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还没毕业,我就开始憧憬大学学习生活,也十分好奇大学的办学模式。那时的想法是大学很自由,会有很多知识渊博的教授,会有一群求知若渴的同学经常一起讨论研究。转眼间已经大二了,虽说美好的幻想破灭了,但与此同时我了解到了国外一些著名大学的办学理念,竟给我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在此,我仅希望通过对伯克利等学校办学理念的探究摸索,给予我一些学习生活的启示,或者是给当今国内高校办学一些建议。
在课上放的视频中,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给我的印象最深。在伯克利加州大学130多年的历史中,共有18位教授曾经获得诺贝尔物理、化学、文学和经济方面的奖项,现有112位美国国家科学院士,68位国家工程院院士。在加州大学走向世界一流大学的过程,大型综合国家实验室功不可没。国家实验室不仅为教授和博士研究生们的科学研究提供了免费的实验场所,而且许多学者和学生都非常看重其良好的实验条件和学术环境,良好的科学研究条件就像磁石一样吸引着最杰出的科学家和最有潜力的年轻人,为伯克利加州大学凝聚了一批批科学人才。除外一流的硬件设施,伯克利的管理制度、监督机制和办学自主权也创造了相对和谐的发展环境,但我认为还是其办学理念最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伯克利的办学理念大致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在耶鲁大学影响下形成的重视学术性的传统;二是在《莫雷尔法案》影响下形成的综合性的办学理念及为社会服务的理念;三是追求学术上的卓越。学校的第一任校长杜兰特曾说:“办学很简单,有一座图书馆、一间烟草铺就可以了。”在他看来,办学需要设施,但更需要营造氛围,以激发学生的智慧和灵感,“烟草铺”实则是伯克利办学理念的的核心。相比之下,国内大学普遍都没有世界一流的设备研究所,但更可惜的是大学教育不重视学生的自由思想,各种各样的束缚和应试要求让大学失去它应有的氛围。除了将为公众服务的理念引入了高等教育,伯克利对学术卓越的追求,这从一开始就显露了出来。建校初期,伯克利不仅在课程设置上向东部名校看齐,董事会在选聘校长时也显示出了他们远大的志向。他们要求当选者不带政见、思想开放、是一个不受制于地方主义的人,以便把这所大学建成世界性的大学。到20世纪初,“追求质量,更追求学术卓越”已成为弥漫在伯克利校园中的一种风气。正是因为不断地追求卓越,伯克利才能够在几十年的时间里一跃而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并在其后始终将自己保持在一流大学之列。
相比伯克利,普林斯顿大学却以其小而精的的办学著名。同时普林斯顿十分重视本科教育,学生的课堂强度大,很多授课人甚至是院士或诺贝尔奖获得者。它很注重完善本科生的知识结构,强调通识教育,并鼓励本科生科研。另外,普林斯顿建立以“导修制”为主的育人环境,教授学者们治学严谨、一丝不苟的作风, 让学生受益匪浅。
说到专注,不得不提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当今世界上最优秀的社会科学教学和研究机构之一。在坚持高标准教学同时,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直接服务于社会、政治和经济发展,学院以“改良社会”为办学宗旨,坚持研究成果直接服务于社会。此外它还在全球范围内招揽有天赋的教师和学生,凸显其国际化办学特色。
就我而言,大学的办学理念感觉离我们学生自己挺远的,我读我的书,他办他的学,进水不犯河水呀,可仔细想想,若一所大学不能把自己独到的办学理念渗透到学生的思想行为中,仍随其自行发展,那么学生是困惑的的,生活也是盲目的。我和舍友常讨论到这大学四年什么对于自己最为重要,若只是为了找份工作,那还真的不如去职校,毕业出来工资可能更高。之所以选择大学是因为我们不仅在这学习知识,更是全面发展培养综合素质,不然何以区分?因此,太有必要让学生知道自己在学什么,怎么学,为什么学!学生需要知道母校的办学理念,需要去体会它,去理解它,去适应它,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真正学有所成。从某种意义上讲,一所大学的办学理念的形势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产物。大学办学理念的形成既有历史的继承性,也有自身发展的前瞻性,还带有鲜明的独特性。重视学校的办学理念,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在这21世纪显得尤为重要。
争创世界一流大学是中国高等教育走向世界的必经之路,但在短时间内实现世界一流就必须有明确的目标定位和人才培养特色,必须根据大学自身的办学条件,树立适合自身发展的办学目标,形成与自身教育相适应的理念,摸索,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