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莎士比亚戏剧《第十二夜》的神话原型分析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6 04:36:41
文档

莎士比亚戏剧《第十二夜》的神话原型分析

2021-07文艺生活LITERATURELIFE,,莎士比亚戏剧《第十二夜》的神话原型分析贺路遥(武汉纺织大学传媒学院,湖北武汉430073)摘要:本文首先通过对神话原型批评理论的分类,进行了一定的阐述,对何为神话原型进行了一定的划分,根据对神话原型的划分,分别从意向原型、主题原型以及角色原型三个角度探讨了莎士比亚在其喜剧著作《第十二夜》中的“水”、“男扮女装”、“小丑”等原型的象征以及内涵,总结了它们在文艺创作中发挥的作用。关键词:神话原型批评;莎士比亚;戏剧中图分类号:I561.073文
推荐度:
导读2021-07文艺生活LITERATURELIFE,,莎士比亚戏剧《第十二夜》的神话原型分析贺路遥(武汉纺织大学传媒学院,湖北武汉430073)摘要:本文首先通过对神话原型批评理论的分类,进行了一定的阐述,对何为神话原型进行了一定的划分,根据对神话原型的划分,分别从意向原型、主题原型以及角色原型三个角度探讨了莎士比亚在其喜剧著作《第十二夜》中的“水”、“男扮女装”、“小丑”等原型的象征以及内涵,总结了它们在文艺创作中发挥的作用。关键词:神话原型批评;莎士比亚;戏剧中图分类号:I561.073文
2021-07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 ,

莎士比亚戏剧《第十二夜》的神话原型分析

贺路遥

(武汉纺织大学传媒学院,湖北武汉430073)

摘要:本文首先通过对神话原型批评理论的分类,进行了一定的阐述,对何为神话原型进行了一定的划分,根据对神话原型的划分,分别从意向原型、主题原型以及角色原型三个角度探讨了莎士比亚在其喜剧著作《第十二夜》中的“水”、“男扮女装”、“小丑”等原型的象征以及内涵,总结了它们在文艺创作中发挥的作用。

关键词:神话原型批评;莎士比亚;戏剧

中图分类号:I561.0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1)21-0067-02

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1.21.032

一、前言

莎士比亚是英国最为著名的戏剧家,同时也是成就最为突

出的戏剧家,从他的戏剧中来探讨其中的神话原型也具有一定

的标志性意义,同时在他的戏剧中往往也有一些古希腊古罗神

话的影子,通过对戏剧《第十二夜》的深入分析,挖掘其中所包含

的原型意向,从而促进我们对文艺作品的解读。

二、神话原型批评的理论溯源

神话原型批评作文一种文学研究的途径或者批评方法,起

源于20世纪初的英国,20世纪中叶在北美兴盛,成为当时风行

的新的批评派别,同马克思主义批评和精神分析批评一起,是为

最主流的三种批评视角,至今依然未衰,而且呈现出多样化的倾

向。

(一)“神话”的由来与发展

“神话”相较于原型一词,似乎更加抽象、虚幻,但它却是一

个比“原型”更为常见的词语,古希腊时期,伴随着哲学和科学的

兴起,神话思维被逐步地取代,神话成了同理性、逻辑、思维的对

立面,同时也受到哲学家们的批判。在亚里士多德那个时期下,

神话一词的意义是故事、叙述、剧情。然而到了中世纪教的

统治时期,神话成了异教、谎言的代名词。一直到十七、十八世

纪,神话一词也依然被启蒙运动时期的人们当作贬义词看待。之

后,德国的浪漫主义者科勒律治、爱默生以及尼采等人认为“神

话”是一种真理,是不与历史的真理或者科学的真理相抗衡的,

是对它们的补充。功能学派的代表马林洛夫斯基通过研究发现,

不仅只有通过记载留下来的神话,还存在人们口头相传留下来

的神话,从而认为“神话是社会群体的信仰与道德的法典,是社

会制度的特许状”。因此,神话一词具备了文学原型的意义。

弗莱作为神话原型批评的领军者,在他的著作《批评的解

剖》中对神话的解释是:“一种叙述,其中的某些形象是超人的存

在,他们的所作所为‘只能在故事中发生’,因而神话是一种与真

实或‘现实主义’不完全相符的传统或程式化的叙述”。从此也可

以说明,神话不再是人们幻想的故事,而是一个贯穿文学史的符

号、术语,是对文学发展的一种概括。

通过对“神话”一词的理解我们不难发现,这也是一种合理

的视角,帮助我们理解和研究历史或现在的文学作品。

(二)“原型”批评的历史与流变

原型批评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剑桥仪式

学派的兴起,他们将神话和社会生活结合了起来,认为神话原型

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仪式上。第二个阶段是仪式研究超出以往研

究神话的范围,进入更广阔的领域,比如戏剧、舞蹈、诗歌等领

域。第三个阶段是原型批评发展的高潮,弗莱在其著作《批评的

解剖》中,运用了仪式学派的象征理论,将神话批评变成一种认

识和阐述文学史的方法,对西方的文学批评界产生了巨大的影

响。阐明人类的共同心理经验如何体现在古代神话、宗教仪式和

原型中探索文学现象和古代神话、仪式以及原型之间的密切关

系,是神话原型批评的基本精神。

“原型”一词反复出现在历史、宗教中,也经常出现在民俗或

者文学作品中,根据荣格心理学的解释,原型也可以称为“原型

意向”,经常出现在人的潜意识或者心理中的神话形式的构成要

素。

根据对弗莱原型概念的理解和归纳,学者叶舒宪认为在文

学中,第一,原型可以是出来的单位,同文学中的其他单位

交流。第二,原型可以是一个意向、主题或者人物,也可以是一个

符号、结构单位,它们在文学中反复出现。第三,原型可以将单个

的文学作品放到整体中研究,从宏观的层面上来把握。第四,原

型既是社会的又是历史的,它把文学和生活沟通起来,成为二者

之间的媒介。

三、莎士比亚戏剧《第十二夜》中的原型分析

《第十二夜》是莎士比亚笔下著名的喜剧之一,也是莎士比

亚最成熟、最完美的喜剧。这部作品以浪漫的形式、抒情的手法,

讴歌的人文主义对爱情和友情的美好理想,表现了友情之美、生

活之美、爱情之美,充分体现了他的喜剧精神,肯定人生、歌颂友

谊、赞美品德、提倡平等的精神,激发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和进取之心。剧中有大量的神话原型可以追溯,通过对其神话原

型的挖掘和解读,让我们对西方的文化心理的理解有所帮助。

(一)《第十二夜》中的“水”意向原型

全剧的开头即是以一幕兄妹两人在海上遭遇暴风雨的袭

击,船毁人散作为开端,以灾难性的一幕作为开端,但却又是一

部喜剧。这也应证了弗莱原型批评中循环模式构建的文学与自

然的总体关系,弗莱将自然四季分化出传奇、喜剧、悲剧、讽刺四

种叙述程式,分别对应春、夏、秋、冬四季。《第十二夜》由开头的

悲剧演化到喜剧要经历其他两个阶段,而在剧中则是完全符合

这样的循环结构,悲剧完了之后则是对女管家马伏里奥的无尽

讽刺,再到主人公薇奥拉重要地位的传奇色彩,再到最后大

的喜剧。

世界文艺

67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2021-07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

同样《第十二夜》的开头是以海洋作为切入点,海洋则象征着水,水在非洲神话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在非洲人们认为水是生命之源,同时也是最后的归宿。《象征主义词典》对水的解释说太阳每晚都沉入西部的海面,温暖死者的王国;水与来世相关,水生于水而最终又归于水。在这部剧中同样也能看到西方文化中水的表现,《圣经》中讲到当人间的罪恶无可容忍之时,上帝打开天窗,任由大雨和洪水冲刷走世间的罪恶,让善和虔诚在洗礼之后再生。在剧中开头大海洗礼之后迎来的将是一场新生。

(二)《第十二夜》中的“女扮男装”主题原型

现过女扮男装的主题,在中国的唐代,女扮男装弄参军戏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类,后又逐步融入了歌舞系的因素,形成更完美的表演性和娱乐性。女扮男装的参军戏没有一般参军戏的滑稽幽默的言语,通常都是重在表演与歌唱。

西方历史戏剧中也存在这样的现象,但在古希腊、古罗马戏剧中,女性是不能充当演员,女性角色通常都由男人扮演,一直到文艺复兴时期后在逐渐有女演员登上舞台。

在第十二夜中,女主角薇奥拉在海难中死里逃生,扮演成公爵的男侍童被派去向伯爵女儿奥莉维亚求爱,由此而引发的一场三角恋。因其创作于文艺复兴时期,所以在西方的《第十二夜》版本中可以看到,通常都是由男性演员扮演的女主薇奥拉,但女主角在剧中又是一个女扮的角色。因此则由一位男性演员来扮演这位扮演男性的女主角。从文学角度上看,这样的方法可以创作出富有戏剧性的情节,从表演角度上看,这样的表演会更加自然一些,甚至比女演员演的更加真实。剧中薇奥拉自己的独白,也是毫无保留的表现出自己对爱情的追求,以及自身作为男性,同时又被伯爵女儿奥莉维亚的喜爱,可以看出这种主题原型对男女性别的模糊化,男男、女女、男女之间似乎都擦出了爱情的火花。这也体现出了文艺复兴时期人们思想的、女性身份的以及人们对自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三)《第十二夜》中的“小丑”角色原型

《第十二夜》作为一部喜剧,里面欢快的场面以及的结局所给人们带来的精神享受往往是通过角色来表现出来的,而莎翁则善于刻画其中的小丑角色,给它赋予深刻的内涵。在莎士比亚的喜剧中,其中的丑角通常都扮演着正面的滑稽人物,虽然他们身穿小丑的服装、说这滑稽的语言,但他们内心美好、品德高尚,是制造欢乐气氛、推动情节发展的关键性人物,是喜剧中的重要角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丑角最早产生于酒神节,人们在节日中狂欢烂醉,尽情放纵,与祭祀酒神的庄重严肃形成鲜明的对比,人们都化身为小丑,不必理会现实生活的秩序和规则,在狂欢的世界里各自狂欢,于是“丑角”这一原型则逐渐形成了“狂欢”的象征,更多的是代表个人的自由,被应用到喜剧中。

《第十二夜》中的小丑费斯特就属于这样的一类,她是具有睿智精神和卓越的胆识的小丑,她在剧中常常言语滑稽、行为奇特,令观众欢笑。在小丑费斯特和小姐奥莉维亚的对话中,也可以看得出她机智的一面。莎士比亚通过丑角宣扬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生活理想,倡导个性的和爱情的自由。同样,在全剧的结尾,凭借小丑费斯特的歌声结尾,也是利用了小丑原型的特点,以狂欢的形式结尾点题,让人们在欢笑声中回归生活的本来面目,体验喜剧的教化作用,让观众沉醉于刚刚的舞台上,给人一种深层的审美体验。这就是一种通过小丑原型体现狂欢仪式的形式,给喜剧带来一种独特的魅力。

四、结语

神话原型批评在目前依然是当下十分流行的一种文学批评

手段,被很多学者运用在文艺作品的批评当中,原型批评的方法

有助于我们对作品内容的深层解读,探求文艺作品同社会现实

之间的联系,但同时也有它的局限性,对于作品给人们所带来的

感受则很难用这种批评方法来完成,比如对于使用同种原型意

向的不同作品给人的审美愉悦感为什么不通呢?这也就说明神

话原型的批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人的感受而更加专注于

作品本身的文学价值。

本文选取了莎士比亚的喜剧作品《第十二夜》,因其本身就

具有突出的文学价值,同时也能给观众带来愉悦的享受,可以有

效的回避原型批评在对人的审美感受上的不足。同时以往运用

神话原型批评对莎士比亚作品的批评很少,这里选用这一作品

希望能通过优秀的文艺作品来体会到原型批评的特色。

参考文献:

[1]叶舒宪.神话-原型批评的理论与实践(上)[J].陕西师大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02).

[2]叶舒宪.神话-原型批评的理论与实践(下)[J].陕西师大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03).

[3]程爱民.原型批评的整体性文化批评倾向[J].外国文学,2000 (05).

[4]王世芸.关于神话原型批评[J].文艺理论研究,1995(01).

[5]郑辉.解读托尼莫里森《宠儿》中的神话原型[J].东北农业大学学

报(社会科学版),2006(01).

[6]何炳珠;刘立滨.排演《第十二夜》所想到的……[J].戏剧(戏

剧学院学报),1994(04).

[7]王艳.角色凸显与丑角复活——

—莎士比亚《第十二夜》中丑角分析[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5(05).

[8]傅欣.论莎士比亚戏剧中的女扮男装现象[J].文学教育(上),

2016(10).

[9]高原.戏剧中的男扮女装和女扮男装现象[J].贵州大学学报(艺

术版),2004(03).

[10]程倩.论莎士比亚剧作中女性形象的流变[J].艺术学院

学报,2005(04).

世界文艺

68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文档

莎士比亚戏剧《第十二夜》的神话原型分析

2021-07文艺生活LITERATURELIFE,,莎士比亚戏剧《第十二夜》的神话原型分析贺路遥(武汉纺织大学传媒学院,湖北武汉430073)摘要:本文首先通过对神话原型批评理论的分类,进行了一定的阐述,对何为神话原型进行了一定的划分,根据对神话原型的划分,分别从意向原型、主题原型以及角色原型三个角度探讨了莎士比亚在其喜剧著作《第十二夜》中的“水”、“男扮女装”、“小丑”等原型的象征以及内涵,总结了它们在文艺创作中发挥的作用。关键词:神话原型批评;莎士比亚;戏剧中图分类号:I561.073文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