要作用,外因对事物的发展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
外因通过促使内部矛盾双方的变化而起作用,绝不能撇开内因而单独起作用。
因此,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是第二位的原因。第一位和第二位的原因是就内、外因在事物发展中所处的不同地位和所起的作用而言的,决不能把内、外因之间的第一位和第二位之分混同于物质和意识之间的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内、外因之间不是谁先谁后的关系,不是“本原”和“派生”的关系。内因是对事物性质和发展方向有决定作用并不是说内因对外因有决定作用,内外因的关系不是决定被决定的关系。
2、内因始终是主要矛盾,外因始终是次要矛盾吗?
(1)唯物辩证法认为,内因是根据,是第一位的原因;外因是条件,是第二位的原因。但这并不说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人都应该把内因放在主要方面来考察。
(2)人们在认识和变革事物的过程中,在不同的阶段上,应该把重点放在内因方面还是外因方面,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不能用一个固定的模式乱套。例如,我们考察两个事物的发展,如果二者的外因大体相同并相对稳定,那么决定的这两个事物发展好坏的,则主要是内因;相反,如果二者的内因大致相同,而外部条件不同,那么影响这两个事物发展好坏的则主要在外因。
(3)同时还应看到,在同一范围和过程中,内因和外因的界限是绝对的,不能等同和混淆,但是,在不同范围和过程中,内因和外因的界限则是相对的,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可见题目的观点是错误的。
四、知识联系:
1、内因、主要矛盾及矛盾的主要方面
(1)“内因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是就内因和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来说的,外因和内因共同起作用,才推动了事物的变化发展,但它们所起作用是不同的。“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那是就事物内部各种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相比较来说明问题的。无论是主要矛盾还是次要矛盾,都对事物的变化发展起作用,但是,它们所起的作用是不平衡的。
(2)说“内因决定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是对的。说“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是不妥的,先说“性质”问题,请注意教材的论断“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也有一定的影响。”至于“方向”问题,那就复杂了。
(3)内因是事物内部的矛盾性。一个复杂事物内部所包含的矛盾(即内因)不只是一对,而是包含许多对,但其中有一对矛盾是主要矛盾,其他为次要矛盾。无论是主要矛盾还是次要矛盾,都包含着矛盾的双方,其中有一个方面是主要方面。内因、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事物变化发展中的作用,都要按照论述的范围、角度,分别加以理解,不要简单地把它们等同起来。
2、内因、外因与联系、发展
(1)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以及事物与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事物联系的本质内容是矛盾双方的关系。
(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矛盾着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事物的变化、发展,既离不开事物的内部矛盾,也离不开事物的外部矛盾,内部矛盾叫做内因,外部矛盾叫做外因。
(3)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矛盾着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五、典型题例精析:
《、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加强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重点的未成年人活动场所的建设、使用和管理;坚决查处传播淫秽、色情、凶杀、暴力、封建迷信和伪科学的出版物;加强对网吧、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电子游艺厅、录像厅等社会文化场所的管理,净化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
(1)上述材料反映了唯物辩证法的什么道理?
(2)试用这些道理谈谈你对材料的认识?
[解析]事物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使未成年人在自觉参与中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体现了对内因作用的重视。积极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和社会环境,体现了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必要条件。
材料中“要加强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重点的未成年人活动场所的建设、使用和管理;坚决查处传播淫秽、色情、凶杀、暴力、封建迷信和伪科学的出版物;加强对网吧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电子游艺厅、录像厅等社会文化场所的管理,净化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正是重视了外在环境的作用,即重视外因的作用的体现。
[参](1)①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总是和周围事物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②在事物的变化和发展过程中,内因和外因同时存在、缺一不可。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对事物的变化发展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
(2)净化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正是重视外因作用的体现。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与社会环境关系密切,所以要净化社会环境这个外因。
六、热点点击:
某校学生在老师组织的研究性学习中收集到下列资料:一是高层次专家和管理人才等严重短缺。二是我国目前技能人才严重缺乏。全国高级技工人数只占技工总数的3.5%,与发达国家占40%的比例相差甚远。学生们对自己应立志成为高层次专家和管理人才还是成为高级技能人才感到困惑。
依据所学哲学道理,就学生的困惑发表你的看法。
解析 学生产生对自身成为何种人才的困惑,主要是受到外因的影响。因此可以运用内外因关系原理加以分析,同时用价值观和人生观的理论加以进一步的分析。
答案 ①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一个人能否成为人才、应成为什么样的人才,应从自身实际出发,不断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②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一个人能成为什么样的人才,应顺应社会发展趋势和时代需要。③应坚持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一个人应成为什么样的人才,还应考虑到国家和社会的整体利益。
[知识链接] 本题涉及的知识点主要是内因与外因的关系问题,对此要明确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同时要运用正确的价值观原理加以分析,明确正确的价值观必须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和人类的根本利益,在当前主要是要坚持集体主义价值观。
七、巩固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所谓素质教育的主体性原则是指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要始终把学生作为认识和发展的主体,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把被动的“要我学”转化为主动的“我要学”。据此回答1-3题。
( )1、实施素质教育,要学生把被动的“要我学”转化为主动的“我要学”,强调的是
A、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B、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C、矛盾具有特殊性 D、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 )2、强调素质教育,并不是贬低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作用,一个好的教师会使学生终生受益。这说明
A、外因有时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B、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C、外因对事物的发展不仅是不可缺少的,有时甚至起着非常大的作用
D、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 )3、综合上述两题关于素质教育的认识,给予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既要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要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
B、必须充分重视内因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C、对所有问题必须进行一分为二地分析
D、要促进事物的发展,必须坚持内外因的有机结合
2004年5月26日,总理在全球扶贫大会上指出,发展中国家只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尊重和保障全体人民追求幸福的自由和权力,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让创造幸福的源泉充分涌流,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运用所学知识,回答4-5题。
( )4、发展中国家只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这是因为
A、事物的运动是有条件的 B、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客观的
C、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必然联系 D、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 )5、之所以要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让创造幸福的源泉充分涌流,是因为
A、人的意识的能动作用是十分巨大的 B、部分是整体的部分,部分离不开整体
C、整体功能等于部分功能之和 D、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相传广州附近有一口“贪泉”,饮之贪得无厌。东晋吴隐之受命赴任广州刺吏,对此却不以为然,大胆饮之。到任后,吴隐之勤谨清正,整肃贪腐,为民称颂。据此回答6-9题。
( )6、饮“贪泉”则必贪得无厌的传言,从哲学上看,这
A、是一种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 B、是一种事物先行后续的联系
C、是一种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 D、是一种人为臆造的主观联系
( )7、吴隐之饮“贪泉”而不贪,说明一个人贪与不贪主要取决于
A、当时的整肃贪腐的力度 B、自身的廉洁意识及政治完善程度
C、一个人的胆魄大小 D、一个人所处的社会环境
( )8、上题体现的哲理是
A、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的性质 B、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
C、外因是变化的条件 D、规律是客观的
( )9、古代的吴隐之尚且能清正廉洁,作为当代的领导干部更应该勤政廉政,因为
A、公民对领导干部拥有监督权 B、领导干部是由人民选举产生的
C、领导干部都是人民利益的执行者和捍卫者 D、勤政廉政是领导干部的工作宗旨
我国目前最大的铝冶炼加工企业兰州铝业股份有限公司,靠狠抓内部管理精耕细作,各项经济技术指标连创新高。
( )10、从哲学上看,兰州铝业有限公司狠抓内部管理主要体现了
A、事物变化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结果 B、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
C、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 D、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 )11、颁布了《中国党党内监督条例》作为建党以来的第一部党内监督法规,其颁布实施在党内引起巨大反响。制定党内监督条例,是从严治党的重大举措。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内因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
C、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D、内因和外因共同推动事物发展
( )12、据《光明日报》2004年1月4日报道,高校科研经费短缺。一些有识之士认为,高校科研工作经费问题是否可采取“拨一点,各高校筹一点,动员区内外有实力的上市公司、科技企业赞助一点”的办法来解决。当然,要彻底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各高校具有更多的有市场发展潜力的科研项目,尽快走出高校实验室,与市场嫁接。单纯依靠资助,而无法自力更生,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的,这是因为
A、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B、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
C、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D、意识能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 )13、“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从杜牧的诗句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启示
A、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要十分重视
C、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必要条件,能否利用外因,对事物的变化发展有重大意义
D、在一定条件下,特别是当外因的地位超过内因时,外因起决定作用
( )14、自主、自力更生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立足点,对外开放是不可缺少的条件,两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正确处理这两者关系主要体现了
A、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原理 B、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
C、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原理 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的观点
( )15、近段时间以来,我国有几所著名高校组织雄厚师资力量相继开办“淑女”速成班。对此,社会普遍认为“名师未必出淑女”。这是因为
A、外因对于事物的发展是不可缺少的 B、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C、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D、事物的变化发展完全取决于内因
( )16、“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这句话蕴涵的哲理是
A、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第一位原因 B、内因只有通过外因才能起作用
C、外因能加速或延缓事物的变化发展 D、在事物的变化发展中,内外因缺一不可
( )17、下列成语的喻义最能够表达外因作用的是
A、如法炮制 B、如鱼得水 C、如日中天 D、如雷贯耳
( )18、我们要引进和学习世界上先进的科技成果,但更重要的是要立足自主创新。这表明
A、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B、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C、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D、因果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二)问答题:
19、利用民间资本、工商资本和外资投资农业,开发农业,构成了江苏省农业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来自江苏省农业厅的统计表明,江苏省三种资本农业企业目前已有18160个,投资总额累计达168亿元。江苏省三种资本农业企业既有规模种养,也有农产品深度加工,还有农产品批发市场,三种资本的产品则涉及粮食、棉花、油料、蔬菜、果品、茶叶、蚕茧、肉禽蛋奶、水产等几乎所有领域。
请问:江苏省三种资本农业的成功实践和迅速发展对我们有何哲学启示?
20、我国一些地方之所以相对落后,一个重要原因在于靠国家等成为了习惯,本身原创力不足。一味地依赖优惠推动,发展不可能持久,唯有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寓于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之中,机遇才能变成发展的催化剂与推进器。
(1)上述材料反映了唯物辩证法的什么道理?
(2)运用上述哲理,谈谈你对材料的认识。
21、2004年12月28日《光明日报》载文指出,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关起门来独自发展航天技术,国际合作无疑是必然的选择。但历史也一再证明,尖端技术从来不可能从国外直接“拿来”,只有自己掌握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才能将发展与合作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1)上述材料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什么道理?
(2)用(1)的结论说明怎样才能加快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22、面对国际上ABB、西门子等大电子公司及国内同行业厂家的激烈竞争,许继集团以高新技术产品开发为核心,根据市场变化,把电子系统自动化领域作为科研开发主攻方向。近10年来,每年接收100余名国家重点院校的本科生、硕士、博士及博士后,同时选送优秀青年科研和管理人员到国内外高等院校进修,使科技人员约占员工总数的一半。他们投资4.2亿元进行技术改造和新设备引进,使高新技术产品开发能力、加工质量和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1)运用经济常识有关知识,综合上述材料回答,国有企业应如何苦练内功,加快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2)运用哲学常识回答国有企业改革为什么要苦练内功?
《哲学常识》教学案第四课第一节参
(一)单项选择题:
1、B 2、C 3、D 4、D 5、A 6、D 7、B 9、C 10、B 11、C 12、A 13、C
14、A 15、C 16、C 17、B 18、B
(二)简答题:
19、①思想实事求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②在尊重客观规律基础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不断深化认识,用正确的认识指导实践。③事物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发展农业,既要重视内因,又要重视外因。
20、(1)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2)①地方在发展经济、摆脱贫困的过程中,需要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即一方面需要国家给予资金、等扶持,另一方面也需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②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可见,贫困地区必须摒弃“等、靠、要”的思想观念,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性和创造性。③由于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贫困地区要善于把握国家的机遇,使其成为自己发展的催化剂与推进器。
21、(1)材料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的道理。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2)第一,由于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必要条件,对事物的发展起加速或延缓作用。因此,加快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就必须加强国际合作,加深合作关系,寻求更多合作伙伴。第二,由于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决定着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因此,加快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从根本上讲,要依靠我们自己,坚持自主的原则,开发研究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第三,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加强合作与自主统一起来,这样才能将发展与合作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22、(1)①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用先进科技改造企业,形成技术创新体系。
②要加强技术开发力量和加大资金投入,开发高新技术产品,搞好人才培训。
③引起科研力量,实行产、学、研结合,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并形成吸引人才和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的激励机制,保护知识产权。
(2)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其中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外因是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过程中要坚持内外因相结合。尤其是要强调内因的作用,因此国企改革要苦练内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