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后习题
1.本文多用简短的句段,什么作用?结合原文举例说明。
如课文最后写:“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儿子。”每句话都单独成段,用短句节奏感强,加强了故事的悲壮色彩,烘托了老支书高尚品格。
2.文中描写暴雨、洪水、桥和人群的句子有什么作用?
写暴雨、洪水,着力突出的是其狂暴、凶险,渲染紧张的气氛,衬托出老汉沉着冷静、英勇无畏,大公无私、不徇私情。
3.为什么直到文章结尾才告诉人们老支书与小伙子的关系?
①前面设置悬念,令情节有起伏,激发读者阅读兴趣;②结尾揭示,让读者震撼,侧面烘托了老支书的高尚品质。
4赏析下列语句。(1)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窜、舔着”用拟人手法,将洪水人格化,生动形象的写出洪水的凶险、狂暴。
(2)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的呻吟。用拟人,把木桥人格化,生动形象的写出木桥的脆弱。
(3)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像泼。像倒。”用夸张和短句,不仅写出雨水之“大”,而且表现出雨水的来势凶猛,为下文的山洪暴发做了铺垫。
(4)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
运用比喻的修辞,把xx比作xx,生动形象的写出洪水速度快、声势浩大。
(5)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动作描写,生动形象的写老汉的愤怒,表现了他大公无私、坚守原则的品质。
(6)你从”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读出了什么?爬字用了拟人手法,具体形象地写出了洪水上涨的速度之快.
其他考点
1.课文写了怎么样一件事?概括主要情节。黎明时分山洪爆发;村民们慌张逃命;老支书沉着的指挥村民过木桥;老支书和儿子却被洪水卷走;老太太祭奠父子俩。
2.老支书为什么不说话人们就停住了?
用比喻、对比,表现了老汉的威严、冷静,与人们的慌乱对比,也写出了老汉受人拥戴。
3.老汉是个怎样的形象?结合原文简要分析。
忠于职守:老汉组织群众过桥,让党员排在后面。
不循私情、大公无私:老汉把儿子从队伍中揪出来。
疼爱儿子:群众过桥后,老汉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沉着镇定:
4.你从下面两个句子中读出了什么信息?
小伙子瞪了老汉一眼,站到了后面。
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5.儿子对父亲把自己从队伍中揪出来很不满,侧面烘托了老支书大公无私的品质;儿子后来理解了父亲,想让他先走。
6.题目《桥》有什么含义?以“桥”做题目有何好处?
①是指村子北面的那座窄木桥。②象征老支书--这座把党员和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桥。
①比喻,生动形象,吸引读者兴趣。②全文线索,串联全文,推动了情节发展。③一语双关,“桥”表面指是指那座窄木桥;深层上是象征着老支书把党员和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桥。④点明文章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