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换一种眼光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怪圈:麻雀鄙视燕子,燕子鄙视黄鸝,黄鸝鄙视百灵,百灵鄙视鸚鵡,鸚鵡鄙视喜鹊,喜鹊鄙视苍鹰,而苍鹰呢,成为这一怪圈的完成者--它竟鄙视起麻雀来!这使我想起了围成一圈的“多米诺”骨牌,你能说清到底谁压在谁的上头吗?
人们常常为这类事情困惑。鸟类终究不懂得“懦夫”与勇士、“好高騖远”与脚踏实地的区別,人类却懂得,於是凡事便总要问“谁比谁好?谁又不如谁?究竟谁贏了?究竟谁是最差的?”遗憾的是,这类问题常常很难找到答案。我於是要说:“来,换一种眼光。”
很多人惯於標榜自我是“辩证唯物主义者”,却同时在不知不觉地犯着“形而上学”的错误。每一种鸟都“敏锐”地发现了別人的“污点”,而对別人所发现的自我的污点浑然不觉,乃是因为它们无一例外地犯了片地事物的错误,忘记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古训,此其一;其二,百灵会唱歌,苍鹰飞得高,这些都是客观实际,而不一样的人在不一样的立场、角度,却会做出截然不一样的评价,好比苍鹰自我或別的许多人恰以为这是勇气与力量的体现。
如果换一种眼光呢?以喜鹊为例,假如它换一种思维方式,思考一下:我这种生活是不是有些“失节”呢?苍鹰飞得高的勇气和力量我有没有呢?这样情景便不一样了:怪圈被打破,鸟类將成为一个由各个富有个性的个体完美融合而成的整体。
以鸟喻人,人们在复杂的社会中奔波,每一天接触着形形色色的人与事。如果我们不换换眼光,而总是以传统思维定势来确定谁是谁非,在看別人和看自我时下意识地採取两种標准,那么,就会严重影响我们对自身、对別人及对社会的正確认识,再美的世界,也就只能是雾中之花,甚至连花也不像了。
所以,让我们学会换一种眼光看世界,不以偏概全,也不以主观否定客观,这样,鸟类的怪圈才不会出现人间的复印件,我们才能在对主客观清醒认识的基础上更好地改造世界,建设更新更完美的生活。
别人的眼光
美,来自外表还是源於內心?
关於这个问题,我还一向弄不太懂。我的一位好朋友青,最近因为脸上长了痘痘,鼻子上又长了黑头,再加上眼睛下头的那两个眼袋,着实把原先那个皮肤白凈的形象给毁了。人们见到她,都避而远之,认为她长得太丑了,污染了他们的眼睛。更有甚者还当面嘲笑她、侮辱她。走到哪儿,似乎都有人在用异样的眼光看着她,她感到十分的自卑。“世界之大,竟无我的立身之处?”她觉得自我的存在就是一种剩余。
应对自我的好朋友遭遇这种困境,我也不禁陷入了沉思。难道美只能用肉眼去捕捉吗?我想不然。“內心的美才是真正的美。”我想大部分人都明白这个道理,可为什么还有这么多的人歧视长得丑的人呢?难道外表美在天平上称出来的质量或多或少都真的要大於內心美吗?
在这方面,我觉得人们就得换一种眼光来看问题了。世界之大,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一张脸,或清秀、或漂亮、或丑陋、或相貌平平,就连多胞胎都长着不一样的脸。这么多的脸,经过比较,肯定会有美丑之分。但一个人最重要的不是外表,而是內心,那种由內而外散发出的气质、香味,它才是一个人美与丑的衡量標准。所以,当我们看到一个陌生人的时候,我们不应当就其外表来确定他这个人的美或丑,而是从他的行为、动作、言谈举止去观察、去发现,不能光被外面所迷惑而应当深入地去挖掘出內在的美德,再美的也可是是一种装饰,就算你装饰得再美、再豪华,內心的空虚也会使你的这种装饰黯然失色。而再丑陋的外表下埋藏着的是一颗火热的、散发著光芒的心,那么这种美將会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衝出去,洗涮掉外表的残缺,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永恆美。
换一种眼光看丑陋其实你也会觉得丑可能是一种美;换一种眼光看美丽,其实你也会觉得美可能是一种丑陋、阴险。
换一种眼光看问题,你就会得到更多的信息,从多方面了解物质本身,真正认识美与丑。
别人的眼光
同样的景物,有人觉得美丽,有人却觉得平淡;同样的事物,有人看到了机遇,有人却熟视无睹;同样的生活,有人活得坦然,有人却活得凄然应对同一世界,为什么每个人的收获与感受如此不相同?这是因为每个人的眼光不一样。你用什么样的眼光打量世界,世界就回馈什么样的东西给你。你想世界给你精彩的生活,你就得用智慧的眼光看待世界。
用智慧的眼光看世界,就是用欣赏的眼光发现美丽。罗丹曾说过:“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们总是忙于世务,匆忙地赶路,匆忙的眼光无法看到这些美景。似乎一切都是理所当然,花就应当那样鲜艳,草就应当那样嫩绿,人性就应当那样善良,于是,心中的那份触动和敏感随着匆忙的眼光悄悄丢失了。于是,便有了生活枯燥乏味的感叹。海伦·凯勒尽管双目失明,但她并不缺少欣赏的眼光,发现四季的盛景如一场极其动人并且演不完的戏剧。这是因为她内心深爱着这个世界。可见,欣赏的眼光需要有爱心做基础。让我们用欣赏美的眼光看待世界,为发现一朵花开放而欣喜,看到清晨第一缕阳光而欢乐,望着湛蓝的天空而陶醉,目睹一个小小的善举而感动,这样,我们就会发现世界多么美丽,心里就会充满阳光。
用智慧的眼光看世界,就是用发展的眼光抓住机遇。冷战结束后,东德和西德之间的那道柏林墙也随即被推倒。那些被推倒后剩下的断壁残垣、碎石瓦砾,在旁人看来就是一堆废物,毫无用途。可是有一个年轻人却看到了它的价值,因为这些遗迹遗物是历史的见证,将来的价值不一样寻常。于是,年轻人买下了它们,经过加工,这些废料摇身一变,变成了柏林墙推倒后的纪念品。人们为了记住这段历史,纷纷购买纪念品。那些原本无用的东西却使那个年轻人获得了财富。正是因为那个青年有着敏锐独特的发展眼光,才发现并抓住了这个别人都抓不住的机遇。让我们用发展的眼光,关注周围的生活,关心生活的世界,这样,我们就会发现事物的价值,抓住人生的机遇,创造人生的辉煌。
用智慧的眼光看世界,就是用坦然的眼光对待生活。遭遇三起三落,他没有气馁,没有轻生。正因为他能用坦然的眼光看待生活,所以才有我国的改革开放,经济腾飞。冯骥才被下放,生活贫苦,他没有放弃对艺术的追求,还在自家院中种上扁豆花,每日作画。正因为他能用坦然的眼光看待生活,所以才没有迷失方向。体操运动员桑兰,祸从天降,一夜之间由一个灵活好动的女孩变成无法动弹的病人。应对灾难她没有退却,反而活得更加精彩,这也是因为她能用坦然的眼光看待生活。可见,在人生旅途中遭遇困难挫折时,必须要用坦然的眼光去看待,这样才能让我们释怀,才能生活得更加精彩。
总之,当你用什么眼光看世界时,世界也会还给你什么。如果你想拥有欢乐、健康和成功,拥有丰富精彩的生活,那么就用智慧的眼光去看待世界吧!
别人的眼光
你把眼光投向什么,你的眼中便有什么。
——题记
眼睛是窗,照亮一方净土。不明白从你眼睛中射出的光能否照亮前方,不明白从你眼睛中说出的话能否滋润一方?
他说,把眼光投向“善”,便能抚平受伤的心;他说,把眼睛投向“真”,便能活出“真我人生”;他说,把眼光投向“情”,便能显耀人生精彩。
那么,您呢?
我从您的眼光中看到了“善”。
您总是和蔼地看着那些孤寡老人,您的眼光离不开他们的一举一动。他们哭,他们笑,总是在您的眼中激起一阵微波。所以,您感动了全中国,只因您把眼光投向有需要的人,给他们爱与温暖,抚平一颗颗孤寂的心。就是您呀,林秀珍。从您的眼光中让我们看到了善的美,于是,您的女儿在您的影响下,一步一步地走下去,照亮山区“真善美”地传统。原先,眼光中有“善”,便能播下“善”的种子,世代相传。
我从您的眼光中看到了“真”。
您总是那样的潇洒脱俗,您总是不肯低下您高贵的头,您总是举杯邀明月,抒发心中的“至真性情”。应对“金樽玉杯值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应对权贵挑畔,您放言:“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演绎“贵妇磨墨,力士脱靴”。您的眼光从来不投向“骄淫”,您的眼光只向“高洁”停驻,我为您感动,我为你折服。眼光中有“真”,活出真我个性,眼光中有“真”,心中就能焕发自我傲骨,成为世代榜样。原先,眼中有“真”便能活出个性,清新高洁。
我从你们的眼光中看到了“情”。
是爱国情,使鲁迅先生您漂洋过海,在那如晦的年代,做人民的“牛”;是爱国情,使老红军们呀理解“爬雪山”,过“草地”,在那人心沸沸的年代,做战争的牺牲品;是爱国情,使杨利伟先生您理解骇人的训练,在激扬的年代,做试验品,飞上太空,实现人们的梦。
你们的眼光有“情”,诠释爱国之情,你们的人格再现爱国之情。
让我们把眼光投向“善”,投向“真”,投向“情”吧!
只因眼光有什么,心中便有什么。
别人的眼光
年少的记忆是闪光的标本,你的眼光依旧那般深刻,你的呼唤依旧那般深情。妈妈,是你,是你的眼光,一向都是你的眼光让我坚强,催我奋进。
时间如流水飞快,我在脑海中不停地搜索着什么。是什么呢?是你留下的没有未来的破碎言语,还是你说的永远并不是永恒的泪滴?记忆深处,依旧明亮的眼眸,你眼光的关注,你眼光的絮语……
永远无法忘怀的,那些夏日的清晨,那些冬日的薄暮。
那些夏日的清晨……
你让我跟随着你的脚步,你说其实阳光并不必须代表温暖。我不懂,能够说我还小抑或说我很愚笨。那一刻,我从你的眼光中,并未读出你的微笑,而是隐藏在泪水背后的隐隐哀愁。他们并未给以我肯定,也未给以我勇气,唯一给过的仅仅是不懈,那你呢?在我的记忆里,你是那样少言寡语,只能从你的眼光中捕捉些什么。是什么呢?是清丽鸟啼打开夜的幕布时,你的眼光告诉我:“加油,我们也能够拥有梦的,而那些梦啊,会实现的。”夏日清晨,用力吮吸着那泥土的芳香和阳光的味道。可是最难让人忘怀的是你的眼眸,你催我奋进,让我加快脚步,即使摔倒了,你用眼光搀扶我,那一刻,我冰冷的心啊,最终被温暖了……那样的夏日,那样的清晨,我还奢求什么呢?我并不想要所有人的眼光在我获得荣誉的刹那间,都向我聚焦。只期望人群中,我还能找到你。而那一刻,你的眼光透出的是:好样的……那一刻,我能够看见你的微笑了。
那些冬日的薄暮……
伸手,我奔跑在田埂上,在薄暮的萦绕下,我旋转着,旋转着,但并未迷失方向。你的眼光透出坚定,我跟随着你。即使每次,我追逐你奔跑时,你留下的永远只是你的背影。薄暮笼罩中,仿佛这个世界都安静了。此刻,你转身,说:“是该尽情绽放的时刻了。”嗯,是啊,如果人生是一朵花,那么为了不溺死在自我的花香里,是该尽情绽放的时候了。那些冬日的薄暮,你的眼,那道射出的犀利的光芒啊,是如此坚定。阳光照射进来,洋洋洒洒,瞬间光圈晕化成欢呼。我转身,看到的,最终是你的微笑。而此刻,你的眼光告诉我:“继续往前走,不要怕。”
熟悉的记忆在空气里散发芬香。你的眼光———我追逐的方向,我会很努力。相信梦想的彼岸,我终会抵达。妈妈,你说是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