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名词解释
浓度克拉克值:化学元素在某一局部地段或某一地质体中的平均含量与地壳丰度之比即为浓度克拉克值。
地球化学省:地球化学省就是一种地球化学异常,她就是以全球地壳为背景的规模巨大的以及地球化学异常,就是成矿的密集区。
面金属量:根据一个异常面积来估算矿化程度的参数。它就是异常范围里,各采样点元素的剩余含量与该点所控制的面积乘积之与。
同生异常:异常物质与其赋存介质同时形成;如同生碎屑异常,即岩石风化过程中与成土过程同时形成的 。
二、简答
1、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10分)
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可以分为区域性因素与局部性因素两大类。区域性因素有地形、气候、植被与大地构造单元,局部性因素有岩性、微地形、小构造等。
(1)地形
高海拔地区以物理风化为主;中低山区,化学风化、生物风化为主。与山区相比,平坦地区侵蚀作用不活跃,低速率的侵蚀使岩石分解减缓,直至达到平衡,风化过程趋于停顿。
(2)气候 对风化有影响的气候因素有雨量与温度。热带强化学风化后,土壤中主要保存Al2O3与Fe2O3,其它淋失殆尽;在北极及干旱条件下,以物理风化为主。
(3)植被
在炎热多雨地区,淋滤作用最为强烈,容易形成铝土矿;植被发育地区,生物风化强烈。
(4)母岩性质 母岩性质中影响风化的因素有两个:矿物抗风化能力与岩石结构构造。越接近地表条件下形成的矿物越抗风化。
2、元素含量分布型式规律(10分)
(1)单一地球化学作用所形成的单一地质体,化学元素含量服从正态分布。
(2)有两个以上地球化学作用叠加形成的复合地质体中,化学元素含量偏离正态分布。但两个u值相差不大的正态母体的叠加,元素含量分布仍服从正态分布或接近正态分布。
(3)一般情况下,常量元素服从正态分布,微量元素服从对数正态分布。
(4)结合在多种矿物中的元素服从正态分布,如基本造岩元素与亲石分散元素。而结合在一两种矿物中的元素呈对数正态分布,如成矿元素以硫化物形式存在。
(5)通过扩散作用形成的元素含量呈对数正态分布,而通过对流混匀作用形成的元素含量正态分布。
3、岩石风化剖面的分层 (15分)(附图:P63)
土壤剖面发育情况由于成因与地理环境不同而有变化,从上到下一般可以划分为A、B、C、D四层,每一层有可以根据更小的标志划分亚层。
A0层 主要为植物残体未分解或部分分解物,又称垫积层。
A1层 腐殖层,深色层为,富含有机质,由砂、粉砂与粘土组成,又称暗色层。
A2层 淋溶层,主要有砂组成,含少量粘土,又称浅色层。
B层 淀积层。富含粘土,富含Fe、Mn、Al的氢氧化物,粘性强,粘土结构明显。多呈黄褐色、棕褐色。
C层 母质层。主要有风化程度不等、以物理风化为主的原岩碎屑组成,岩石部分被分解。含有机质最少,母岩的残余结构构造有一定保存。
D层 未风化基岩。
4、原生晕分带形成的机制以及原生晕分带在找矿中的应用(15分)
原生晕分带形成的机制(P168)
热液矿床原生晕分带的原因就是由于成矿成晕过程中,成矿溶液内部的平衡发生改变,元素的稳定性不同造成沉淀有先有后,这种分带称为沉淀分带。
随着温度与压力降低,元素从离子溶液中依次沉淀析出,在多数组分系统中,矿物按矿物结晶的自由能或矿物形成的等压—等温位值增大的顺序发生沉淀。
原生晕的分带性还与水溶液中离子的活动性有关。而这种活动性与元素离子电位成反比。把元素按离子电位排成一个系列,就可得到一个理论分带系列,它与自然界中观察到的分带系列相似。
原生晕分带在找矿中的应用(岩石地球化学找矿的应用)P175
(1)检查、验证水系沉积物异常、圈定找矿目标;用岩石地球化学测量方法更加可靠地圈定矿化的具体范围,为工程验证提供依据。
(2)判断剥蚀程度,寻找盲矿体;利用前缘晕与后尾晕元素组合,判断所研究异常属哪个部位。
(3)指导勘查工程,在勘查阶段,利用钻孔或坑道岩石地球化学测量结果,分析矿化延伸趋势,指导勘探工程布置,追踪盲矿体。
(4)利用多建造晕或叠加晕预测深部矿体。
5、同生异常的形成、指示元素的赋存形式及土壤地球化学找矿的适用条件(15分)
同生异常的形成作用
同生碎屑异常可以瞧成就是单纯物理风化的产物。在重力及各种机械力的作用下,固体颗粒有三种可能的运动方式:崩塌、潜动及碎屑扩散。崩塌就是岩石碎块在山坡上的突发运动,可以形成倒石堆,使悬崖后退等。潜动就是地表松散物受重力作用下的缓慢运动,它包括土流及蠕动。碎屑扩散就是松散物中的各个颗粒作微小的随机运动,从而导致颗粒间的位置变化,这种运动不受重力场的制约,某些指点甚至可以逆重力而上。
指示元素的赋存形式P196
分散流种元素的存在形式取决于源区内的原始存在形式及后期的迁移沉淀过程。形成机械分散流的元素,如W、Cr、Sn、Pt等,主要以矿物存在。形成化学分散流的元素,常以次生矿物及吸附状态存在。在地表水搬运过程中,氧化作用可以充分地进行,所以分散流中出吸附状态外,次生矿物为磷酸盐、钼酸盐等。
土壤地球化学找矿的适用条件(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在找矿中的应用)P188
适用条件:基岩露头好或工程暴露好的地区
(1)区域找矿普查中确定成矿带;区域化探中用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确定找矿远景带主要适用于湿润丘陵区,特别就是我国长江中下游及江南低山丘陵区。
(2)检查区域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异常;在我国开展区域化探扫面工作中,对所发现的有远景的重要异常,在中低山覆盖区可以开展土壤测量进一步缩小找矿靶区。
(3)覆盖区化探找矿;已知矿区为扩大远景,通常在其外围开展大比例尺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查明矿化延伸方向,寻找新矿体。
6、分散流的形成、发育特征、采样方法及应用条件(15分)
分散流的形成
在表生带内的矿体及原生地球化学异常,经风化形成疏松物后,在地下水及地表水的冲涮与溶解下,使原来集中的元素沿水系发生分散。在水系沉积物的狭长地带内形成的异常,叫做水系沉积物异常,亦作分散流。形成分散流的动力主要就是水的机械冲刷搬运能力与化学溶解力;在局部地段,冰川与风的作用也不可忽略。
分散流的发育特征
因为分散流呈线状分布,所以分散流中的金属含量沿水水系呈阶梯状递减。
矿体的形态及其相对水系的位置对分散流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最有利于分散流形成的就是矿体位于分水岭地段,且直接受到切割;最不利与分散流形成的条件就是矿床位于较大水系的沟口。
在主水道中的现代活动性沉积物就就是水系沉积物取样的对象,河漫滩及河床内的最新沉积物就是现代剥蚀的物质,最具有现实找矿意义。
水系沉积物采样注意事项(水系沉积物的采样方法)P88
(1)水系沉积物采样重量一般要求>300g。
(2)为了取得足够的有代表性样品,也可在20~30m范围内,选择数个类似的地点采集多点样合并为一个样。
(3)对所选指示元素要进行富集粒度试验,保证全区样品保持采集统一粒级样品,由统一筛子筛分出所需立即样品。
(4)采样时一般要拨去最表层物质。
应用条件
适用于大面积概略初查阶段,以便迅速查明找矿远景区。
适用于地形切割较好,水系发育的中低山区与丘陵低山区。
适用于铜、铅、锌等贱金属矿床,也适用钨、锡、钼等稀有金属矿床。
大题大概就是这个问法,因为每一个问题中分好几个小点,老师复习的时候没这么说过,所以考完我也记得不太清,反正就就是有关 岩石、土壤、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找矿的一切相关内容都考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