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引言
预应力管桩因其具有工厂化生产质量可靠、节约材料、造价较低、施工速度快、文明施工等优点;桩基工程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建筑的正常使用甚至影响到结构安全。做好桩基施工质量控制与经验总结具有重要意义。现就桩基施工中发生的质量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2、桩基础常见质量问题
2.1桩入土深度不够,桩端未进入设计规定的持力层;桩最后贯入度太大,但桩深已达设计值。
2.2桩身倾斜过大。
2.3桩身断裂,桩顶碎裂。
2.4桩接头处断裂。
2.5桩位偏移过大。
3、原因分析
3.1桩入土深度不够,桩端未进入设计规定的持力层;桩最后贯入度太大,但桩深已达设计值的常见原因:
3.1.1桩尖碰到了局部的硬夹层或其他硬物。
3.1.2中断沉桩时间过长。由于设备故障或其它特殊原因,致使沉桩过程突然中断,若延续时间过长,沉桩阻力增加,使桩无法沉到设计深度。
3.1.3接桩时,桩尖停留在硬土层内,若时间拖长,很可能不能继续沉桩。
3.1.4建设单位为了降低地质勘探费用,勘探点位,造成地质勘探资料精度不足,勘察报告所提供的地质剖面、地基承载力等有关数 据与实际情况有出入,导致单桩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
3.2桩身倾斜过大的原因:
3.2.1桩顶面倾斜、桩尖位置不正或变形。
3.2.2桩锤、桩帽、桩身的中心线不重合,产生锤击偏心。
3.2.3桩端遇石块或坚硬的障碍物,插桩初压即有较大幅度的桩端走位或倾斜。
3.2.4桩距过小,打桩顺序不当而引起强烈的挤土效应。
3.2.5基坑土方开挖不当。
3.2.6桩架与地面不垂直。
3.3桩身断裂、桩顶碎裂的原因:
3.3.1桩倾斜过大而产生断裂。
3.3.2桩制作质量差,混凝土龄期不足、强度未达设计值,施工单位为抢工期而违规操作。
3.3.3桩起吊、运输、堆放的吊点和支点位置不当。
3.3.4沉桩过程中,桩身弯曲过大而断裂。如桩制作质量造成的弯曲,或桩细长又遇到较硬士层时,锤击产生的弯曲等。
3.3.5锤击次数过多,如有的设计要求的桩锤过重,设计贯入度过小,以致于施工时锤击过度,而导致桩断裂。
3.3.6桩制作时没能保证桩顶面与桩身垂直,致使锤击沉桩时,桩顶所受应力不匀而破坏。
3.3.7土方开挖不对称,而使桩身受到过大侧向土压力而断裂。
3.4桩接头处断裂的原因:
设计桩较长时,桩分段预制,分段沉入,各段之间常用钢制焊接连接件做桩接头。这种桩接头的断裂现象比较常见,其原因有:
3.4.1上、下节桩中心线不重合。
3.4.2桩接头施工质量差,焊缝尺寸不足等。
3.4.3上、下节桩中心线不重合。
3.5桩位偏移过大的原因:
3.5.1测量放线差错。
3.5.2沉桩工艺不良。如桩身倾斜造成竣工桩位出现较大的偏差。
3.5.3回填土不按规范要求分层回填,致使表层地基土软弱,在施工中放好线的桩位因打入桩时桩身挤压偏移原位。
4、防治措施
4.1.1发生管桩沉不下去时,应会同监理、设计单位分析原因,找出对策才能继续施工,切不可盲目强行沉桩。
4.1.2地质勘察一定要委托有资质的勘察单位。建设单位切不可贪图价低而委托无资质的个人及单位。
4.2.1在关注桩身的质量的同时同样关注桩尖的质量问题,对制作成型较差、粗制滥造的桩尖严禁进场。
4.2.2提高桩基工程的市场准入门槛,桩机硬件较差,设备配备简陋的不准承揽程;例如:用吊线坠代替仪器。管理班子、操作人员素质较低,配备不齐不准承揽工程。
4.2.3加强桩基施工作业人员职业道德及素质教育、培训,熟练掌握打桩的技术要求。 做好施工组织设计,根据打桩施工区域内的地质情况和基础几何形状,要合理选择打桩顺序。
4.2.4在打桩施工前应摸清地下障碍物的分布区域、障碍物的材料构成并采取相关措施清障或合理避开障碍物。
4.3.l断桩、桩顶破裂的质量问题与桩的制作质量关系较大,管桩一般为高强预应力混凝土,制作工艺要求高。施工过程中注意A型桩与 AB型桩不能混同使用;严格控制混凝土材料级配、水灰比等指标;加强桩身制作的过程控制和监管。
4.3.2桩的堆放起吊支点必须按照要求来做(支点及起吊点应在桩两端L /5位置,L为桩长)。堆放:现场堆放时场地应坚实、平整,且必须按二支点法设置垫木。管桩在柴油打桩机附近存放,应单层放置且须设支垫,在静压桩机附近或距柴油打桩机15m以上存放时,不宜超过4层(D400mm)和3层(D500-600m时,底层必须设支垫。吊运:单节管桩吊运可采用两头钩吊法、竖起时可采用单点法。多节管桩焊接后的吊运和起竖应重新计算最佳吊点位置和吊点数量。
4.3.3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等级标准值以上,现场要求要有一定量的存桩,按“先进场桩先打”的原则,满足管桩的强度要求。目前的房地产热中管桩供不应求,因此更要特别地注意对混凝土龄期的控制。
4.4.1控制沉桩过程。
4.4.2焊接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4.4.3接桩时要注意新接桩节与原桩节的轴线一致,两施焊面上的泥土、油污、铁锈等要预先清刷干净。接桩时可在下节桩头上安装导向箍,以便新接桩节的引导就位。对称点 焊4-6点加以闭定,管桩焊接施工应按照技术规程的要求认真进行:施焊第一层时,宜适当加大电流,加大熔深。采用手工焊接,第一层用φ3.2或φ4.0的E4320型焊条,第二层以后用φ4.0—φ5.0的E4320型焊条,要保证焊接质量。
4.4.3焊缝自然冷却约8 ~ 10分钟(严禁用水冷却或焊完即压),防止高温的焊缝遇水变脆而被压坏。
4.5.1桩位线放好后要做到复核,并接受监理人员验线准确无误再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4.5.2沉桩过程中做好垂直度控制:管桩施工时,应在桩机正面和侧面按正交方向分别架设经纬仪,监控下桩垂直度,整桩垂直度偏差不得大于1/200L(L为桩长),对于首节桩施工,尤应特别注意,发现偏移或倾斜时,应及时校正,切防偏心。由于环形截面对于偏心受力较为敏感,在施工过程中,应最大限度避免偏心施压或偏心锤击的产生。
4.5.3选择合理的打桩施工顺序,能减少桩的侧向位移,施工时遵循“对称施工”的原则,确保了基础内挤压应力的平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