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教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6 04:47:15
文档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教案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学写“司、跌、持”三个生字。多种形式朗读,把课文读准、读通,读出停顿和节奏,读出意境。2.通过借助注释、结合插图等方法理解字词意思,理解这篇文言文的内容,感悟司马光的机智勇敢,沉着冷静。3.通过对比,反复朗读,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有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教学重点:反复朗读,读准、读通,读出停顿、节奏和意境,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难点:初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了解文言文的基本特点。教学过程:1、故事导入,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1.课前小演
推荐度:
导读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学写“司、跌、持”三个生字。多种形式朗读,把课文读准、读通,读出停顿和节奏,读出意境。2.通过借助注释、结合插图等方法理解字词意思,理解这篇文言文的内容,感悟司马光的机智勇敢,沉着冷静。3.通过对比,反复朗读,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有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教学重点:反复朗读,读准、读通,读出停顿、节奏和意境,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难点:初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了解文言文的基本特点。教学过程:1、故事导入,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1.课前小演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教案

教学目标:

1.  认识本课生字,学写“司、跌、持”三个生字。多种形式朗读,把课文读准、读通,读出停顿和节奏,读出意境。

2.  通过借助注释、结合插图等方法理解字词意思,理解这篇文言文的内容,感悟司马光的机智勇敢,沉着冷静。

3.  通过对比,反复朗读,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有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

反复朗读,读准、读通,读出停顿、节奏和意境,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初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了解文言文的基本特点。

教学过程:

1、故事导入,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

1.课前小演讲《司马光砸缸》

2.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谁?(生答,课件出示),“司”是本课的生字,请大家伸出右手跟随老师一起写,一笔横折钩,二笔短横,注意起笔要超出第一笔的起笔处,落在中竖线,压着横中线和竖中线和上面的短横对齐写一个小小的口。生练写“司”。

3.齐读课题。你们猜猜他姓什么(学生回答)

同学们一个字的姓氏我们称他单姓,像诸葛,东方,这样的两个字的姓氏就叫复姓,司和司马作为单姓和复姓都出现在《百家姓》,刚才回答司马的同学,恭喜你答对了,中国历史上有很多姓司马的名人,如三国时期的司马懿,西汉史学家司马迁,西汉辞赋家司马相如,当然,还有今天我们要了解的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司马光砸缸》故事可谓妇孺皆知,古人是怎么讲述这个故事的呢?打开课文,大声读一读。

4.和刚才范梦妍讲的故事比一比,有什么不一样?

生答,师小结:这种古人写的,文字更简洁的文章,我们叫它“文言文”。(板书:文言文   简洁)

2、初读古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1.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古人的语言,出示自读要求,指名读。

2.小朋友们读得多投入,老师想要考考你们,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课文,将“庭,瓮,跌,没,皆,弃,持,迸”用红体字标出来)

师:这谁愿意当小老师带着大家拼读一下这几个字?(指名当小老师拼读)

课件出示:圈出其中三个后鼻韵母的字

师:刚才大家拼读的时候这三个后鼻韵母读得很准,谁愿意给大家再读一下。

师:这几个字里面躲着一个多音字,请大家找一找

(学生明确“没”),你能分别用两个读音组词吗?在课文中,它是沉没,淹没的意思,文中读mò,(指名把正确的读音带到句子里读一读)

课件出示去拼音的八个字

师:来,我们这一组同学开小火车读出这八个字吧.

3.(课件出示课文:在“戏于庭”“登瓮”“足跌”“没水中”“皆弃去”“持石”“水迸”下方划上蓝色横线)

师:请大家自由练习读读这几个划横线的短语。指名读,齐读。

4.师:大家现在都已经读准了字词,对读好句子就更有信心了,试试看,老师相信你们肯定比第一遍读更好。

5.古诗讲究停顿,文言文也一样。停顿对了,自己好理解,听的人也容易听懂。请大家听老师读一遍,用铅笔在书上标出表示停顿的小斜线。

6.(课件出示)你标对了吗?按这样的停顿方法,练一练。

7.课件出示蓝色和红色两种字体的课文。

师:谁来和老师合作一下,我读蓝色部分,你读红色部分。

师:你和老师配合读得真有默契,谢谢你,下面大家和同桌像我们刚才那样一人读一句自由练习一下吧!

指名2对同桌合作读,男女生合作朗读。

3、品读古文,理解文本读出意境。

1.  课文读通读顺了,那你是否读懂了呢?我来考考大家?出示课文。

读了这么多遍课文,怎么没有司马光这个名字啊?(生说)光就是司马光,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生说,师板书:看注释)(课件出示课文中注释)

这是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借助注释,我们还理解了哪些字的意思。(指名说)

2.文中就只有司马光一个孩子吗?还有哪些人,用横线划一划。(群儿、一儿、众、儿)生说,并理解意思。(“群儿”就是一群儿童,“一儿”就是一个孩子,运用组词的方式,我们可以很快理解(板书“组词”)

3.这些孩子在干什么?请用笔圈出文中人物的动作。(戏、登、跌、去、持、破)指名说。师圈画。

4. 品读句一: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1)你能用“戏”组个词吗?生说,组词的方式多好用啊!

一群孩子在庭院里嬉戏、玩耍,用古文来写就是——群儿戏于庭。那么,如果一群孩子在园中玩耍呢?就叫——(群儿戏于园),在树林中嬉戏呢?叫——(戏于林),在池塘里嬉戏呢?原来,这“戏于什么地方”就是在什么地方嬉戏、玩耍!你还能试着说说吗?一群孩子在庭院里嬉戏、玩耍,玩得多开心哪!读—— 群儿戏于庭。

(2)就在大家玩得开心的时候,意外发生了,你知道发生什么了吗?(孩子如果用自己的话回答,则追问:古人是怎么讲述的?如果用的古文,则引导他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一切发生的太快,瞬息之间,怎么读合适呢?(指导朗读)

5.品读句二: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过渡:意外发生的太突然,其他孩子什么反应呢?

(1)能想象一下他们当时的样子吗?(出示:有的孩子……有的孩子……还有的孩子……)学生练说,引出:这就叫“众——”

(2)小朋友们,让我们穿越时空,也来当一回古人,把刚才的话用简短的文字说一说。试着用“众皆弃去,一儿_______,一儿_________……”的句式说一说。(一儿呼救,一儿大叫,一儿惊走,一儿狂叫,一儿大哭……)

(3)当小伙伴们惊慌失措的时候,司马光在干什么?生说。

这“持石击瓮”要怎样读?(力气还能再大点吗啊?你的气力不仅大,动作还很迅速……引导学生读的迅速有力)

师读“破之”,什么破了?“之”是什么?追问:你怎么知道的?(引导并板书:看插图),哈哈,瓮破了,所以,引读“水——,儿——” 。

6.让我们带着语气语调再读课文,你是不是又有了进步呢?

7.生练读,指名读(生读不到位,师范读,生再练,再指名读)。

8.小结:孩子们,你们真是太厉害了,不仅读准了字音,读出了节奏,更读出了故事的意境,老师为你们骄傲。

9.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生答,适当板书)

4、学写生字。

过渡:语言文字是美的,人物形象是美的,会读书的孩子更是美的,语文就是一门充满美的学科,让我们再来美美地写两个字吧。

1.出示生字“跌”“持”

2.指名读,你发现了什么?(左右结构,左窄右宽,“跌”左短右长,“持”左右等高……)

3.师范写,生练写。

4.教师巡视,找出具有代表性的书写投影,生点评,修改。

5.同桌互评互改。

五、小结延伸

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了《司马光》这篇课文,从司马光破瓮救友这个故事中,我们看出司马光小时候是一个机智勇敢、沉着冷静的孩子;我们还第一次学习了文言文,初步了解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可以借助注释、插图,碰到难句反复多读几遍。

延伸:还记得以前学过的《曹冲称象》的故事吗?老师这儿有一篇用文言文写的《曹冲称象》,想不想读一读?(下发课外阅读:文言文的《曹冲称象》)喜欢的话课后去读一读吧!

文档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教案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学写“司、跌、持”三个生字。多种形式朗读,把课文读准、读通,读出停顿和节奏,读出意境。2.通过借助注释、结合插图等方法理解字词意思,理解这篇文言文的内容,感悟司马光的机智勇敢,沉着冷静。3.通过对比,反复朗读,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有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教学重点:反复朗读,读准、读通,读出停顿、节奏和意境,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难点:初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了解文言文的基本特点。教学过程:1、故事导入,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1.课前小演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