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关于扬州八怪社会实践的调查报告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6 04:28:53
文档

关于扬州八怪社会实践的调查报告

扬州八怪社会实践的调查报告前言提到扬州八怪,就不得不提到一个古老的地名-----扬州。扬州建城两千多年以来,几经繁华,几度盛衰。有唐时的诗人流连,有宋代的词人唱和,更有清朝的盐商云集,文化昌盛。浩浩荡荡两千年的历史长河,并未淹没扬州那如天上繁星般灿烂的文人墨客,而扬州八怪,就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扬州自隋唐以来,即以经济繁荣而著称,虽经历代兵祸破坏,但由于地处要冲,交通便利,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战乱之后,总是很快又恢复繁荣。进入清代,虽惨遭十日屠城破坏,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发展,又呈繁荣景象
推荐度:
导读扬州八怪社会实践的调查报告前言提到扬州八怪,就不得不提到一个古老的地名-----扬州。扬州建城两千多年以来,几经繁华,几度盛衰。有唐时的诗人流连,有宋代的词人唱和,更有清朝的盐商云集,文化昌盛。浩浩荡荡两千年的历史长河,并未淹没扬州那如天上繁星般灿烂的文人墨客,而扬州八怪,就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扬州自隋唐以来,即以经济繁荣而著称,虽经历代兵祸破坏,但由于地处要冲,交通便利,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战乱之后,总是很快又恢复繁荣。进入清代,虽惨遭十日屠城破坏,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发展,又呈繁荣景象
扬州八怪社会实践的调查报告

前言

  提到扬州八怪,就不得不提到一个古老的地名-----扬州。扬州建城两千多年以来,几经繁华,几度盛衰。有唐时的诗人流连,有宋代的词人唱和,更有清朝的盐商云集,文化昌盛。浩浩荡荡两千年的历史长河,并未淹没扬州那如天上繁星般灿烂的文人墨客,而扬州八怪,就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

  扬州自隋唐以来,即以经济繁荣而著称,虽经历代兵祸破坏,但由于地处要冲,交通便利,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战乱之后,总是很快又恢复繁荣。进入清代,虽惨遭十日屠城破坏,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发展,又呈繁荣景象,成为我国东南沿海一大都会和全国的重要贸易中心。康乾盛世以来,社会安定,文化昌盛,中产之家乃至平民中稍富有者,亦求书画悬之室中,以示风雅,民谚有“家中无字画,不是旧人家”之说。据《扬州画舫录》记载,本地画家及各地来扬画家稍具名气者就有一百数十人之多,其中不少是当时的名家,涌现了一大批具有开创性贡献的绘画大师,“扬州八怪”也就是其中的声名显著者。

  扬州八怪是清康乾年间活跃在扬州的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画家群体,八怪之说由来已久,但八人的名字,其说互有出入,基本为罗聘、李方膺、李鱓、金农、黄慎、郑燮、高翔和汪士慎,此外还有高凤翰、华嵒,边寿民、闵贞等,共有十五六人之多。

  

  一. 扬州八怪的形成

  1. 依江临河,交通便利

   吴王夫差于两千年前消灭了小小的邗国,并在此筑城,修了邗沟,这便是扬州城建城的历史。而到了隋朝,隋炀帝下旨开凿京杭大运河,疏通邗沟,将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连接起来,贯穿南北。这虽是滥用民力,却功利千秋万代。扬州地处运河与长江交汇处,交通便捷,人才因此频繁来往,物资也因此而频繁交流,地区日益富庶,唐时便负盛名。《资治通鉴》曰“扬一益二”。今唐城遗址以及大量出土文物,便映证了唐诗中“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看神仙”的盛况。明清交替,扬州虽遭“扬州十日”的蹂躏,但经今百年的休养生息,扬州再次兴盛。凭着依江临河,交通便利的优越的天然条件,再次成为全国最富庶的城市之一。运河上商贩聚集,文人来往,城市中人头攒动,盐商也在此筑宅,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2. 百业兴旺,盐业为最 

  盐业一直是官府垄断的产业,吴王刘濞曾煮海为盐,密谋造反,最后落得个自杀的下场。以后历代王朝对盐业一直很重视,严惩制私盐者。“自古两淮之利,重于东南,而两淮为最”。由于两淮地区东临黄海,西连运河,南北广袤数百里,盐场二三十处,皆可煮海为盐,造价低廉而产量极丰,且水网交错、航行便利,广销河南、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六省。因此 ,自古以来,两淮盐场便成为全国盐产量最大、销路最广的地区。同时,也成为历代封建王朝借以立国的“财富之源”。扬州地江以北,淮河以南,西濒运河,东临大海,方圆数百里内,河道纵横,水陆交通便捷,是自隋朝开凿京杭大运河以来南漕北运船舶必经之咽喉。加之扬州附近有当时全国最大的海盐产场,历史上一直流传着“两淮盐,天下咸”的民谚,而两淮盐业的管理中心就在扬州,扬州自然也就成了两淮盐商的聚集地。在盐业的带动下,各行各业空前繁荣,玉器,漆器,雕版印刷,丝绸制品名扬天下,时人传唱“青海玉,扬州工”。

  3. 官吏崇文,盐商养士

  扬州有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当时地方如王士祯、孔尚任、卢见曾等,十分重视文化。常常是“昼了公事,夜接词人”。学者名流得到礼遇。当时盐商又多行养士之风,常常举行诗文酒会。在此之下出现了“天下文士半集维扬”的盛况。

  4. 石涛倡导,借古开今

  石涛(明,1630一1724年) 明末清初的“清初四僧”之一, 中国清代画家, 自称苦瓜和尚, 著《苦瓜和尚画语录》,阐述了他对山水画的认识,提出一画说,主张“借古以开今”,“我用我法”,和“搜尽奇峰打草稿”等.

  石涛晚年客居扬州。他在绘画上主张“笔墨当随时代”;在艺术上主张“天法而法乃为至法”。从理论到实践,开清代文化变革创新之先河,吸收传统文化的精髓,但不受传统精神束缚,反对墨守成规,敢于破陈法,为扬州八怪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二.扬州八怪的代表人物

  扬州八怪是中国清代中期活动于扬州地区一批风格相近的书画家总称,或称扬州画派 ,“扬州八怪”之说,由来已久。但8人的名字,其说互有出入。据李玉棻《瓯钵罗室书画过目考》中的“八怪”为罗聘、李方膺、李鱓、金农、黄慎、郑燮、高翔和汪士慎。此外,各书列名“八怪”的,尚有高凤翰、边寿民、闵贞等,说法很不统一,今人取“八”之数,多从李玉棻说。

  1. 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今人谓之为八怪之首。他的诗关注现实,认为诗歌要“拂尘帝王之事业,歌咏百姓之疾苦,剖析圣贤之精义,描写英杰之风猷”,能想百姓所想,急百姓所急。他还常通过一些题画诗表达个人情怀,对老百姓的无比眷恋。如《竹石》中的“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中的“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近现代著名画家徐悲鸿曾在郑燮的一幅《兰竹》画上题云:“板桥先生为中国近三百年最卓绝的人物之一。其思想奇,文奇,书画尤奇。观其诗文及书画,不但想见高致,而其寓仁悲于奇妙,尤为古今天才之难得者。”

  2.金农(1687—17) ,字寿门,号冬心,杭州人。他博学多才,五十岁金农后始作画,终生贫困。为罗聘之师。他长于花鸟、山水、人物,尤擅墨梅。他的画造型奇古、拙朴,布局考究,构思别出新意,作品有《墨梅图》、《月花图》等。他独创一种隶书体,自谓“漆书”,另有意趣,又谓金农体或冬心体,笔画横粗竖细,撇飘逸而捺厚重,字体多呈长方形,头重脚轻,甚为好看。

  

   3. 罗聘,(1733-1799)祖籍安徽歙县,后为江苏甘泉(今扬州)人。清代著名画家,字大,号两峰,又号衣云、别号花之寺、金牛山人、洲渔父、师莲老人,是八怪中最年轻的,24岁时,拜金农为师,学诗习画,30岁时在扬州画界崭露头角。其代表作有:《物外风标图》(册页)、《两峰蓑笠图》、《丹桂秋高图》、《成阴障日图》、《谷清吟图》、《画竹有声图》等。著有《香叶草堂集》。他还是中国最早的漫画家,《鬼趣图卷》是他的存世名作,画家以夸张手法描 绘出一幅幅奇异怪谲的鬼怪世界,借以讽喻社会现实,画鬼即是画人,将人间的丑恶百态刻画的入木三分,堪称古代杰出的漫画。

  

  4. 黄慎(1687-1770后),字恭懋,一字恭寿,号瘿瓢,东海布衣等,福建宁化人。擅长人物写意,间作花鸟、山水,笔姿荒率,设色大胆。黄慎的诗文、狂草书法,绘画被称三绝. 他的诗作,情韵清远,如岩绝 ,烟凝霭积,能非凡境,有《蛟湖诗集》存世。为“扬州八怪”中全才画家之一。

  

  5. 汪士慎(1686--1759),字近王世贞人,号巢林,别号溪东外史、晚春老人等,原籍安徽歙县,居扬州以卖画为生。工花卉,随意点笔,清妙多姿。尤擅画梅,常到扬州城外梅花岭赏梅、写梅。有诗曰:“小园栽梅一两行,画空疏影满衣裳。冰华化水月添白,一日东风一日香。”

  

  6.李方膺(1695--1755),字虬仲,号晴江,又号秋池、衣白山人、抑园、借园主人等,江苏南通人。雍正八年出任山东兰山(今临沂)知县,因得罪上司被捕入狱,乾隆元年获释,官复原职。后在安徽潜山和合肥任知县,仍以不善逢迎,获罪罢官。

  

  

  7.高翔(1672-1734),又称高其佩,字韦之、韦三,号且园、南村、书且道人。江苏扬州人,一生未做官,与石涛、金农、汪士慎为友。他

  晚年时由于右手残废,常以左手作画。他善用手指作画,他开创的“指画”成为绘画中一个重要流派。

  

   8. 李鱓(1686--1762),字宗扬,号复堂,又号懊道人,江苏兴化人。康熙五十年中举,五十三年以绘画召为内廷供奉,因不愿受正统派画风束缚而被排挤出来。乾隆三年以检选出任山东滕县知县,以忤大吏罢归。在两革科名一贬官之后,至扬州卖画为生。李觯早年画风工细严谨,颇有法度;中年始转入粗笔写意,落笔苍劲,大胆泼辣,纵横驰骋,挥洒自如,感情充沛,不拘绳墨,富有气势。其作品曾遭到保守者的反对,认为有霸悍之气。

  三.扬州八怪之怪

  扬州八怪“怪”在坎坷波折的身世、独辟蹊径的立意、不落窠臼的技法、挥洒自如的笔锋、特立高标的品行。在封建制度极端残酷又大兴的时代,他们却敢于与众不同,标新立异,无怪乎当时一督抚摇头直称“怪哉,怪哉”。邓拓在咏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时曾写道“歌吹扬州惹怪名,兰香竹影伴书声”,也可以算作对他们“怪”之特点的总结吧。

  扬州八怪主张推陈出新,自立门户。在艺术创作上师法自然,抒发性情;在绘画风格上,各具特色,争奇斗艳;在表现手法上,追求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他们与当时占主导地位的正统画派相对立,而被称之为“怪”,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观念的改变,这“怪”名已由贬变褒了。

  四、扬州八怪的艺术特色及影响

  扬州八怪知识广博,长于诗文。在生活上大都历经坎坷,最后走上了以卖画为生的道路。他们虽然卖画,却是以画寄情,在书画艺术上有更高的追求,不愿流入一般画工的行列。他们的学识、经历、艺术修养、深厚功力和立意创新的艺术追求,已不同于一般画工,达到了立意新、构图新、技法新的境界,开创了一代新画风,为中国的发展立下了不朽的功业,对后世文人画家产生深远影响。

  “扬州八怪”是一群富有正义感的知识分子,他们对官场的,富商的巧取豪夺,都有所了解。他们面对现实生活中的差别,结合自身的遭际,对社会产生了强烈不满。对遭受苦难的人民,他们常寄予深切的同情,并代为发出愤怒之声。但由于他们接受的是封建文化教育,而当时的清王朝又正处于盛世,他们的感慨和不满不可能突破封建思想的藩篱。他们当中,做官的力争能有所建树,使百姓安居乐业,以维护封建秩序;无意官场的,则洁身自好,不苟同流俗,以清高自我为标榜。然而,他们又不可能摆脱对地主官商的经济依附,所以常处在思想矛盾的极端痛苦之中,在愤世嫉俗之外,不得不妥协以求生存。 

  扬州八怪所处的康乾盛世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盛世。虽百姓安居,市场繁茂,交流频繁,但是,看似强大的清帝国已不可挽回地走向了衰败,封建主义的制度也在大变革的前夕悄悄土崩瓦解,封建制度的弊病也不可逆转的暴露出来,只能说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回光返照。中国这艘航船已经很残旧了,仅仅只是靠康雍乾这三位颇有才能的掌舵者才勉强维持,不至于在大海上迷失方向。盛世的背后,是官场的,才让和珅此等小人飞黄腾达,从18世纪末年以后,社会危机不断爆发,昔日表面上繁荣一时的清朝社会很快陷入萧条冷落的“中衰”之中:民众反抗不断,自然灾害仍然频繁,官僚盛行,府库空虚,财政困难,中国落后于西文世界发展水平成为定局,控落后挨打的悲惨命运实际上是在康乾盛世时期最终铸定的。扬州八怪对此有深刻的了解,他们清楚社会的种种弊病,却无力改变。他们中大部分都未曾做官,少数从官者也因不善逢迎,愤然辞官而去。

  他们不愿趋炎附势,不愿随俗沉浮,也就寄情山水书画,表达自己的个人情怀和百姓疾苦。他们钦佩石涛等人的艺术成就,崇拜他的创造精神,却“师其意不在迹象间”,不死守临摹古法。八怪喜画梅,画兰,画竹。他们借梅的傲雪凌霜,兰的幽香清高,竹的虚心有节,临风挺劲抒胸中抱负。如板桥云:“无多竹叶没多山,自有清风在人间。”李方膺道:“十日厨烟未断炊,古梅几笔便舒眉。”即景写生,托物言清,自有一番风骨。

  扬州八怪绘画或工或写,情趣横生,形神兼备,耐人寻味。其积极创新的精神,给传统的保守派以有力的冲击,对后世画风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五、扬州八怪当代的研究,继承,对当代人的启示和发扬八怪的传统成果和前景

  扬州八怪是当时画坛的异类,而他们的作品,抒发自己的心灵,纵横驰骋,不拘一格,给人以美的感觉和享受。

  扬州八怪”的存世书画作品为海内外200多家图书馆和博物馆收藏。300多年来,他们开创的一代画风,不仅在中国绘画艺术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在世界艺术界一直受到广泛重视,产生了深刻而久远的影响。“扬州八怪”在海内外享有盛誉,“扬州八怪”学术研究遍布世界各地,成果累累,知名研究专家数以百计。扬州市专门建立了“扬州八怪纪念馆”。

  我认为,每个扬州人,江苏人,乃至中国人,都有责任和义务了解、欣赏、品读扬州八怪,无论是他们杰出的艺术成就,对中国画坛的深远影响,还是他们“清白一生殊”的高风亮节,对穷苦百姓“一枝一叶总关情”的爱民深情,都值得我们反复琢磨,仔细品读。这是民族的文化与遗产,每个人都有必要将它继承与发扬,只有每人真正重视并热爱,才会让它发扬光大,成为每个中国人最自豪的光辉民族文化遗产。

  人类已步入了21世纪,再看三百年前这一伟大的艺术家群体,我们不能只单纯的看到他们艺术和书画上的杰出成就,而应该从那个时代的特征,从他们对待艺术的精神入手,寻找到对于我们现代人生存有智慧的东西。

  扬州八怪对待艺术的态度令我们动容。他们不拘泥传统,能在吸收前辈画家优点的同时,加以创新与研究。他们不满足于现状,追求新的风格,在那个年代,新奇与创新是怪异的,不受欢迎的,但他们没有被世俗所,打破了常规,开辟出了属于自己的广阔新天地,最终名留青史,扬名海外。现在是21世纪,创新是主流,我们应像扬州八怪那样,不墨守陈规、生搬硬套,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锻炼创新思维的能力,从而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扬州八怪清高洒脱,豪放不羁。他们不满于黑暗的现实,而是关心人民疾苦,国家祸福,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并能真真正正为百姓做事而不谋求个人私利。虽然时代由不得他们选择,他们却依旧能保持自己清高的本色,做到“出淤泥而不染,濯青涟而不妖”。正所谓“众人皆醉我独醒,众人皆浊我独清”。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能做到这些的,古今又有几人,倘每个人都能如此,社会必将进步,公民的素质必将提高,我们的祖国,也必将繁荣昌盛!

  

文档

关于扬州八怪社会实践的调查报告

扬州八怪社会实践的调查报告前言提到扬州八怪,就不得不提到一个古老的地名-----扬州。扬州建城两千多年以来,几经繁华,几度盛衰。有唐时的诗人流连,有宋代的词人唱和,更有清朝的盐商云集,文化昌盛。浩浩荡荡两千年的历史长河,并未淹没扬州那如天上繁星般灿烂的文人墨客,而扬州八怪,就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扬州自隋唐以来,即以经济繁荣而著称,虽经历代兵祸破坏,但由于地处要冲,交通便利,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战乱之后,总是很快又恢复繁荣。进入清代,虽惨遭十日屠城破坏,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发展,又呈繁荣景象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