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以移动图书馆的发展为依托,提出了智慧图书馆建设理念,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发展智慧图书馆的策略与建议。
[关键词]移动图书馆 智慧图书馆 信息集成 信息化服务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图书馆从最初的原始卡片目录,重在藏书的传统图书馆发展为机读目录,以藏为主、藏用结合的自动化图书馆;再到以元数据为基础,以用为主、藏用并举的复合型图书馆;时至今日,已逐渐发展成为以资源为基础、基于用户和集成服务的数字图书馆,以及更加方便快捷的移动图书馆。纵观图书馆发展历程,图书馆的管理模式、管理技术一直在向数字化、智能化、便捷化逐步发展。
1 移动图书馆和智慧图书馆
1.1 移动图书馆
移动图书馆,简单的理解就是能够随时随地访问的图书馆。移动性和图书馆的功能性两者缺一不可。业界比较认同的移动图书馆是指依托成熟的无线移动网络、互联网以及多媒体技术,使人们不受时间、地点和空间的,通过各种手持终端设备(手机、PDA、手持阅读器、平板电脑、MP4等)方便灵活进行图书馆各类数据信息查询、浏览和获取的一种新兴的图书馆信息提供服务模式,是数字图书馆电子信息服务的延伸与补充。对于读者而言,移动图书馆可借手持终端的便捷性和保持随时在线的特点,使浏览信息变得更加及时和随意,而个性化的定制服务则使移动图书馆变得方便无比。移动图书馆的主要功能有:
1.1.1与数字图书馆各种资源库的整合。移动图书馆采用云技术,依托云服务架构,对海量的数字资源进行整合——标准化转换,读者可以查找和获取的内容包括电子图书、期刊论文、报纸,以及学位论文、会议论文、标准、专利等中外文文献。
1.1.2与各种异构系统的整合。移动图书馆建设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无缝对接图书馆原有的系统及平台,无须重复建设。图书馆方只需提供至少一二台服务器,IP,以及子域名解析。整个建设实施过程均无需对图书馆原有的各种软硬件进行改造,类似于对房屋进行精装修。移动图书馆不仅仅是一个孤立的软件平台,还是对成熟稳定的已有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OPAC系统、文献传递系统、其他网站、移动web等应用系统服务的高度整合、集成,系统具有强大的应用服务能力。
1.1.3访问机制整合系统应用元数。据整合技术对馆藏的中外文图书、期刊、报纸、学位论文、标准、专利等各类文献进行了全面整合,在移动终端上实现了资源的一站式搜索、导航和全文获取服务。
1.1.4支持多终端支持。各种移动终端包括各种型号手机、PDA、手持阅读器、MP4等设备。3目前国内移动图书馆的主要服务模式
1.1.5参考咨询、信息交流互动读者可以通过建议、荐购栏目,提出自己的看法,推荐购买的书目,提高读者的参与性。读者互动主要包括:书签、评论、推荐、学术微博、原迹手写批注等,方便读者随时随地记录、表达、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和学习心得。参考馆员与读者之间不但能通过文字和图片与读者交流,而且还能通过语音和视频进行实时交流、解答,更加人性化地实现参考咨询的多媒体信息互动。
1.2智慧图书馆
1.2.1 “智慧”理念
大约在2009年初,IBM公司率先提出了“智慧地球”的理念,即将新一代的IT技术投放到各行各业之中,通过给人们生产生活中所需要的不同物体装配传感器,并联接成一个“物联网”,再通过云计算技术实现数字信息世界与现实世界相联结,以达到智慧状态。智慧地球的实现,可以帮助医疗、企业、城市、教育、信息等都实现智慧化。智慧地球的理念一经提出就在全球范围内产生巨大反响,在此概念下,人们开始思考如何发展智慧图书馆。
1.2.2 智慧图书馆理念
欧美等地的大学图书馆、博物馆和公共图书馆曾率先提出并实践了“智慧图书馆”的理念。2003年左右,芬兰的奥卢大学图书馆在Rotuaari项目中提供一项名为“SmartLibrary”的服务。与此同时,奥卢大学图书馆的学者也发表了相应的论文,论文中指出SmartLibrary是一种可以帮助使用者搜索到所需信息和文献的、不受时间和空间的、可以被感知的移动图书馆服务。
同一时期,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的图书馆学者们也就智慧图书馆与智慧社区建设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加拿大渥太华的多数博物馆和公共图书馆及大学图书馆成立了“智慧图书馆联盟”,只需一个搜索引擎,读者可以浏览所有联盟成员的信息和文献。至此,世界范围内的图书馆界对于智慧图书馆的研究从技术层面转向管理、服务和智慧社区建设,深入到智慧图书馆的本质层面。
随着云计算、物联网技术的发展,通过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实现无时空的服务,对于图书馆建设而言,已经不再是难题。通过智慧图书馆服务,用户可以在任何地点浏览、利用图书馆资源,在飞机场、家里、旅途中、办公室等地都可以享受到智慧图书馆带来的便捷,真正实现读者身边的图书馆。
3 用移动图书馆构建智慧图书馆的策略及建议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智能化、服务智能化是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虽然智慧图书馆在我国发展较晚,但是如前所述,目前,我国部分城市图书馆中已经涉及了智慧图书馆的部分服务功能。笔者基于智慧图书馆以人为本、注重信息建设的特点,以及移动图书馆的发展趋势,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1 依托移动图书馆建立信息化集群资源
智慧图书馆建立在信息资源集群之上,而对于地方图书馆或者高校图书馆而言,个体的专业水平或者财力与物力是有限的,笔者认为,建立智慧化图书馆,首先需要建设集群化信息数据服务。作为高校图书馆可以进行校际联盟,作为省级地方图书馆可以和省内高校或者国外图书馆进行合作,共同建立信息资源库。
就普通高校或者普通二线城市图书馆而言,建设规模较大的信息资源库,相比一线城市或者重点高校还是比较困难的。但是笔者认为,在信息集群方面,公共图书馆可以发挥本馆资源特点,高校图书馆可以发挥本校专业特长,提供专家参考咨询服务,加大自身联盟资源聚合砝码,从本馆做起,利用省内资源,首先建立省内图书信息资源联盟,以此为基点,跨省发展,再与国外图书馆谋求合作。当然在建立信息资源集成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统一资源接口、统一数据标准,确定访问协议标准,地方高校或者地方图书馆可与第三方信息技术公司合作,开发智慧型图书馆终端服务平台,为用户提供方便服务。
3.2 以新定位服务于读者
智慧图书馆的特点,笔者认为可以表征为以下36个字:“资料随手可得,信息共享空间;咨询无处不在,馆员走进科学;技术支撑服务,科研推进发展。”智慧图书馆的特点是建立在数字惠民的基础之上。
在网络环境下,目前手机3G网络基本覆盖全国,图书馆可依托移动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以手机版针对特殊用户,允许其“资料随手可得,通过微信与馆员实时咨询”。对于专业性知识,馆内人员设置专家服务,提供参考咨询服务,真正做到以科研来推动图书馆发展。笔者认为,图书馆可以借鉴国外相关做法,在特殊的场合提供免费的信息资源服务,比如高校,可以在校园内提供移动资源访问,省级图书馆可以与机场或者某个城际交通线路建立合作关系,为旅客提供数字资源服务,打破时空,用新的理念服务于读者。
3.3 发展智能化信息服务,为智慧图书馆发展提供支持
发展智慧图书馆除了建立信息资源集成,明确服务理念,打破时空外,还应该注重“智慧”二字。在智慧图书馆服务中,笔者认为,“智慧”更重要地体现在快速检索、准确定位、及时知识咨询以及解答等文献知识服务。
知识咨询,及时解答。笔者认为图书馆可以建立信息知识库,建立常见咨询问题数据库,设计模糊信息化检索算法,供读者检索。
快速访问,准确定位。这是建立在计算机信息化算法基础之上,算法应该以用较少的关键字,搜索出相关性文献资料的多寡以及反应时间作为评价标准。
4 结语
文献资源信息与用户的突破时空局限性、快速访问、及时参考咨询解答是发展智慧图书馆的核心,其侧重点在于服务,在于将分散、的图书馆信息进行共享。就目前的发展形势来看,我国普及智慧图书馆的道路还很长,但是移动图书馆以其特有的优势可以加速这一进程,所以依托移动图书馆构建智慧图书馆还应在今后的实践过程中不断发现、反馈与改进。
参考文献:
[1] 严栋.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图书馆[J].图书馆学刊,2010(7).
[2] 冯禹丁.IBM抛砖“智慧的地球”[J].商务周刊,2009(7).
[3] 张晓青,周晓光,相春艳.数字图书馆个性化定制服务系统的比较研究[J].情报杂志,2005(10).
[4]黄群庆.崭露头角的移动图书馆服务[J].图书情报知识,2004(5):48-49.
[5]赖永波.移动图书馆服务的知识产权侵权风险分析[J].中国科技信息,2011(6):122-124.
[6]宋恩梅,袁琳.移动的书海:国内移动图书馆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0(5):121-1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