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大学语文期末考试必备文学常识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6 04:48:50
文档

大学语文期末考试必备文学常识

孔子,名丘,字仲尼,东周时期鲁国陬邑(今中国山东曲阜市南辛镇)人,祖上为宋国(今河南商丘)贵族。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认为仁就是爱人,而仁的施行应以礼为规范,宣称“克己复礼为仁”。其学说自汉代以来成为中国传统思想的主导,影响极为广泛深远。论语是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儒家经典,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汇集而成。今本论语由东汉郑玄厘定,共二十篇。内容有:孔子的谈话,与弟子的问答,弟子间关于孔子思想的谈论,是研究孔子思想的重要文献。
推荐度:
导读孔子,名丘,字仲尼,东周时期鲁国陬邑(今中国山东曲阜市南辛镇)人,祖上为宋国(今河南商丘)贵族。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认为仁就是爱人,而仁的施行应以礼为规范,宣称“克己复礼为仁”。其学说自汉代以来成为中国传统思想的主导,影响极为广泛深远。论语是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儒家经典,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汇集而成。今本论语由东汉郑玄厘定,共二十篇。内容有:孔子的谈话,与弟子的问答,弟子间关于孔子思想的谈论,是研究孔子思想的重要文献。
孔子,名丘,字仲尼,东周时期鲁国陬邑(今中国山东曲阜市南辛镇)人,祖上为宋国(今河南商丘)贵族。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认为仁就是爱人,而仁的施行应以礼为规范,宣称“克己复礼为仁”。其学说自汉代以来成为中国传统思想的主导,影响极为广泛深远。

论语是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儒家经典,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汇集而成。今本论语由东汉郑玄厘定,共二十篇。内容有:孔子的谈话,与弟子的问答,弟子间关于孔子思想的谈论,是研究孔子思想的重要文献。优秀的语录体散文。

《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它是一部国别体杂史著作,(《国语》是第一部)又称《国策》国事,事语,长书,短长。约成书于秦代,文多出自战国中晚期各国史官之手,主要记载战国时期各国有关政治 外交 军事等方面的史实,西汉末刘向编定为三十三篇,书名《战国策》亦为刘向所拟定。宋时已有缺失,由曾巩作了订补。分为十二国策,33篇,约12万字。所记载的历史,上起周贞定王十四年,止于秦始皇三十一年,是一部优秀的散文集,对战国时期谋臣策士游说各国或互相辩难的言行记录具体,是研究战国史的重要文献。善于运用寓言故事和新奇的比喻来说明抽象的道理。对我国两汉以来的史传文和政论文的发展产生过积极影响。

选自《战国策》的《齐策四》

战国四公子:齐国 孟尝君 魏国信陵君 楚国春申君 赵国平原君 

选自《庄子》的《秋水》,“外篇”。

庄子(前369-前286),汉族,姓庄名周,字子休,宋国蒙(战国蒙地多有争议,一说河南商丘东北)人,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庄子生平只做过地方漆园吏,因崇尚自由而不应同宗楚威王之聘。庄子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发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主张顺应自然,提倡无为而无不为,提出“心斋”“坐忘”等理论。

《庄子》,又名《南华经》,书分内7、外15、杂篇11,原有五十二篇,目前所传三十三篇,已经郭象整理,篇目章节与汉代亦有不同。一般认为,内篇是庄子所做。内篇大体可代表战国时期庄子思想核心,而外、杂篇是庄子的门人和后学所撰。多采用寓言形式,连类比喻。对后人的人生观 文艺观 文艺创作影响深远。

辛弃疾,字幼安 号稼轩,历城人(山东济南),南宋著名豪放词人,有《稼轩长短句》。

施蛰存(1905-2003),原名施德普,字蛰存,浙江杭州人。施蛰存在20世纪30年代的小说创作,是中国最早的“新感觉派”的代表。《施蛰存文集》

 这是一篇悼念友人的散文。作者以客观冷静的笔墨,叙述了自己与傅雷生前交往的情谊,展现了傅雷独特的个性,深情地赞颂了像傅雷这样的中国知识分子坚持真理、刚直不屈的优秀品格。 

  傅雷因在反右斗争中被错划为“右派分子”,在期间不堪凌辱而弃世,为非正常死亡。本文作者回忆与傅雷的交往并不涉及傅雷在政治上遭受的具体原因与过程,而是突出写了傅雷的“怒”。第一次是在昆明“不知怎么一回事”和滕固吵翻了,竟致一怒之下回上海去了。第二次是作者与傅雷关于翻译方法和黄宾虹 画的争论,讨论的都是学术问题,但傅雷直率的性格已经跃然纸上。写这两次傅雷之“怒”,都是为第三次“怒”作铺垫。在中间他因“不堪凌辱,一怒而死”;这“最后一‘怒’”导致轻生,却是傅雷刚直性格的臻于极致的表现,令人扼腕,也令人尊敬。 

文章的最后两段,是作者因傅雷之死引发的关于“刚者”的议论,指出傅雷的“怒”非至于一般的个人脾性,在他思想成熟之后成为具有浩然之气的儒家之刚者,是极为难得的刚直品德。作者写作此文不仅是怀念自己与傅雷的友谊,更是为了对傅雷的崇高品德的表示深深的敬意,并希望他的这种精神“永远弥漫于知识分子中间”。这才是对傅雷最好的纪念。   文章是按时间顺序进行记叙的。作者选取自己与傅雷交往27年中的若干片断,依次写来,显得层次井然。在回忆傅雷时,又突出了他的个性,将傅雷的性格写得鲜明生动,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文章的语言朴实无华,但饱含深情,有时还显出机趣和幽默。

抒情诗。意境朦胧,含蕴不尽是这首诗的主要特点。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305篇诗歌,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汉代 鲁(鲁帝春申) 齐(齐国辕固) 韩(燕国韩婴) 毛 四家,汉朝毛亨、毛苌曾注释《诗经》,因此又称《毛诗》。多用比兴手法。

 《风》、《雅》、《颂》三部分的划分,是依据音乐的不同。  

 《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有160篇, 民歌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   (十五国风:周南、召南等  

 《雅》分为《小雅》(74篇)和《大雅》(31篇),是宫廷乐歌,共105篇,多为贵族 士大夫所做。大雅多为贵族所作,小雅为个人抒怀。

 《颂》包括《周颂》(31篇),《鲁颂》(4篇),和《商颂》(5篇),是用于宗庙祭祀的诗,共40篇。  

“赋”按朱熹《诗集传》中的说法,“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就是说,赋是直接铺陈叙述。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如“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即是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 

“比”,用朱熹的解释,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明喻和暗喻均属此类。《诗经》中用比喻的地方很多,手法也富于变化。如《氓》用桑树从繁茂到凋落的变化来比喻爱情的盛衰

“赋”和“比”都是一切诗歌中最基本的表现手法,而“兴”则是《诗经》乃至中国诗歌中比较独特的手法。“兴”字的本义是“起”,因此又多称为“起兴”,对于诗歌中渲染气氛、创造意境起着重要的作用。《诗经》中的“兴”,用朱熹的解释,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它往往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有时一句诗中的句子看似比似兴时,可用是否用于句首或段首来判断是否是兴。例卫风·氓中“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就是兴。

朦胧美   事实的虚化:  一般说来,抒情诗的创作是导发于对具体事物的感触,因而在它的意境中,总可看到一些实实在在的人事场景。然而(蒙蒙)的作者却似乎故意把其中应有的主要人物事件都虚化了。追寻者是 什么人?他为什么而追寻?我们不知道;被追寻的“伊人”是什么 身份?为什么他那么难以得到?我们也不知道;以至于连他们是 男是女也无从确认。特别是“伊人”,音容体貌均无,一会儿在河的上游,一会儿在河的下游,一忽儿在水,一忽儿在水边草地,飘忽不定,来去渺茫,简直令人怀疑他是否真有实体存在。无疑,由于追寻者、特别是被追寻者的虚化,使整个追寻人物、追寻事件、追寻内容都变得虚幻愿陇起来;然而也正是由于这事实的虚化、膜犹,诗的意境才显得那么空灵而富有象征意味。作品所表达的情感:追“伊人”的男子在经过了三次的追寻没有追寻到他的“伊人”由此可见所谓的伊人不过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梦幻与虚境。但是追梦男子并没有放弃,而是为了梦想而上下追寻,不怕艰难险阻。 

意象的空灵:  实际上,诗中所描述的景象,并非目之所存的现实人事,而是一种心象。这种心象,也不是对曾经阅历过的某件真事的回忆,而是由许多类似事件、类似感受所综合、凝聚、虚化成的一种典型化的心理情境。这种心理情境的最大特点,是不粘不滞、空灵多蕴。“在水一方”,可望难即,就是这种空灵的心理情境的艺术显现。在这里,由于追寻者和被追寻者的虚化,那看来是真景物的河水、道路险阻,乃至逆流、顺流的追寻路线,以及伊人所在的“水”等诸种地点,也都成了虚拟的象征性意象。对它们均不可作何时何地、河山何水的深究,否则,伊人既在河的上游又在河的下游就自相矛盾,连两个人何以都不渡过河去也成了问题。《蒹葭》的成功,就在于诗人准确地抓住了人的心象,创造出似花非花、空灵蕴藉的心理情境,才使诗的意境呈现为整体性象征。 

意境:  诗的象征,不是某词某句用了象征辞格或手法,而是意境的整体象征。“在水一方”,可望难即是人生常有的境遇,“溯徊从之,道阻且长”的困境和“溯游从之,宛在水”的幻境,也是人生常有的境遇;人们可能经常受到从追求的兴奋。到受阻的烦恼、再到失落的惆怅这一完整情感流的洗礼,更可能常常受到逆流奋战多痛苦或顺流而下空欢喜的情感冲击;读者可以从这里联想到爱情的境遇和唤起爱情的体验,也可以从这里联想到理想、事业、前途诸多方面的境遇和唤起诸多方面的人生体验。意境的整体象征,使嫌夜)真正具有了难以穷尽的人生哲理意味。王国维曾将这首诗与晏殊的〔蝶恋花〕“昨夜西风调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相提并论,认为它二“最得风人情致”,这显然是着眼于它的意境的人生象征意蕴。   事实的虚化、意象的空灵和意境的整体象征,是一个问题的三个层面。从事实虚化到意象空灵,再到整体象征,这大致上就是象征性诗歌意境的建构过程。

《湘君》《湘夫人》选自《九歌》:政治上不得志的幽怨哀婉和愤慨,政治理想不能实现的无奈和失望,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主张对内举贤任能,改革政治,变法图强,对外联齐抗秦,屈平,字原,通常称为屈原,又自云名正则,号灵均,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屈原虽忠事楚怀王,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最终投汨罗江而死。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世界文化名人。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11)天问 九章(9)等。

《楚辞》西汉刘向编纂的一部收录“骚体”(《离骚》得名)的作品总集,16篇,后成为17篇。《楚辞》(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诗经》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杂言体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左拾遗。有《白氏长庆集》传世,讽喻诗。 白居易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创作了一批深刻揭露社会黑暗现实的新乐府诗。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稹合称“元白”。《白氏长庆集》

《长恨歌》长篇叙事诗 写李杨爱情故事

秦观 字少游 字太虚,号淮海居士 北宋 苏门四学士:晁补之 张耒 黄庭坚 秦观

文档

大学语文期末考试必备文学常识

孔子,名丘,字仲尼,东周时期鲁国陬邑(今中国山东曲阜市南辛镇)人,祖上为宋国(今河南商丘)贵族。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认为仁就是爱人,而仁的施行应以礼为规范,宣称“克己复礼为仁”。其学说自汉代以来成为中国传统思想的主导,影响极为广泛深远。论语是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儒家经典,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汇集而成。今本论语由东汉郑玄厘定,共二十篇。内容有:孔子的谈话,与弟子的问答,弟子间关于孔子思想的谈论,是研究孔子思想的重要文献。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