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做有德之人,树文明之风》主题班会教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6 17:15:46
文档

《做有德之人,树文明之风》主题班会教案

做有德之人,树文明之风                     ——“学习道德模范、诵中华经典、做有德之人”主题班会教学目标:1、认识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和价值;2、以道德模范为学习榜样,做有德之人;3、学会朗诵有关为人之道的经典语段及篇章。教学过程:一、导入:   道德作为规范人们行为的准则,往往起着引导、促进人们向善的功能。正是因为有了道德的力量,我们的社会才变得温馨和谐。一个道德沦丧的社会是没有希望可言的,也不会走的长久。法治作为强制性的惩罚手段是对道德约束的补充,但最终目的还是要实现道德
推荐度:
导读做有德之人,树文明之风                     ——“学习道德模范、诵中华经典、做有德之人”主题班会教学目标:1、认识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和价值;2、以道德模范为学习榜样,做有德之人;3、学会朗诵有关为人之道的经典语段及篇章。教学过程:一、导入:   道德作为规范人们行为的准则,往往起着引导、促进人们向善的功能。正是因为有了道德的力量,我们的社会才变得温馨和谐。一个道德沦丧的社会是没有希望可言的,也不会走的长久。法治作为强制性的惩罚手段是对道德约束的补充,但最终目的还是要实现道德
做有德之人,树文明之风

                     ——“学习道德模范、诵中华经典、做有德之人”主题班会

教学目标:

1、认识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和价值;

2、以道德模范为学习榜样,做有德之人;

3、学会朗诵有关为人之道的经典语段及篇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道德作为规范人们行为的准则,往往起着引导、促进人们向善的功能。正是因为有了道德的力量,我们的社会才变得温馨和谐。一个道德沦丧的社会是没有希望可言的,也不会走的长久。法治作为强制性的惩罚手段是对道德约束的补充,但最终目的还是要实现道德约束人的作用。道德能使人们主动去遵守行为规范,法律永远只能是使人们被动的接受。因此,道德在规范人们行为和实现社会和谐中的作用是无法取代的。

二、生活中的不道德现象,并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

三、说道德模范故事,树文明高尚之风

1、陈光标赈灾助困14亿;

2、赵书兵诚实守信的事迹;

3、最美的女孩“孟佩杰”

四、学生谈观后感,老师引导:

1、做好事不分大小,立足于个人能力即可;

2、做好事贵在持之以恒;

3、行善的种子应该从小萌芽。

五、联系“身边的小雷锋,谈谈你的感受”

六、拓展反思:如果道德缺失……

七、学习经典语录并做到能熟读成诵

1、子曰:“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理解: 你自己想有所建树,马上就想到也要让别人有所建树;你自己想实现理想马上就会想到也要帮助别人实现理想。能够从身边小事做起,推己及人,这就是实践仁义的方法。

2、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余殃。

理解:积累善行善德的家族,这个家族的福报不会断绝,家族的后代也会承受福报。常常做不善之事的家族,这个家族会经常发生灾祸,甚至连累后代。

3、“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生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理解:子贡问孔子问道:“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的呢?”孔子回答说:“那就是恕吧!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4、归纳:君子有成人之美,帮助别人摆脱困境,是雪中送炭的善行,就是君子之行。儒家崇尚“仁”,要成为仁者的最积极主动的行为就是助人即“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其次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当我们遭遇困难时一定不希望就此身陷绝境,所以想想自己就会不希望别人会遭遇绝望。

八、班主任寄语:

同学们,我们刚才列举了一些日常生活中缺乏公德、不讲文明的例子,也观看了一些值得我们学习的道德人物的纪录片,相信大家都有所收获和体会。其实在平常学习生活中:自习课纪律良好,每位同学都在认真学习;教室、校园卫生整洁,有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和谐等等,这些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小事就已经体现了道德、文明建设的真谛——那就是从行为习惯入手。最后我想借用先哲的一句话结束今天的班会,那就是:“一滴水可以反映太阳的光辉。”同样的道理,我们随便的一句话,一个动作甚至一个眼神,都展现着一个班、一个学校学生的总体素质,展现着一个城市市民的总体素质。因此,遵守社会道德,从身边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成为文明礼貌、助人为乐、诚实守信、敬老爱亲的好学生! 

九、课后探索:以班级、小组为单位制定“日行一善,助人为乐小贴士”。

文档

《做有德之人,树文明之风》主题班会教案

做有德之人,树文明之风                     ——“学习道德模范、诵中华经典、做有德之人”主题班会教学目标:1、认识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和价值;2、以道德模范为学习榜样,做有德之人;3、学会朗诵有关为人之道的经典语段及篇章。教学过程:一、导入:   道德作为规范人们行为的准则,往往起着引导、促进人们向善的功能。正是因为有了道德的力量,我们的社会才变得温馨和谐。一个道德沦丧的社会是没有希望可言的,也不会走的长久。法治作为强制性的惩罚手段是对道德约束的补充,但最终目的还是要实现道德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