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浅析莎士比亚早期作品的女性形象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6 04:47:51
文档

浅析莎士比亚早期作品的女性形象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3期浅析莎士比亚早期作品的女性形象孙作顶(聊城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聊城252059)[摘要]莎士比亚一生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经典剧作,在他早期的“喜剧创作时期”的剧作中,塑造了一个个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特别引人注目的是一系列刻画得丰满生动、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这些“可爱而奇特”的新女性,她们都是文艺复兴时代的女儿,莎翁在她们身上倾注了人文主义的理想美、浑然天成的和谐美、爱憎分明的力量美。[关键词]莎士比亚;女性;形象塑造[中图分类号]I106.3[文献标识
推荐度:
导读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3期浅析莎士比亚早期作品的女性形象孙作顶(聊城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聊城252059)[摘要]莎士比亚一生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经典剧作,在他早期的“喜剧创作时期”的剧作中,塑造了一个个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特别引人注目的是一系列刻画得丰满生动、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这些“可爱而奇特”的新女性,她们都是文艺复兴时代的女儿,莎翁在她们身上倾注了人文主义的理想美、浑然天成的和谐美、爱憎分明的力量美。[关键词]莎士比亚;女性;形象塑造[中图分类号]I106.3[文献标识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3期

浅析莎士比亚早期作品的女性形象

孙作顶

(聊城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聊城 252059)

[摘 要]莎士比亚一生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经典剧作,在他早期的“喜剧创作时期”的剧作中,塑造了一个个鲜明

生动的人物形象,特别引人注目的是一系列刻画得丰满生动、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这些“可爱而奇特”的新女性,她们都是文艺复兴时代的女儿,莎翁在她们身上倾注了人文主义的理想美、浑然天成的和谐美、爱憎分明的力量美。

[关键词]莎士比亚;女性;形象塑造

[中图分类号]I10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217(2006)03-0245-02

  

[收稿日期]2006-03-06

[作者简介]孙作顶(1977-),男,山东滕州人,聊城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

  

一、引言

威廉・莎士比亚———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诗人、杰出的戏剧艺术大师、世界文学中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莎士比亚在二十多年戏剧创作活动中,为自己建造了一座非人工所能建造的纪念碑,琼生称

他是“时代的灵魂”。[1](P168)莎士比亚一生创作的主体部分是

戏剧,他在二十多年间共创作出37部戏剧。本文主要根据莎士比亚的思想和艺术发展状况对其早期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进行浅显的分析。

二、莎士比亚早期作品女性形象塑造主要特点莎士比亚早期共创作了十部喜剧、九部历史剧、三部悲剧(两首长篇叙事诗和一百五十四首十四行诗也大多写成于此时)。这一时期可为喜剧、历史剧创作时期。历史剧除了和契尔莱尔合著的《亨利八世》外,全部写于这一时期;大半以上的喜剧也成于这一时期。这时期虽有少量的悲剧作品产生,但它不能代表这一时期作者的主要思想和创作倾向。而且这时的悲剧作品,在精神上与喜剧是一致的,如《罗密欧与朱丽叶》,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戏剧气氛都带有愉快明朗

的色彩,在这里,“一切是青春与春天”[2](P69)。

(一)着力描写风雅和优美绝伦的女性

莎士比亚之前的喜剧在描写人物形象时,总是有意无意地贬抑女性,更多地写滑稽形象,而较少刻画风雅人物。而莎士比亚一反以往讽刺喜剧尊男卑女、崇上抑下的因袭惯例,在男女形象、滑稽形象与风雅人物之间,他着力描绘风雅女性优美绝伦的形象,从而开创出喜剧艺术的新篇章,也使

他的喜剧焕发出明媚娇艳的独特光彩。其实,莎氏喜剧的成功,在很大的程度上,就是依赖于对这些人物形象刻画的生动优美和具体真切。尤其是那些女主人公形象,更是作者刻意雕琢的精品。她们或名媛,或牧女仆妇,个个天生丽质,光彩照人。她们感情纯真,才智非凡,心地善良却又意志坚强。更令人陶醉的是,她们个性各异,绝无重复之感。明媚春光里走来一群活泼可爱、充满朝气的姑娘。她们赞美说:春天多美,生活多好!她们欢笑着,美丽的背影融进了一丛盛开的鲜花中。这不分明是莎士比亚笔下的女性形象吗?鲍西娅、罗瑟琳、薇奥拉和奥丽维娅……一个个身影浮现在我们的眼前。

(二)致力歌颂争取友谊、爱情和婚姻自由的女性

这个时期的喜剧主题同他的诗歌一样,主题是写友谊、爱情和婚姻。这一点既不同于古希腊喜剧家阿里斯托芬等人,也不同于稍后的十七八世纪如法国莫里哀等人,前者大多描写当时重大的政治斗争和社会事件,后者则多对资本主义的罪恶和社会风气作淋漓的揭露和批判。莎士比亚则是通过一大批贵族青年男女争取自由和爱情、自主婚姻的故事,歌颂爱情和友谊,宣扬个性,反映新旧两种思想、两种势力的斗争,表达了他的人文主义的理想。这一时期愈接近结束,剧作的思想内容愈加丰富,人文主义思想倾向愈加鲜明突出,艺术上也愈加娴熟,如《威尼斯商人》、《无事生非》、《皆大欢喜》、《第十二夜》等都成了莎士比亚最有影响、最成熟的喜剧代表作品,代表着他喜剧艺术的最高成就。而且,这一时期有的喜剧作品还包含了较多的社会批判成分,对初期资本主义所暴露出的冷酷无情、金钱关系等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揭露和批判,如《威尼斯商人》。这一时期喜剧作品还在一定程度上流露出忧郁和哀愁气氛,淡淡的忧郁给喜剧

5

42

(三)全力塑造勇敢、执着、机智的女性形象

《无事生非》《皆大欢喜》(《第十二夜》是三部最能表现莎士比亚喜剧创作的风格的喜剧作品,人称“娇艳明媚的喜剧三部曲”[3](P)。这些剧本大都以爱情、友谊、婚姻为主题,而情节却异常生动丰富,非同凡俗。作者以幽默、欢快的笔触和如诗如画的抒情,来揭示人们的感情冲突和现实生活中的矛盾,特别是塑造了一批勇气过人又执着、风趣、机智、温柔的女主人公形象。她们追求自己自由恋爱的权力,与各种势力做不屈不挠的斗争,在戏剧舞台上放射着耀眼的光芒。

《第十二夜》剧中主要人物薇奥拉、奥丽维娅都程度不同地具有人文主义理想,敢于冲破封建禁欲主义和等级观念的束缚,执着地追求爱情幸福。薇奥拉有胆有识,才智过人且生性温柔,是一位既执着追求爱情幸福又极富自我牺牲精神的青年女性形象,她身上所体现的人文主义理想的美和力量使得她成为莎翁笔下“最可爱的”女性形象之一。奥丽维娅聪明美貌、心地善良、珍视友情,感情专一,大胆执着,她不求门第财产而重人本身的内在价值的择偶原则超出了贵族传统道德观念的界限,闪耀着人文主义爱情理想之光。剧中错综复杂的情节充满了巧合、悬念、误会以及移花接木、巧装改扮的喜剧因素,而处于全剧中心的是勇敢、热情、纯真的少女薇奥拉,在争取人格、幸福的权力及人与人之间平等关系的斗争中,她显示出忘我无私、坚贞不渝的品格,充分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理想。全剧充满了对自由的渴望、对生活的热爱,反映了文艺复兴时代人们朝气蓬勃、勇于进取的精神风貌。

莎士比亚创造的许多女性人物身上那种迷人的特质,《威尼斯商人》女主人公鲍西娅有她相应的一份,但她除了女性一般具有的端庄、和蔼和温存之外,还有她所独有的特殊禀赋:超人的智力,热烈的情感、坚定的意志和使人人愉快的活泼性格。她是闪烁着人文主义理想的新型的完美女性。她美貌出众,博学多才,热情大方,开朗活泼,浑身洋溢着青春活力,不但在一帮王公贵胄的求婚者面前有如鹤立鸡群,而且在安冬尼奥等人文主义者的群像中也显得出类拔萃。“她充满深刻的智慧、纯真的温情和敏捷的机智……”她一切的思想和谈吐是何等丰富、何等惬意、何等清脆,她的辞令是何等亲切可喜,她所有的风姿(大部分是从神话里借来的)又是何等优美啊!鲍西娅犹如一位女神,在整个良辰美景中大放异彩!剧中三个匣子的情节含有深刻的寓意,不仅表现了自主婚姻对封建束缚的反抗,也象征着纯洁爱情和高尚情操对世俗观念的胜利。她的主导性格就是机智聪明,有胆有识。正是她的机智,才使得一场生死官司巧妙地化险为夷,使正义伸张,败阵。

《无事生非》中的蓓特丽丝,像阳光女孩一样透明,天性乐观、开朗,机智善辩,锋芒毕露。她与杰出的青年培尼狄克一相逢就斗嘴,培尼狄克常常败下阵来。善良正直、敢爱敢恨的蓓特丽丝为了保护受到不白之冤的温柔纯洁的堂妹,勇敢地冲上去和坏人作斗争。而在爱情的召唤下,自尊要强、从不服输的蓓特丽丝又能够自我反省,收敛锋芒,真诚地献上自己的爱情。蓓特丽丝真是好一朵娇艳而又带刺的玫瑰啊!

罗瑟琳(《皆大欢喜》)在生死危难中依旧沉着冷静,极有主见,女扮男装去寻找自己的爱人奥兰多。而在森林里见到了奥兰多为她写的诗篇,就设计去会见爱人,机智地试探爱情的深浅。她要自己把握爱情的主动权,追求真正的爱情。而不像小女子胆怯地依偎在爱人的怀里。她多像一枝凌霜傲雪,独对东风开放的梅花。出身平民、地位卑微的海丽娜历尽千辛万苦,终于以自己高洁的品德和过人的才华得到了丈夫的承认,就像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

三、结束语

早期莎士比亚笔下的女性人物刻画生动、美轮美奂,发出了明媚艳丽的独特光彩。他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又一个“十全十美”式的女性形象,尤其是在《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第二幕第二场月夜阳台的描写中,莎士比亚一再用日光、月光、星光等美好的词语来形容青春爱情的美,预示着人文主义的爱情理想将在封建的黑夜里放出光明。因此尽管《罗密欧与朱丽叶》是悲剧,但多处场面抒情轻捷,节奏明快欢乐,正如19世纪英国著名诗人柯勒律治所说的,剧本“处处是青春与春天”。故而这一时期的女性形象可谓是———“映日荷花别样红”[4](P72)。

参考文献:

[1][美]乔治・温伯格,黛安娜・罗.莎士比亚论人生:莎士比亚教给我们的21堂人生课[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04.

[2][瑞士]雅各布・布克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3]朱维之,赵澧.外国文学史[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85.

[4]朱生豪.莎士比亚戏剧集[M].北京:作家出版社, 1954.

[责任编辑 赵常伟]

2

文档

浅析莎士比亚早期作品的女性形象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3期浅析莎士比亚早期作品的女性形象孙作顶(聊城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聊城252059)[摘要]莎士比亚一生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经典剧作,在他早期的“喜剧创作时期”的剧作中,塑造了一个个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特别引人注目的是一系列刻画得丰满生动、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这些“可爱而奇特”的新女性,她们都是文艺复兴时代的女儿,莎翁在她们身上倾注了人文主义的理想美、浑然天成的和谐美、爱憎分明的力量美。[关键词]莎士比亚;女性;形象塑造[中图分类号]I106.3[文献标识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