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5)班 张海琼
本节课从一个棋盘故事出发,通过创设故事和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兴趣和主动学习的欲望,营造一个让学生主动思考、探索的氛围。接下来回忆小学时学过的平方和立方,再通过一个形式亲自动手折纸的活动感受2的乘方。根据乘法的意义,具体地阐述了乘方的概念,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了“自主—合作—讨论—探究—交流”的教学方法,教师始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起到一个“引导—帮助—点拨”的作用,较好地做到了由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优点:为了体现课堂以学生为主,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在课前的教学设计中尽量围绕学生展开。如:
1、教学环节设计清晰合理,在组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时,都有意识地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主角,多给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的机会,多让学生“做”数学。教师从信息源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巧妙地把自己转向幕后,把学生推向台前,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角。课堂上学生学得活泼、主动,重点思路掌握了,不会的问题解决了。
2、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实际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是一节课成功的一半。为了更容易理解乘方和幂的关系,我用加减乘除与和差积商作对比;教学时,多次提醒学生:负数的乘方,分数的乘方,在书写时一定要把整个负数(连同符号)分数用小括号括起来;让学生通过观察特例,自己总结规律。
不足: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是暴露出了很多问题,有事先没预计到的,也有想体现但没体现完整的。经过课后反思及同年组教师的指点,主要表现在:
1、在进行活动之前应该详细的说明活动要求,而不是在做活动中才提出具体步骤,最好在教学中再加一个规定学生记录的方法,方便教学内容的呈现。折纸活动结束之后,可以大胆的让学生思考举例身边类似的数,打开学生思路之后再进行归纳,用一个字母a来表示,从而自然过渡到有理数乘方的意义和概念的讲解。
2、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要板书在黑板上,这样课堂小结的时候才能一目了然。
3、在有负数作为底数的奇数次方和偶数次方的时候,规律的寻找应该尽量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不要过多的引导导致学生没有思考的过程。可以采用小组合作交流学习的方式进行。总之引导过多了学生的思维,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4、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评价较为单一,肯定不够及时,表扬不够热情,比如当最后一个平常表现较为一般的学生有此创意时,教师就应大加赞扬,从而也能激发课堂气氛。
日期:2016/10/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