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位评委老师和朋友们上午好!我说课的内容是《陋室铭》。
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资源运用、教学过程七个方面,对本课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陋室铭》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文章采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通过对陋室的描写,说明“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学习这篇文章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文言阅读能力,而且有助于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学情分析
我班学生学习语文兴趣较浓,加之学习习惯基本养成,因此这篇脍炙人口的铭文,其文意疏通、朗读背诵基本不成问题,但对于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生理解上会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我主要结合刘禹锡的为人性情、好友白居易的评价等链接资料,帮助学生进行理解。
三、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分析,立足本课特点,参照《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于初中学段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要求和本单元的具体教学要求,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能力目标:根据注释,疏通全文,积累文言实词。
2、过程与方法目标:朗读课文,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为: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为:领悟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五、教学方法
教法 :
1、朗读法 2、点拨法 3、多媒体辅助法
【选择依据】“朗读是学习文言文的金钥匙”,本节课,我将突出朗读教学法的应用,并辅以适时的点拨和多媒体手段,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学法:
1、圈点批注法 2、诵读品味法 3、合作探究法
【选择依据】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教学最主要的任务就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本节课,学生运用圈点批注法研读课文,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在朗读声中,品味,理解,感悟。并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解决难点问题。
六、资源运用
在备课过程中,我反复研读课文,参阅了大量优秀的教案,并登陆了“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观摩了省级以上的优质课堂实录,并下载了相应的音频、视频和图片,最后制成ppt课件,充分挖掘了课本资源和网络教学资源,从而优化教学,提升课堂效率。
七、教学过程
为了高效地完成教学目标,我将从以下几个环节展开教学。
(一)创设情境,走进陋室
教师声情并茂的向学生讲述刘禹锡“三迁其室”的故事,然后在白板上出示陋室图片,破题并导入新课。
本环节,采用故事导入法,旨在利用学生猎奇的心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辅助以图片展示法,旨在利用其形象直观的特点,刺激学生的视觉感官;这种视听刺激法,会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合作交流,检测预习
为了新课的顺利展开,践行“先学后教”的教学理念,课前预习必不可少,适时高效地检测预习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在白板上出示预习成果展示任务清单。其次,在组长的主持下,组员之间进行合作,交流预习成果。再次,以举手抢答的方式,小组发言人展示本组的预习成果,其他小组可以进行补充。最后,根据小组展示情况,进行适时的评价并给予相应的加分奖励。
本环节,引导学生交流合作,进行成果展示,同时引入积分奖励机制,极大地激发了学生预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无形中也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三)播放视频,疏通文意
播放朗读视频,然后出示朗读指导,学生自由朗读3分钟,然后男女生各找2名进行配乐范读并给予点评,使学生在朗读与倾听中初步了解文章内容。
朗读结束后,同桌进行合作,利用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意,并进行成果展示,教师给予适时的点拨和相应的加分奖励。
翻译结束后,出示以下问题:XX引导学生再次回归文本,感知文章内容。
本环节,视频朗读,起到引领示范的作用;给予学生朗读指导,“授之以渔”;又通过设置X个环环相扣的问题,使学生通过个体思考,理解了文章内容,为接下来的思想探究和学习写作手法奠定了基础。
(四)领悟思想,学习手法
首先,出示问题:XX小组进行讨论,小组发言人展示其成果,从而明确
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然后,出示刘禹锡的生平作品、白居易的评价,教师进行点拨提升,从而明确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最后,水到渠成,师生共同点出本文的写作手法——托物言志。
本环节,设置问题和小组讨论,资料链接和点拨提升,既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意义上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从而突破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五)反馈练习,知识迁移
突破教学重点后,有针对性的练习对于巩固教学成果尤为重要。首先,在ppt上出示以下问题:XX学生进行抢答。然后,在PPT上依次出示梅、兰、竹、菊、莲、依米、胡杨的图片,让学生运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写一段简短的文字,并上讲台展示,给予个人及小组相应的加分奖励。
本环节,抢答环节,简洁高效;看图写作,形象直观,目标明确,给学生以自主选择权,又通过上台展示、奖励机制,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和热情,从而顺利地巩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实现了知识的运用与迁移。
(六)学生发言,课堂小结
请学生谈一谈,你在本课中学到了什么?相信无论多与少,都是一种刻骨铭心。
本环节,学生在自由发言的过程中,不仅回顾了本课的知识点,也以自我小结的方式为本课画上了一个的句号。
(七)教学效果预测
最后,我将对本课的教学效果做出预测。本课教学设计,充分挖掘了课本资源和网络资源,采用灵活多样的教法和学法,充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我对自己和我的学生非常有信心,相信会达到我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