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脚手架是指搭设在建筑物四周墙外边的脚手架。
里脚手架是指搭设在建筑物内部供各层砌筑和墙面装饰用的脚手架。
满堂脚手架是为室内天棚的安装和装饰而搭设的一种棋盘井格式脚手架。
单排脚手架是指墙外边只有一排立杆,小横杆的一端与大横杆相连,而另一端搁在墙上的脚手架。一般单排脚手架在高度5m以下使用。
双排脚手架是指外面有里、外两排立杆,其大小横杆直接搁在里外两排立杆上的脚手架。
立杆是指垂直方向的脚手杆。
大横杆是指水平方向的脚手杆。
小横杆是指水平方向与墙面垂直的脚手杆。
剪刀撑:成对设置的交叉斜杆;
扫地杆:贴近地面、连接立杆根部的平杆;
计算规则:
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在施工中需搭设的脚手架,应计算工程量,脚手架材料是周转材料,在预算定额中规定的材料消耗量是使用一次应摊销的材料数量。
脚手架材料有钢管架、木架、竹架,套用定额时应根据各地区预算定额规定,按不同材料套用。
脚手架工程分综合脚手架和单项脚手架项目两大类。
单位工程脚手架搭设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为了简化计算,凡能按“建筑面积计算规则”计算建筑面积的工程,执行综合脚手架定额;凡不能计算建筑面积的工程,执行单项脚手架定额。
单层建筑脚手架
单层建筑物檐口高度在6m以内时按一层建筑面积计算综合脚手架。
建筑物檐高在6~20m时,每超过1m再计算一个增加层,若增加层高度≤0.6m,舍去不计,>0.6m,则按一个增加层计算。即增加层高度在(1.6,2)间时,增加层均为2。
单层建筑综合脚手架增加层工程量=增加层层数×单层建筑物建筑面积。
单层建筑屋檐口高度,应自室外设计地坪算至檐口滴水标高为准。多跨建筑物如高度不同时,应分别按照不同高度计算。
无论单层、多层建筑物当层数超过6层和檐高超过20m,均应计算高层建筑垂直运输及增加费。
【例1】单层建筑物檐高20米,建筑面积2800米2,求该建筑物脚手架费用。
解:(查定额知:木制综合脚手架6m以内 557.66元/100m2,每超1m增加139.19元/100m2)
2800÷100×557.66+(20-6)/1×2800÷100×139.19=70176.96元
【例2】某建筑物6层,每层建筑面积均为1000m2,底层层高9m,顶层层高6.6m,二~五层层高3m。试计算该工程综合脚手架费。
【解】1、综合脚手架:S=1000×6=6000m2
查定额知 C=6000÷100×4.55=29373.00元
2、单层6m以上综合脚手架增加费
(1)底层:(9-6)/1=3,按三个增加层考虑
查定额知 C=1000÷100×129.6×3=3888.00元
(2)顶层:6.6-6=0.6m,则舍去不计增加层
综合脚手架费用合计为:29373.00+3888.00=33261.00元
4、砌筑脚手架
内、外墙砌筑工程脚手架已综合在综合脚手架内,不另行计算。如实际不能以建筑面积计算脚手架,但又必须搭设的脚手架,均执行单项脚手架定额。
凡室外单独砌筑砖、石挡土墙、沟道墙高度超过1.2m以上时,应按单面垂直墙面面积套用相应的里脚手架定额。
凡高度超过2m以上的石砌墙,套用定额时,应按相应脚手架定额乘以1.80系数。
围墙脚手架,按相应的里脚手架定额以面积计算。
围墙高度应自自然地坪至围墙顶,如围墙上装金属网者,其高度应算至金属网顶。
围墙长度按围墙的中心线计算。
围墙面积中不扣除围墙门所占面积,但门柱砌筑用脚手架也不增加。
5、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脚手架
现浇钢筋混凝土柱,按柱图示周长尺寸另加3.6m,乘以柱高以平方米计算,套用相应外脚手架定额。
现浇钢筋混凝土梁、墙,按设计室外地坪或楼板上表面至楼板底之间的高度,乘以梁、墙净长以平方米计算,套用相应双排外脚手架定额。
6、装饰工程脚手架
满堂脚手架,按室内净面积计算,其高度在3.6~5.2m之间时,计算基本层,超过5.2m时,每增加1.2m按增加一层计算,不足0.6m的不计。以计算式表示:
满堂脚手架增加层=(室市内净高度-5.2m)/1.2m
【例3】 某单层建筑物,一砖外墙,外包尺寸:纵墙长20.24m,横墙宽8.24m,室内顶棚净高9.2m,求顶棚抹灰脚手架工程量。
解:一砖外墙的意思是墙厚为0.24m
顶棚抹灰脚手架工程量为:
基本层=(20.24-0.48) ×(8.24-0.48)=153.34m2
增加层(定额取定基本层操作高度为5.2m):
(9.2-5.2)/1.2=3.33,取3个增加层(余0.33×1.2=0.37m舍去不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