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目标】
1. 通过词中的景物描写,体会词中江南的意境之美。
2. 把握韦庄明白晓畅的语言特点,体会该词由情到景,由景到情,景情并茂的艺术效果。
3. 理解花间词直抒胸臆,却又盘旋郁结的抒情方式。
【教学重点】通过词中的景物描写,体会词中江南的意境之美。
【教学难点】理解花间词直抒胸臆,却又盘旋郁结的抒情方式。
一.互助交流
作者简介
韦庄(836年~910年),字端己,五代前蜀诗人、词人,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为中唐著名诗人韦应物四世孙。孤贫力学,才敏过人。广明元年四十五岁,在长安应举,正值黄巢军攻入长安,遂陷于战乱,与弟妹失散,自己困于长安三年。后离长安,来到洛阳,因洛阳也不安定,于是携家迁至江南避难。避居江南十年,五十八岁时又回到长安,一心想要应试,以伸展其治国平天下的怀抱。五十九岁时中进士,六十二岁被李洵聘为,同至西川,由此结识了西川节度使王建。六十六岁时,应王建之聘入川为掌。天佑四年,朱温篡唐,王建据蜀称帝,是为前蜀。七十二岁的韦庄被任为宰相,开国制度均出其手。七十五岁卒于成都花林坊。他的诗都很著名,诗极富画意,词尤工。韦庄的诗集名《浣花集》,其词与温庭筠齐名,号称“温韦”,为“花间派”的代表作家,曾有长篇叙事诗《秦妇吟》,影响极大,被称为“秦妇吟秀才”。
背景介绍
韦庄的《菩萨蛮》共五首,是前后相呼应的组词。韦庄是五代十国时期词人。45岁左右时,在长安应举,适逢敌军占领黄巢长安,未能脱逃,第二年想尽办法终于逃到洛阳,后辗转浪游到江南。今若还乡,目击离乱,只令人断肠,故惟有暂不还乡,以待时定。这首词是他浪游江南时的作品。本词为第二首。黄巢之后,藩镇混战,韦庄避乱江南长达十年之久。本词就是他避乱江南时期所作。
关于花间词派
花间词派是晚唐五代奉温庭筠为鼻祖而进行词的创作的一个文人词派。后蜀赵崇祚收录了温庭筠、欧阳炯、韦庄等十八位词人的作品共五百首词,编成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词总集,取名《花间集》,后人将这十八位词人的作品称为花间词。词的题材,十之为花间月下,男女之情,其他尚有些咏史征戍、行旅写景之作。风格以辞意婉约,香软浓艳为主,从而形成隐约迷离幽深的意境,称花间词派。
二.互助探究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菩萨 ( ) 野蛮( )垆边( ) 皓腕( )
2、解释下列加点字。
(1)游人只合江南老: (2)春水碧于天:
(3)垆边人似月: (4)皓腕凝霜雪:
(5)还乡须断肠:
3、根据提示,填写诗句。
⑴词中描写江南水乡美丽风光的句子 。
⑵词中描写江南女子美丽容貌的句子 。
⑶词中表现词人矛盾心情的句子 。
三、分层提高
1、“人人尽说江南好”,好在哪里?请简要分析。
2、寄居他乡的人总是为思乡之情所苦,这首《菩萨蛮》却写道:“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这是为什么?
3、鉴赏词句“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四、总结提高
概括本首词的主旨。
五、巩固提高
1、赏析此词,选择不正确的答案( )
A、词的开头就点名“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借他人对江南的赞美和断然劝留的口吻,突出江南的好处。
B、“春水碧于天”, 不但形容了春水的颜色,言外尚有水面开阔、明净,倒映着整个蓝天白云的美丽意境在写江南景色之美,“画船听雨眠”,写出江南春季多雨,那就不妨安稳地躺在画船中,听着雨声人眠,写得悠闲之至。
C、“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侧面描写江南酒垆卖酒的女子光彩照人,卖酒时攘袖举酒,露出的手腕白如霜雪,词中这两句前句是总写,后句是特写。
D、“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江南的生活太值得留恋,正当年华,回去岂不要日夜思念而肝肠寸断表面上写得很旷达,而其中却是对故乡欲归不得的盘旋郁结的感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