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于农村小学教学来说,作文成了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习作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为了写好作文,师生都必须付出许多努力,但常常收效不大。通过《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加之自己十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本人认为,小学作文教学应注重从这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第一步。如果学生对身边的事物缺乏直观感性的认识,就让他们去描写,去评论无疑是很难的。对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只有亲身去接触事物,仔细的观察事物,才能获得真实、深刻、细致的第一手资料,写作时才有话可写,写出的文章也比较真实生动。因此,作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例如学习描写一种水果,可以拿出实物让学生观察、品尝,加深印象。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初步掌握描写一种水果的方法。到了正式写作时,再请学生拿出自己喜爱的水果,让他们说说应从哪些方面观察,就比较容易了。这时,教师应趁热打铁,引导学生有顺序的观察和了解水果的外形、色泽、味道、吃法等等。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并使他们懂得观察的重要性,逐步养成细致观察的好习惯。学生通过观察,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写起作文就不会觉得难了。
二、引发学生的想象思维
丰富的想象力是写好作文的不竭源泉。在作文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之外,引发学生的想象思维也很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经常为学生创设激发想象的情境,引发他们的想象思维,培养他们的想象创造能力。例如习作七用玩具编写童话,教师可以利用课件展示很多可爱的玩具和动画,激起学生的兴趣,请学生小组合作为其中的一些玩具确立关系,编故事,编对话……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使想象更加充实,更加生动,直到编写成一个完整的童话。在这种情境中,学生得到了自主学习,充分表现的机会,有了自由想象的空间,想象思维得到引发和锻炼,写作兴趣也提高了,写出的作文也比较充实生动。
3、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1、以情感因素激发兴趣。有情,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标志,人是一个具有创造性、灵活性和精神丰富的生命体,随着人类的成熟,科学的发展,个体的成长,人们在成长中需要获得爱的关怀、智慧的启迪和生命的创造。情感正是人类创造中的一种主体力量。积极健康而优秀的情感品质和情感能力,给人以智慧、力量和信心,促人成长、助人成功。列宁说过:“没有人类的情感,就不会有人针对于真理的追求。”作文教学中离不开阅读,阅读材料中有优美的语言文字的组合,有对自然风光与社会环境的描写,有情景、意象的瑰丽画面,有人物命运与形象的揪系人心,这些教学材料所渗透的情感因素,可以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诱发其表现心理、趋同心理和好胜心理。
2、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情寓于中,必发之于表。学生的生活空间相对较小,但其生活也是丰富多彩的,他们的生活也充满着喜怒哀乐,他们也想有一个倾诉的对象,值得信赖的对象。如果作文一旦成为了其情感渲泄的最佳途径,那么蕴含于其中的写作内驱力是无穷的。与学生沟通情感,让学生有话对你说,敢对你讲,让自己静心倾听学生倾诉,这是作文教学获得成功的真谛
3、满足学生“说”的愿望。少年儿童有很强的表现欲望,在作文教学中满足学生“说”的愿望,也不失为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一个好方法。只要在“说”的训练中引导得当,学生创新的火花就会喷发出来。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创设各种机会让学生畅所欲言。
四、学好课文,为作文能力的迁移奠定基础。
一般来说,作文能力包括基本能力和专门能力。基本能力指观察力、思考力、联想力和想象力;专门能力指审题立意能力、布局谋篇能力、运用表达方式能力、运用书面语言能力、修改能力和作文速度。这些能力的习得,不能采用直接呈现和灌输的形式,特别是习作的专门能力,即便是教师条分缕析地教给学生,学生也未必能够写出好的作文。我们认为,作文专门能力的培养,应该通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在领会课文这些方面的特点之后,达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逐步提升,并潜移默化地完成由课文到作文的迁移。因此,教师在课文的学习中,要不断引导学生领会课文在内容、情感、表达等等方面的特点,能够做到这个要求,可以尽量扭转学生在习作时出现语言修辞问题、逻辑混乱、主题不明或偏离等等问题。对于习作的基本能力来说,诸如观察力、思考力、联想力和想象力的培养,则需要教师结合课文和日常生活,随时指点学生选择观察角度、掌握观察程序、学习观察方法(譬如观察角度:形、色、味、量、质,人物、场景、事件),通过这样的训练,可以避免学生的言之无物。
五、重视习作的修改与评价。
作文的修改,不只是修改的技巧和使用某些修改符号的问题,如果学生不愿意自我检查、也不知道作文有修改的必要时,那么,修改只是玩弄修改技巧,而对作文质量的提高毫无意义。那么,如何使学生认识到修改的必要呢?第一,需要督促学生进行自我检查。它有两方面的策略,一是外部提示策略,使用卡片训练学生,譬如,卡片上可以写“人们不明白我在说什么”“试着换一种说法”等等,用它们提醒学生和决定修改方式。二是自我提问策略。在写完初稿之后,教师应该提出一些问题:“你的读者知道你要表达的意思吗”“你想写的东西写完了吗”“你的读者还需要更多或更少的信息、其他的细节或例证吗”“你能否通过句子的删减组合或细节的增加使句子成熟吗”“如果你是读者你想读这篇作文吗”等等,这些问题可以有效地提示学生进行修改。
总之,作文教学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教无定法,教师必须在教学理论中不断探索,在教学实践中获得启发,不断总结经验,我们的作文教学才会打开新的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