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语言基础知识(9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对于社会的发展,我们必须坚定自我的信仰,一些小人说得言之凿凿,拿莫须有的国耻来取笑自己的同胞,他们才不管会产生什么后果。
B.对旧城区的街道进行改造,相关部门必须求田问舍,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努力优化道路设计,规范停车位置,提升道路通行能力,让群众满意。
C.在作为时尚风向标的东京涩谷街头,我们每天都能看见戴着各式口罩的年轻人,认为戴口罩显得更神秘的年轻人不一而足。
D.“磨而不磷”与“涅而不缁”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严守气节与操守,清白做人,干净处世。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某矿泉水厂家温馨提示:本品允许有少量白色或结晶状沉淀物,这些沉淀物是天然矿物质结晶体,属正常现象。
B.近日,某大型商城定下了2013年交易总额突破1万亿人民币的目标,这对他们而言并不是过高的奢望。
C.全新的形式、权威的导师、优秀的学员和热情的观众,让《中国好声音》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选秀节目,而是一场普及率极高的音乐盛会。
D.据悉,为了更好地体现高考的公平性,今年高考全国高校将针对贫困地区提供一万个招生名额走进高校,保证他们有机会实现“大学梦”。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对于散文作家来说,超拔而自在的心态实在是太重要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才能真正进入艺术创造的境界。可是,这对于一个现时代的写作者来说,谈何容易!
①只有具备自由、自在的心态
②因为散文是与人的心性距离最近的一种文体
③是人类精神与心灵秘密最为自由的显现方式
④这是回归文学本体,抵达人性深处的一个前提条件
⑤具备不依附于社会功利的的审美意识和超越世俗的固定眼光
⑥作家自由丰富的心性发育程度、心灵自由的幅度,直接关系到散文作品的艺术魅力
A.②①⑤⑥④③ B.④⑥②③①⑤
C.②⑥④③①⑤ D.④②①⑤⑥③
二、名篇名句默写(6分)
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煜《虞美人》)
(2)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子曰:“由,诲女知之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知也。”(《论语·为政》)
三、古代诗歌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
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其一)[注]
苏 轼
行歌野哭两堪悲,远火低星渐向微。
病眼不眠非守岁,乡音无伴苦思归。
重衾脚冷知霜重,新沐头轻感发稀。
多谢残灯不嫌客,孤舟一夜许相依。
【注】 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十一月,苏轼奉命前往润州等地赈济灾荒,路过常州时曾在此野宿,作此诗;除夜即除夕夜。
5.这首诗的前六句,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结合尾联,简要赏析“嫌”字的妙处。(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严震,字遐闻,梓州盐亭人。本农家子,以财役里闾。至德、乾元中,数出赀助边,得为州长史。西川节度使严武知其才,署押衙,迁恒王府司马,委以军府众务。武卒,罢归。起为兴、凤两州团练使,好兴利除害。迁山南西道节度使。朱泚反,遣腹心穆廷光等遗帛书诱之,震即斩以闻。是时,李怀光与贼连和,奉天危蹙,帝欲徙跸山南,震闻,驰表奉迎,遣大将张用诚以兵五千扞卫。用诚至盩厔有反计,帝忧之,会震牙将马勋嗣至,帝告以故,勋曰:“臣请归取节度符召之,即不受,斩其首以复命。”帝悦。勋还得符,请壮士五人与偕,出骆谷,用诚以为未知其谋,以数百骑迓①勋馆之,左右严侍。勋未发,阴令焚草馆外,士寒争附火,勋从容引符示之,曰:“大夫召君。”用诚惧,将走,壮士自后禽之。用诚子斫勋伤首,左右扞刀得免,遂仆用诚,而格杀其子。勋即军中,士皆擐甲矣。勋昌言曰:“若父母妻子在梁州,今弃之而反,何所利邪?大夫取用诚尔,若等无与!”众乃服,不敢动。即缚用诚送于震,杖杀之,而拔其副以统师。天子至梁州,宰相以为地贫无所仰给,请进幸成都。震曰:“山南密迩畿辅,李晟锐于收复,方藉六师为声援,今引而西,则诸将顾望,责功无期。”帝未决,会晟表至,亦请驻跸梁、洋,议遂定。然梁、汉间刀耕火耨,民采稆为食,虽领十五郡,而赋入才比东方数大县。自安、史后,山贼剽掠,户口流散,震随宜劝课,鸠②敛有法,民不烦扰,而行在供亿具焉。车驾将还,加检校尚书左仆射。久之,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贞元十五年卒,年七十六,赠太保,谥曰忠穆。
(节选自《新唐书·严震传》)
【注】 ①迓(y ):迎接。②鸠:通“勼”,集聚。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西川节度使严武知其才,署押衙 署:暂代
B.会震牙将马勋嗣至 嗣:随后
C.宰相以为地贫无所仰给 仰:仰望
D.而赋入才比东方数大县 比:与……相当
8.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严震“兴利除害”的一组是( )
①本农家子,以财役里闾
②数出赀助边
③震即斩以闻
④遣大将张用诚以兵五千扞卫
⑤遂仆用诚,而格杀其子
⑥随宜劝课,鸠敛有法
A.①②⑤ B.②③⑥
C.①④⑥ D.③④⑤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严震为人慷慨,才能出众。他出身农家,家境富裕,曾多次出钱资助边防;严武知其才能,在自己升任恒王府司马后,就把军府中的许多事务交给他办理。
B.严震处事果敢,忠于朝廷。他斩杀了朱泚派来劝诱的穆廷光,送表章迎奉并派人保驾想移驾山南的皇帝,对谋反不成的属下张用诚毫不留情地予以杖杀。
C.严震富有远见,敢于进言。宰相认为梁州“地贫无所仰给”,请皇上去成都,严震则认为山南接近京郊,皇上驻此有助于收复京城,否则就会求胜无期。
D.严震发展农耕,体恤百姓。梁、汉百姓采稆为食,加之山贼抢掠,人口流散,经济十分落后;严震则鼓励百姓从事农桑,收敛适度,使驻地供应充足。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用诚以为未知其谋,以数百骑迓勋馆之,左右严侍。(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父母妻子在梁州,今弃之而反,何所利邪?(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文言翻译强化(10分)
11.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孙叔敖正衣冠而出见之,谓老父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注],人尽来贺,子独后来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
【注】 受吏民之垢:这是一种谦虚的说法,意即担任楚国令尹一事。
(1)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孙叔敖正衣冠而出见之。(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人尽来贺,子独后来吊,岂有说乎?(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训练十六
1.D [解析] 涅而不缁:形容品格高尚,不受外界污染。A.言之凿凿:形容说话有根有据。与语境不符。B.求田问舍:只知道置产业,比喻没有远大的志向。与语境不符。C.不一而足:形容同类事物很多,不止一次或一个。一般不用于人。
2.C [解析] A.“属正常现象”前缺少主语。B.“过高”和“奢”重复。D.“针对贫困地区提供一万个招生名额走进高校”中删掉“走进高校”。
3.B [解析] 这个语段强调的是“超拔而自在的心态”对于散文作家的重要性。①中的“只有”与横线后的关联词“才能”呼应,“具备”表明①和⑤的语义关系密切。②③阐述的对象都是“散文”。
4.(1)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2)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3)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5.[答案] 同情与忧虑百姓疾苦,病中感伤,客中孤寂,思归的痛苦;老之将至的无奈。(5分,每点1分)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要抓住诗歌中的意象来揣测作者的感情,另外要通过注释了解写作背景,达到对作者思想感情的全面理解。
6.[答案] 尾联描写了客中、长夜、孤舟中只有残灯相伴的情景,(2分)“嫌”字把“残灯”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残灯”不嫌弃作者的情态,(2分)表达了作者在“残灯”陪伴下感受到的宽慰与温暖,这是作者的无奈与自嘲。(2分)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把关键词放入具体语言环境中,关注“嫌”字及相关语句所运用的写作手法,同时要写出文字背后所蕴含的感情。
[参考译诗]
冰冷的除夕夜,作者行走在江南道上,思绪万千,为自己政治上的失意,且行且歌,为黎民百姓的生活担忧。远处的灯火、低低的星光渐渐模糊。不眠不是为了守岁,而是为了不断地思念,思念家乡,思念父老乡亲。厚厚的棉被难暖这霜雪浸透了的心田,沐浴后头发倍感稀疏。应该谢谢这残尽的昏灯,在孤舟上与“我”一夜相依。
7.C [解析] 仰:依赖。
8.B [解析] ①中严震因富有而在乡里做官,不属于“兴利除害”。④表现了严震对皇上的忠诚。⑤中“仆用诚”“格杀其子”的是马勋及其左右。
9.A [解析] “升任恒王府司马”的是严震,而非严武。
10.[答案] (1)张用诚以为(马勋)不知自己的阴谋,率数百名骑兵迎接马勋,让他住在馆舍中,左右严密守卫。
(2)你们的父母妻儿都在梁州,现在抛弃他们造反,有什么好处呢(所得到的好处是什么)?
[解析] (1)句意正确2分,“其”“以”“馆”各1分,共5分。(2)句意正确2分,“妻子”“反”“何所”各1分,共5分。
[参考译文]
严震,字遐闻,是梓州盐亭人。(他)本是农家子弟,因富有而在乡里做官。至德、乾元年间,(他)多次拿出钱财资助边防,因此任本州长史。西川节度使严武知道他有才能,(让他)暂代押衙,后晋升他(严震)为恒王府司马,将军府中的各种事务全都交付给他。严武去世,(严震)被免职回乡。后来又起用他为兴、凤两州团练使,(他)热衷于兴利除害。晋升山南西道节度使。朱泚造反,派心腹穆廷光等人送帛书劝诱他,严震立刻斩杀(穆廷光)奏报朝廷。这时,李怀光与敌人联合,奉天危急,皇帝想移驾到山南,严震听说后,急送表章迎奉,派大将张用诚率五千士兵保驾。张用诚到盩厔(今周至)后企图造反,皇帝忧虑,适值严震的牙将马勋随后赶来,皇帝告诉(他)缘故,马勋说:“臣请求回去取来节度使符召请他,如果(他)不接受,就砍掉他的脑袋再来复命。”皇帝很高兴。马勋回去取来兵符,请带五名壮士与他同行,从骆谷出山,张用诚以为(马勋)不知自己的阴谋,率数百名骑兵迎接马勋,让他住在馆舍中,左右严密守卫。马勋没有行动,暗中命人在馆外点燃柴草,士兵寒冷争相烤火,马勋从容地拿出兵符给张用诚看,说:“大夫召你。”张用诚畏惧,想要逃走,壮士从后边擒住他。张用诚的儿子砍伤马勋头部,左右士兵挡住刀(马勋)才得以幸免,于是张用诚,并且打死他的儿子。马勋来到军中,士兵都已披上铠甲了。马勋高声说:“你们的父母妻儿都在梁州,现在抛弃他们造反,有什么好处呢(所得到的好处是什么)?大夫要抓住的只是张用诚,你们不要参与!”众人这才服从,不敢再动。(马勋)立刻绑住张用诚送到严震处,(严震)用杖打死张用诚,提升他的副职让他来统率。天子到达梁州,宰相认为这里土地贫瘠无法保障供给,请求皇上进驻成都。严震说:“山南接近京郊,李晟锐意收复京城,正要借助(皇帝)六军作为声援,现在率军西去,那么众将观望不前,求胜就遥遥无期了。”皇帝没有决定,适值李晟的表疏送到,也请求皇上留驻梁、洋,这才商议决定。但梁、汉之间刀耕火种,百姓采集野禾作为食物,虽然管辖十五郡,但赋税收入才与东部几个大县相当。从安禄山、史思明叛乱以后,山贼抢掠,人口流散,严震不失时机地鼓励督促从事农桑,集聚收敛适度,百姓没有感到烦扰,且皇帝驻地供应充足。皇上车驾准备返回时,又加授(严震)为检校尚书左仆射。过了一段时间,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贞元十五年严震去世,终年七十六岁,追赠太保,谥号“忠穆”。
11.(1)有一个老人,穿着麻布制的衣服,戴着白色的帽子,最后来慰问,孙叔敖整理好衣帽出来接见了他。
(2)楚王不了解我没有才能,让我担任令尹这样的,人们都来祝贺,只有您最后来慰问,难道有什么要说的吗?
[参考译文]
孙叔敖担任楚国的令尹,全国的官吏和百姓都来祝贺。有一个老人,穿着麻布制的衣服,戴着白色的帽子,最后来慰问,孙叔敖整理好衣帽出来接见了他,对老人说:“楚王不了解我没有才能,让我担任令尹这样的,人们都来祝贺,只有您最后来慰问,难道有什么要说的吗?”老人说:“是有话说。当了大官,对人骄傲,百姓就要离开他;职位高而大权独揽的人,国君就会厌恶他;俸禄优厚,却不满足,祸患就隐伏在那里。”孙叔敖向老人拜了两拜,说:“我诚恳地接受您的指教,还想听听您其余的意见。”老人说:“地位越高,要越发将自己看低;官职越大,处事越要小心谨慎;俸禄已很丰厚,就不应索取分外的财物。您严格地遵守这三条,就能够把楚国治理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