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2019年口腔执业医师考试试题及答案(卷五)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6 04:30:17
文档

2019年口腔执业医师考试试题及答案(卷五)

2019年口腔执业医师考试试题及答案(卷五)一、A11、心理健康的首要标准是A、智力正常B、情绪良好C、人际和谐D、社会适应E、人格完整2、智力包括一个人的A、观察力B、注意力C、想象力D、思维力E、以上等能力的综合3、下列哪一项属于人际和谐的表现A、乐于与人交往B、交往中保持而完整的人格C、能客观评价别人D、交往中积极态度多于消极态度E、以上都是4、下列哪一项属于人格完整主要表现的是A、人格的各个结构要求不存在明显的缺陷与偏差B、具有清醒的自我意识,不产生自我同一性混乱C、以积极进取的人
推荐度:
导读2019年口腔执业医师考试试题及答案(卷五)一、A11、心理健康的首要标准是A、智力正常B、情绪良好C、人际和谐D、社会适应E、人格完整2、智力包括一个人的A、观察力B、注意力C、想象力D、思维力E、以上等能力的综合3、下列哪一项属于人际和谐的表现A、乐于与人交往B、交往中保持而完整的人格C、能客观评价别人D、交往中积极态度多于消极态度E、以上都是4、下列哪一项属于人格完整主要表现的是A、人格的各个结构要求不存在明显的缺陷与偏差B、具有清醒的自我意识,不产生自我同一性混乱C、以积极进取的人
2019年口腔执业医师考试试题及答案(卷五)

一、A1

1、心理健康的首要标准是

A、智力正常

B、情绪良好

C、人际和谐

D、社会适应

E、人格完整

2、智力包括一个人的

A、观察力

B、注意力

C、想象力

D、思维力

E、以上等能力的综合

3、下列哪一项属于人际和谐的表现

A、乐于与人交往

B、交往中保持而完整的人格

C、能客观评价别人

D、交往中积极态度多于消极态度

E、以上都是

4、下列哪一项属于人格完整主要表现的是

A、人格的各个结构要求不存在明显的缺陷与偏差B、具有清醒的自我意识,不产生自我同一性混乱

C、以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作为人格的核心

D、有相对完整统一的心理特征

E、以上都是

5、在人的心理健康中起着核心作用的是

A、正常的智力

B、良好的情绪

C、和谐的人际关系

D、适应变化的社会环境

E、人格的完整

6、以下哪一项心理属于健康心理

A、抑郁情绪

B、不愿与人交往

C、感觉生活很乏味

D、感觉自己很

E、负性的情绪,能够积极调整

7、不属于心理健康标准的是

A、身体强壮

B、智力正常

C、人际和谐

D、情绪良好

E、人格完整8、下列有关心理卫生的描述正确的是

A、以积极有益的教育和措施,维护和改进人们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

B、个体在“察觉”到环境刺激构成威胁或挑战、必须作出适应或应对时作出的生理、心理及行为的适应性反应过程

C、依据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人的心理品质及水平所作出的鉴定。所谓心理品质包括心理过程和人格特征等内容

D、是以一定的理论体系为指导,以良好的医患关系为桥梁,应用心理学的方法,影响或改变病人的认识、情绪及行为,调整个体与环境之间的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

E、神经系统尤其是脑的功能,发育完善的神经系统是各种心理现象发生和发展的基础

9、“健康就是没病”,这是人们对健康的

A、错误的认识

B、最初的认识

C、正确的认识

D、最佳状态

E、以上说法均正确

10、“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出自

A、《论友谊》

B、《论语》

C、《黄帝内经》D、《论人的本性》

E、《一颗失而复得的心》

11、提出要使精神病患者得到康复,除了不受束缚外,他们应该从事有益的劳动的是

A、皮纳尔医生

B、白求恩医生

C、奈塞尔博士

D、梅兰克森博士

E、皮亚杰心理学家

12、世界第一个心理卫生协会“康涅狄格州心理卫生协会”成立于

A、1900年

B、1908年

C、1918年

D、1928年

E、1938年

13、南京成立“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于

A、1916年

B、1926年

C、1936年

D、1946年

E、1956年14、属于心理健康的范围的是

A、见人都热情相待

B、见什么人说什么话

C、不对别人说不

D、遇到困难,能忍则忍

E、保持乐观的心态

15、以下哪一项不符合青少年的心理特点

A、感情丰富

B、认知功能全面和均衡发展

C、像一个疾风怒涛的时期

D、情绪体验敏感而稳定

E、性观念已基本形成

16、第一反抗期是在

A、婴儿期

B、幼儿期

C、新生儿期

D、学龄期

E、乳儿期

17、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是

A、新生儿期

B、婴儿期

C、乳儿期D、幼儿期

E、学龄期

18、容易发生心身疾病和精神疾病的高发年龄段是

A、儿童期

B、青年期

C、中年期

D、婴幼儿期

E、老年期

19、人的各个系统、器官和组织的生理功能便逐渐从完全成熟走向衰退,是哪一时期的特点

A、儿童期

B、青年期

C、中年期

D、婴幼儿期

E、老年期

20、中年期心理变化的大体趋势是

A、生理功能有所衰退

B、智力发展下降

C、情绪情感波动较大

D、个性变化方面变化明显

E、以上都是

21、个体感知觉迅速发展关键期是

A、新生儿期

B、乳儿期

C、婴儿期

D、幼儿期

E、学龄期

22、自我意识的形成是在

A、青少年期

B、乳儿期

C、婴儿期

D、幼儿期

E、学龄期

23、个体不断发育,与恋爱、婚姻观等有密切关系的时期是

A、成年期

B、青年期、成年期

C、少年期

D、儿童期

E、以上都不是

二、A2

1、小儿自己想要做的事情要“我自己做”,常常不愿意成人帮忙。属于

A、婴儿期

B、学龄期C、第一反抗期

D、第二反抗期

E、智力关键期

答案部分

一、A1

1、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智力正常是人正常生活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是心理健康的首要标准。

2、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智力包括一个人的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思维力等能力的综合。

3、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人际和谐表现在:一是乐于与人交往,既有稳定而广泛的人际关系,又有知己的朋友;二是在交往中保持而完整的人格,有自知之明,不卑不亢;三是能客观评价别人,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宽以待人,友好相处,乐于助人;四是交往中积极态度多于消极态度。

4、

【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人格完整表现应主要在:①人格的各个结构要求不存在明显的缺陷与偏差;②具有清醒的自我意识,不产生自我同一性混乱;③以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作为人格的核心;④有相对完整统一的心理特征。

5、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情绪在人的心理健康中起着核心的作用。心理健康者能经常保持愉快、开朗、自信的心情,善于从生活中寻求乐趣,对生活充满希望。

6、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情绪在人的心理健康中起着核心的作用。心理健康者能经常保持愉快、开朗、自信的心情,善于从生活中寻求乐趣,对生活充满希望。当然,并非一个人不能有喜怒哀乐的情绪变化,而是说一旦有了负性的情绪,能够并善于从不良情绪状态中调整过来,即具有情绪的稳定性是非常重要的。

7、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心理健康的标准有5条标准值得重视,这就是:智力正常、情绪良好、人际和谐、社会适应、人格完整。

8、

【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心理卫生,也称心理健康,指以积极有益的教育和措施,维护和改进人们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

9、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健康就是没病”,这是人们对健康的最初的认识。

10、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关于维护人类健康要注重预防、注意心理健康的思想源远流长。早在2000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中就已强调“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

11、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1792年皮纳尔(P.Pinel)医生提出要使精神病患者得到康复,除了不受束缚外,他们应该从事有益的劳动。人们要以关心的态度来倾听他们的诉说,并且在他所管辖的精神病院中迈出了患者的第一步。这是从如何认识精神病和给患者以人道主义待遇开始的当代心理卫生运动的起点。

12、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1908年美国一位大学生比尔斯(C.Beers)以自己患精神病后又恢复健康的亲身体验所著的《一颗失而复得的心》(A MindThat It Found Itself)又一次使心理卫生运动得以迅速发展。他使人们了解到当时精神病患者被当作疯子,在近乎监狱的精神病院中所遭受的非人的待遇,最终结束了这样的“看护”和“管理”。这次心理卫生运动迅速得到医生、心理学家、精神病学家及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并于1908年5月成立了世界第一个心理卫生协会“康涅狄格州心理卫生协会”办会的宗旨有五项:保持心理健康;防治心理疾病;提高精神病患者的待遇;普及关于心理疾病的正确认识;与心理卫生有关的机构合作。

13、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心理卫生运动迅速推广,于1930年5月5日在华盛顿成立了国际心理卫生委员会。其宗旨是“完全从事于慈善的、科学的、文艺的、教育的活动。尤其关心世界各国人民的心理健康的保持和增进对心理疾病、心理缺陷的研究、治疗和预防以及增进全世界人民的幸福。”中国也有代表参加,并于1936年4月在南京成立了“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后因日军侵华,活动停顿。

14、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心理健康者能经常保持愉快、开朗、自信的心情,善于从生活中寻求乐趣,对生活充满希望。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心理健康必不可少的条件,也是获得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主要是在与他人的交往中表现出来的。人际和谐表现在:一是乐于与人交往,既有稳定而广泛的人际关系,又有知己的朋友;二是在交往中保持而完整的人格,有自知之明,不卑不亢;三是能客观评价别人,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宽以待人,友好相处,乐于助人;四是交往中积极态度多于消极态度。

15、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情绪体验敏感而不稳定。随着青少年接触大量的新生物,也伴随着大量的内心体验,使得他们的情绪和情感不断分化和成熟,但此时期的情绪特点是敏感而不稳定,反应快而强烈但不够持久。

16、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幼儿期:3岁到6~7岁的儿童处于幼儿期。7~8岁的儿童脑重已接近1300克。因此,7~8岁前是智力发展的关键期。语汇量和语法结构发生了质变。思维出现了简单的逻辑思维和判断推理,模仿力极强,并出现了的愿望,开始自行其是,称为“第一反抗期”。

17、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婴儿期:3岁以前的儿童称为婴儿。此期的脑重已增至1000克左右,相当于成年人(平均脑重1400克)的2/3。此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中年是各种心身疾病和精神疾病的高发年龄段,但真正能就诊的比例仅是其一小部分。

19、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进入中年后,人的各个系统、器官和组织的生理功能便逐渐从完全成熟走向衰退。从中年开始,个体的生理功能有所衰退。由于组织器官功能开始衰退,罹患各种疾病的可能性也日益增长。

20、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进入中年期以后,人的各个系统、器官和组织的生理功能便逐渐从完全成熟走向衰退。从中年开始,个体的生理功能有所衰退。由于组织器官功能开始衰退,罹患各种疾病的可能性也日益增长。

21、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婴儿期是指个体0~3岁的时期。这个阶段心理发展的特点是动作发展对心理发展的意义重大;感知觉迅速发展,且在很多方面接近成熟水平;婴儿期是语言发展的重要时期,2~4岁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青少年期认知能力发展主要表现在:高度发展的概括化观察力,思维具有抽象逻辑性,形成理论型的抽象思维能力,辩证思维发展,可形成活跃的创造性思维。计入记忆的最佳时期,具有成熟的记忆力;自我意识发展,自我意识形成。个性成熟,兴趣、性格趋于稳定,能力提高,道德意识和自控能力提高。

23、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青少年在与异性的接触过程中,不断地形成、修正着恋爱观、婚姻观等重要的性观念。青春期后进入成年期,对性问题有了比较系统和稳定的认识和态度,性观念已基本形成,这是性观念的稳定期。

二、A2

1、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幼儿期思维出现了简单的逻辑思维和判断推理,模仿力极强,并出现了的愿望,开始自行其是,称为“第一反抗期”。

一、A1

1、心身疾病是

A、心理社会因素在发病、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

B、由心理社会因素引起的精神疾病

C、由心理社会因素引起的器官系统的功能性改变

D、由心理社会因素引起的神经症

E、由心理社会因素引起的生理反应

2、与心身疾病的诊断无关的是

A、有明确的临床症状

B、有明确的体征

C、有明确病理学改变

D、有明确的心理社会因素

E、无需排除神经症因素

3、下列疾病中,不属于心身疾病的是

A、原发性高血压

B、抑郁症

C、癌症

D、冠心病

E、肾衰竭

4、关于心身关系,你认为最正确的是

A、心身二元论

B、心身统一论

C、神灵支配论

D、心身还原论E、心身平行论

5、与A型行为密切相关的心身疾病是

A、肺癌

B、冠心病

C、糖尿病

D、支气管哮喘

E、十二指肠溃疡

6、C型行为在发病中起重要作用的疾病是

A、高血压

B、胃溃疡

C、糖尿病

D、乳腺癌

E、支气管哮喘

7、心身疾病诊断要点包括

A、确定躯体症状

B、寻找致病的心理社会因素

C、排除躯体疾病和神经症的诊断

D、关注疾病症状与心理应激反应的相似性

E、以上说法均正确

8、A型行为的特点

A、积极工作

B、雄心勃勃C、争强好胜

D、急躁易怒

E、以上说法均正确

9、不属于B型行为的是

A、容易满足

B、悠然自得

C、随遇而安

D、有时间紧迫感

E、无竞争敌对倾向

10、高血压病人中,A型行为占

A、43.6%

B、53.6%

C、63.6%

D、73.6%

E、83.6%

11、心身疾病的诊断标准

A、明确的临床症状

B、明确的心理社会因素

C、明确的病理学改变

D、排除生物学因素引起的疾病

E、以上说法均正确

12、下列关于心身疾病的诊断标准表述最正确的是A、有明确的临床症状、体征

B、有明确的病理学改变

C、有明确的心理社会因素,并且与上述改变构成因果关系

D、排除神经症、精神病和理化、生物学因素引起的疾病

E、以上都是

13、面对威胁性的应激源,通过各种适当的心理和行为对策来消除或缓解个体的紧张状态,称之为

A、激励

B、解脱

C、回避

D、应对

E、超脱

14、人生会遇到无数应激源的作用,只有那些对人有意义的刺激物才能引起心理应激反应,这些事物是否对人有意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A、应激源的强度

B、应激源的性质

C、应激源的数量

D、人的认知评价

E、人的智力水平

15、汽车正在行驶中,一名儿童突然冲向马路对面。司机急刹车。汽车在发出刺耳的刹车声后停住,儿童在车前的半米处跑过。这时司

机顿感心跳加快,头上冒汗,手脚无力。这种情绪状态是

A、心境

B、激情

C、情感

D、应激

E、情操

16、下列关于应激的概念描述最为准确的是

A、外界刺激和环境要求

B、机体对伤害性刺激的特异性防御反应

C、对环境适应的反应

D、机体对伤害性刺激的非特异性防御反应

E、内外刺激因素

17、不影响个体对应激的认知评价的是

A、人格特征

B、生活经历

C、应激源性质

D、对应激源的敏感度

E、当时个体的心身状态

18、不应列为心理应激对健康的消极影响的是

A、使已有的疾病加重

B、适应性调整,恢复内稳态

C、使原有的疾病复发D、损害适应能力,引发心身症状

E、与其他因素共同影响引发新的疾病

19、下列属于应对心理应激的方法是

A、自我调节

B、提高自身应对能力

C、取得社会支持和安慰

D、调整对刺激事件的认识态度

E、以上说法均正确

20、应激的心理反应不包括

A、行为反应

B、情绪反应

C、认识反应

D、神经反应

E、自我防御反应

21、有关应激的生理反应说法错误的是

A、激素水平升高

B、引发病理性改变

C、降低心的血流供应

D、广泛影响体内各系统的功能

E、持续的应激引起机体生理功能的紊乱

22、人们在遇到压力、痛苦、困境时,引起自杀的主要原因是

A、逃避应激源B、排除应激源

C、难以应对应激源

D、没意识到应激源

E、想超越应激源

二、B

1、A.内科心身疾病

B.儿科心身疾病

C.外科心身疾病

D.口腔科心身疾病

E.皮肤科心身疾病

<1> 、类风湿关节炎属于

A B C D E

<2> 、十二指肠溃疡属于

A B C D E

<3>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属于

A B C D E

<4> 、慢性荨麻疹属于

A B C D E

2、A.环境性应激源

B.心理性应激源

C.社会性应激源

D.职业性应激源E.生活性应激源

<5> 、生活事件、日常困扰属于

A B C D E

<6> 、生物学刺激物属于

A B C D E

<7> 、挫折与心理冲突

A B C D E

<8> 、常常由于人与工作岗位的要求不相适应而造成

A B C D E

答案部分

一、A1

1、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心身疾病是心理社会因素在发病、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

2、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心身疾病的诊断标准:

①有明确的临床症状、体征和病理学改变。

②有明确的心理社会因素,并且与上述改变构成因果关系。

③排除神经症、精神病和理化、生物学因素引起的疾病。

3、【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几种常见的心身疾病: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癌症。原发性高血压是以慢性血压升高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高血压导致冠心病、脑卒中、肾衰竭等并发症。抑郁症属于精神疾病。

4、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心身统一的观点:一个完整的个体应包括心、身两个部分,两者相互影响。对外界环境的刺激,心、身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反应的。因此,在医学心理学的研究中,心身或者说精神与躯体是相辅相成的。

5、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1959年美国心脏病学家Friedman和Rosenman在对冠心病患者的前瞻性和回顾性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A型行为类型”的人,认为这种行为类型与冠心病有密切联系,故又称为“冠心病易患模式”。

6、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行为医学界认为“C型行为”与癌症的发生相关。研究显示,“C型行为”者存在免疫功能低下的现象。

7、

【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心身疾病诊断要点包括:①确定躯体症状;②寻找致病的心理社会因素;③排除躯体疾病和神经症的诊断;④关注疾病症状与心理应激反应的相似性。

8、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A型行为的特点:争强好胜,雄心勃勃,积极工作,而又急躁易怒,即具有时间紧迫感和竞争敌对倾向等特征。

9、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A型行为的特点:争强好胜,雄心勃勃,积极工作,而又急躁易怒,即具有时间紧迫感和竞争敌对倾向等特征。相反悠然自得,容易满足,随遇而安,无时间紧迫感,不争强好胜属B型行为类型。

10、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焦虑情绪反应和心理矛盾的压抑的抑制性敌意是高血压病患者发病主要心理因素。高血压病人中,A型行为占63.6%,对照组占36.4%,有显著差异。

11、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心身疾病的诊断标准:①有明确的临床症状、体征和病理学改变。②有明确的心理社会因素,并且与上述改变构成因

果关系。③排除神经症、精神病和理化、生物学因素引起的疾病。

12、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心身疾病的诊断标准

①有明确的临床症状、体征和病理学改变。

②有明确的心理社会因素,并且与上述改变构成因果关系。

③排除神经症、精神病和理化、生物学因素引起的疾病。

13、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应对是指个体面对应激源的威胁时,采取的各种行为和策略以适应环境的要求以缓解情绪的紧张。

14、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首先,同一环境事件对某人可能有应激性,而对他人可能不具有应激性。大多数外部刺激不能绝对地被定义为具有应激性。个人的认知评价才使某一事件具有应激性。其次,同一个体在不同场景会把同一时间解释成具有应激性或不具有应激性。因为身体条件、情绪和动机等心理状态的不同而影响评价过程。事件本身是不具有应激性,只有当真的丧失和感到丧失或觉察并估价到一种威胁时才会变得具有应激性。由此提出了心理应激学说中的认知评价理论。

15、

【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应激是指机体对各种内、外界刺激因素所作出的适应性反应的过程。应激的最直接表现即精神紧张。生活中遭遇突发事件时,由于紧急的情景刺激了有机体,就能使其激活水平很快改变,引起情绪的高度应激化。在危险的境遇下地采取果断的决定,在瞬息变化的情况下作出迅速的反应,这些都是应激状态。应激可能使人的活动变得积极,思想变得清晰明确。人的个性特征在应激反应中起决定作用,迅速的判断力、意志自觉性、意志果断性、坚毅的精神、类似的行为经验,都是积极应激反应不可缺少的条件。

16、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应激的概念最初由加拿大心理学家塞里于1936年首次提出,认为应激是机体对伤害性刺激的非特异性防御反应。拉扎卢斯于1968年提出了心理应激的概念,认为心理应激是人对外界环境有害物、威胁、挑战经认知、评价后所产生的生理、心理和行为反应。

17、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考虑敏感度没有影响到认识和判断,但表现得更为敏感。应激源性质会影响个体参应激的分析和判断。

18、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应激的消极意义:①频繁、强烈而突发过度的应激可造成机体唤醒障碍(唤醒不足或过度),耗损过度,适应能力减弱,使心身功能和社会活动障碍,作业能力受损,工作、学习效率下降,引发事故和车祸。

②持久和慢性应激,使机体处于适应不良和易感状态,耗竭机体储备,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免疫功能下降,导致心身疾病,引发精神障碍,加重原有的躯体和精神疾病。

③应激引起适应不良,造成个体认知上的悲观预测,社会适应功能下降,出现行为障碍。

19、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应对心理应激的方法:①调整对刺激事件的认识态度;②提高自身应对能力;③学会放松和自我调节;④取得社会支持和安慰,利用各种有效的应对资源。

20、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应激的心理反应包括:①认识反应;②情绪反应;

③行为反应;④自我防御反应。

21、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应激源作用于人体时,中枢神经系统对应激信息接受、整合,传递至下丘脑,下丘脑通过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释放大量儿茶酚胺,增加心、脑、骨骼肌的血流供应。同时,下丘脑分泌的神经激素可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导致激素水平升高,广泛影响体内各系统的功能。严重而持续的应激可引起机体生理功能的紊乱和失衡,以至于引发病理性改变。

22、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逃避应激源是心理应激状态下的一种行为反应。回避与逃避:回避是指事先知道应激源将会出现,立即采取行动,避免与应激源的接触;逃避是指已经接触应激源后,采取行动远离应激源。两种方式都是为了避免发生强烈的应激反应所造成的心理和身体的伤害。

二、B

1、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外科心身疾病:全身性肌肉痛、书写痉挛、外伤性神经症、阳痿、类风湿关节炎。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内科心身疾病:原发性高血压、原发性低血压、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阵发性心动过速、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神经性呕吐、神经性厌食症、溃疡性结肠炎、过敏性结肠炎;支气管哮喘、过度换气综合征、偏头痛、肌紧张性头痛、自主神经失调症、甲状腺功能亢进、艾迪生病、副甲状腺功能亢进、副甲状腺功能低下、垂体功能低下、糖尿病。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口腔科心身疾病:复发性慢性口腔溃疡、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特发性舌痛症等。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皮肤科心身疾病:神经性皮肤炎、皮肤瘙痒症、圆形脱发、多汗症、慢性荨麻疹、牛皮癣、湿疹、白化病。

2、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社会性应激源:生活事件、日常困扰、重大变故和文化冲突等。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环境性应激源:各种特殊环境、理化和生物学刺激物。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心理性应激源:如挫折与心理冲突。挫折是由于各种障碍造成动机行为而不能达到目的或趋向目标的进程受阻而延搁时产生的紧张状态和情绪反应。心理冲突包括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和多重趋避冲突。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职业性应激源指与工作有关的应激源,常常由于人与工作岗位的要求不相适应而造成。当然,不良的作业环境、人际关系障碍、组织的激励机制、组织结构也是重要的应激源。

一、A1

1、依据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人的心理品质及水平做出的鉴定称为

A、心理诊断

B、心理测量

C、心理测验

D、心理调查

E、心理评估

2、通过交谈或问卷的方法了解一些人对某一事件的感受、态度和行为,在医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中属于

A、调查法

B、临床观察法

C、个案法

D、实验法

E、心理测验法

3、效度反映心理测量结果的

A、一致性

B、可靠性

C、真实性

D、代表性

E、客观性

4、心理测量工具好坏的最基本标志是

B、信度和效度

C、代表性

D、标准化

E、以上都不是

5、以下哪项是测验取样的平均值,即正常的或平均的成绩

A、常模

B、投射

C、信度

D、效度

E、平均值

6、以下哪项指一个测验工具在对同一对象的几次测量中所得结果的一致程度

A、常模

B、投射

C、信度

D、效度

E、平均值

7、指一个测量工具能够测量出其所要测东西的真实程度为

A、常模

B、投射

C、信度E、平均值

8、下列有关心理测验的标准化说法错误的是

A、是增加测量误差

B、所编制的测验需要具备心理测量学的技术指标

C、在测验的编制过程中需要按照一套标准的程序建立测验内容

D、在测验实施过程中施测人员要严格按照测验的操作规程执行

E、主要涉及三个方面

9、目前最常用的智力高低表示法是

A、比率智商

B、离差智商

C、百分位数

D、智力年龄

E、项目数

10、目前我国最常用的智力量表是

A、斯坦福-比纳智力量表

B、洛奇-桑代克智力量表

C、韦克斯勒智力量表

D、瑟斯顿智力量表

E、勒特国际操作量表

11、艾森克人格问卷的分量表中,代表情绪稳定性特征的是

A、E量表B、N量表

C、P量表

D、L量表

E、以上都不是

12、投射性测验的理论基础是

A、精神分析理论

B、行为主义理论

C、人本主义理论

D、认知理论

E、心理生理学理论

13、为了了解被检者的思维品质,检查者使用了填词测验,这种测验方法属于

A、投射法

B、问卷法

C、作业法

D、操作法

E、以上都不是

14、下列心理测验的分类属于根据功用分的

A、人格测验

B、问卷法

C、作业法

D、投射法E、以上说法均正确

二、B

1、A.会谈法

B.观察法

C.作品分析法

D.心理测验法

E.调查法

<1> 、心理评估中最常用的一种基本方法

A B C D E

<2> 、是一种间接的、迂回的方式为

A B C D E

<3> 、哪种方法是任何方法无法取代的

A B C D E

<4> 、可以作为一个客观依据留存的方法

A B C D E

答案部分

一、A1

1、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心理评估是依据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人的心理品质及水平所作出的鉴定。所谓心理品质包括心理过程和人格特征等内容,如情绪状态、记忆、智力、性格等。

2、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调查的含义是当有些资料不可能从当事人那里获得时,就要从相关的人或材料那里得到。因此,调查是一种间接的、迂回的方式。当然,有些资料即便可以从当事人那里获得,但可信度如何,所以也需要再进行调查以便印证资料的可信程度。现状调查主要围绕与当前问题有关的内容进行,如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如何,适应能力的水准等,以与当事人关系密切的人(如同学、同事、父母、亲友、老师、领导、兄弟姐妹等)为调查重点。

3、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效度指一个测量工具能够测量出其所要测东西的真实程度。它反映工具的有效性、正确性。

4、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信度是指一个测验工具在对同一对象的几次测量中所得结果的一致程度。它反映工具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在相同情况下,同一受试者在几次测量中所得结果变化不大,便说明该测量工具性能稳定,信度高。效度指一个测量工具能够测量出其所要测东西的真实程度。它反映工具的有效性、正确性。信度和效度是心理测量工具好坏的最基本标志。

5、【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常模是测验取样的平均值,即正常的或平均的成绩。

6、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信度是指一个测验工具在对同一对象的几次测量中所得结果的一致程度。它反映工具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7、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效度指一个测量工具能够测量出其所要测东西的真实程度。它反映工具的有效性、正确性。

8、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心理测验的标准化是减少测量误差,使测量结果可靠和有效的必要保证。测验的标准化涉及几个方面:一是在测验的编制过程中需要按照一套标准的程序建立测验内容、制定评分标准、固定实施方法(包括指导语);二是所编制的测验需要具备心理测量学的技术指标,并且达到一定标准;三是在测验实施过程中施测人员要严格按照测验的操作规程执行。

9、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智商有两种计算方式:一种是“年龄智商”,也

称为“比率智商”,它是以一个人的年龄为参照标准来对智力进行衡量。由于一个人的智力在成年时不会随着实际年龄持续增长,因此年龄智商在实际应用中会受到很大,它不适合用于成年人。后来韦克斯勒在编制智力测验时发展了“离差智商”来取代“年龄智商”。故离差智商是目前比较常用的智力高低表示方法。

10、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韦克斯勒智力量表:韦克斯勒于1939年编制了Wechsler-Bellevue量表(简称W-BI),1995年W-BI经修订后成为目前使用的韦克斯勒成人智力量表(WAIS)。1981年以后我国的心理学家对此量表进行修订,产生了便于我国文化背景使用的韦克斯勒量表。11、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的四个分量表分别为:①E 量表(内-外向量表),主要测量人格的外显或内隐倾向。②N量表(神经质量表)测情绪稳定性。高分者对外界的刺激敏感,容易产生焦虑、紧张等情绪反应。③P量表(精神质量表),测潜在的精神特质或称倔强。艾森克认为精神特质在每个人身上都存在,只不过程度不同而已。分数高者表现为比较孤独、不合群,具有一定的攻击倾向,社会适应水平较低。④L量表(掩饰量表),也称“测谎”,为效度量表。测受试者的掩饰或防御倾向,分数过高则表示测量的可靠性较差,影响结果评定。

12、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投射性测验与精神分析的理论有关。该理论认为一个人对一事物的感知、联想或反应有时是由潜意识或内心深处的矛盾冲突所决定的。测验的方法是把一些模糊的云雾状墨迹或无一定意义的图像或不完整的句子呈现给受试者,让受试者根据自己的认知和体验来解释、说明及联想,以诱导出受试者的经验,使他的人格特点能“投射”到这些测验材料上。

13、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投射法:测验材料无严谨的结构,如一些意义不明的图像、一片模糊的墨迹或一句不完整的句子。要求受试者根据自己的理解随意作出回答,借以诱导出受试者的经验、情绪或内心冲突。投射法多用于测量人格,如洛夏墨迹测验、TAT等,也有用于异常思维的发现,如自由联想测验、填词测验等。

14、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心理测验的分类:根据功用分为智力测验、人格测验、神经心理学测验;根据测验方法分为问卷法、作业法、投射法。

二、B

1、

【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会谈法也称作“交谈法”、“晤谈法”等。其基本形式是主试者与被评估者面对面的语言交流,也是心理评估中最常用的一种基本方法。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调查法:调查的含义是当有些资料不可能从当事人那里获得时,就要从相关的人或材料那里得到。因此,调查是一种间接的、迂回的方式。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心理测验法:在心理评估中,心理测验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尽管一些基本方法(会谈法、调查法、观察法)应用普遍,但是这些都无法取代心理测验的作用。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作品分析法:也称产品分析法。所谓“作品”指被评估者所作的日记、书信、图画、工艺等文化性的创作,也包括了他(她)生活和劳动过程中所做的事和东西。通过分析这些作品(产品)可以有效地评估其心理水平和心理状态,并且可以作为一个客观依据留存。

文档

2019年口腔执业医师考试试题及答案(卷五)

2019年口腔执业医师考试试题及答案(卷五)一、A11、心理健康的首要标准是A、智力正常B、情绪良好C、人际和谐D、社会适应E、人格完整2、智力包括一个人的A、观察力B、注意力C、想象力D、思维力E、以上等能力的综合3、下列哪一项属于人际和谐的表现A、乐于与人交往B、交往中保持而完整的人格C、能客观评价别人D、交往中积极态度多于消极态度E、以上都是4、下列哪一项属于人格完整主要表现的是A、人格的各个结构要求不存在明显的缺陷与偏差B、具有清醒的自我意识,不产生自我同一性混乱C、以积极进取的人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