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旭 113163
一、设计指标
VDD=3V~6V Vref =1.27V PPM<20ppm/℃
二、电路原理图
三、原理分析
1、核心思想:利用PTA T 电压和双极性晶体管发射结电压的不同的温度特性,获取一个与温度及电源电压无关的基准电压。
2、详细机理分析
带隙电压基准的基本原理:
=∂+∂⋅-
+V V βα0V V T ++∂⎛⎫
> ⎪∂⎝⎭
0V V T --∂⎛⎫< ⎪∂⎝⎭
α
β
∑
REF V V αβ+-
=⋅+⋅
基准电压表达式 : 双极型晶体管,其集电极电流(IC )与基极-发射极电压(VBE )关系为: 其中, 利用此公式推导得出VBE 电压的温度系数为
其中, 是硅的带隙能量。
当 时
这个温度系数本身就与温度有关。
正温度系数的产生机理:如果两个同样的晶体管(IS1= IS2= IS ,IS 为双极型晶体管饱和
电流)偏置的集电极电流分别为nI0和I0,并忽略它们的基极电流,那么它们基极-发射极电压差值为
因此,VBE 的差值就表现出正温度系数
这个温度系数与温度本身、集电极电流都无关。
利用上面的正,负温度系数的电压,可以设计一个零温度系数的基准电压,有以下关系:
因为
因此令, 只要满足上式 ,便可得到零温度系数的VREF 。故有:
结合以上基本原理,现返回到最初选择的拓扑图,分别采用电流镜接法,M3、M4使得I1与I2电流相等,而M1与M2的电流镜接法又使得X 与Y 点的电位相等。
因而有: R I
n n
12T
I V VEB 2-VEB 1VR1==
=
REF V
V V
αβ+-
=⋅+⋅exp()
C S BE T I I V V =T V
kT q =(4)BE T g BE V m V E q V T T -+-∂=∂ 1.12g E eV =1.5m ≈-750BE V mV ≈300T K =1.5BE V T mV C ∂
∂≈-︒12
BE BE BE V V V ∆=-0012
ln ln ln T T T s s nI I V V V n I I =-=ln 0BE V k
n T q ∂∆=>∂(ln )
REF BE T V
V V n αβ=⨯+⨯1.5/BE V T mV C ∂∂≈-︒0.087/T V T mV C ∂∂≈︒1
α=(ln )(0.087/) 1.5/n mV C mV C
β⨯︒=︒(ln )17.2
n β⨯≈n
V R R V V T BE REF ln 1
23+=
当 时 V V
T
026.0=
可推得 REF V =1.197V
3、调试分析
采用管子的宽长比如下图
暂且设置电阻R1=26K ,R2=230K ,晶体管1并联为7,晶体管2、3均设置为1. 初次运行结果如下图
750BE
V mV ≈300
T K =
由上图可知在R2=460K的时候参考电压变化较小,进一步缩小R2扫描范围,从400K到460K仿真得到下图:经过PPM计算得到如下图的结果
PPM值已接近指标要求,但是输出电压高于指标要求,进一步分析发现,为减小输出电压,应减小M8管的宽长比,提高其过驱动电压,为此经过反复调试,最终确定M8管的
W=1.1um,L=625nm,进一步调整R2扫描范围从520K到540K,仿真结果如下:
经过计算PPM值得到如下结果:
由图可见PPM值在R2=525K时PPM值最小为18.28,为进一步得到最佳结果,采用优化处理,优化处理后仿真得到如下结果:
由上图可知在R2=524.8K时,得到最佳PPM值为18.02,基本符合指标要求。
输出噪声仿真结果如下图:可以看出带隙基准电压源的噪声主要由NM1、NM2、PM1、PM0的热噪声组成,总输出噪声为0.000657408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