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首诗写于1746年家居时的五言古诗,即抒发了他立言的志向,宣泄了他重性情、贵独创的文学见解。这首诗咏志抒怀,笔势豪健。
全诗可见诗人的两种态度——创作态度和人生态度。前十句是创作态度,后四句是人生态度。
《拟秋怀诗》——抒写秋日感怀——感怀!
前四句肯定文章为“不朽之盛事”,强调抒写“真性情”。
文字何以寿?身后无虚名。“人死后,生前的虚名都不复存在,既然如此,文章何以长存
不朽呢?”
起句劈头一问,警醒有力。但前后两句略显突兀难解,推敲之下
可见前两句语序颠倒,这样就使得设问显豁,全诗神气为之一振。
元气结纸上,留此真性情。三四句正面作答,是诗人审美理想的真切流露。
“哲人的精神,思想的精华,一一凝结在白纸之上,留下一个真
实的秉性、情感。”
诗人论诗重性情,曾提出“文章本性情”的见解。
留此真性情,是诗人的审美理想,也是他企望达到的美学境界,
更是文字所以能长存不朽的根本原因之所在。
读书确有得,落笔当孤行。“读书必须思考钻研,确有卓尔不群、不随俗浮沉的心得。挥
毫落笔,见诸于文字,就应当是新异的机会、独创的见解。”—
—文学要有独创性。
数语立坚壁,寸铁排天兵。“确有心得体会的独创文字,片言数语就如筑起一堵坚不可摧
的铁壁铜墙,犹如手执寸铁击退神勇的天兵,其势锐不可挡。”
提出以少胜多的原则。
苟非不朽物,谁复输精诚?“假如文字无传世不朽的功效,谁又肯以真诚的态度从事这一
事业呢?”
强调对文字的精诚。
以反问的口吻出之,语势更遒劲,语气更确定不移。
末四句写人生志向。
入隐出以显,卓荦为光明。“无论入隐或出仕,为着光照乾坤的大业,都要卓绝不凡地大
干一番。”
申明夙志,磊落光明。
庶几待来者,神采千年生。“干一番光辉卓荦的事业,留一些特立独行的文字,也许将来
即使千年之后,他的精神、风采也仍然活在人间。”
展望身后,充满自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