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目的
对注塑等关键工序进行控制,确保产品质量满足规定要求。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注塑等关键工序的控制。
3职责
3.1生产技术部负责编制关键工序的工艺文件,并对其工艺方法进行验证。
3.2设备部负责对关键工序的生产设备和操作人员进行验证。
3.3质管部、办公室参与关键工序的生产设备和操作人员进行验证。
3.4车间应对关键工序的工艺参数进行监视和控制。
4.程序
4.1 工序控制点的操作人员严格执行《工艺文件》和《操作规程》,做好检验工作。
4.2 工序控制点的操作人员应对下道工序质量负责,并经常征求下道工序意见,及时向生产技术部反映所遇到的各种质量问题,生产技术部会同质管部一起研究纠正和预防措施,提高工序质量。工序控制点操作人员应做好工序控制点的记录。
4.3 由生产技术部编制工序控制点的技术、工艺文件,其中包括必要的技术参数和质量记录,质管部编制必要的检验规程。
4.4 工序控制点的实施
4.4.1 工序控制点由生产车间负责组织实施,操作人员需经专业培训,操作者必须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并做好记录。
4.4.2 质管部负责按《检验规程》,对工序控制点的检测并记录。
4.4.3 工序中的设备控制按《基础设施控制程序》执行。
4.4.4 工序中使用的计量设备按《监测设备控制程序》执行。
4.5检查与考核
4.5.1 生产技术部负责制定《关键工序监控点记录表》并实施考核,并作好记录。
4.5.2 生产技术部每月对工序质量控制点的检查考核情况进行汇总。
4.5.3 经考核凡连续三个月未达到规定要求,生产技术部会同有关部门进行分析,并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确保工序质量控制点的有效实施,具体按《纠正措施控制程序》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执行。
4.5.4 控制点采用统计技术时应按《数据分析控制程序》的要求进行分析。
4.6 当关键工序有环境要求时,应在工序控制点的文件中作出规定并严格执行。
5.相关文件
5.1 《人力资源控制程序》
5.2 《记录控制程序》
5.3 《过程和产品的监测程序》
5.4 《关键(灭菌)工序过程控制管理制度》
5.5 《验证管理制度》
5.6 《工艺纪律检查制度》
6.记录保存部门保存期限
6.1 《关键工序监控点记录表》生产技术部 4年
6.2 《生产工艺验证报告》生产技术部 4年
6.3 《图样更改通知单》生产技术部 4年关键工序、特殊过程监控要求
受检部门生产车间产品型号
受检工位检查项目技术要求实测时间
喷涂
距150~200mm 电压60~90KV
气压0.6~1.4MPa 固化炉温度185±5℃
固化时间25~30分钟
蒸发器毛细管流量见各型号图纸检漏压力≧1.2MPa 检漏时间≧30秒
冷凝器吹洗与试漏氮气压力≧1.2MPa 吹洗时间≧10秒试漏时间≧30秒
发泡发泡固化间温度55℃~60℃黑、白料比白:黑=1:(1~1.1) 黑、白料温度22±2℃
箱体固化时间≧12min
箱盖固化时间≧8min 高压压力12~17MPa
记录与否√或×
焊接
使用火焰中性火焰
各管插入长度10-15mm
毛细管插入长度12-15mm
焊点外观质量饱满光滑焊剂不残留氧气压力0.15Mpa-0.25MPa 乙炔压力0.015Mpa-0.025MPa抽真空充注制冷剂标准注入量()克校准有无记录
真空度
R600a,≤50Pa
R134a,≤30Pa
安全检测
接地电阻≤0.1Ω耐压1800V·1S无击穿、闪烙绝缘电阻≥50MΩ
泄漏电流≤1.5mA 启动性能(187V/50Hz)OK 记录与否√或×
检漏
泄漏率
≤0.2g/年(R600a)
≤1.0g/年(R134a)记录与否√或×
制冷性能检测45、90分钟箱温是否符合标准
记录与否√或×
总检
外观见分级标准
附件见工艺卡不合格项记录与否√或×
备注:
检查人:日期:年月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