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评分标准说明
一、基本原则
1.填空题不给中间分数;
2.必须严格执行评分标准的分数分段,不可以将标准中的分数段再细分;
3.若出现其他解法,必须参照评分标准的得分点给出相应的评分细则;
4.直接给出答案,原则上不给分;若所需步骤在后面的解答中含有,则给全部分数;
5.对于比较容易的解答题,应特别强调解题的过程;
6.对有几问的题,若前一问没有解出,但利用第一问的结果,给出了后续问题的正确答案,则不影响后几问的得分。
二、几点说明:
1.关于填空题:
第10题,若开闭区间出错,则不得分;第13题,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2.关于第15题:
解:cos2=1-2sin2 …………………………………………3分
=1-2×=-. ……………………………………2分
∵为锐角,sin=,∴cos== …………2分
∴tan==. ………………………………………2分
∴tan=tan[-(-)]= ……………………………3分
==. …………………………………2分.
3.关于第16题:
第一问:(1)正确、完整得到“AG∥DE”、 “DE∥CF”或“平面DEH∥平面ABC”,得5分。
(2)得到“AG∥DE”的关键是“EG∥BB1,且EG=BB1”,若没有,扣2分;得到“DE∥CF”的关键是“D为FB1的中点”, 若没有,扣3分;
得到“平面DEH∥平面ABC”的关键是“EH∥平面ABC”和“DH∥平面ABC”,出现一个得2分;在由线面平行证明面面平行的过程中,关键是“EH∥平面ABC,DH∥平面ABC”同时出现,若没有或只有一个,则扣3分。
(3)由线线平行证明线面平行时,原则上要求学生必须写全“3个条件”,其他类似。教学中必须得到重视。
第二问:(1)正确、完整得到“DEB1C” 得3分;正确、完整得到“B1CBE” 得2分;写全条件,得2分(若缺“BE平面BDE,DE平面BDE,BE∩DE=E”,本次不扣分)
(2)由线线垂直证明线面垂直时,原则上要求学生必须写全“5个条件”,其他类似。
4.关于第17题:
第一问:(1)正确得到点M的坐标(c,)、(c,c)、(c,-c)或点M的纵坐标,得2分。
(2)将几何条件转化为代数方程=c,得5分。
若有学生利用:设出圆的方程,令方程中的x=0,得到关于关于y的一元二次方程,进而利用判别式等于0得到方程,过程完整,结论正确,得5分,此5分不在分拆。
(3)将点(c,c)或(c,-c)代入椭圆方程,正确,得5分。
(4)得到e=,得2分。若没有舍去e=,扣1分。
第二问:(1)正确得到“c=,=2,a2-b2=c2”,得4分,正确消元得到关于a的方程解出a和b,并下结论得3分。若a,b对,但方程错,扣1分。
5.关于第18题:
第一问:当0<x≤10时,y==(s);………………3分
当10<x≤20时,y===18+9x+(s).………………4分
所以y= ……………………………………1分
第二问:(1)若直接利用“y=18+9x+≥18+2=18+180”求出最值,得3分,指出此时等号成立的条件,得2分。
(2)在求最值时,也可以利用导数。求出驻点及最值等同于不等式的方法。
(3)若没有将≈1.73代入,本题不扣分。
6.关于第19题:
第一问:(1)正确得到得4分,缺一个或错一个,扣2分;
(2)正确得到an=4n-2,得2分;正确得到bn=2得2分。
(3)若没有将舍去,扣1分。
第二问:(1)直接利用“cn≥cn+1”进行转化也可以,此时可以不交代“c1<c2”,原则上得3分;运用此法,在后面得到n的范围后,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
(2)若学生利用导数的方法研究函数f(x)=4x2×的驻点x=,并说明在此驻点处f(x)取最大值,这种得4分(后面共7分)。
7.关于第20题:
第一问:(1)求出导数f (x)=x-(x>0),得1分,后面的两个关系式各得1分;
第三问:(1)对“a<0”的情形,要求严格说明,不能直接由单调得到方程只有一解。
(2)对“a>0”的情形,求出最小值后,能正确分三种情况讨论,对“a∈(e,+∞)”的情形不作严格要求,相应段不扣分。
(3)对“a=e”的情形,说方程有两个相同的解,不扣分。
(4)若利用分离变量转化,相应给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