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作品中的批判精神及悲凉心态为中心
王坤丽 安徽大学外语学院 日语语言文学专业
摘要: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享有很高地位、被称为“国民大作家”的夏目漱石,对东西方的文化均有很高造诣,本文主要从其代表作——长篇小说《我是猫》中窥探他对当时社会的幽默讽刺批判及其作为知识分子的悲凉心态。
关键词: 夏目漱石 批判 幽默 悲凉心境
引言
夏目漱石在日本享有盛名,几乎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中小学选他的作品为教材,所以几乎所有的日本人都读过他的作品。文学史家公认他为日本近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代表作家之一,有的还将他和森鸥外并列为日本近代文学的两位巨匠。日本发行的千元钞票票面上决定采用他的头像作为标志,对于一个日本作家来说,这还是破天荒第一次。夏目漱石在整个世界范围内,也是最为人熟知的日本作家之一。世界几种主要语言都翻译了他的作品,有的甚至翻译出版了他的全部创作。漱石也是中国人民最熟知的日本作家之一。他的作品早在以前就介绍到中国来了。《鲁迅全集 现代日本小说集》附录中写道:“夏目的著作以想象丰富,文词精美见称。早年所作,登在俳谐杂志《子规》上的《哥儿》、《我是猫》诸篇,轻快洒脱,富于机智,是明治文坛上的新江户艺术的主流,当世无与匹者。”以上种种,可见夏目漱石文学地位之显著。而作为其代表作品的《我是猫》确立了夏目漱石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小说采用幽默、讽刺、滑稽的手法,借助一只猫的视觉、听觉、感觉,以主人公中学教员珍野苦沙弥的日常起居为主线,穿插了邻居资本家金田企图嫁女不成、阴谋报复苦沙弥的矛盾冲突,嘲笑了明治时代知识分子空虚的精神生活,讥讽他们自命清高,却无所事事;不满现实,却无力反抗,平庸无聊,却贬斥世俗的矛盾性格,鞭挞金田等资产阶级人物及帮凶的势利、粗鄙、凶残的本性。通读小说,第一感觉是通篇都以幽默讽刺的手法批判当时社会的黑暗现状,对资本主义进行了无情的攻击与嘲笑,然而细思之下,却能体会到作者在用表面的笑来遮盖苦涩的表情,用幽默来含蓄地表达悲凉凄苦的心情,作为当时知识分子的悲凉无奈心境让读者感同身受。下面笔者就从读《我是猫》中所直接感受到的批判精神及深藏文章背后的弦外之音——悲凉心境——进行具体分析。
一 、 直接感受:借“猫”之口对当时社会及知识分子进行无情鞭挞批判
《我是猫》于1905年问世,当时的日本统治阶级已经发动了两次肮脏战争,用掠夺邻国的办法,养肥自己。在国内,资产阶级的势力正在兴起,从中国和掠夺来的大量赔款及资源,全部流入资产阶级的口袋里,资产阶级在“意外之财”面前欣喜若狂。另一方面,资产阶级把巨额的战争费用都转嫁到日本人民身上。低廉的工资,血腥的,使日本劳动人民的生活日益贫困;而资产阶级却过着极端骄奢淫逸的生活。资产阶级也在“振兴”着本阶级的教育,社会上出现了大批为资产阶级服务的知识分子,这些人奔走权门,在金钱面前低首下心,阿谀奉承,在这样的情况下,一部分有良心的知识分子,不能不清醒地正视现实,对现实燃起了强烈的憎恶和愤慨。《我是猫》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通过对作品时代背景的分析,我们不难以理解作品中处处体现出的作者的批判态度。
作者巧借“猫”之口,批判丑恶的资本主义制度企业家和文人形象。作品中金田小姐的婚事描写有力地批判了资产阶级的骄横和拜金主义者的势力。金田策划安排、兴师动众,最重要的是让主人公苦沙弥“投降”,原因只在苦沙弥冷落了他的老婆。他只所以有恃无恐,有让人“生就生死就死的本领”,原因是他财大气粗。铃木百般巴结金田,卑躬屈膝,趋炎附势,成为金田的暗探和说客,其原因也在于金钱。连“猫”都看出“我现在明白了,使得世间一切事物运动的,确确实实是金钱”(P238)。通过对穷教师苦沙弥与暴发户金田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暴露了明治时代的黑暗,批判了“金钱万能”的世态。作品中说“然而,他们人类似乎一点也没有这种观念,总是把我们所找到的东西夺为己有。他们仗着强大的势力,把应该归我们吃的东西毫无顾忌地横加抢掠”(P5)“人类原就是恃势嚣张的,要是没有一种比他们更为有力的东西出来惩戒他们一番,今后就不知要嚣张到什么田地了”(P8),这些看似从“猫公”口中发出的愤慨心声,正是作者内心想要表达的对当时黑暗社会现实的无情批判。
另一方面,笔者认为作者对当时的文人也进行了讽刺批判。面对统治阶级的淫威,一部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不满现状却又无力抗争,于是便远离社会,浑浑噩噩、无所作为地打发时光,作品中的一些文人经常聚集在主人公苦沙弥的家里高谈阔论、卖弄学识,或写一些莫名其妙的文章、俳句,或讲些荒唐无稽的故事、笑料,来填补他们空虚的生活。如性情迂腐却偏爱附庸风雅的苦沙弥,轻佻浮薄、专门戏弄人的迷亭,喜欢写些肤浅的新诗到处献人的越智东风,埋头于“吊颈力学”的水岛寒月,趋炎附势、阿谀奉承的铃木藤十郎和多多良三平等等,作品中的这些形象大抵代表了当时社会上的各类文人的病态现状,夏目漱石对其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和批判。
二 、 弦外之音: 作为普通知识分子的无奈和悲凉心态暗藏其中
《我是猫》中出现的人物,不过是一群由日本知识分子所形成的“多余的人”,他们属于日本知识分子中的上层人物,他们不求荣达,以清高自诩,对日本社会现实抱有强烈的不满,他们鄙夷社会现实中拜金主义的俗物,憎恶社会中充满了虚伪的“君子”。他们错误地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可以保持自己的个性,但又意识到他们强烈的个性正受到摧残与屈辱,这样,主人公苦沙弥先生,便不免为了一点小事大动肝火,给“猫”提供了嘲笑的资料,同时也遭到他的朋友、玩世不恭者迷亭的调侃与讪笑。环境改变不了苦沙弥先生的“执迷顽固”,苦沙弥先生也不会想到改变环境。而冷眼旁观的“猫”,也就只好在偷喝了啤酒之后,掉在水缸里淹死了。从这一系列的描写中我们不难感受到:如果说生活在苦沙弥先生家里的“猫”起初的嘲笑,还是过多地集中在抽象人性的愚昧虚伪及自私上的话,那么,随着当时新兴资本家及其代表人物金田一家的出现,“猫”的嬉皮笑脸,就不免带上了新的悲痛的表情。下面笔者从生活的窘迫、学业的受挫、精神世界的空虚三方面来具体分析作为当时知识分子的无奈和悲凉心态。
(1)生活的窘迫
小说主人公苦沙弥是一位贫寒的中学教师,他家的房子是整条街最破旧的,苦沙弥妻子经常和丈夫说的话是钱不够用了。小说中提到苦沙弥爱画画等,他的纸笔也都是从店里赊来,等拿了下个月薪水再去还的。从事一份薪水微薄到难以维持正常家庭生活的工作已属人生惨淡,苦沙弥还要受到学生们的作弄,这些学生不尊重老师并非童心或者调皮,而是接受了金田家的好处故意违反天理和人性。“教师虽未被锁链锁起来,但却被薪俸捆住了手脚,所以你怎样捉弄他也不碍事,他不会辞职去打学生的耳光。如果他有辞职的勇气,那么他最初就不会当教师干那种哄学生的职业了。”(P208)没有辞职的勇气,真是因为苦沙弥需要那份微薄的薪水来养家。“主人为此而发怒,真是极不识趣,是愚蠢透顶的。”真正叫苦沙弥痛苦的不是学生而是他所处社会对教师的不尊重及社会地位的地下,他纵然离开落云馆,也会遇到另一个落云馆,遭遇相同的处境,离开这座城,又陷入另一座城。
(二)学业的受挫
寒月君是《我是猫》里重点突出的一位人物,他的突出是因为他的身份,他是一位正在攻读博士的理学士。作品对他采用了和猫的主人苦沙弥一样的特写镜头。对寒月的描写一是通过拜访他的老师苦沙弥,二是描写他磨玻璃球。他的博士论文是《紫外线对青蛙眼球的电动作用之影响》,对于这篇博士论文,他首先要做的是磨好一粒玻璃球做实验。“从今年正月起,我已经磨废了六个玻璃球啦。”“从清晨磨起,吃午饭时稍歇一歇,然后一直磨到天黑,这工作可不轻松哪。”“眼下,从早到晚,我一直是在磨球呢。”(P1),这个所谓理学博士其实就是一个“磨球博士”,关于磨球,那到底多久才能磨好呢?寒月自己说:“十年,还算是快的,弄不好,可能要二十年呢。”(P165)磨好玻璃球是写好博士论文的重要且必须的条件,即磨不好玻璃球便成为不了博士,所以寒月学士每天做的学问就是磨一颗玻璃球。磨玻璃球和分角色朗读“嫖妓”在内容上不同,在意义上却一致——都反映了知识分子在消磨时光,他们的生活其实百无聊赖,他们有精力和时间,却并无学术创作可言。
寒月博士论文的实质就是磨玻璃球,苦沙弥和寒月为鼻子夫人做打油诗“鼻孔一双何其深”“鼻孔深邃实难见”(P95),这 些看似好笑实则悲哀的笑料不过是对社会文人学识的一种写实,“笑”出了一种悲中寻乐的苍凉人生。这种知识分子的凄凉余韵,正是日本近代“多余的人”——一部分日本知识分子的共有心情。这种知识分子的孤独、凄凉寂寞情绪,即使在日本的“战后文学”中,也是不难找到的。
(三)精神世界的空虚
一群穷酸潦倒的知识分子聚集在苦沙弥家中插科打诨、玩世不恭来消磨难捱的时光,他们时刻在嘲笑和捉弄别人,却又时刻遭受命运与时代的捉弄与嘲笑,这些无不反应了当时知识分子精神世界的迷茫与空虚。“我死了,只有死去,才能获得这样的太平,不死就不能获得太平的,三生有幸,三生有幸”,从这里我们不难感受到夏目漱石内心的挣扎与迷茫,而挣扎的结果却是以“溺亡”作为结局,其沉重感跃然纸上。“人们的样子虽然很满不在乎,但是一叩他们的内心,就都不知不觉发出悲哀的声音来了。”人们内心,似乎除了悲鸣外再无其他的精神支柱。
结束语:《我是猫》的情节非常简单,甚至可以说是一部最不像小说的小说。夏目漱石自己也说:“这部作品,既无情节,也无结构,像海参一样无头无尾。”但是这部小说刚发表就获好评,夏目漱石本只打算一次发表就完的小说一发不可收拾,共连载了十次。现在虽然时已过百年,但是在日本即使没看过小说《我是猫》的人也大多知道那只“猫”。而提到夏目漱石就一定会想起那只“猫”。一部情节简单的作品却能如此深受欢迎,概其原因,笔者认为是因为夏目漱石借“猫”之口,以幽默讽刺的手法批判当时社会的黑暗,于轻描淡写中展开无情的批判,读来让人耳目一新不会觉得空洞乏味。另外,作品中流露出的无奈及苍凉心态又能引起读者共鸣,让人深陷作品中不能自拔。
参考文献:
1、夏目漱石著 尤炳圻 胡雪 译《我是猫》 人民文学出版社
2、夏目漱石著 刘振瀛译 《我是猫》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3年版
3、王霞 《论日本近现代文学巨匠夏目漱石— 化愤怒为嘲笑,化嘲笑为利刃的夏目漱石》 科教文汇 2007.7上旬刊
4、高兴兰 《特殊的视角深刻的批判——从讽刺艺术角度解析“我是猫”》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8年 第25卷第2期
5、李光贞 《我是猫》与批判现实现实主义 山东师大外国语学院报 2001第1期(总第6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