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20分)
1、药品卫生标准规定,口服药品1g或1ml不得检出(大肠杆菌),含动物及脏器的药品同时不得检出(沙门菌),不得检出(活螨)。
2、药品卫生标准规定,外用药品1g或1ml不得检出(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菌),其中创伤、溃疡用制剂不得检出(破伤风杆菌),不得检出(活螨)。膜剂细菌数及霉菌数每10cm2不得超过(100)个。气雾剂细菌数及霉菌数每(1)ml不得超过100个。
3、消毒剂灭菌法是化学灭菌法的一种,常用的消毒剂有(0.1~0.2%苯扎溴铵溶液)、(3%~5%的酚或煤酚皂溶液)、(75%的乙醇)等。
4、检查片剂的崩解时限时,取6片供试品置仪器中检查,药材原粉片各片均应在(30)分钟内全部崩解;(浸膏片或半浸膏片)、(糖衣片)各片均应在1小时内全部崩解;(薄膜衣)片刻改在盐酸溶液中进行检查,各片均应在1小时内全部崩解。如有一片不能完全崩解,应另取(6)片复试,均应符合规定。
5、片剂的重量差异规定,标示片重或平均片重在0.3g以下的片,重量差异限度为±(7.5)%,标示片重或平均片重为0.3g及0.3g以上的片,重量差异限度为±(5)%。测定片剂的重量差异时,取供试品20片检测,超出以上限度的不得超过(2)片,并不得有(1)片超出限度一倍
6、胶囊剂装量差异限度应在标示装量或平均装量的±(10)%以内,超出装量差异限度不得多于(2)粒。
7、工艺用水系统监控工作由(质监科)负责。(化验室)定期对各种用水进行全项检测并出具检验报告书。
8、注意用电安全,如发现仪器设备在通电情况下发生异常,应立即(切断电源),并通知(电工)来修理,不得(擅自动手)。
9、对工艺用水取样测定的取样点有(制水点出口)、(用水点出口)、(贮水罐出口)。
10、所有产生有刺激性、腐蚀性、恶臭和有毒气体的操作,都必须在(通风柜)内进行。
11、在定量分析中应用的容量仪器都需要很准确的(容积),否则在使用时就会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性,故必须事先进行(校正)。
12、新洁尔灭使用范围:(皮肤)消毒5min(器械)消毒10min。
13、微生物的分类,目前公认的包括七大类,即病毒→(立克次体)→(支原体)→(细菌)→放线菌→螺旋体→(真菌)排在前面的小而低等,排在后面的逐渐大而高等。
二、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化学灭菌法:是指用化学药品来杀灭微生物的方法。
2、质量控制(QC):质量控制是GMP的一部分,它涉及取样、质量标准、检验以及组织机构、文件系统和产品批准发放程序等方面内容。质量控制的目的是确保进行所有必要的检验,所有物料或产品质量只有确认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或投入市场。
3、误差:任何分析中测量所得的结果,总是和真实含量或多或少有些差别,这差别分析上叫误差。
4、芽胞:某些细胞生长到一定时期或当外界条件改变时对细菌生长不利时,菌体内的细胞浆发生脱水浓缩,逐渐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小体,位于菌体或末端,称为芽胞。
5、空白试验:系指在不加供试品或以等量溶剂替代供试液的情况下,按同法操作所进行的试验。
三、是非题(每题1分,共25分)
1、配制后的溶液向外倾倒时应右手拿瓶,左手拿盛装容器,标签应远离手心里面,以免操作中因看不到标签而倒错溶液。 (×)
2、称量室操作工员应穿戴好工作服但不用带帽、口罩等。 (×)
3、建立称量室规定,防止药品混淆、交叉污染、避免差错。 (√)
4、每次转换品种、规格或换批号前,均应彻底清场。 (√)
5、称量结束,容器上的标志卡可以不摘掉。 (×)
6、清除不锈钢容器内的物料,应按相应清洁规程清洁。 (√)
7、通风室内应每周有保全工进行巡检和维修,并按一般生产区进行清洁处理。 (×)
8、各种状态标志由技术部进行填写与下发。 (×)
9、辅机、 除尘室按照一般生产区进行卫生清洁处理。 (√)
10、三用紫外分析仪常用的检测波长为258nm和365nm。 (×)
11、智能崩解仪的校验周期为6个月。 (√)
12、韦氏比重秤的测锤应每一个月用酒精冲洗一次。 (√)
13、细菌是能够地进行生长繁殖的单细胞生物。 (√)
14、在称量室内可同时称量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料。 (×)
15、包装物上未标明有效期的药品属于假药。(×)
16、药品经化验不合格,经返工后才达到合格的药品属于劣药。(×)
17、稀释硫酸时,应谨慎地将水渐渐倾注浓酸中,切不可把浓酸倾注水中。(×)
18、实验完毕后,应及时清洗所有仪器。 (√)
19、每批成品留样数量为全检量的六倍;新产品投产前三批产品留样量为全检量的六倍。 (×)
20、质量不稳定的产品,在留样期间可根据质量变化程度,如无留样观察价值时报质监科,中断观察并进行登记、清理。 (√)
21、节假日或停产一段时间后,开工之前应对工艺用水取样检验,符合规定后,方可使用。 (√)
22、水质检验记录,保存五年。 (×)
23、检验不合格的物料,一般按不合格品处理。但特殊情况可以性使用。 (√)
24、恒重,除别有规定外,系指供试品连续两次干燥或炽灼后的重量差异在3.0mg以下的重量。 (×)
25、合剂若加蔗糖作为附加剂,除另有规定外,其含蔗糖量不高于30%(g/ml) (×)
四、选择题(1~2题为单项选择,每空1分,3~5题为不定项选择,每题2分,共10分)
1、低温间歇灭菌法属于(B),应用α射线、β射线灭菌的方法是(D)
A、干热灭菌法 B、湿热灭菌法 C、微波灭菌法 D、辐射灭菌法
2、药品卫生标准规定,口服药品1g或1ml不得检出(A),含动物及脏器的药品同时不得检出(D),不得检出活螨。
A、大肠杆菌 B、金黄色葡萄球菌 、革兰氏阳性菌 、沙门菌
3、在药品生产过程中,不合格品主要包括:(ABCDE)
A、物料在仓储接收过程中确认为不合格;B、物料抽样检验结果不合格;C、物料使用过程剔除部分;D、不合格的中间产品;E、灭菌、灯检、包装过程发现的不合格产品;
4、下列物质混合可能引起爆炸的有(ABCD)
A、金属钠或钾与水 B、高锰酸钾与浓硫酸 C、钾与醋酸钠; D、过氯酸盐或氯酸盐 E、石油醚与甲酸乙酯
5、以下计量单位中,属于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的有(ABCE)
A、米 B、开尔文 C、摄氏度 D、英寸 E、秒
五、问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请说出药剂可能被微生物污染的途径都有哪些。
答:1)、原料药材:主要指植物类、动物类药材直接携带多种微生物和螨。
2)、辅助材料:加水、蜂蜜、淀粉与常用辅料均存在一定数量微生物。
3)、制药设备:如粉碎机、混合机及各种盛装物料的容器具,可能带入微生物。
4)、环境空气:空气中有多种微生物存在。
5)、操作人员:工人的手、皮肤及穿戴的鞋、帽和衣服有带有微生物。
6)、包装材料:如玻璃瓶、塑料带等可能带入微生物。
2、什么是防腐剂?常用的防腐剂有哪些?
答:防腐剂又称抑菌剂,系指能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物质。常用防腐剂有:
苯甲酸与苯甲酸钠;
对羟基苯甲酸脂;
山梨酸与山梨酸钾;
含20%以上的乙醇;
含30%以上的甘油、中药中的油及0.1%脱水醋酸等。
3、简述玻璃仪器的洗涤方法。
答:1)一般的玻璃仪器先用自来水冲洗,然后用洗衣粉、洗洁精等擦洗,再用自来水清洗3次,最后用蒸馏水冲洗3次。
2)精密或难刷的仪器,如滴定管、容量瓶、移液管等,先用自来水冲洗,沥干,用洗液浸泡或灌入仪器中,过15~30分钟后取出,再用自来水冲洗,最后用蒸馏水冲洗3次。
4、误差有哪两种类型?其产生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答:误差有两种,一种是系统误差,一种是偶然误差。系统误差产生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1)使用仪器不准确,如量瓶、移液管、砝码未予校正,天平灵敏度小等。
2)所用试剂不纯,浓度不准。
3)方法本身不能定量的完成反应。
偶然误差产生的原因是不定的,如天平的突然失灵,气温的骤然变化等。
系统误差可以设法避免或校正,如怕试剂不纯。可以同时作空白试验,而偶然误差由于产生的原因可以改变,因此比较难以控制和避免。
六、论述题(10分)
1、请叙述本部门(化验室)相关职责。
答:1)、按照GMP要求,建立与完善检验系统,制定检验标准操作规程及检验仪器的标准操作与清洁规程;
2)、负责检验物料、半成品、成品,及时出具检验单;
3)、负责对纯化水的检验;
4)、负责物料、半成品、成品、洁净室、微生物的检测;
5)、负责管理留样观察室与标本室;
6)、负责稳定性考察;
7)、参与质量事故的调查、分析;
8)、负责化学试剂、标准品、对照品等检验用品的管理;
9)、负责检验仪器、玻璃仪器等的管理;
10)、参与验证工作;
11)、完成公司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