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观潮》描写了作者观看( )时的盛况。课文在描写潮来时的场景时,是按照( )的顺序描写的,既写了大海的( ),又写了它的(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 )。观潮的最佳时间是( ),最佳地点是( )。
2、《鸟的天堂》的作者是( ),这篇课文记叙了作者和朋友在( )和( )两个不同的时间看到的( )和( )的不同场景,表达了作者( )之情。
3、《火烧云》是一篇写( )的文章,描述了夕阳西下( )的变化,体现了( )的瑰丽多姿,表达了作者对( )的喜爱之情和热爱生活的感情。
4、《题西林壁》的作者是( )代诗人( ),前两句写了诗人从( )、( )不同的角度,处在( )、( )、( )、( )不同的位置观看( )的感觉。俗话说“当局者迷。”诗中哪两句诗说明了这个道理?请写下来:( ),( )。
诗中描写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的诗句是( ),( )。
5、《游山西村》中表现农家热情好客的诗句是“( ),( )”。诗的后两句对仗工整,“山重”对“( )”,“水复”对“( )”,“疑无路”对“( )”。
全诗后两句诗的意思是( )后两句诗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
6、《爬山虎的脚》中,爬山虎的脚是通过( )→( )→( )一步一步爬上墙的。爬山虎的脚指的是( ),课文是从( )、( )、( )这三个方面来介绍爬山虎脚的特点的。
7、《蟋蟀的住宅是( )国昆虫学家( )写的一篇观察笔记,文中采用了( )的手法,分别介绍了( )和( )。蟋蟀住宅的外部特点:( )、( )、( )、( )、( )、( );蟋蟀住宅的内部特点:( )、( )、( )、( )。
8、《巨人的花园》让我们知道了( )。巨人为什么要感谢孩子呢?(答: )。
9、学了《幸福是什么》一课,你最大的收获是( )。你对幸福有哪些理解?(答: )。
10、《去年的树》写的是一只鸟儿和( )是好朋友。春天来了,鸟儿从南方飞回来,为了找到她的朋友,她问过( )、( )和( ),但她最终并没有找到自己的朋友,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法?(答: )。
11、《小木偶的故事》一文写老木匠做了一个( ),并在他的脸上添上( )的表情,老木匠以为有了这个表情,小木偶从此就会过上( )的日子。但接着小木偶却在生活中遇到了一系列的麻烦,最后在( )的帮助下拥有了所有的表情。你从课文最后一段话体会到:( )。
12、《白鹅》的作者是(),他写白鹅的高傲是从( )、( )、( )这三方面介绍的。我喜欢这篇文章的理由是( )。
13、《白公鹅》是从白公鹅( )和( )两方面写的。课文从哪三个方面写了白公鹅走路的派头?(答: )。
14、《猫》的作者是( ),本册还学过他的一篇文章是《 》。《猫》这篇课文写了猫的古怪主要表现在既老实又( ),贪玩又( ),胆小又( );高兴时( ),不高兴时( )。
15、《母鸡》这篇课文,赞美了母鸡的特点是( )、( )、( )、( )。作者一开始( )母鸡,逐渐转变为( ),作者不敢再讨厌母鸡是因为( )。
16、《长城》是按由( )到( )的观察顺序写的。先写( )看长城想( ),突出长城的( );再写( )看长城,着重写了长城的( );最后写作者的( )和( )。
17、《颐和园》一文作者是()的顺序,先后游览了( )、( )、( )、( )、( )、( )处的景物,都抓住景色的()来写的。课文的开头和结尾( ),表达了作者的( )之情。
18、《秦兵马俑》描绘了秦兵马俑( )、( )、( )的特点,形象的展示了中华民族的( )力量和( )气慨,同时也歌颂了古代劳动人民的( )。
19、《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作者是( )代诗人( ),题目中“之”的意思是( )。前两句重在( ),写的是( ),后两句重在( ),写的是(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送别好友时( )的感情,也写出了( )。
20、《送元二使安西》的作者是( )代诗人( ),是著名的( )诗人。这首诗前两句( ),后两句( ),表达出作者和( )。其中“朝”的意思是( ),“浥”的意思是( )。
21、《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中讲的是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 ),( )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他的生命的故事。“生命桥”指的是( )。
22、《卡罗纳》中,如果您是卡罗纳的同学,你怎样安慰他?(答: )。
23、《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文中,“崛起”的意思是(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句话是( )说的,表现了他的( )。“中华不振”的含义是( )。
24、信的( )是主要部分,写的是写信人要说的话。信的开头应有( ),要顶格写,然后空( )写问候语,结尾应有( )和( )。而信封最上面的六个框内填( )人所在地的邮政编码,接下来两行是( )人的详细地址,再下来是( )。最后是( )人的地址和邮政编码。
25、《呼风唤雨的世纪》清楚的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 ),展示了( )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 )和( )。形容繁盛壮观的雪景的诗句是( )。
26、《飞向蓝天的恐龙》向人们介绍了科学家根据研究提出的一种假说:( )。20世纪末期,我国科学家在( )首次发现了( ),为人们想象恐龙飞向蓝天,变化为鸟类的演化过程提供了依据。
27、《飞船上的特殊乘客》一文中,“特殊的乘客”指( ),他们从太空中来具有( )的优点。
28、解释诗句中的词:(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识: ) (缘: )
(2)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浑: ) (足: )
(3)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辞: ) ( 烟花: )
(4)全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更尽: ) (故人: )
(5)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轩: ) (圃: ) (话桑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