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诸葛亮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6 04:49:09
文档

《诸葛亮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文言文阅读完成后面小题诸葛亮传诸葛亮,字孔明,琅琊阳都人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乐毅①,时人莫许之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建光元年,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南中诸郡并皆叛乱,亮以新遭大丧,故未加兵,且遣使聘吴,因结和亲,遂与为盟。三年春,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十二年春,亮率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②运,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亮每患粮不继,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百姓安居,军无私焉
推荐度:
导读文言文阅读完成后面小题诸葛亮传诸葛亮,字孔明,琅琊阳都人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乐毅①,时人莫许之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建光元年,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南中诸郡并皆叛乱,亮以新遭大丧,故未加兵,且遣使聘吴,因结和亲,遂与为盟。三年春,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十二年春,亮率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②运,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亮每患粮不继,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百姓安居,军无私焉
文言文阅读完成后面小题

诸葛亮传

诸葛亮,字孔明,琅琊阳都人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乐毅①,时人莫许之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建光元年,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南中诸郡并皆叛乱,亮以新遭大丧,故未加兵,且遣使聘吴,因结和亲,遂与为盟。三年春,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

十二年春,亮率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②运,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亮每患粮不继,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百姓安居,军无私焉。相持百余日。

是年八月,亮疾病,卒于军。亮遗命葬汉中定军山,因山为坟,冢足容棺③,敛以时服,不须器物。初,亮自表后主曰:“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无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

(选自陈寿《三国志》,有删改)

(注)①乐毅:乐氏,名毅,战国后期杰出的军事家。②流马:诸葛亮发明的运输工具。③冢足容棺:墓坑刚够容纳棺材。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及卒,如其所言______________ 

(2)是以分兵屯田:______________

1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时人/莫许之也

B.是以/分兵屯田

C.亮 / 率大 众 /由 斜 谷 出

D.若臣/无之日

12.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

13.请结合材料用自己的话具体说说文中画线句子在内容表达上的作用。

14.西晋张辅在《名士优劣论》中,盛赞诸葛亮“岂徒乐毅为伍哉?”请结合选文第②段和链接材料,说说诸葛亮备受推崇的理由。 

(链接)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

【答案】

10. (1)死 (2)因此

11.    D    

12. 先主在永安病情危重(严重),把诸葛亮从成都召来,把后事嘱托(托付)给他。

13. 这段话补充交代了:起初诸葛亮上表后主说,如果死了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钱;与上文遗命节俭入葬相呼应,最后评价“如其所言”;充分表现了诸葛亮的清廉,丰富了人物的形象。

14. 从“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或“因结和亲,遂与为盟”)及“率众南征,其秋悉平”可见诸葛亮的文韬武略;从“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可见诸葛亮忠君爱国。

【解析】

10.考查文言实词。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有古今异义词,如“卒”:死。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而“是以”要注意宾语前置的情况。

11.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为D。改为:若/臣无之日。译为:到了我死那一天。此题要注意把谓语部分与宾语部分划开。

1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笃”:危重,严重。“属”:嘱托,托付。还有“属以后事”:状语后置句的翻译。

13.考查文言句子在内容表达上的作用。划线句子是对诸葛亮的语言描写,首先要读懂大意,然后再根据上下文确定作用。“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无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我在外任官,没有别的用度,随身衣食,都仰赖公家,不另外经营产业,以增加丝毫财富。到了我死那一天,不使内有剩余的绢帛,外有赢余的钱财,以免辜负陛下。从内容是看,这段话交代了诸葛亮的遗嘱,即死后“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钱”;由此充分表现了诸葛亮的清廉的形象。也就是要答出句子对表现人物形象的意义。

14.题干要求说说诸葛亮备受推崇的理由。文言文要点的概括。要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好两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如可从诸葛亮的文韬武略的角度,从诸葛亮忠君爱国的角度作答。一定要从文章中找到具体的事件或描写作为观点的支撑。

【点睛】

译文:

诸葛亮字孔明,琅琊国阳都县人,是汉朝司隶校尉诸葛丰的后代。身高八尺,经常把自己同管仲、乐毅相比,当时人都有不赞同,只有博陵崔州平、颍州徐庶与诸葛亮是好朋友,认为确实如此。

章武三年春,先主在永安病危,把诸葛亮从成都召来,将后事托付给他。建兴元年,后主封诸葛亮为武乡侯,开建丞相府,设置官属,以处理政事。政事不论大小,都取决于诸葛亮,南中几郡同时起来叛乱,诸葛亮因为新遭国丧,所以还不便发兵征讨,而是姑且先遣使访问吴国,并缔结和亲。于是蜀与吴成为盟国。三年春,诸葛亮率军南征,这年秋天平定了全部叛乱。

建兴十二年春天,诸葛亮统率全部大军,由斜谷开出,用流马运输,占据武功县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在渭水之南对垒。诸葛亮经常担忧军粮供应不上,使自己的的大志不能实现,因此分兵屯田,为长期驻兵打下基础,耕垦的蜀兵掺杂在渭水的居民之间,而百姓安居,从不扰民以利己。就这样相持了一百多天。

这年八月,诸葛亮病重,死在军中,当时五十四岁。军退之后,宣王仔细观察他安营筑垒的处所,说:“真是天下奇才!”根据诸葛亮的遗命,他被安葬在汉中定军山,利用山作坟,墓坑刚够容纳棺材,以平时穿的衣服放殓,不须陪葬器物。起初,诸葛亮自己上表给后主说:“我在外任官,没有别的用度,随身衣食,都仰赖公家,不另外经营产业,以增加丝毫财富。到了我死那一天,不使内有剩余的绢帛,外有赢余的钱财,以免辜负陛下。”他死之后,的确正像他所说的那样。

文档

《诸葛亮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文言文阅读完成后面小题诸葛亮传诸葛亮,字孔明,琅琊阳都人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乐毅①,时人莫许之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建光元年,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南中诸郡并皆叛乱,亮以新遭大丧,故未加兵,且遣使聘吴,因结和亲,遂与为盟。三年春,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十二年春,亮率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②运,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亮每患粮不继,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百姓安居,军无私焉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