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磁铁的力量》一课心得
“小学科学课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对于发展学生想象力、培养创新意识、激发发明欲望都是一条必要的途径。而小学生正处在一个持久性差、注意力不集中的阶段,他们在课堂上的种种表现往往由兴趣来支配。为此,教师必须时时以调动学生兴趣为着眼点,设计课堂教学,来帮学生实现获取知识的目的。而游戏教学则可以为小学科学课注入了新的活力,是针对儿童的有意注意时间短这一年龄特征而创设的充分调动学生兴趣参与学习的教学辅助手段。游戏教学是教学因素和游戏因素的有效结合,使学生在活泼的情绪中,在富有兴趣的条件下,较自然地进行学习的一种教育活动类型。能够达到“以玩激趣、以趣促学”的良好效果。下面就以教学《磁铁的力量》一课为例,谈一谈我是如何激发学生兴趣,实现玩与学的有机结合的。
《磁铁的力量》一课是在学生一年级认识到:磁铁有吸铁和隔着东西也能吸铁性质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磁铁有指南北、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性质。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采取了下面的做法:
一、课前游戏激“趣”
兴趣是求知的向导,只有当学生对知识产生了积极的探究欲望时,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自行探究的动机。因此,在学习新知之前,激发兴趣尤为重要。它能调动学生一切积极的因素,使他们投入到学习中来。正因如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之前,要迎合学生喜欢猎奇的心理,设计富有新奇性的游戏,把学习任务转变为学生极力探究的愿望,这样才能使学生上课初始保持一种饱满的精神状态与活跃的思维状态。在教《磁铁的力量》一课时,我首先准备了一个小教具“小鸭送鱼”(把一只乒乓球对半分开,取半只,在球底内侧粘上适量的橡皮泥以调整重心,把条形小磁铁粘在乒乓球的中部,然后用泡沫做一个嘴中叼着鱼的小鸭子,并将小鸭子粘在乒乓球上〈磁铁上〉)说:“老师知道同学们都喜欢做游戏,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做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小鸭送鱼’,你们看(出示教具),这只小鸭的嘴里叼着一条鱼,它会把鱼送给谁呢?现在老师请四名同学站在小鸭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大家猜一猜,小鸭会把鱼送给谁?”片刻,同学们纷纷说出自己的猜想。接着老师用手拨动小鸭,让它自由转动,等停下来时,小鸭的嘴朝着哪个同学,就把鱼送给他。这样反复三次,让学生找规律(都是送给北面的同学)。这个过程是学生不断地进行猜测----验证----再猜测----再验证的过程。也可以说,这也是一个初步的科学研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感受到验证成功的喜悦,也感受到猜测失败的迷惘,产生了进一步弄个究竟的强类愿望。因而,我接着问:“小鸭为什么总是把鱼送给北面的同学呢?这里面有什么秘密吗?下面我们把它拆开看一看。当学生发现里面有磁铁时,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求知欲望顿时高涨,“装了一块磁铁为什么就总是送给北面的同学?”教师抓住这个时机,顺势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继续研究《磁铁的力量》。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一定能自己找出答案”。这样就在游戏中激发了学生对新知识的研究兴趣,水到渠成地提高了他们进入科学研究的自觉性。
二、课中游戏兴“趣”
学生带着学习欲望自行探究,知道了磁铁有指南北和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性质后,教师再次设计游戏“猫怕老鼠”(把两个火柴盒分别做成车厢,里面装有两块磁铁。用纸壳和细铁丝做成轴架,把铅笔头做成小车轮,将其组装成小车,然后再用纸壳和泡沫做成猫和老鼠,固定在小车上。猫和老鼠面对面时为同极)。教师推动载有老鼠的小车去追猫,结果,猫吓得连忙向前逃窜。学生被这一游戏逗得哈哈大笑,此时,教师提问:“为什么现实生活中都是老鼠怕猫,可今天猫却怕老鼠呢?”学生根据刚才学到的新知识很快回答出这是由于:老鼠和猫相接近的部分是相同的极,同极相斥,所以猫被吓跑了。此外,为了更好地调动兴趣和满足学生想自己试一试的欲望,老师还可以让他们做出“老鼠怕猫”及“老鼠和猫手拉手”的游戏,这样既满足了学生对游戏的需要,又使他们能够在游戏中动脑,灵活运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可以说既训练了学生的异向思维,又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从而达到预想的结果。起到了“一石二鸟”、“一箭双雕”的作用。
三、课尾促“趣”
学生的兴趣在课前和课中可以说达到了高潮。但是,一节好课还必须让学生在一节课结束时产生意犹未尽,趣仍未止的境界。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逐步学会观察生活,勤于思考。因此,为了巩固所学知识,达到学科学、用科学的目的,我在课尾让学生自己或同组自由设计游戏,看谁设计得好。经过一段时间,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设计出“空中悬人”(把两个小人粘上磁铁,同极对同极地放在一个盒子里,上面的一块就悬起来了)等游戏;还利用老师准备的实验材料设计出了“猴子摘桃”(在一块大纸板上画一棵桃树,用硬纸板分别剪大小两只猴和一只桃,再在大猴和桃的背后分别贴上一小块磁铁。把桃用线固定在桃树上。操作时,使大猴慢慢接近桃子,最后摘到〈异极相吸〉,而小猴却刚爬上桃树接近桃子时,就从树上掉下来〈同极相斥〉);“黑猫警长抓坏蛋”(用半只乒乓球、磁铁、泡沫等做成“黑猫警长”站在工作台〈半只乒乓球内放一条形磁铁,底部内侧粘有适量的橡皮泥以调整重心〉上,再用泡沫、纸等做成“坏蛋”,用纸壳做成三个小房子。游戏前,先把坏蛋藏在标有“南”字的小房子内,然后,把东、西、南三个小房子摆成“品”字形,在品字形中心放好一块玻璃〈容得小“警长”转动〉。轻轻转动“黑猫警长”,等它静止不动时,对着哪间小房子,表明坏蛋藏在哪间房里)等等许多小魔术、小游戏。通过这些游戏学生既理解了高科技领域磁悬浮列车的工作原理,同时也更好地巩固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实现了学以致用,学用结合。
通过这节课的设计,整个教学过程游戏贯穿始终,学生兴趣始终不减。教师教得自如,学生学得轻松,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我认为,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应该注重根据儿童年龄特点
认知心理和教材的内容,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设计具有童趣的实验游戏,将学生的童心唤出来,将学生的兴趣激起来,以玩激趣,以趣促学,给学生一个快乐的课堂,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