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牛歌/徐志摩
花牛在草地里坐
压扁了一穗剪秋萝
花牛在草地里眠
白云霸占了半个天
花牛在草地里走
小尾巴甩得溜溜
花牛在草地里做梦
太阳了西山的青峰
[诗人简介]
徐志摩(17—1931年),现代诗人、散文家。原名章垿,留学英国时改名志摩。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代表作品有《再别康桥》《翡冷翠的一夜》等。
教学设计
(一)课时目标
1.能正确认读“罗、眠、霸、占”四个生字,并联系生活实际、课文插图和上下文理解生词的意思。
2.借助《花牛歌》插图,找出诗歌描绘的景物,运用抓关键词边读边想象的方法,说说想象到的画面。
3.有感情地朗读《花牛歌》,感受花牛在草地里的悠闲。
(二)教学重难点
借助《花牛歌》插图,找出诗歌描绘的景物,运用抓关键词边读边想象的方法,说说想象到的画面。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学生展示朗读,分享诗句中不太理解的生词,师生共同答疑。
预设:“剪秋罗”,需要借助插图大致了解;“”,原本指的是偷越国境,通过想象画面,才能发现在诗中指的是花牛做着梦,夕阳悄悄西沉都不知道的画面,表现了花牛的悠闲自在。
(四)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
1.借助插图,联系诗句,想象画面。
从课文里找到合适的词语,给插图上的景物配注释。还有哪些景物是插图里没有的呢?在文中圈出来。
预设:圈画出来的景物有花牛、草地、剪秋罗、白云、太阳、青峰。
2.前后联系,抓关键词,感受画面的动态美。
联系上下文内容,抓关键词找出这些景物在做什么?结果怎样?
教学《花牛歌》时,可让学生分别勾出表示花牛活动的词“坐、眠、走、做梦”,“坐、走”是花牛动态的画面,“眠、做梦”是花牛静态的画面。花牛“坐”是怎么坐呢?压扁剪秋罗。花牛“眠”是怎么眠呢?白云霸占了半个天。花牛“走”是怎么走呢?小尾巴甩得滴溜溜。花牛“做梦”是做了什么梦呢?太阳了青峰。这样将花牛的活动前后联系起来想象,一只悠闲自在的花牛形象就深深印入学生的脑海之中了。
3.朗读诗歌,体会意趣,让画面更饱满。
教学《花牛歌》,采用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读出动静交替的美感。读第1节时,可关注花牛的一“坐”一“压”两个动作。读第3节时,可关注花牛一“走”一“甩”两个动作,引导学生体会画面的动感,感受花牛的顽皮、可爱。读第2、4节时,可关注“眠”“做梦”,引导学生体会画面的静谧感,感受花牛的悠闲、自在。
可采用抽生展示读、全班齐读的方式,去感受画面带来的意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