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关于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的总结与建议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6 04:51:24
文档

关于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的总结与建议

关于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的总结与建议作者:李雪平余思平来源:《环球市场》2017年第22期        摘要:《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是教学计划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教学实践环节,它的目的在于训练和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增加其对学习和应用相关专业课的兴趣,本文主要针对学生做的课程设计的结果做了相关的总结和思考,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教学计划;实践环节;建议        一、引言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是教学计划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教学实践环节,对学生而言
推荐度:
导读关于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的总结与建议作者:李雪平余思平来源:《环球市场》2017年第22期        摘要:《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是教学计划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教学实践环节,它的目的在于训练和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增加其对学习和应用相关专业课的兴趣,本文主要针对学生做的课程设计的结果做了相关的总结和思考,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教学计划;实践环节;建议        一、引言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是教学计划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教学实践环节,对学生而言
关于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的总结与建议

作者:李雪平 余思平

来源:《环球市场》2017年第22期

        摘要:《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是教学计划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教学实践环节,它的目的在于训练和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增加其对学习和应用相关专业课的兴趣,本文主要针对学生做的课程设计的结果做了相关的总结和思考,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教学计划;实践环节;建议

        一、引言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是教学计划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教学实践环节,对学生而言是其对所学课程内容掌握情况的一次自我鉴定,从而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通过课程设计能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能全面检查并掌握所学内容。《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的目的和任务就是训练学生对钢筋混凝土肋形结构的对象进行荷载分析的能力,选择适当的构造及相应算法的能力,培养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具备初步分析和解决钢筋混凝土结构问题的能力,进而增加其对学习和应用相关专业课的兴趣,并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的流程安排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实训周为两周,分“三步”走。第一步:在课设之前,给学生召开动员大会,下发任务书,说明细节问题,使其对整个课设有个大致的了解,并规划好两周的时间安排。当然,学生也可以视具体情况具体安排,灵活变动。第二步:在课设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严格遵守作息时间,每天按时签到,做好考勤工作,并记录当天的设计和计算细节,追踪实训进度。第三步:在课设做完之后,进行答辩工作,检验学生两周来的劳动成果。

        三、“通病”总结

        从答疑和答辩的过程中发现了学生们的一些“通病”,总结如下:1、基本概念模糊不清:不知道什么是结构布置,从而也就不会结构布置,混淆主次梁;分不清弹性理论与塑性理论的区别,也就不清楚各个构件计算跨度的计算原则等;2、荷载计算摸不着头脑:对板、次梁、主梁的计算单元理解不够,所以在算这些构件荷载的时候及其容易出错,而且一旦错误,一环扣一环,整个设计都出错;3、力学知识薄弱:主梁的设计涉及到内力包络图的绘制,薄弱的力学功底,让学生的这一步走的很艰难,同时,也是工作量最大的一块,另外,对活荷载的不利布置也是“傻傻”分不清;4、不会查表:单向板肋梁楼盖中连续板、连续次梁采用的是塑性理论设计方法、而主梁则是采用弹性理论设计方法,两种设计方法关于内力的计算所采用的表格是不一样的,学生混淆不清,不会对号入座,无从下手;5、对规范的条文及其不熟:结构设计以规范为设计依据,学生刚开始接触设计这门课,难免对规范比较生疏,所以总是“犯规”。例如关于纵向受力钢筋的选取,有很多同学为了接近计算值而盲目的选出8φ6,16φ7等这样不合理的钢筋,还有选出来的配筋不满足最小配筋率的要求,不设构造筋,附加钢筋等;6、严重的依葫芦画瓢:课程设计的内容教材上有相关的例题,所以学生只管盲目参照书本,忽略了自己的设计数据,弄得前后数据凌乱不一致闹乌龙,导致设计出错;7、软件应用不熟:课程设计要求绘制各个构件的配筋示意图,CAD的不熟练也是影响进度影响成果质量的其中一个因素,交上来的图纸大多是不合格的,而且横断面配筋图往往与计算书不一致,主要是不清楚钢筋所在的位置,平法知识欠缺。其实,这些“通病”的产生无非是学生们的学习不到位所造成,不熟是一方面,理解领悟能力差也是一方面,还有就是不认真!

        四、建议

        针对此次的课程设计,个人提一点改进和建议:(1)更“早”的下发任务书:这一点是针对学生们的反馈意见提出,也确实很有必要,以后也会这么去安排,要早在知识点讲解之前就下发,加以改进。(2)增加选题的多样性:近几年的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都是针对的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进行的设计计算,形式过于单一,而且容易出现相互“抄袭”的现象,尤其是电子版的,很多同学手稿计算完之后,喜欢把别人的劳动成果直接拿过来取用,不亲自敲进电脑,只是更改一下自己的数据,造成一个宿舍,甚至是一半的人都是一个模子,有的甚至连数据都是雷同的,跟任务书跟手稿都对不上,还有就是图纸,自己懒得画,改一下钢筋,甚至不改,与自己的计算书又不一致等情况。从下学期开始,混凝土结构设计已单独作为一门专业课,里面涉及到的内容其实还是蛮多的,所以,后期的课程设计我觉得可以给学生增多几个选择,比如双向板的设计计算及绘图、楼梯的设计计算及绘图等,而且这部分内容在我们毕业设计的框架结构选题中也是必备的计算书内容之一,尤其是楼梯这一块,是每年毕业生的痛楚,如果能借着混凝土的课程设计提前练习一下,加上老师的指导。我相信在毕设的成果中这一块会提高不少。学生的选择多了,相互抄袭的现象也就少了,而且收获的会更多。(3)增加梁平法施工图的整体绘制:两个星期的实训周,时间其实还是很充裕的,在之前上交的成果中,只是对梁的横、纵断面配筋图的绘制做了要求,我觉得可以再增加梁平法施工图的整体绘制,这样学生们可以把平法中学到的知识点真正运用到自己的实际案例中,能更好地识图,也增加自己绘制结构图的能力,为毕设奠定基础。

文档

关于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的总结与建议

关于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的总结与建议作者:李雪平余思平来源:《环球市场》2017年第22期        摘要:《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是教学计划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教学实践环节,它的目的在于训练和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增加其对学习和应用相关专业课的兴趣,本文主要针对学生做的课程设计的结果做了相关的总结和思考,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教学计划;实践环节;建议        一、引言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是教学计划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教学实践环节,对学生而言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