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月:正月,孟春,初春,早春,上春,端春,端月,征月,初月,泰月,杨月,寅月,孟
阳,春阳,初阳,首阳,新正,月正,开岁,献岁,芳岁,华岁,岁岁。
二月:仲春,中春,甜春,正春,仲阳,如月,杏月,丽月,令月,卯月,花朝,竹秋。
三月:季春,暮春,晚春,末春,嘉月,蚕月,花月,桃月,桃浪。
四月:初夏,首夏,孟夏,维夏,槐夏,仲月,梅月,阴月,乏月,麦月,余月,巳月,槐
月,清和月,中吕,麦候,麦秋。
五月:仲夏,中夏,榴月,蒲月,午月,皋月,天中,端阳。
六月:季夏,晚夏,暮夏,暑月,季月,荷月,伏月。
七月:首秋,早秋,新秋,初秋,孟秋,上秋,兰秋,申月,兰月,巧月,相月,霜月。
八月:仲秋,正秋,桂月,壮月,酉月,获月,仲商,南吕。
九月:暮秋,晚秋,季秋,凉秋,菊月,戌月,玄月,秋白,霜序,暮商,季商。
十月:初冬,孟冬,上冬,开冬,吉月,良月,坤月,阳月,小阳春,亥月,应钟。
十一月:仲冬,中冬,子月,辜月,龙潜月,葭月,畅月,黄钟。
十二月:严冬,季冬,残冬,末冬,暮冬,穷冬,腊冬,严月,腊月,冰月,大吕。
二讲季令:
一年四季,一季三个月,常用孟、仲、季来称呼。如:孟春、仲春、季春。
春:阳春,三春,九春,芳春,青春,艳阳,阳中。
夏:朱夏,三夏,九夏,朱明,昊天。
秋:金秋,素秋,三秋,九秋,素商,高商,金天。
冬:寒冬,三冬,九冬,安宁。
三讲节令:
正月初一:正朝,三朝,元春,元旦,元日,无朔,元正,元春。
初七:人日。
正月十五:元宵,元夕,元夜,上元,灯节。
二月初一:中和日。
三月初三:重三,上巳,三巳,上除,令节。
四月初八:浴佛日。
十九日:浣花日。
头条@古韵国学
十九日:浣花日。
五月初五:端午节,蒲节,午日。
六月初六:天节。
七月初七:七夕,星节,乞巧节。
十五:中元。
八月十五:中秋节,仲秋节。
九月初九:重阳节,菊花节,重九。
十月十五:下元。
十二月三十:除夕,守岁。
四讲婚龄:
第一年纸婚
第二年棉婚
第三年皮婚
第四年花果婚
第五年木婚
第六年糖婚
第七年毛婚
第八年铜婚
第九年陶婚
第十年锡婚
第十一年钢婚
第十二年丝婚
第十三年花边婚
第十四年象牙婚
第十五年水晶婚
第二十年磁婚
第二十五年银婚
第三十年珍珠婚
第三十五年珊瑚婚
第四十年红宝石婚
第四十五年青玉婚
第五十年金婚
第五十五年绿宝石婚
第六十年白金婚
五讲年龄:
孩提幼儿时期
总角童
年时期
及笄女子15岁
弱冠男子20岁
花信女子24岁
而立30岁
不惑40岁
知命50岁
花甲60岁
古稀70岁
喜寿77岁
米寿88岁
白寿99岁
耄耋80-90岁
期颐100岁
六讲时辰:
一昼夜分十二个时辰,用十二地支表示,其'别称'分别为:
子时——夜半、
丑时——'鸡鸣'、
寅时——平旦'、
卯时——日初'、
辰时——'食时'、
巳时——'隅中、
午时——'日中'、
未时——'日映、
申时——'哺时'、
酉时——'日入'、
戌时——黄昏、
亥时——人定'。
十讲中国的别称:
九州,相传禹治水后,分中国为九州:冀、充、青、徐、荆、阳、豫、梁、雍。
《淮南子?地
全屏
形》又载:古代中国设置九个州:神州、次州、戎州、州、冀州、台州、济州、薄州、阳州。
后来,九州泛指中国。赤县神州,《史记·孟子荀子列传》战国邹衍言:'中国名日赤县神州。
赤县,《诗北山传》:'中国名日赤县。赤县内,自有九州。'《谷梁恒五年传》又载:'九州之
内,名日赤县。
神州,《中华大字典》:'神州,中国之别称。'始于战国后。海内,《辞源》'四海'条注:古人
以为中国四周皆是海,所以把中国叫作海内,外国叫海外。
华夏,《史记·夏本纪》:'禹封国号为夏。'《左定十年传》:'夷不乱华。'夏原为国号,华原
为国名。后称华夏为中国。
中夏,《后汉书》:目中夏而布德,瞰四裔而抗棱。'
函夏,《汉书》:以函夏之大汉兮,彼曾何足与比功。'晋朝张景阳《七命》:'王猷四塞,函
夏谧宁。
九牧,《荀子》:'此其所以代殷王而受九牧也。'又据《汉书?郊祀志》载:'禹收九牧之金,
铸九鼎,象九州'。
九区,晋朝陆士衡《皇太子宴玄圃宣猷堂有令赋》:'九区克咸,燕歌以咏。'
九域,《汉书》:'《祭典》曰:'共工氏伯九域'。'据宋朝《九域图》、《九域志》,皆记全国
各地的地理图志。
八州,《汉书?许皇后传》:'殊俗慕义、八州怀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