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人皆言近代的中国是屈辱的中国,近代的中国是任人宰割以致于万千志士飘西洋,跨南洋,奔走于国家千山外水之间,行迹于南岭荒野之郊,为的的就是要找到中国从何时衰亡沦落以致于扼腕痛惜的窘境,从唐代以来,中国人的外交、军事、文化无一不处于亚洲以致于是世界文化的顶端,万邦来朝是那时人们用来形容一个国家强盛富强的最终词语,在这条道路上,中国人开创了到海外的通航道路,君不见,泉州万千灯火阑珊,车船磷磷,这正是外国货币乃至于拜占庭人垄断与中国人的商业以致于发家致富,并将东罗马的文化典籍或者说是希腊化的文化保存至第四次十字军东征,绵亘到文艺复兴的伟大传说,这其中,中国人并没有直接参与,但是我们可以现在从侧面,从历史往昔的倩影里找到不一样的中国,找到盛世文化。
中国文明、文化的影响力我不知从何谈起,但以我了解到的、玩味过的《国家崛起》这款游戏来说,中国人拥有文明的力量,虽然只是游戏,但这也从一个侧面表现出了西方人对中国、对中国人的认识,文化的而非商业的,儒雅的而非激进的,沉溺和平的而非深陷战争的,或者说农业的而非商业的,这从《全球通史》这部流传甚广的国际通史可见一斑,中国人在明代拥有巨大的海上优势、但是并没有发展成为一个海上强国、止步于过去所创造之辉煌,洋洋自得、天雨虽广,不润无根之木,最终我们也没有从封建社会转型出来,最终我们也是依托外国的血腥暴力,从盲目不自觉甚至被迫走向了近代社会。
外邦来朝的时代里,我们输出了文化,万国来华,灯红酒绿,作威作福的时代里,我们的文化难道就断代了么?不,文明的血泪早已流淌在了每个中国人的心里,没有流淌在高朋美酒之间,没有飘扬在青雀黄龙里,在山间,在徐霞客的旅行里,在田间,在农夫秋收万颗子里,在小镇,在私塾么朗朗书声里,我们的文化断代了么,不,没有,直到现在还在我们至小朗诵的唐诗里,在我们从小讨厌的古文里,在我们从小厌弃的宋词里。我们的血液里深深流浪者一个庄子那样的白衣潇洒,彳亍着墨子那样的黑衣巍然,世人不为,世人并非愚昧,墨子这样的黑衣做到了。庄子那样的白衣也在流浪里找到了归宿。逍遥游这样耳熟能详的故事一直到了晋代成为了陶渊明归去来兮辞里的放浪形骸者。传承到了近代甚至成为了一种心性,一种生活态度。如果说近代文化断代了,那么,那一首首伉俪的诗歌有代表了什么,难道说近代文化的断代是因为西方物质文化是因为孔夫子的腐朽?千年文化、千年积淀不是正是被我们自己否定也是被我们自己重拾的么?
白山黑水间有了庄周的大鹏便不再孤独,有了旅足者的脚印便不再空旷,有了耕作者低头苦劳的汗水便不再轻飘,有了莘莘学子们便不再苦难,那么这是属于任何人的一份惬意,属于任何人的一份潇洒淡然不正是我们的文化么?看那一个个的悲苦壮丽的人生,比如辛勤劳作但不知其所以然的佝偻身影,你能说,他没有文化么,你能说他心中的期盼早已荡然无存么,你能说他没有对于明天的渴望么?我们没有这样,从鲁迅先生的文章里,这样的一群人是麻木的代表,这样的一群人是苦难的载体,这样的一群人让我们为他们哭泣、这样的一群人让我们为他们悲哀……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言传身教早已烙印在我们这些人的心里,或者说早已为我们所遗忘,就犹如死亡一般,我们知道这一事实,可我们深深遗忘了死亡,不然我们是生存不下去,活不下去的,我们最终将消瘦成为一抔黄土。我们也深深遗忘了这样的一群人忘记了是他们承载了我们的生存,我们为他们悲哀,我们爱他们。可我们什么也做不了或者说我们什么也没有做。我们的文化断层了,我们的礼义失去了,我们的夫子被了,我们自己也被自己的无力所击败了,且看今日,且听今日,甚嚣尘上、门前冷落鞍马稀的不正是我们自己所做的恶果么。我们消灭了我们自己这一存在,所以我们至今认同着西来的东西。
我们的文化从近代断层了,可是我们的飞檐,我们的雕饰门廊还在,我们的祭神传统还在,我们一年年的社戏、我们一年年的社火队还在,我们的老人们还记得那一样样精湛技艺、我们的窗花至今还贴在我们的窗上、孩童们的笑脸还在大门口那个个石狮子上。、在那门前台阶的玩闹之上,我们的文化不是还在这里么,我们的文化难道不是不只是存在于书本上,在乡间、在孩童、在那一个个普通人的心中么?
不知何时起,我们就在忘记了,我们的城市忘记了我们的石头城,我们的马路忘记了我们曾经的驰道,看着罗马的引水道还在罗马,看着言语间的自暴自弃,我们早已跟随行者不知走到了哪里,走到了文化的边缘,走到了太阳以西。但是,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因为,我们是无坚不摧的中国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